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拇指外展板并指骨骨牵引治疗Bennett骨折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洪进 张华 王月秋 《中医正骨》 2006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Bennett骨折/治疗 骨折外固定术 牵引术 小夹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
2
作者 范洪进 陈磊 +2 位作者 韩清銮 张波 韩明通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73-174,179,共3页
目的探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5cm以上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跟腱缺损5cm以上患者14例,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 目的探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5cm以上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跟腱缺损5cm以上患者14例,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患者康复及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患者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则明显低于术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踇长屈肌腱转位联合腓肠肌腱膜V-Y延长治疗陈旧性跟腱缺损可减少对踇趾功能的影响,避免小腿三头肌进一步萎缩,提高了跟腱修复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跟腱缺损 踇长屈肌腱 V-Y肌腱瓣 手术修复
下载PDF
牵引加经皮撬拨穿针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3
作者 范洪进 张华 王月秋 《工企医刊》 2005年第2期23-24,共2页
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52例,其中16例为胫骨平台复杂骨折,通过牵引、经皮撬拨穿针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胫骨平台复杂骨折 内固定治疗 牵引 经皮撬拨穿针内固定 功能锻炼治疗 2000年 骨折病人
下载PDF
异体骨异位诱导预制骨皮瓣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清銮 栗威 +2 位作者 范洪进 张波 李正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4期7733-7738,共6页
背景:用自体骨皮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修复能力有限、创伤大、造成新的组织缺损和一定功能障碍。异体骨具有骨诱导能力,可能用来预制骨皮瓣。目的:观察异体骨异位埋植诱导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的病理变化。方... 背景:用自体骨皮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复合组织缺损的最好方法,但其修复能力有限、创伤大、造成新的组织缺损和一定功能障碍。异体骨具有骨诱导能力,可能用来预制骨皮瓣。目的:观察异体骨异位埋植诱导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的病理变化。方法:实验动物为广西巴马微型猪,将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埋植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植入后在体观察局部反应情况,于植入后4,8,12,16周随机取出异体骨,行大体观察及病理切片镜下观察。结果与结论:所有异体骨植入处无明显炎症反应。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皮瓣组织内埋植后4周异体骨表层出现血管化,未见明显类骨母细胞;植入后8周出现异体骨不同程度的血管化、骨吸收和分布不均的类骨母细胞和类破骨细胞,有新骨形成;植入后12周新骨形成进一步增加,但骨吸收亦加重,植入骨形态改变;植入后16周异体骨碎裂吸收,新骨形成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异体骨异位埋植预制骨皮瓣过程中,异体骨随时间不断发生病理变化,需适时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移植 骨皮瓣 异位成骨 骨诱导 异体骨 微型猪 病理 复合组织缺损 间充质细胞 骨母细胞 省级基金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重建的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波 陈磊 +6 位作者 韩清銮 俞光荣 赵振国 张磊 栗威 范洪进 张亮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548-554,共7页
背景: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手术难度及复杂性较大,术式选择困难。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随机分成3D打印... 背景:跟骨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手术难度及复杂性较大,术式选择困难。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手术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4例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随机分成3D打印手术组(18例)和常规手术组(16例)两组;根据术前X线片、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数字化设计手术方案,3D打印手术组应用3D打印1∶1跟骨骨折实体模型,模拟手术方案;常规手术组根据X线片及CT设计手术方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患者分别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距下关节原位融合、距下关节撑开植骨融合及跟骨丘部和距下关节重建手术。随访测量跟骨形态学参数,并记录Maryland足部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36项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8.5±2.8)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断钉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为12.6~16.8周,平均(15.5±3.6)周。末次随访时3D打印手术组患者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丘部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手术组优良率(88.9%)高于常规手术组(75.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四种手术方案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根据骨折畸形愈合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术式选择,减少手术的盲目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制定更加精确、可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畸形 骨折愈合 3D打印
下载PDF
