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Ⅰ.原位骨髓的造血重建 被引量:6
1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5-117,218,共3页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 用大剂量电离辐射破坏小鼠一侧肢体的骨髓造血组织,在完整机体调节下,伤肢造血重建很快完成。其重建造血机制,除了目前公认的体内其它未受损伤的造血组织内造血干细胞向伤肢迁徙、定居并增殖外,还有环境因素的作用。本文发现并提出在造血重建过程中,骨内膜或骨质内细胞成分很可能起有重要作用。它提示我们,作为支持造血实质细胞机能的微环境核心成分——基质细胞有可能起源于骨内膜或骨皮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造血重建 造血基质细胞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Ⅲ 骨皮质异位移植的造血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5-327,共3页
将除净骨髓细胞的骨皮质移植到同系小鼠皮下后4周,移植物髓腔内充满髓系造血组织。说明骨皮质内含有造血重建的主要诱导因素,即在异位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骨皮质环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骨皮质内的成骨细胞或骨母细胞不仅是骨的发生、成... 将除净骨髓细胞的骨皮质移植到同系小鼠皮下后4周,移植物髓腔内充满髓系造血组织。说明骨皮质内含有造血重建的主要诱导因素,即在异位移植造血重建过程中,骨皮质环境因素占有主导作用。骨皮质内的成骨细胞或骨母细胞不仅是骨的发生、成长及修复的主要成分,而且在特殊条件下,很可能还有支持造血恢复作用。这种作用大概是通过其自身增殖、分化形成特有的造血基质细胞或是分泌某种因子诱导宿主的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定居而重建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骨皮质 造血重建
下载PDF
造血基质干细胞的研究——Ⅳ.骨髓造血重建的细胞来源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洪学 刘及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8-330,共3页
通过对原位及异位移植股骨骨髓造血重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移植物的骨内膜或骨皮质及骨小梁内细胞在诱导造血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骨皮质內含有造血微环境中的全部因素。本文观察了移植的骨皮质内造血重建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首先是基... 通过对原位及异位移植股骨骨髓造血重建过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移植物的骨内膜或骨皮质及骨小梁内细胞在诱导造血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骨皮质內含有造血微环境中的全部因素。本文观察了移植的骨皮质内造血重建的动态变化过程。即首先是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包括骨小梁及血窦的形成,然后出现造血细胞增生。初步认为,作为诱导造血重建的环境因素的主要成分基质细胞来源于骨皮质。推断在正常机体中,骨髓内分化的基质细胞执行着支持实质细胞正常功能的作用,处于未分化的Go期的母细胞,则作为后备力量储存在骨皮质或骨小梁内(骨内膜细胞为中间阶段)。在整体调节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基质细胞 骨皮质 造血重建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孟繁凯 陈玉丙 +2 位作者 李光民 陈强 范洪学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90-892,896,共4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MSCs。线栓法制备Wester大鼠脑缺血模型,经颈动脉移植DAPI标记的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后,在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MSCs。线栓法制备Wester大鼠脑缺血模型,经颈动脉移植DAPI标记的MSCs,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d观察MSCs在脑组织内的迁徙及定居。采用三苯四氮唑活组织脑片染色方法,观察MSCs治疗对脑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MSCs经颈动脉移植后,在24h即出现在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第5天在血管周围组织内开始弥散,第10天在损伤区域可见广泛弥散。MSCs治疗20d后,脑片染色显示坏死区域减少。结论动脉移植MSCs后,MSCs首先出现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区域血管内,然后在周围组织弥散,并可能参与损伤区血管及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移植 脑缺血再灌注 迁徙 定居 组织修复
下载PDF
音乐疗法及放松训练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董雪 张明明 +2 位作者 赵琪珩 黄卫东 范洪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2-783,共2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且HAMA焦虑评分14~21分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在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运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焦虑程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且HAMA焦虑评分14~21分之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20例。在住院期间,试验组患者运用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方法进行干预,与对照组之间进行术后HAMA焦虑评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疼痛评分、术后恢复、心理护理效果及术后满意度相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应用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HAMA焦虑量表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术后排气时间及离床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手术满意度达到99%,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心理护理、放松训练及音乐干预疗法,可缓解手术患者的心理焦虑状态,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积极的正性作用,提高患者手术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心理护理 焦虑 音乐疗法
下载PDF
