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周金文历谱与历史年代探论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毓周 周言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8,共10页
西周历史年代问题一直是中国古史年代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有关西周历史年代问题虽经多方讨论,其中一些问题迄未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可靠历史文献建立合理的西周年代框架... 西周历史年代问题一直是中国古史年代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但是,有关西周历史年代问题虽经多方讨论,其中一些问题迄未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可靠历史文献建立合理的西周年代框架,并通过含有完整历日要素的西周金文资料排出能与文献互洽的金文历谱,建立起一个既符合天象又合于金文年历的比较可信的西周历史年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历史年代 金文历谱
下载PDF
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形成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范毓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1,共4页
在中国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龙山时代后期,中原龙山文化已经构成当时中国境内诸文化的核心,成为推动中国境内各种文化交汇激荡的摇篮,直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形成进程。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史前重大... 在中国文明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中原文化具有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在龙山时代后期,中原龙山文化已经构成当时中国境内诸文化的核心,成为推动中国境内各种文化交汇激荡的摇篮,直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形成进程。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史前重大战争都来自中原地区部族的发展与扩张,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原文化可能是通过战争形成了它强大的发展态势和中心地位,从而直接确立了中原文化在中国文明形成进程中的中心地位,使中原文化成为推动中国文明形成进程的主导力量。城邑、文字、青铜器等中国文明形成的主要标志,最早出现于中原地区的文化演进过程中,成为中国文明形成进程的重要标志。龙山时代晚期发生的洪水侵袭及“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不仅解决了当时面临的水灾问题,而且加速了各部族间的联盟与融合,强化了中原集团的领导地位。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均以这里为中心腹地,由此也可知中原文化直接推动了中国文明的最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中国文明形成 中心地位 主导作用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范毓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0,共6页
最近一些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形成了新的学术热点,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提出了丰富的见解和思想。但是,距离这一问题令人满意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事实上,文明起源研究... 最近一些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形成了新的学术热点,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提出了丰富的见解和思想。但是,距离这一问题令人满意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事实上,文明起源研究既是一个考古学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要把这项意义重大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对其理论方法论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以便尽快形成一套能够指导该领域研究的、符合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历史过程的科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为此,本刊特发起这样一场讨论,以笔谈的形式,发表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与思考。笔谈文章不要求旁征博引,只要有一束思想的火花,都可以在此绽放,热忱欢迎学界友人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方法论体系 学术研究 科学的理论 旁征博引 考古学 史学界
下载PDF
关于商代麦类作物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1
4
作者 范毓周 《中国农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有关商代的麦类作物,学术界争执不一,迄无定论。本文结合考古材料,重点分析了甲骨文中有关麦类作物的记载,指出:麦类作物无论是否起源于中国本土,其在商代确已成为常见的大田作物,而且小麦为“来”,大麦为“麦”,围绕麦类作物... 有关商代的麦类作物,学术界争执不一,迄无定论。本文结合考古材料,重点分析了甲骨文中有关麦类作物的记载,指出:麦类作物无论是否起源于中国本土,其在商代确已成为常见的大田作物,而且小麦为“来”,大麦为“麦”,围绕麦类作物的种植和收获还有一定的祭礼典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祭祀 典礼 商代 麦类作物
下载PDF
殷代的蝗灾 被引量:14
5
作者 范毓周 《农业考古》 1983年第2期314-317,共4页
蝗虫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敌害,其在农业生产上造成的灾害,甚至超过了水、早等自然灾害。例如明代徐光启就曾断言:“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早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 蝗虫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敌害,其在农业生产上造成的灾害,甚至超过了水、早等自然灾害。例如明代徐光启就曾断言:“凶饥之因有三,曰水、曰旱、曰蝗。地有高卑,雨泽有偏被,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早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我国古代由于蝗灾而造成“草木牛马毛皆尽”。“民流亡”、“民饥死,县数千百人”、“饿殍枕道”等等惨状,更是屡见于史,不绝于书。根据昆虫学者陈家祥早在1935年所作的统计,我国自公元前707年至1935年止的2642年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灾 蝗虫 甲骨文 农业生产 徐光启 昆虫学 我国古代 卜辞 自然灾害 春秋
下载PDF
甲骨文中的“尹”与“工”──殷代职官考异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毓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4-18,共5页