外侧三切口入路治疗旋前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清林 荣存敏 +3 位作者 范洪进 张磊 栗威 韩清銮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42-344,共3页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以及踝穴内距骨受到外旋暴力,引起踝关节内、前、外、后以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水平上方高位腓骨螺旋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其特征性表现。该类型损伤,除恢复关节面及骨性结构精准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外,还需恢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处理不当会引起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和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踝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型 外侧三切口
下载PDF
分期治疗策略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清林 张光辉 +5 位作者 韩明通 陈磊 荣存敏 范洪进 栗威 张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损伤特点、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9年6月,收治儿童严重足跟轮辐伤31例,均采用分期治疗策略。一期清创后创面行VSD及跟骨骨折固定治疗,二期根据跟腱损伤及创面缺损情况行跟腱修复重... 目的探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损伤特点、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9年6月,收治儿童严重足跟轮辐伤31例,均采用分期治疗策略。一期清创后创面行VSD及跟骨骨折固定治疗,二期根据跟腱损伤及创面缺损情况行跟腱修复重建及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5.0 cm~7.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部分缝合后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1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儿足部负重、行走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跛行。31例中22例能完成单侧患肢提踵,评价为优;9例可完成双侧提踵,评价为良;跟腱力量评估的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患侧踝关节最大背伸功能全部恢复23例,评价为优;7例丢失6°~15°,评价为良;1例丢失17°评价为差;踝关节最大背伸功能恢复与健侧相比,优良率为96.8%。结论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合并热损、跟腱损伤,采用分期治疗,可降低感染风险,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轮辐伤 分期治疗 跟腱损伤 儿童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 被引量:2
8
作者 荣存敏 韩清銮 +3 位作者 李印龙 栗威 范洪进 李书忠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感染患者24例,均给予彻底清创。采用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感染患者24例,均给予彻底清创。采用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及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各12例,分别记录使用VSD后冲洗液颜色变清的次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细菌培养转阴等指标。结果24例均获得4~28个月随访,外固定架+VSD组及单独VSD组分别随访14.3个月和15.1个月。外固定架联合VSD组较单纯使用VSD组在平均细菌转阴时间及平均使用VSD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与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创伤性化脓性踝关节感染在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平均治疗时间,平均细菌转阴时间缩短,平均使用VSD次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感染 化脓性感染 外固定架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下载PDF
先天性并指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及焦虑现状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磊 范洪进 +1 位作者 高立 关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及焦虑状况,为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及宣传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56名先天性并指患儿的204名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调查,...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患儿家属心理健康及焦虑状况,为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及宣传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56名先天性并指患儿的204名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结合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其焦虑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先天性并指患儿家属SCL-90的各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4个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又以焦虑方面的差异最大(t=12.5012,P=0.0000)。患儿家属STAI问卷中S-AI部分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T—AI部分得分仅有19~39岁年龄段家属得分高于常模水平;在性别方面,虽然先天性并指患儿女性家属S-AI及T-AI得分均高于男性家属,但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并指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其负面情绪,尤其是焦虑情绪更是比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并指 家属 心理健康 焦虑
下载PDF
部分口唇完全离断再植成活1例报告
10
作者 韩清銮 张磊 +1 位作者 范洪进 曾文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完全离断 再植成活 口唇 上唇动脉 皮下组织 主干血管 组织块 动脉主干 显微镜下 鼻唇沟
下载PDF
