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处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勇 张克昌 +6 位作者 范林广 王杰 程启升 宋东阳 崔鹏 宗亮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3-466,共4页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 胃癌根治术的质量把控和流程的规范化、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非常重要,其不仅是进行准确病理分期的基础,同时,也是手术质量的佐证以及临床研究的原始资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胃癌根治术后淋巴结的分检、标本的处理记录和数据的上传归档是缺一不可的。外科医师参与手术标本的处理非常必要。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对胃癌根治术后标本的规范化处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标本处理 淋巴结分检 手术质量控制 病理分期
原文传递
次乌头碱调节LMNB1表达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
作者 温世军 张贻超 范林广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642-647,共6页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C)通过调节核纤层蛋白B1(LMNB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1、AGS、SGC-7901、MGC-803、MKN-45)中LMNB1的表达。培养MKN-45细胞并分为shNC组(阴性对... 目的探讨次乌头碱(HC)通过调节核纤层蛋白B1(LMNB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PCR检测正常人胃上皮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MKN-1、AGS、SGC-7901、MGC-803、MKN-45)中LMNB1的表达。培养MKN-45细胞并分为shNC组(阴性对照)、shLMNB1组(下调LMNB1表达)、对照组(0μmol/L HC)、HC组(4μmol/L HC)和HC+pcDNA3.1-LMNB1组(4μmol/L HC+过表达LMNB1)。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评价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LMNB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上调。沉默LMNB1可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1)。HC降低MKN-45细胞中LMNB1的表达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HC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与HC组相比,HC+pcDNA3.1-LMNB1组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1)。与对照组相比,HC组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HC组相比,HC+pcDNA3.1-LMNB1组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HC通过抑制LMNB1、下调MMP-9和MMP-2表达进而缓解胃癌细胞的恶性行为,提示HC具有抗肿瘤功效以及良好的胃癌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次乌头碱 核纤层蛋白B1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近端胃切除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林广 张克昌 +9 位作者 崔鹏 宗亮 魏伟 王杰 程启升 张晋杰 刘勇 杨垠浩 张茂杰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6-470,共5页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随着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胃切除破坏了食管胃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胃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胃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胃切除 浆肌瓣吻合 双肌瓣吻合 抗反流
原文传递
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宗亮 崔鹏 +7 位作者 魏伟 范林广 王杰 宋东阳 杨垠浩 张茂杰 韩国霖 胡文庆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1-697,共7页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 目的近端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采用食管残胃双肌瓣吻合(Kamikawa吻合),可以显著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但因其操作复杂,影响了该术式的普及。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对Kamikawa吻合术式进行了改良,通过优化手术步骤,降低了手术难度。本研究探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为经术前胃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未发生转移的食管胃结合部癌、胃上部癌,肿瘤直径<4 cm;术前临床分期为cT1~3N1M0。排除标准为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合并严重心肺疾病、营养状况差难以耐受手术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胃肠外科(8例)和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7例)在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25例食管胃结合部癌和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63.0±7.8)岁,开腹手术3例,腔镜手术22例。改良Kamikawa吻合术的改良内容:(1)应用食管胃结合部全系膜切除理念,以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和便于进行手工吻合和包埋;(2)吻合口直径根据食管断端口径进行选择,在2.5~3.5 cm之间,以减少吻合口狭窄的发生;(3)使用超声刀将食管残端切开,既可防止食管残端出血、又可将食管黏膜、肌层与外膜紧密贴合,防止食管黏膜回缩;(4)使用倒刺线将残胃底和食管进行连续缝合固定胃底,以减少在狭小空间繁琐、困难的间断缝合;(5)使用两根倒刺线进行吻合口前后壁的连续缝合并完成肌瓣的缝合固定。分析手术安全性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采用Clavien-Dindo分级)、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炎(洛杉矶分级)发生情况。通过术后随访胃食管反流症状量表(GERD)评分、胃镜、多体位消化道造影等手段,评估残胃动力和抗反流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完成改良Kamikawa吻后术。手术时间(5.8±1.8)h,术中出血量(89.2±11.8)ml,术后住院时间(13.8±2.9)d。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3例(12.0%),为Clavien-DindoⅢ级,经内镜下扩张治疗后痊愈。术后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并出现反流症状1例(4.0%),为Clavien-DindoⅠ级,胃镜检查未见其有反流性食管炎征象,洛杉矶分级为A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出血、局部感染和死亡。术后6个月,食管胃反流测量表GERD评分为(2.7±0.6)分,与术前(2.4±1.0)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5,P=0.148)。结论改良Kamikawa吻合术在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胃上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术 改良 抗反流术 消化道重建
原文传递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6
5
作者 魏伟 范林广 +6 位作者 崔鹏 宗亮 宋东阳 王杰 张克昌 张晋杰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18-1224,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 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胃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胃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和胃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克昌 范林广 +9 位作者 王杰 杨垠浩 张茂杰 刘勇 程启升 张晋杰 崔鹏 宗亮 魏伟 胡文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70-1375,共6页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 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 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21,-2.49,-2.22, 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 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8.45,7.30, 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26, P<0.05)。 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Ⅱ型 Siewert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原发性结肠鳞状细胞癌1例
7
作者 魏伟 范林广 +1 位作者 宋东阳 胡文庆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6-466,共1页
患者男,47岁,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大便次数减少。查体:腹部稍膨隆,未触及腹部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肠镜下见距肛缘75cm结肠肝区1个巨大不规则肿物,表面糜烂,致管腔狭窄(图1)。病理检查为横结肠隆起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患者男,47岁,主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大便次数减少。查体:腹部稍膨隆,未触及腹部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肠镜下见距肛缘75cm结肠肝区1个巨大不规则肿物,表面糜烂,致管腔狭窄(图1)。病理检查为横结肠隆起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图2)。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指标增高。诊断为结肠鳞癌。行剖腹探查+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术后患者肠梗阻症状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症状 右半结肠切除 腹部包块 CA199 隆起型 剖腹探查 肝区 姑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