甲骨文中的“尹”与“工”──殷代职官考异之一范毓周甲骨文中屡有关于"尹"与"工"的记述,陈梦家先生曾经论定他们都是殷代史官的名称①。他的看法曾在学术界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以致辗转沿袭,迄无异辞,直到最近仍为一些学术著述... 甲骨文中的“尹”与“工”──殷代职官考异之一范毓周甲骨文中屡有关于"尹"与"工"的记述,陈梦家先生曾经论定他们都是殷代史官的名称①。他的看法曾在学术界产生过相当的影响,以致辗转沿袭,迄无异辞,直到最近仍为一些学术著述所称引②。其实这是颇有问题的。甲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陈梦家 郭沫若 史官 殷墟卜辞 王国维 殷代 西周金文 令方彝 考异
下载PDF
六朝时期中国与百济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被引量:3
7
作者 范毓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84-89,共6页
关键词 百济 友好往来 六朝时期 文化交流 高句丽 佛雕艺术 传播中国文化 史籍记载 韩国 将军
下载PDF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范毓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8,共10页
本文从甲骨文的发现、搜集、刊布到科学发掘,论述甲骨文的文字考释、历史研究,最后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甲骨学,这门学问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历史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以及这门学问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前景展望。
关键词 甲骨学 历史研究 殷墟考古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的高粱栽培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范毓周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关于中国古代的高粱栽培问题范毓周中国古代的高粱栽培问题在农史学界争执不一,迄无定论,大多认为时代甚晚,至少在汉代或汉代以前未曾出现。本文根据考古发现论定最早的高粱栽培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继续栽培,两汉时期... 关于中国古代的高粱栽培问题范毓周中国古代的高粱栽培问题在农史学界争执不一,迄无定论,大多认为时代甚晚,至少在汉代或汉代以前未曾出现。本文根据考古发现论定最早的高粱栽培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继续栽培,两汉时期由中原地区渐入边陲,传入东北,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栽培 中国古代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诗论》第2简的释读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范毓周 《东南文化》 2002年第7期71-73,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出版后,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已有不少学者从各个角度撰文进行探讨。本文拟就其中《诗论》第二简的释读问题略谈几点看法,以供学者深入讨论时参考。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战国楚简 《诗论》 释读
下载PDF
前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早期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论纲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毓周 王志轩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5-10,22,共7页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 本文通过对文明形成的途径、社会结构、政治模式、思想文化四个方面的比较 ,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人性及人类文明起源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同时在复杂的历史条件激荡下各自适应所属环境和自身背景 ,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质。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公元前 11世纪中国和希腊由于迁徙和征服造成的社会结构变迁 ,对中国和希腊“轴心时代”因何产生 ,为何同时产生等问题 ,提出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轴心时代 文明比较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殷墟王陵年代探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毓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6,共7页
自1934年、1935年对殷墟王陵区发掘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其相互关系和相对年代进行过探讨,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但是各家意见分歧颇大,迄今尚无一致看法。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各大墓的年代顺序应为:HPKM1129→HPKM1443→50WGKM1→HPKM1... 自1934年、1935年对殷墟王陵区发掘以来,已有许多学者对其相互关系和相对年代进行过探讨,提出过许多有价值的意见。但是各家意见分歧颇大,迄今尚无一致看法。殷墟西北冈王陵区各大墓的年代顺序应为:HPKM1129→HPKM1443→50WGKM1→HPKM1001→HPKM1400→HPKM1550→HPKM1004→HPKM1002→HPKM1500→HPKM1217→HPKM1003→HPKM1567(未葬假大墓),它们可能分别是商代后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己、祖庚、祖甲、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和帝辛的陵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文化 王陵 相对年代
下载PDF
上博楚简《恒先》新释及其简序与篇章结构新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范毓周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恒先》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中保存完好无缺的一篇早期道家思想的重要出土文献,共13支简510字,字迹基本清晰。《恒先》发表后,曾经引起海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现根据新的理解和认识重新作出释文和考释,同时就其简序和篇章结构进行新的讨... 《恒先》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楚简中保存完好无缺的一篇早期道家思想的重要出土文献,共13支简510字,字迹基本清晰。《恒先》发表后,曾经引起海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现根据新的理解和认识重新作出释文和考释,同时就其简序和篇章结构进行新的讨论,提出新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先》 释文 考释 简序 篇章结构
下载PDF
传世王羲之《姨母帖》辨伪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毓周 《书画世界》 2003年第2期45-47,共3页
传世王羲之法帖中,《姨母帖》颇有影响,因为历代书家所推重。清末民初的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杨守敬看到清宫旧藏《姨母帖》后颇有感慨而谓:『观此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足见其在书家心目中之地位。杨守敬所看到的这件《... 传世王羲之法帖中,《姨母帖》颇有影响,因为历代书家所推重。清末民初的书法家兼书法理论家杨守敬看到清宫旧藏《姨母帖》后颇有感慨而谓:『观此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足见其在书家心目中之地位。杨守敬所看到的这件《姨母帖》即今传世的清宫旧藏《姨母帖》(图一),向无人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守敬 清末民初 书法理论 传本 真赏斋 传世本 真本 清宫 辨伪 书法家