bFGF促增殖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郭丽 尹飞 +5 位作者 王欣 凌翎 呼和塔娜 李鹏 段德生 范洪学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外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从鼠骨髓中获得MSCs,培养传代,...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体外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定向分化的情况。方法从鼠骨髓中获得MSCs,培养传代,用MTT法检测bFGF对骨髓MSCs生长的影响。10 ng/ml bFGF作用2 d后,通过IBMX、细胞因子bFGF、GDNFI、L-1β、中脑神经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细胞膜碎片等分组联合诱导骨髓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特异标志NSE、MAP-2a,b和TH的表达。结果在一定范围内,bFGF对骨髓MSCs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表达NSE、MAP-2a,b和TH,联合应用GDNFI、L-1β、中脑条件培养基和中脑神经细胞膜碎片诱导7 d后,NSE阳性率为(27.774±2.747)%,MAP-2a,b为(28.006±3.080)%,TH为(3.098±0.352)%。结论体外骨髓MSCs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为帕金森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增殖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组织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秀东 陈玉丙 +3 位作者 宋祥福 陈强 张红梅 范洪学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入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昆明小鼠肝组织块埋入Wister大鼠肝脏切口,制备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体外分离...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注入后在异基因肝移植模型大鼠移植区域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探讨MSCs诱导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将昆明小鼠肝组织块埋入Wister大鼠肝脏切口,制备异基因肝移植大鼠模型;体外分离、纯化并培养昆明小鼠乳鼠MSCs;经DAPI标记后,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在24h、5d及10d观察MSCs在肝脏移植区域的迁徙及定居;采用HE染色观察肝移植区域组织损伤情况。结果MSCs尾静脉注入后,24h即出现在肝移植区域,5d时分布于血管周围,10d时扩散至移植区域血管及周围组织;MSCs治疗5d,HE染色显示移植区域浸润的炎性细胞减少,可见肝组织结构。结论小鼠MSCs可在大鼠体内存活,并参与损伤区血管及组织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脏 异基因移植 迁徙 定居 组织损伤 修复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的修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雅娟 李秀东 +3 位作者 陈强 凌翎 刘丽珠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6-83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对坏死胰腺组织修复的可能性.方法:①取大鼠骨髓细胞,进行MSC培养纯化扩增,用bFGF、EGF、条件培养液、高糖培养基、B27、地塞米松、胰岛素等培养体系诱导MSC向胰岛细胞转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样细胞.②结扎大鼠胰腺组织及其血管6~7 h制作胰腺局部坏死模型.将分离、纯化、诱导的MSC和骨髓细胞用DAPI标记,分别移植到实验组(移植MSC)和对照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并于2周后取胰腺组织检测.结果:①体外扩增的MSC诱导转化后,细胞由初期的长梭形变成多角形或圆形并逐渐聚集成团.双硫腙染色大部分细胞团呈亮红色,初步表明MSC可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②实验组大鼠成活率达80%,坏死的胰腺组织被修复,变黑的胰腺组织基本恢复正常,胰腺组织中存在核呈兰色荧光的细胞;对照组的动物腹腔积水、粘连,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大鼠骨髓MSC可在体外诱导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可修复损伤的胰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祖代细胞 中胚层 胰腺 造血干细胞 移植
下载PDF
人参水溶性非皂甙成分辐射防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瑞敏 刘春明 +7 位作者 林曼 范洪学 魏俊杰 王志才 徐景达 王立华 凌翎 王跃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433-434,共2页
实验证明人参水溶性非皂甙成分对于受到亚致死剂量^(60)Co r射线照射的小鼠造血细胞有减轻辐射损伤、促进其恢复的作用。
关键词 辐射防护作用 人参 非皂甙成分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郭丽 尹飞 +4 位作者 王晓丽 孟洪琪 凌翎 呼合塔娜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1-53,T001,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r 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方法 :用 0 .2 5、0 .5、1 .0 mmol· L-1IBMX诱导传代的 r 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 ,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0 .5 mmol· L-1IBMX诱导细胞效果最好 ,2 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 ,6d神经元样细胞占细胞总数的 ( 2 3.2± 2 .3) %,NSE染色阳性。未分化细胞表达 nestin,诱导 3d,阳性细胞增多 ,6d减少。结论 :体外 r MSC能扩增、传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甲醛对小鼠血清和肝脏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玲 姜虹 +4 位作者 栗学军 张黎明 李铁骥 于光艳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33-735,共3页
目的 :探讨吸入性甲醛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组和 4个染毒组 )进行静式染毒。每天 2 h连续染毒 7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 ,测定其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 目的 :探讨吸入性甲醛对小鼠体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将 5 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 5组(对照组和 4个染毒组 )进行静式染毒。每天 2 h连续染毒 7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 ,测定其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活性。