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与外科治疗在随访及经济指标中评估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顽军 潘文胜 +6 位作者 陈光兰 徐翔 吾红光 范晓圆 胡雯 朱一苗 韩铁妹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64-267,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术后残胃及吻合口黏膜改变、费用及治疗时间、随访复发情况。方法收集25例内镜治疗及10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从术后黏膜改变状态(充血、糜烂、溃疡、伴随胆汁反流)、治疗费用... 目的探讨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术后残胃及吻合口黏膜改变、费用及治疗时间、随访复发情况。方法收集25例内镜治疗及10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从术后黏膜改变状态(充血、糜烂、溃疡、伴随胆汁反流)、治疗费用与时间、术后随访复发情况3方面评估,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外科手术术后黏膜明显充血者87.0%,糜烂36.0%,溃疡9.0%,伴随胆汁反流高达48.0%,内镜组除手术瘢痕外无明显术后黏膜炎性改变(P<0.001);外科手术组平均花费为(3.56±1.12)万元,平均住院时间(20±9)天,内镜治疗组平均费用(0.57±0.42)万元,平均治疗时间(5±2)天(P<0.001);外科组随访中见1例复发,内镜治疗组无复发(P>0.05)。结论内镜切除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能显著改善术后黏膜状态、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类似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外科学 内窥镜检查 上皮内瘤样病变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因素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顽军 潘文胜 +8 位作者 许晶虹 武良琴 王娜娜 范晓圆 胡雯 朱一苗 马振华 韩铁妹 徐翔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预测淋巴转移风险。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9年214例早期胃癌标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形态、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等...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预测淋巴转移风险。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9年214例早期胃癌标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形态、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等因素与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大小[OR=2.014,95%置信区间CI(1.049~3.865),P=0.035]、浸润深度[OR=7.112,95%CI(2.484~20.362),P〈0.001]、病理组织学[OR=3.353,95%CI(1.294~8.690),P=0.013]、脉管侵犯[OR=2.812,95%CI(1.043~7.583),P=0.041]与淋巴转移相关。结论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病理学 临床 内窥镜检查 LOGISTIC模型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范晓圆 胡萍萍 +2 位作者 史池红 徐月梅 许丰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28期40-45,49,F0003,共8页
目的评估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益生菌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筛选出符... 目的评估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获得益生菌治疗IBS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益生菌组较对照组在总体疗效、改善腹痛腹部不适方面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益生菌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合益生菌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能够有效治疗IBS患者,改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症状,复合益生菌较单一益生菌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肠易激综合征 META分析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66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范晓圆 许丰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10期1357-1359,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食管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ESE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6例患者涉及67处黏膜下肿瘤病变组织,其中25处位于食管,42处位于胃内。肿瘤直径大小为0.5~5.0 cm,平均(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食管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ESE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6例患者涉及67处黏膜下肿瘤病变组织,其中25处位于食管,42处位于胃内。肿瘤直径大小为0.5~5.0 cm,平均(1.46±0.90)cm。本组患者完整切除率达到98.5%(66/67)。穿孔率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率分别为6.0%(4/67)和1.5%(1/67)。食管术中出血率为8.0%(2/25),胃内为4.8%(2/42)。本组组织病理类型分别为平滑肌瘤34处,胃肠间质瘤24处,异位胰腺3处,脂肪瘤2处,神经鞘膜瘤2处及血管畸形2处。在随访期间(12~52个月)未见复发或肿瘤残留情况发生。结论 ESE治疗直径〈5 cm食管胃黏膜下肿瘤具有较高完整切除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消化系统 黏膜 消化系统肿瘤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大气囊扩张治疗直径1.0~2.5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徐月梅 陈磊 +4 位作者 王金波 范晓圆 史池红 董乐琦 许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2,共6页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大气囊扩张(ESLBD)治疗直径1.0~2.5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直径1.0~2.5 cm胆总管结石病例,共42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ESLBD治疗(治疗组,218例),一组进...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大气囊扩张(ESLBD)治疗直径1.0~2.5 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直径1.0~2.5 cm胆总管结石病例,共426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ESLBD治疗(治疗组,218例),一组进行传统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常规EST对照组,208例),从治疗成功率、安全性和术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方面评估ESLBD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结果治疗组所有结石一次性成功率为95.41%,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出血率为2.29%,机械碎石率为13.76%,明显低于对照组(7.69%,25.96%;P=0.025,0.002),尤其是在直径大于1.5 cm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治疗组发生术后急性胰腺炎比例为9.17%,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比例为19.72%,与对照组(6.73%和18.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和P=0.796),两组穿孔率无差异,无死亡病例。结论 ESLBD方法治疗直径1.0~2.5 cm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相对于传统大切开治疗,能显著降低出血率和机械碎石率,不增加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比例,其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口 气囊扩张
下载PDF