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清林 范洪进 +2 位作者 荣存敏 栗威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初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初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同时行三角靭带修复(修复组),另外41例仅行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未修复三角韧带(未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修复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大于未修复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9±2.17)个月。修复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A0FAS评分和踝背伸-跖屈ROM和踝足内翻-外翻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修复组VAS、A0FAS评分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修复组踝足内翻-外翻ROM显著小于未修复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胚腓骨重叠(tibiofibular overlap,T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骨折愈合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结论]采用三角韧带加强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撕裂 下胫腓联合损伤 开放复位内固定 修复
原文传递
内踝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清銮 栗威 +2 位作者 范洪进 张清林 张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讨内踝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内踝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1例,按损伤程度对病例进行分型(分四型),根据类型,选用皮瓣、血管、神经、肌腱移植、皮瓣串联髂骨瓣移植修复,或直接踝关节融合、... 目的 探讨内踝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内踝复合组织缺损患者11例,按损伤程度对病例进行分型(分四型),根据类型,选用皮瓣、血管、神经、肌腱移植、皮瓣串联髂骨瓣移植修复,或直接踝关节融合、截肢等治疗;髂骨瓣供区给予保留部分髂前上棘并重建肌肉起止点,皮瓣供区给予植皮闭合创面. 结果 术后随访l-24个月,除截肢和踝关节融合各1例外,其余9例患者行踝关节修复重建保留踝关节,有1例感染,其他患者均愈合良好,不同程度恢复了踝关节功能,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优4例,良4例,差1例. 结论 内踝复合组织缺损四分类方法可以用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皮瓣串联髂骨瓣等为主的复合组织移植是内踝缺损修复重建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 骨缺损 外科皮瓣 髂骨瓣 重建
原文传递
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志 张光辉 +5 位作者 徐宝强 陈磊 范洪进 张磊 荣存敏 栗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及自体髂骨植骨比率均显著大于距舟融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AOFA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omeno-Méary角(Tomeno-Méary angle,TM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显著增加(P<0.05),而内弓角(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angle,MLAA)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的TMA、MLA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Ⅲ-Ⅳ期患者,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优于距舟关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 距舟楔关节融合
原文传递
Hepple V期距骨软骨病的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光辉 范洪进 +2 位作者 张波 韩清銮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介绍内踝截骨入路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HeppleⅤ期距骨软骨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26例HeppleⅤ期距骨软骨病患者。踝关节内侧作弧形切口,应用微型摆锯先后在内踝的水平面、矢状面及... [目的]介绍内踝截骨入路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HeppleⅤ期距骨软骨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手术治疗26例HeppleⅤ期距骨软骨病患者。踝关节内侧作弧形切口,应用微型摆锯先后在内踝的水平面、矢状面及冠状面做三平面截骨,暴露距骨后刮除病变骨软骨形成骨槽,取带骨膜髂骨,修整成形后嵌压入受区骨槽。复位内踝,垂直截骨面置入3枚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26例患者手术顺利且无不良并发症,随访24~47个月。末次随访时,VAS疼痛评分、AOFAS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CT提示骨软骨病变与截骨面愈合良好。[结论]三平面截骨术技术可有效暴露距骨软骨病灶,术后截骨面愈合良好,手术具有确切的中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软骨病 内踝截骨 带骨膜髂骨块 自体移植
原文传递
寄生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拇指毁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本磊 韩清銮 +2 位作者 张磊 栗威 范洪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研究原位和移位寄生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手指的方法。方法自2010年至2016年收治27例拇指机器碾压伤患者,其中5例远端拇指完好,近端碾压毁损,近端放置VSD覆盖,远端予原位及移位寄生,存活后二期行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拇指。22... 目的研究原位和移位寄生联合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毁损手指的方法。方法自2010年至2016年收治27例拇指机器碾压伤患者,其中5例远端拇指完好,近端碾压毁损,近端放置VSD覆盖,远端予原位及移位寄生,存活后二期行复合组织移植修复拇指。22例近、远端碾压严重,予一期VSD,二期行再造。结果22例再造及5例寄生均存活,1例寄生患者放弃二期修复。随访1~5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4例寄生手指中优1例,良2例,可1例;22例再造中良10例,可12例。Michigan手功能评价标准:寄生组平均80分;再造组平均71分。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寄生组优4例;再造组良18例,可4例。结论原位及移位寄生再植保留手指甲床及部分外形,复合组织移植后其功能、美观程度大于再造,足部破坏程度小于再造,为手指再植、再造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复合组织移植 再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