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情景模拟演练的急诊创伤护理非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晓嬿 顾巧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3期891-892,共2页
非技术能力(non technical skill,NTS)指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是与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TS)相对应的概念[1]。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许多医疗差错形成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基于医... 非技术能力(non technical skill,NTS)指人际沟通、协调、领导、情景意识、决策等方面的技能,是与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TS)相对应的概念[1]。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许多医疗差错形成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基于医护人员的技术能力,而是由于非技术能力缺陷所造成。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开始重视非技术能力的培训。急诊创伤救治需要医护人员面对许多突发状况,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好快速应对,需要医护人员不仅仅技术能力过硬,也需要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这就需要做好非技术能力的培训。非技术能力培训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进行的[2],本研究拟从我科急诊创伤实践出发,对情景模拟演练的急诊创伤护理非技术能力的培训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技术能力 情景模拟 培训 创伤 急救
下载PDF
急诊护士适任证培训基地教学初探
2
作者 范晓嬿 顾巧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S2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教学实习 临床教师 专业护士 专科护士 操作技能 应急能力 临床实践 临床教学质量 医护合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清华 赵文佳 +3 位作者 范晓嬿 朱剑铭 徐鹏军 孟庆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对照组在模拟HBO舱环境中,戴面罩吸空气,疗程为10d。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调整CBZ剂量,并进行6个月随访疼痛评估,对患者CBZ剂量、VAS和患者对治疗总体感觉(patients'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在随访1、3、6个月又各脱落1例患者,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在随访的1、3、6月各脱落1例患者,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22(30)例,对照组为13(29)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GIC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6.67%(20/30),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19)。随访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CBZ量为(227.59±122.17)mg/d和(231.03±113.71)mg/d,对照组为(310.71±152.36)mg/d和(296.43±126.15)mg/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第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CBZ用量减少百分比多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6月末,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17(27)例,多于对照组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感觉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2.96%(17/27),高于对照组38.46%(10/2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HBO治疗能减少PHN患者CBZ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评估
下载PDF
HFMEA模式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琦 范晓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3-790,共8页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CI转运交接模式;试验组采用HFMEA模式,通过组建转运交接小组、对转运流程进行前瞻性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接受科室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与病情变化、转运设备、转运过程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接受科室满意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HFMEA模式优化急诊PCI患者转运交接流程,可以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和D-toB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转运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与分诊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顾巧云 李晓燕 +1 位作者 范晓嬿 赵洁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12期3163-3165,共3页
[目的]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合理配置分诊护士,制订病情分诊标准,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在正确的时间(分类)和正确的地点(分区)给急诊病人以正确的治疗。[方法]根据危急、危重、紧急、非紧急病情制订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同时采用自行... [目的]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合理配置分诊护士,制订病情分诊标准,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率,在正确的时间(分类)和正确的地点(分区)给急诊病人以正确的治疗。[方法]根据危急、危重、紧急、非紧急病情制订急诊分诊标准并实施。同时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前来就诊的154例病人针对急诊医疗分诊工作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实施新型分诊流程后,82%就诊病人表示认同。[结论]急诊分诊标准为危急重症病人提供了最佳的就诊时间,兼顾到普通病人的利益,保证了所有急诊病人的安全就诊。分类诊治保证了安全,分区诊治保证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就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分诊 流程 二次分诊 分诊标准
下载PDF
危重患者术后全麻拔管后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陆蓉 范晓嬿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853-2856,共4页
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在手术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呼吸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78例全麻术后未拔管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表分配到标准氧疗组(n=40)和高流量氧疗组(n=38)。主... 目的评估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FNC)在手术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呼吸支持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EICU)收治的78例全麻术后未拔管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表分配到标准氧疗组(n=40)和高流量氧疗组(n=38)。主要观察指标为拔管后1、12、24 h不同吸氧方式的氧合指数(PaO_2/FiO_2)、PaCO_2及呼吸频率的差异。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非计划再插管率、28 d死亡率、E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拔管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APACHⅡ评分、既往史、手术部位、手术类型、首次机械通气时间、非计划再插管率、28 d死亡率等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流量氧疗组的拔管后肺部感染发生率、E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较标准氧疗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拔管后1 h高流量氧疗组的PaO_2/FiO_2与标准氧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PaCO_2和呼吸频率均较标准氧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拔管后12 h和24 h两组比较,氧合指数较标准氧疗组有显著升高、PaCO_2和呼吸频率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结论 HFNC可以作为危重患者术后拔管的一种强有力的呼吸支持,具有多种生理和临床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外科术后 呼吸支持 非计划再插管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首日显效率的调查分析
7
作者 范晓嬿 顾巧云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07期163-163,共1页
目的探讨运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的首个24 小时内,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是否有明显改善.方法:统计278 名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资料,以NIHSS 评分为标准,溶栓治疗后首个... 目的探讨运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的首个24 小时内,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是否有明显改善.方法:统计278 名接受静脉溶栓的患者资料,以NIHSS 评分为标准,溶栓治疗后首个24 小时评分较前下降大于4 分的为“显效”.观察统计数据与功能恢复率间的差别.结果:该组数据内采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首日“显效”率为69.42%.临床上静脉溶栓患者的功能恢复率约为33.3%+12%到33.3%+16%.此次观察选择最低值33.3%+12%=45.3%,溶栓首日显效率大于总有效率.本案例中t=0.8002 且t〈t0.05/2,277 因此,可以认为静脉溶栓首日显效率符合临床功能恢复率.结论:根据调查结果,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首日显效作用明显.溶栓治疗是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干预的-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首日显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