透明帽+高频电切在胃内巨大柿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许丰 徐月梅 +2 位作者 李小平 范晓圆 李叶琴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评价内镜下透明帽+高频电切治疗胃内巨大柿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内镜下透明帽+高频电切碎石治疗胃内巨大柿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一次性成功碎石取石,一次性成功率为94.4%,平均用时36 mi... 目的评价内镜下透明帽+高频电切治疗胃内巨大柿石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内镜下透明帽+高频电切碎石治疗胃内巨大柿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一次性成功碎石取石,一次性成功率为94.4%,平均用时36 min;2例因胃、小肠多发柿石,胃内取石后,急诊行小肠切开取石术,其余16例无出血、穿孔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亦无胃镜损坏情况。随访6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透明帽+高频电切治疗胃内巨大柿石安全、有效,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透明帽 电切割 胃内巨大柿石
下载PDF
宁波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根治情况调查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史久煜 邬怡怡 +2 位作者 李小平 范晓圆 史池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770-772,共3页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Hp感染的根治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初次发现Hp感染并符合条件的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在治疗结束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比较各组的根治率,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药敏性进行分析。结果共4695例符合...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Hp感染的根治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初次发现Hp感染并符合条件的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在治疗结束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比较各组的根治率,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药敏性进行分析。结果共4695例符合条件的Hp感染患者入选。药敏治疗10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0d组(P<0.05);经验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0d组(P<0.05);药敏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药敏治疗10d组(P<0.05);药敏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4d组(P<0.05)。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多西环素的总药敏率分别为4.81%、48.54%、53.60%、88.71%、100%、100%,呋喃唑酮和多西环素药敏性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率最高,阿莫西林次之,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药敏率随患者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抗Hp感染的根治率显著高于共识意见推荐的经验治疗,疗程以14d最佳;宁波地区患者抗生素首选呋喃唑酮和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改善的价值
8
作者 徐月梅 夏菲珍 +2 位作者 史池红 范晓圆 许丰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2期1607-1608,16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的改善价值。方法 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经皮神经刺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胃正常慢波比例,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电紊乱,主频、主功率及餐后餐前功率比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皮神经刺...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节律的改善价值。方法 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经皮神经刺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胃正常慢波比例,胃动过速,胃动过缓,胃电紊乱,主频、主功率及餐后餐前功率比等参数的变化。结果经皮神经刺激治疗可以提高胃正常慢波比例、降低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及胃电紊乱(均P<0.05);同时提高餐后餐前功率比、主功率(均P<0.05)。结论经皮神经刺激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电节律有改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经皮神经刺激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组织 HGF/c-Me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范晓圆 史池红 +2 位作者 徐月梅 陆德文 许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799-2802,共4页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AG组55例、慢性...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原癌基因(c-Me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01月-2020年12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AG组5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GSG组)20例和正常黏膜组(对照组)17例,检测胃黏膜组织中Raf-1激酶抑制蛋白(RKIP)、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细胞周期素D1 (CyelinDl)的表达及Hp感染率,分析Hp感染CAG患者胃黏膜组织内HGF、c-Met表达水平及临床特征。结果 三组患者RKIP、STAT3、CyelinDl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组RKIP mRNA表达水平最低,STAT3、CyelinDl mRNA表达水平最高;CAG组共检出35例Hp阳性,Hp阳性率为63.64%;CAG组Hp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内HGF、c-Met表达水平高于Hp阴性患者(P<0.05);Hp感染与年龄、性别无关,与炎症反应程度,活动性及肠上皮化、上皮类瘤变、淋巴滤泡有关(P<0.05)。结论 Hp阳性CAG患者胃组织内HGF、c-Met呈高表达,且发病与炎症反应、活动性和肠上皮化、上皮类瘤变、淋巴滤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原文传递
经皮神经调控改善10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月梅 范晓圆 +3 位作者 童可辉 邬颖杰 陈建德 许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调控(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TN治疗,50例)与对照组(接受虚拟治疗,50例),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调控(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接受TN治疗,50例)与对照组(接受虚拟治疗,50例),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资料[首次排便、排气、下床和恢复进食时间,术后3 d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疼痛评分(0~10分)]以评估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比较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分析TN改善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的可能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100例患者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范围)为(67.0±11.3)岁(28~92岁)。治疗组的术后首次排便、排气、下床和恢复进食时间较对照组分别缩短了31.0%、39.8%、38.0%和32.4%[(72.1±3.0)h比(104.5±2.9)h、(49.4±5.7)h比(82.1±3.1)h、(3.1±0.7)d比(5.0±0.9)d、(4.8±0.9)d比(7.1±0.8)d],术后第2天、第3天的疼痛评分和术后3 d内恶心呕吐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下降了50.0%、65.5%、26.0%[(1.5±0.6)分比(3.0±0.7)分、(1.0±0.6)分比(2.9±0.6)分、16.0%(8/50)比42.0%(2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28、35.72、11.67、13.66、12.00、14.90,χ^(2)=8.21;P均<0.01)。HRV检测结果示治疗组术后第3天高频率波段高于同组术后第1天,术后低频率波段与高频率波段的比值较同组术前降低(0.5±0.1比0.4±0.1、1.2±0.7比1.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1、4.26,P均<0.01),提示TN可增强迷走神经活动。结论TN对于胃肠道肿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加快临床胃肠道肿瘤术后恢复的辅助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神经调控 胃肠肿瘤 术后胃肠功能 心率变异性 迷走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