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虫对放归普氏野马粪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范晓泽 刘善辉 李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34,共8页
依托非损伤取样及ELISA技术,使用伊维菌素对普氏野马进行驱虫,以普氏野马驱虫前后粪便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为检测指标,研究驱虫对普氏野马粪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普氏野... 依托非损伤取样及ELISA技术,使用伊维菌素对普氏野马进行驱虫,以普氏野马驱虫前后粪便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为检测指标,研究驱虫对普氏野马粪便中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普氏野马主要感染6种马胃蝇(Gasterophilus),分别为黑腹胃蝇(G.pecorum)、肠胃蝇(G.intestinalis)、裸节胃蝇(G.inermis)、黑角胃蝇(G.nigricornis)、红尾胃蝇(G.haemorrhoidalis)和鼻胃蝇(G.nasalis);驱虫4 d后粪便中无马胃蝇幼虫排出,6 d后粪便寄生虫虫卵减少率达99.65%。驱虫前普氏野马粪便IgM、IgA和IgG平均水平分别为(2.232±0.592)μg/g、(13.025±2.857)μg/g和(362.684±149.403)ng/g,雌性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雄性,但3种免疫球蛋在雌雄野马及两个试验种群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驱虫后普氏野马粪便IgM、IgA和IgG平均水平分别为(3.250±1.701)μg/g、(25.580±18.525)μg/g和(308.002±309.6056)ng/g,雌性IgM、IgG总体水平高于雄性,雄性IgA总体水平高于雌性。将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与粪便免疫球蛋白变化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与IgM变化率呈不显著负相关(r=-0.770,P>0.05)、与IgA变化率呈不显著负相关(r=-0.491,P>0.05)、与IgG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721,P<0.05)。研究证实粪便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评价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合理驱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野马的免疫能力,冬季适时驱虫非常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粪便 免疫球蛋白 驱虫
下载PDF
马胃蝇蛆病造成马体损伤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健梅 张东 +4 位作者 胡德夫 初红军 陶永善 范晓泽 李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7-180,共4页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 本研究采用尸检方式探究马胃蝇寄生对马体所造成的伤害。结果发现,马胃蝇幼虫在马体内的寄生部位是随着虫龄的增加逐渐向消化道末端移动,直至幼虫发育成熟排出体外,没有明显的逆向移动现象;虫态期最长的3龄幼虫(L3)在寄生部位选择上存在着种间差异性,黑角胃蝇和鼻胃蝇在幽门口外的十二指肠前端,黑腹胃蝇和红尾胃蝇寄生于胃部;马科动物个体感染马胃蝇的数量与被检马匹的年龄(P=0.320)和性别(P=0.665)没有必然联系;马胃蝇蛆病在当地马科动物间普遍发生,胃部损伤面积达60%~80%,其中,野马感染马胃蝇数量最高,其次是野驴和家马。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胃蝇属昆虫危害的认识及再引入野马健康状况的掌握,对于野马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强化后续监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马胃蝇 寄生 迁移
下载PDF
药物驱虫对伊犁马血清激素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刘善辉 范晓泽 +1 位作者 李凯 胡德夫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9-45,共7页
为研究药物驱虫对伊犁马血清中激素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未感染寄生虫的伊犁马为对照I组(健康组),以感染寄生虫但未驱虫的伊犁马为对照Ⅱ组(未驱虫感染组),以感染寄生虫并驱虫的伊犁马为试验组(试验组因驱虫药物不同分为试验I... 为研究药物驱虫对伊犁马血清中激素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未感染寄生虫的伊犁马为对照I组(健康组),以感染寄生虫但未驱虫的伊犁马为对照Ⅱ组(未驱虫感染组),以感染寄生虫并驱虫的伊犁马为试验组(试验组因驱虫药物不同分为试验I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并对上述伊犁马血清中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对照Ⅱ组在雌二醇(E2),睾酮(T),生长激素(GH),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上均高于对照I组,分别提高7.00%(P> 0.05)、10.19%(P> 0.05)、1.97%(P> 0.05)、15.70%(P> 0.05)和300.8%(P <0.01)。