下载PDF
商周金文与早期中国书法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毓周 《书画世界》 2005年第4期68-75,共8页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就有了颇具审美价值的书法韵味.甲骨文作为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体系,虽然是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毫无疑义已是具有浓重书法特色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 金文 篆书 文字 篆体 书体 书法艺术 弓法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续)
16
作者 范毓周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共3页
关键词 甲骨文研究 现状与未来 周原甲骨文 分期断代 甲骨学 古文字研究 商周关系 殷墟卜辞 考古工作 殷墟甲骨文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十日”传说
17
作者 范毓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46-52,共7页
"十日"传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十日"传说的基本内涵与流... "十日"传说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神话传说之一,虽然已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和研究,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讨论.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以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一、"十日"传说的基本内涵与流行地域有关"十日"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归藏》一书.此书今虽不传,但可以从《文心雕龙·诸子篇》中的引述窥知其概略:《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姮娥奔月.先秦文献中涉及这一传说的还有《庄子》和《楚辞》的《招魂》、《天问》诸篇.例如,《庄子·齐物论》中记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神话传说 山海经 少昊 基本内涵 太阳 庄子 羲和 淮南子 东方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太极理论的演变及其对太极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毓周 《少林与太极》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解析太极理论的演变规律及对太极拳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太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辨析;结果:太极拳是在中国古代演变成熟后的太极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结论:太极理论源于老子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经过... 目的:解析太极理论的演变规律及对太极拳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对太极理论的历史演变规律进行辨析;结果:太极拳是在中国古代演变成熟后的太极理论影响下形成的;结论:太极理论源于老子哲学最高范畴"道"的论述,经过宋代周敦颐的进一步完善,形成明清时期道教普遍信奉的修炼内丹的基本理论,尔后广泛流行,进而影响到武术文化,太极拳就是内家拳种完全基于太极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拳法,并在今天风行海内外,成为武术界和社会各界普遍演练的兼具技击、养生和竞技多种功用的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理论 太极图 太极拳
下载PDF
从版筑刑徒到辅弼重臣——关于傅说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范毓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9-213,共5页
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伴随着西风东渐,国际学术交流的活跃,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下,王国维先生在中国上古史研究中首先提出并倡导"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 在20世纪初叶的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伴随着西风东渐,国际学术交流的活跃,中国古代历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下,王国维先生在中国上古史研究中首先提出并倡导"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上之文献与地下之文物相互印证。这样研究中国上古史,全面地、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充分展现了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多位一体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弥补了以往单纯依靠文献研究历史之不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田野考古工作的新发现,中国上古史研究不断地取得新进展。本期刊发的李学勤、范毓周、杨善群、宫长为四位先生的专题论文,运用历史学、考古学等多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华远古文明即先秦历史作了重新审视,期望这种努力对先秦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能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说 刑徒 历史人物 武丁 商代
下载PDF
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
20
作者 范毓周 《管子学刊》 1999年第4期81-84,共4页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甲骨文研究也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间,甲骨文研究已经取得哪些成就,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应当如何发展,这是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也是我们在世界之交应当考虑并作出回答的。下面试就这些问... 今年是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甲骨文研究也走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一百年间,甲骨文研究已经取得哪些成就,目前存在什么问题,今后应当如何发展,这是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也是我们在世界之交应当考虑并作出回答的。下面试就这些问题略陈一些远非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研究 回顾与前瞻 分期断代 甲骨学 殷墟卜辞 罗振玉 文字考释 理论方法 历组卜辞 非王卜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