结果 :各染毒组小鼠血清和肝脏 MDA含量均明显升高 ,SOD活性均明显降低 (P<0 .0 5 ) ,且各染毒组 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高 ,SOD活性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用甲醛对小鼠进行吸入性染毒破坏了体内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平衡状态 ,并使其抗氧化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毒性 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 小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早期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尹飞 郭丽 +4 位作者 朱庆三 凌翎 李鹏 呼合塔娜 范洪学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86-787,F003,共3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不仅能分化成间质细胞,而且能向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转化。在体外定向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探讨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不仅能分化成间质细胞,而且能向实质细胞(如心肌细胞)转化。在体外定向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细胞,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目的:探讨大鼠MSCs体外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设计:随机空白对照实验的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毒理教研室完成。实验动物采用Wistar大鼠(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6周龄,雌雄不限。将2~4代的rMSCs接种在铺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分为3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5,0.50和1.00mmol/L异丁基甲基黄嘌呤(isobutylmethylxanthine,IBMX)诱导传代的rMSCs,待细胞分化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对照组中不加诱导剂,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细胞鉴定。主要观察指标:培养MSCs的生长情况,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nestin(小鼠抗大鼠,单克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抗体(兔抗鼠,多抗)、微管相关蛋白-2a,b(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a,b,MAP-2a,b)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加入IBMX后,0.25mmol/L组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较少。1.0mmol/L组细胞加入IBMX第2天开始可见细胞陆续死亡。0.5mmol/L组2d即可见有神经元样细胞出现,细胞具有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细胞诱导分化 免疫细胞 抗体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丁国永 郭丽 +5 位作者 杜忠君 吴光健 陈强 卢日峰 凌翎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87-590,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的能力,为肾脏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3周龄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悬液进行BMSCs体外扩增培养。8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平行对照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16只小鼠。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到细胞移植组小鼠中,平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变化、损伤肾组织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变化和肾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分离培养的BMSCs增殖旺盛,纯度较高,且均质性和稳定性好。②平行对照组小鼠整体状态差,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出现肾小球崩解,肾小管结构消失,肾间质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细胞移植组小鼠整体状态良好,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织形态学未出现明显病理性改变。结论:BMSCs在体外易分离培养,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移植BMSCs后,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来促进肾缺血-灌注损伤后小鼠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 修复
下载PDF
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分化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文贵 迟宝荣 +2 位作者 杨昆 凌翎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9-392,F003,共5页
目的 :分离、纯化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体外培养、扩增并促其成骨分化 ,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治疗提供一种可能。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皮肤 MSCs,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 ,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 目的 :分离、纯化胎鼠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在体外培养、扩增并促其成骨分化 ,为骨组织工程学研究与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治疗提供一种可能。方法 :体外培养胎鼠皮肤 MSCs,并在培养液中加入成骨诱导剂诱导培养 ,观察其成骨分化潜能。结果 :胎鼠皮肤 MSCs传代培养第 1 5代仍具有增殖能力 ,说明该细胞为干细胞源性 ;贴壁细胞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 ,碱性磷酸酶 (AL P)水平升高 ,AL P钙钴染色呈阳性反应 ,钙结节茜素红染色反应阳性。结论 :胎鼠皮肤 MSCs具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皮肤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豚鼠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呼和塔娜 郭丽 +4 位作者 凌翎 卢日峰 王建辉 尹飞 范洪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的MSCs悬液 ,以 2× 10 6/ml(A组 )和 2× 10 7/ml(B组 )两种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的受体鼠创面 ,观察创面愈合速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因子Ⅷ的表达。细胞移植后的第 15、3 0、5 0天 ,通过PCR方法检测创面皮肤组织中移植供体鼠的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果A、B组治疗侧的创面愈合速度均快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因子Ⅷ检测示第 15、3 0天时 ,A、B两组的微血管密度均多于对照侧 ,A、B组治疗侧间无显著性差异。PCR检测结果表明 ,第 15、3 0、5 0天时在部分受体鼠恢复的创面上有供体鼠Y染色体基因表达。结论骨髓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烧伤 细胞移植 治疗 豚鼠