对照Ⅱ组在甲状腺素(T4),胰岛素(INS),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上均低于对照I组,分别下降5.85%(P> 0.05)、14.77%(P>0.05)、36.91%(P <0.01)。试验组和对照Ⅱ组相比,驱虫后GH、T4、INS、γ-GT、AL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 0.05),而T和CHE水平呈下降趋势(P> 0.05)。试验组和对照I组相比,INS水平降低,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γ-GT水平呈极显著性下降(P <0.01)。试验组和对照I组相比,T、GH、T4、CHE水平均呈上升趋势(P> 0.05),ALP水平呈极显著性上升(P <0.01)。对照Ⅱ组与对照I组相比,IgG、IgM、Ig A含量降低,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Ⅱ组相比,IgG、IgM、IgA含量降低,两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 0.05)。综上,驱虫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GH的分泌,提高INS、T4、γ-GT、IgG、IgM、IgA水平,有利于机体健康相关指标的恢复,但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及驱虫时机须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驱虫 激素 免疫
下载PDF
胃蝇属三龄幼虫形态特征及行为的种间和种内关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善辉 胡德夫 +1 位作者 李凯 范晓泽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共5页
以胃蝇属6个种(黑腹胃蝇、黑角胃蝇、鼻胃蝇、肠胃蝇、红尾胃蝇、裸节胃蝇)三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借助于2010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获取的数据,研究其种间和种内形态学特征及行为方式的遗传差异,为研究其适应宿主体内寄生生活机制提供依据... 以胃蝇属6个种(黑腹胃蝇、黑角胃蝇、鼻胃蝇、肠胃蝇、红尾胃蝇、裸节胃蝇)三龄幼虫为研究对象,借助于2010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获取的数据,研究其种间和种内形态学特征及行为方式的遗传差异,为研究其适应宿主体内寄生生活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胃蝇三龄幼虫种间在体长、体宽、体重、体长/体宽和蠕动频率、爬行速度、入土深度及入土时间上均表达显著水平,且三龄幼虫形态种间和种内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胃蝇属三龄幼虫种间变异率入土深度(25. 25%)>爬行速度(25. 09%)>蠕动频率(24. 60%)>体重(22. 75%)>入土时间(20. 75%)>体长/体宽(19. 16%)>三龄幼虫体宽(13. 95%)>三龄幼虫体长(13. 03%)。在形态及特征与行为方式相关性上,三龄幼虫体长与爬行速度和入土深度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体宽与蠕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体长/体宽与入土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蠕动频率和爬行速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体重与爬行速度及入土深度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相关关系。根据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指标将胃蝇属6个种划分为3类,肠胃蝇、红尾胃蝇和裸节胃蝇三支聚集成为一簇,黑腹胃蝇分支单独形成一簇,鼻胃蝇和黑角胃蝇分支形成第三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蝇属 形态特征 表观遗传 行为方式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繁殖能力与管理对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于泽英 夏琪 范晓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1-805,共5页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圈养种群的未来发展主要依靠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通过比较圈养出生个体与野外捕获个体两组之间的繁殖能力,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期、存活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而死亡率高峰的出现早于...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圈养种群的未来发展主要依靠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通过比较圈养出生个体与野外捕获个体两组之间的繁殖能力,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期、存活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而死亡率高峰的出现早于野外捕获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组中成为繁殖者的比率,以及平均繁殖胎数都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组。近5年间,圈养种群中圈养出生的育龄个体数量逐年增加,而每年的繁殖者总数逐年减少,相比较,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能力保持稳定。针对这种情况,今后饲养管理中应研究改善对圈养出生个体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能力。在种群管理方面,应控制川金丝猴饲养单位数量,把重要的育龄个体饲养在有繁殖技术的机构中,提高育龄个体成为繁殖者的比率。圈养管理应更多借鉴野外种群的社群生活方式,如社群结构、社群个体变更方式等,以提高圈养出生个体幼仔和亚成体的存活率,并保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金丝猴 圈养种群 繁殖能力 管理对策
