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ChatGPT到Sora:竞技体育教练系统建构与发展的再思考
1
作者 罗予 肖海彬 +2 位作者 范永召 王翔宇 吴昊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尽管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完成某些任务,但它仍然不能替代教练员的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感。文章目的是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与Sora)对教练员角色的影响。研究考察了教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教练员在运动训练中的角色逐渐发生变化。尽管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完成某些任务,但它仍然不能替代教练员的创造能力和道德情感。文章目的是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与Sora)对教练员角色的影响。研究考察了教练员的专业理念、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并从系统论的视角构建了一个由教练员和人工智能共同构成的新型教练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个人工智能赋能的运动训练发展路径,包括多模态交互环境、个性化训练内容和立体评价体系,旨在促进运动训练的数字化转型并提供教练员在这一变革中的角色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竞技体育教练员 运动训练 ChatGPT SORA
下载PDF
不同姿势颈部抗阻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干预研究
2
作者 罗予 范永召 +2 位作者 马天 王梁 吴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姿势颈部抗阻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SNP)的干预效果,为CNSNP探寻一种更高效的运动疗法。方法:51例CNSNP患者(年龄41.0±5.0岁)随机分为3组:俯卧姿颈部抗阻训练组(A组,n=17)、坐姿... 目的:比较不同姿势颈部抗阻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CNSNP)的干预效果,为CNSNP探寻一种更高效的运动疗法。方法:51例CNSNP患者(年龄41.0±5.0岁)随机分为3组:俯卧姿颈部抗阻训练组(A组,n=17)、坐姿颈部抗阻训练组(B组,n=17)和俯卧姿对照组(C组,n=17)。测试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颅颈角(craniocervical angle,CVA)、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所有指标均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进行测量。结果:A组的干预效果优于B组和C组。A组的颈部疼痛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颅颈角(CVA)、颈椎屈曲活动度(ROM)、颈椎伸展活动度(ROM)、RMS(斜方肌上束,屈曲;胸锁乳突肌,静息;胸锁乳突肌,伸展)较B组和C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RMS(斜方肌上束,静息)较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较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俯卧姿颈部抗阻训练能更有效地降低颈部肌肉的VAS和RMS,增加颈部ROM和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特异性颈痛 抗阻训练 运动疗法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胃食管反流病与牙龈疼痛的关系
3
作者 冯亿 范永召 +1 位作者 祝涛 张金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18-21,30,共5页
目的通过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与牙龈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牙龈疼痛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据... 目的通过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研究胃食管反流病与牙龈疼痛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牙龈疼痛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据,研究主要使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两样本MR分析。使用Cochran中Q统计学方法来评估结果的异质性,同时采用MR-Egger检测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对牙龈疼痛呈现正因果效应(OR=1.009,95%CI:1.006~1.012,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的遗传性增加与发生牙龈疼痛风险的增加显著相关。深入理解胃食管反流病和牙龈疼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对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和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牙龈疼痛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分析重度抑郁症对口腔溃疡的因果影响
4
作者 冯亿 范永召 +1 位作者 祝涛 田亮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8期39-42,共4页
目的本文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重度抑郁症与口腔溃疡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大规模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中获得与重度抑郁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与口腔溃疡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据,研究主要使用逆方差加权法和随机效应... 目的本文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研究重度抑郁症与口腔溃疡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大规模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中获得与重度抑郁症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与口腔溃疡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据,研究主要使用逆方差加权法和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使用Cochran的Q统计方法来评估结果的异质性,同时采用孟德尔随机化-Egger检测水平多效性,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重度抑郁症对口腔溃疡呈现正因果效应(OR=1.015,95%CI:1.005~1.025,P=0.003)。结论重度抑郁症与口腔溃疡存在因果关系,本研究不仅增进了对抑郁症与口腔健康关系的理解,还为抑郁症患者的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强调了在心理健康干预中整合口腔健康评估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口腔溃疡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口腔癌发病风险的关系
5
作者 冯亿 范永召 +1 位作者 祝涛 张金茹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27-31,共5页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口腔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血25(OH)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得与口腔癌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口腔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与血25(OH)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从已发表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获得与口腔癌相关的汇总水平遗传数据,研究主要使用逆方差加权法进行两样本孟尔随机化分析。使用Cochran的Q统计方法来评估结果的异质性,同时采用MR-Egger检测水平多效性。结果 未发现血清25(OH)D与口腔癌风险存在因果关联(OR=0.999 5, 95%CI:0.998 8~1.000 2;P=0.166 1)。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血清25(OH)D水平与口腔癌发病风险关系的初步探讨,虽然未发现明确的因果关系,但强调了进行更为精细和广泛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未来的研究,本研究期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维生素D在癌症预防中的潜在机制及其在口腔健康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口腔癌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因果关系
下载PDF
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对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泽文 王润极 +2 位作者 李海鹏 范永召 吴昊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8-67,共10页