下载PDF
损伤脊髓匀浆上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然 范东艳 +2 位作者 金鹏 范洪学 王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髓鞘前脂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脊髓匀浆上清液 损伤脊髓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雅娟 范洪学 崔仲明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骨髓间 充质干细胞 MSC 表型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低剂量氢醌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及PAR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羽亭 刘林华 +3 位作者 黄明元 梁海荣 范洪学 唐焕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醌(HQ)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性状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低剂量HQ对骨髓的毒效应。方法: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为对照组,分别以2.5、5.0和10.0μmol... 目的:探讨低剂量氢醌(HQ)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物学性状及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表达的影响,阐明低剂量HQ对骨髓的毒效应。方法: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HQ,以PBS处理组为对照组,分别以2.5、5.0和10.0μmol·L-1HQ染毒大鼠BMSCs为处理组。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V)/碘化丙啶(PI)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PARP-1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与PBS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提高(P<0.05);染毒48 h后,5.0和10.0μmol·L-1HQ组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染毒48 h后,2.5、5.0和10.0μmol·L-1HQ组细胞PARP-1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0.92、0.56(P<0.05)和0.45倍(P<0.05)。结论:低剂量HQ能抑制大鼠BMSCs凋亡和PARP-1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大鼠
下载PDF
流感病毒的裂解、纯化及抗原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志武 卢日峰 范洪学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9-160,共2页
[摘 要]目的 研究适于大规模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剂、裂解和纯化方法。方法 使用不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去氧胆酸钠)、不同浓度和时间进行裂解,通过电镜进行裂解效果观察。裂解后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并进行抗原性试验。结果 ... [摘 要]目的 研究适于大规模生产的流感病毒裂解剂、裂解和纯化方法。方法 使用不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去氧胆酸钠)、不同浓度和时间进行裂解,通过电镜进行裂解效果观察。裂解后经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并进行抗原性试验。结果 Triton X100的裂解效果优于去氧胆酸钠,应用 1.0% Triton X100裂解 90min效果较好。裂解率达90%以上。裂解后纯化的样品抗原性与进口疫苗类似。结论 该工艺适于流感裂解疫苗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解裂 纯化 抗原性
下载PDF
锌预处理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鹏 郭丽 +6 位作者 张海英 芦丽丽 孟春阳 周煜博 常莉 王任婕 范洪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锌预处理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预防作用,为RIRI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锌预处理高剂量组(高锌组,60mg.kg-1)、硫酸锌预处理中剂量组(中锌组,30mg.kg-1)和硫酸锌预处... 目的:探讨锌预处理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预防作用,为RIRI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硫酸锌预处理高剂量组(高锌组,60mg.kg-1)、硫酸锌预处理中剂量组(中锌组,30mg.kg-1)和硫酸锌预处理低剂量组(低锌组,15mg.kg-1),每组10只。各剂量锌处理组小鼠每日灌胃给予硫酸锌1次,连续2周。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2周后制备RIRI模型。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取出肾脏组织,固定、包埋,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表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表达。结果:病理组织学表现,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肾皮质可见肾小管管腔扩张,内可见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皮髓交界处髓质损伤较重,可见充血及成片坏死区。高锌组病理改变无改善,中锌和低锌组病理组织改变较轻,小鼠肾切片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肿胀,皮髓交界处肾小管充血、细胞坏死较少,低锌组好于中锌组。TUNEL法结果,模型组凋亡细胞较多,显著高于低锌和中锌组(P<0.05),低锌组凋亡细胞显著低于中锌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和锌预处理组c-Fos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锌和低锌组c-Fos阳性细胞率显著减少(P<0.05);低锌组c-Fos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中锌组(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硫酸锌对RIRI所导致的肾功能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细胞减少、c-Fos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C-FOS HE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