下载PDF
不同营养水平饲料补饲对伊犁马4~12月龄幼驹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善辉 耿明阳 +2 位作者 范晓泽 马玉辉 李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81,共5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验证不同专用饲料的应用价值,为幼年期伊犁马找出一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模式,并以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饲养方案。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月份伊犁马幼驹体重以及体尺指标变化,综合对比不同专用饲料对于其发育影响,判定伊犁马幼驹... 本研究旨在通过验证不同专用饲料的应用价值,为幼年期伊犁马找出一种有利于其生长发育的模式,并以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饲养方案。试验通过测定不同月份伊犁马幼驹体重以及体尺指标变化,综合对比不同专用饲料对于其发育影响,判定伊犁马幼驹补饲形式。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马驹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0.83%和2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体高日变化、体长日变化、胸围日变化和管围日变化4项体尺水平上分别增加61.22%和61.22%、23.61%和31.94%、22.13%和9.84%、10%和20%。试验Ⅱ组马驹体重的增加和体长、管围2项体尺的增长比试验Ⅰ组快,体高和胸围2项体尺的增长试验Ⅰ组比试验Ⅱ组略快,但两个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 0.05)。综上,两种饲料补饲后都明显地提高了伊犁马幼驹的生长发育速度,试验Ⅱ组对于幼驹影响综合效果较试验Ⅰ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体尺性状 幼驹 生长性能
下载PDF
药物驱虫对于伊犁马血清中抗氧化能力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刘善辉 耿明阳 +2 位作者 范晓泽 马玉辉 李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49-54,共6页
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OH自由基(·OH)清除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是评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 血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OH自由基(·OH)清除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是评价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健康伊犁马及感染寄生虫伊犁马驱虫保健前后血清中上述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照II组(未驱虫感染组)与对照I组(健康组)相比,血清中SOD活性、GSH-Px活性、CAT活性、·OH清除力、T-AOC活性、NO含量和NOS含量都出现了下降,分别比对照I组降低21.19%(P<0.01)、3.37%(P>0.05)、2.53%(P>0.05)、2.39%(P>0.05)、14.17%(P>0.05)、30.19%(P<0.05)和14.75%(P<0.05);然而MDA含量却呈现上升趋势,比对照I组提升89.66%(P>0.05)。药物驱虫保健后伊犁马血清中SOD活性、GSH-Px活性、NOS含量和MDA含量较对照II组都出现了下降,然而,CAT活性、·OH清除力、T-AOC活性和NO含量却出现了上升。药物驱虫保健后伊犁马血清中SOD活性、GSH-Px活性、NOS含量较对照I组都出现了下降,·OH清除力呈显著性上升。综上,感染寄生虫的伊犁马抗氧化指标值较未感染的明显降低(MDA升高),存在明显脂质过氧化损伤情况,驱虫后伊犁马抗氧化水平得以部分恢复,因此,适时科学驱虫是保障伊犁马健康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马 驱虫 氧化应激 抗氧化
下载PDF
生存斗争之难 普氏野马艰难放归路(3)
8
作者 刘善辉 范晓泽 艾代 《人与生物圈》 2013年第5期60-65,共6页
从进化生态学角度而言,食草动物与捕食者是协同进化的关系,而食草动物之间的资源共享也是正常现象。然而,普氏野马回归自然,与天斗、与地斗、与狼斗、与家畜斗、与疾病斗,甚至与人类斗,都斗赢,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关键词 食草动物 进化生态学 协同进化 资源共享 回归自然 普氏野马 捕食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