目的:探讨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恢复对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恢复的影响。为足球运动实践中选择合理有效的冷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建议。方法:16名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5℃~38℃;湿度:60%~70%)进行特定... 目的:探讨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恢复对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后恢复的影响。为足球运动实践中选择合理有效的冷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建议。方法:16名足球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温度:35℃~38℃;湿度:60%~70%)进行特定的有氧与无氧结合的运动。分别在3次运动之后在常温常湿环境下(温度:20℃~25℃;湿度:40%~50%)进行被动恢复、冷水浸泡恢复和局部身体冷冻恢复。通过对体温、心率变异性、反应速度以及纵跳能力相关指标的统计学分析,探寻合适的恢复方式。结果:冷疗干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核心温度有显著性差异[F_((10,84))=9.241,P<0.001,η^(2)_(partial)=0.524];运动员在冷水浸泡干预前后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被动恢复的反应时间在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t=3.340,P=0.005),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干预前后的反应速度相关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冷水浸泡的单次纵跳相关指标平均纵跳高度、平均滞空时间、最大纵跳高度和最大滞空时间在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7.150,P<0.001;t=6.870,P<0.001;t=7.576,P<0.001;t=7.081,P<0.001);冷水浸泡的10 s连续纵跳相关指标平均纵跳高度和磷酸原系统功能指数在干预后均显著低于干预前(t=5.918,P<0.001;t=5.647,P<0.001)。结论:冷水浸泡和局部身体冷冻治疗都能快速降低运动员的核心温度,也会降低反应速度;冷水浸泡能够加强迷走神经活动,促进副交感神经激活,加快运动疲劳的恢复,但也会使纵跳能力降低;若短期内无需再次运动,建议使用冷水浸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湿环境 足球运动员 冷水浸泡 局部身体冷冻 超低温冷冻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治疗在运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泽文 王润极 +3 位作者 李海鹏 殷越 范永召 吴昊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6-84,共9页
梳理有关超低温冷冻治疗的研究文献,对超低温冷冻治疗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超低温冷冻治疗可分为全身冷冻治疗和局部身体冷冻治疗。2种方法都是通过低温刺激促进机体的恢复,但也在降温材料、冷疗部位、冷疗温... 梳理有关超低温冷冻治疗的研究文献,对超低温冷冻治疗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综述。超低温冷冻治疗可分为全身冷冻治疗和局部身体冷冻治疗。2种方法都是通过低温刺激促进机体的恢复,但也在降温材料、冷疗部位、冷疗温度和冷疗姿势等方面有所不同。超低温冷冻治疗能有效改善高强度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限制运动后炎症反应的发生、增加骨密度来改善骨骼健康、增加静息能量消耗。超低温冷冻治疗可通过促进运动后的副交感神经再激活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促进运动引起的肌肉损伤恢复并提高运动表现。单次的超低温冷冻治疗可能会影响下肢爆发力,但长期进行超低温冷冻治疗会出现一定的适应性,消除对运动表现的负面影响。目前研究多建议在运动后60 min内进行150 s、-140℃~-110℃的超低温冷冻治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极端环境下运动后的治疗效果是超低温冷冻治疗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消除潜在的安慰剂效应,获得高质量的证据来证明超低温冷冻治疗的效果,也是超低温冷冻治疗获得更多支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冷冻治疗 全身冷冻治疗 局部身体冷冻治疗 运动表现
下载PDF
跑轮预运动通过抑制纹状体脑区儿茶酚胺类物质丢失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琳琳 范永召 +3 位作者 顾瑞亭 刘燕中 吴昊 刘一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7-293,共7页
目的:研究跑轮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纹状体脑区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神经元的影响,揭示跑轮预运动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32只健康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n=8)、痴呆组(VD组,n=8)、运... 目的:研究跑轮预运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纹状体脑区儿茶酚胺类物质及神经元的影响,揭示跑轮预运动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32只健康3月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n=8)、痴呆组(VD组,n=8)、运动1周痴呆组(1w-Exe+VD组,n=8)、运动4周痴呆组(4w-Exe+VD组,n=8)。1w-Exe+VD和4w-Exe+VD组大鼠分别进行为期1周和4周的跑轮预运动干预,运动结束后,与VD组大鼠一起接受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来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C组大鼠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进行结扎处理。1周后采用被动回避反射实验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接着利用活体微透析技术收集各组大鼠纹状体脑区透析液,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各组大鼠纹状体脑区儿茶酚胺类物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束后将各组大鼠灌流取脑,进行免疫荧光来观察纹状体脑区神经元数目。结果:(1)被动回避反射实验结果显示:VD组大鼠潜伏期Ⅱ显著低于C组(P<0.001);1w-Exe+VD和4w-Exe+VD组大鼠潜伏期Ⅱ显著高于VD组(P<0.001)。(2)分子水平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VD组大鼠纹状体脑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显著下降(P<0.001);与VD组相比,1w-Exe+VD和4w-Exe+VD组大鼠纹状体脑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含量显著增加(P<0.01)。(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D组大鼠纹状体脑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C组、1w-Exe+VD组和4w-Exe+VD组。结论:跑轮预运动干预通过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纹状体脑区儿茶酚胺类物质的丢失和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改善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轮运动 血管性痴呆 纹状体 认知功能 儿茶酚胺
下载PDF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4~5岁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龙峰 崔洁 +6 位作者 张晓娟 陈会岩 贾艳红 武一萍 荣湘江 范永召 刘坤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83-886,892,共5页
目的探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北京西城区6所幼儿园4~5岁儿童173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94名)与对照组(79名)。实验组进行18周的身体运... 目的探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儿童体质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选取北京西城区6所幼儿园4~5岁儿童173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94名)与对照组(79名)。实验组进行18周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试两组样本的体质和认知功能,使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各个体质与认知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儿童立定跳远成绩提高5.72%、双脚连续跳成绩提高23.79%、10 m折返跑成绩提高13.95%、简单反应时测试成绩提高20.34%、注意力成绩提高18.96%,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5,6.68,10.79,5.07,4.32,P值均<0.01)。结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儿童特定体质和认知功能发展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体质 认知 生长和发育 干预性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