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哮喘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范淑月 孙彤彤 +2 位作者 倪钰莹 罗再奕 刘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国医大师张志远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寒、内热、痰饮、体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当扶正祛邪。张师辨治哮喘时,注重以人为本,阴阳平衡,先辨外感内伤,注重标本缓急,同时结合虚实寒热。善用经方,药随症转... 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国医大师张志远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寒、内热、痰饮、体弱等因素密切相关,发作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当扶正祛邪。张师辨治哮喘时,注重以人为本,阴阳平衡,先辨外感内伤,注重标本缓急,同时结合虚实寒热。善用经方,药随症转,尤注重药物加减配伍以及特殊药物炮制、剂量选择等,其诊疗思路和用药经验对临床治疗哮喘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特色用药 经方 名医经验 张志远
下载PDF
《伤寒论》治疗口渴的常变法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范淑月 倪钰莹 +2 位作者 孙彤彤 吴璐蔚 刘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54-57,共4页
口渴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口中干燥,且欲饮水为表现,多由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伤寒论》是一本辨证论治的专著,纵观全文,张仲景十分重视对口渴的治疗,除了运用清热生津、饮水止渴等常法治渴外,还进一步阐常述变,提出... 口渴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以口中干燥,且欲饮水为表现,多由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所致。《伤寒论》是一本辨证论治的专著,纵观全文,张仲景十分重视对口渴的治疗,除了运用清热生津、饮水止渴等常法治渴外,还进一步阐常述变,提出了多种治渴变法,充分体现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精神实质。根据《伤寒论》中所记载的治渴条文,列举少少与饮之自愈疗法、清热生津之白虎加人参汤和瓜蒌根等常法,以及蠲化水饮之小青龙汤、健脾散津之白术、通阳化气之五苓散、急救回阳之四逆汤、育阴利水之猪苓汤、急下存阴之大承气汤等变法,从“知常达变”的角度,探讨中医常变思维在《伤寒论》治疗口渴中的具体运用及特点。论述常法与变法代表方药的理论依据、辨证要点及用药指征,并附验案一则为佐证,以期拓宽临床治疗口渴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渴 理法方药 知常达变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麻黄细辛附子汤拆方干预CD4^(+)T细胞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及STAT6 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艺 李廖英子 +5 位作者 韩爱庆 吴璐蔚 孙彤彤 范淑月 倪钰莹 刘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6期950-954,共5页
目的从拆方角度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对CD4^(+)T细胞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转录因子STAT6 mRNA的影响,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方配伍机... 目的从拆方角度观察麻黄细辛附子汤对CD4^(+)T细胞及其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白细胞介素-17A(IL-17A)与转录因子STAT6 mRNA的影响,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方配伍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T细胞,收集细胞,各组给药干预18 h,收集细胞及上清液,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中IL-5、IL-10、IL-13、IL-17A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沉淀中STAT6 mRNA的含量。结果1)IL-4:较之对照组,辛附组、细辛组、附子组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全方组、麻附组则含量升高(均P<0.05),其中麻黄组显著升高(P<0.001)。2)IL-5:较之对照组,全方组含量有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辛附组含量则升高(P<0.05)。3)IL-17A:与对照组相比,全方组可显著降低其含量(P<0.01),而麻辛组可升高其含量(P<0.05);与全方组相比,麻附组、辛附组、麻黄组、细辛组、附子组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1)。4)各给药组IL-10、IL-13的含量较之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STAT6 mRNA:较之对照组,附子组含量降低(P<0.05),尤以辛附组、细辛组明显(P<0.001);全方组、麻附组含量则升高,麻辛组尤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1)麻黄细辛附子汤全方可减少IL-17A,升高IL-4、STAT6 mRNA的表达发挥其免疫调控作用,在IL-5、IL-10、IL-13环节均未能有显著作用。2)麻黄的加入可拮抗细辛、附子的作用,升高IL-4水平,细辛、附子配伍升高IL-5水平,促进T细胞向Th2分化,从而影响对免疫的调节。3)麻黄细辛附子汤及各拆方配伍未能在IL-10与IL-13环节发挥显著免疫调控作用。4)辛附的配伍或者细辛、附子单用可通过降低STAT6 mRNA水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而全方、麻附、麻辛配伍则相反,体现不同配伍对STAT6 mRNA的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拆方 CD4^(+) T细胞 细胞因子 转录因子 小鼠
下载PDF
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Notch通路调控Treg细胞纠正Th2偏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倪钰莹 孙彤彤 +4 位作者 范淑月 吴璐蔚 高婧 崔颖 刘敏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2期200-203,216,共5页
目的探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Th2偏移、Treg细胞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使用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抗体(Anti-IFN-γ)诱导建立Th2细胞分化模型,DAPT及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24 h... 目的探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Th2偏移、Treg细胞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CD4+T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使用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抗体(Anti-IFN-γ)诱导建立Th2细胞分化模型,DAPT及麻黄细辛附子汤干预24 h后收集上清及细胞,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RT-PCR检测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转录因子结合蛋白-3(GATA-3)、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Notch1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bet、GATA-3、FOXP3、Notch1蛋白表达。结果1)较之空白组,模型组IL-5含量升高,IFN-γ、TGF-β1含量降低(P<0.01);较之模型组,各给药组IL-5含量降低,IFN-γ、TGF-β1含量升高(P<0.01)。2)较之空白组,模型组Tbet、FOXP3 mRNA表达降低,GATA-3、Notch1 m RNA表达升高(P<0.01);较之模型组,各给药组T-bet、FOXP3 mRNA表达升高,GATA-3、Notch1 m RNA表达降低(P<0.01)。3)较之空白组,模型组T-bet、FOXP3蛋白表达降低,GATA-3、Notch1蛋白表达升高(P<0.01);较之模型组,各给药组T-bet、FOXP3蛋白表达升高,GATA-3、Notch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1)麻黄细辛附子汤能够下调IL-5分泌和GATA-3表达,促进IFN-γ分泌和T-bet表达,纠正Th2偏移。2)麻黄细辛附子汤有助于Treg细胞分化增殖,能够促进TGF-β1分泌和FOXP3表达。3)麻黄细辛附子汤能够通过抑制Notch1表达,促进Treg细胞功能发挥,纠正Th2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麻黄细辛附子汤 NOTCH信号通路 TREG细胞 Th2偏移
下载PDF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尘螨变应原Der p1诱导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屏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倪钰莹 范淑月 +3 位作者 崔颖 高婧 罗再奕 刘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目的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及麻黄对尘螨变应原Der p1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屏障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麻黄组、抑制剂组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 目的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及麻黄对尘螨变应原Der p1诱导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屏障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麻黄组、抑制剂组及麻黄细辛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电阻仪检测细胞跨膜电阻,酶标仪检测FITCDextran通透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及通路蛋白RhoA、ROCK1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肌动蛋白(F-acti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间隙增大,出现环形损伤,标准化跨膜电阻显著降低(P<0.01),FITC-Dextran通透性显著增加(P<0.01),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RhoA、ROCK1、F-act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组、抑制剂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排列紧密,环形损伤被修复,标准化跨膜电阻显著升高(P<0.01),FITC-Dextran通透性显著降低(P<0.01),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RhoA、ROCK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麻黄细辛附子汤低、中、高剂量组和抑制剂组细胞F-act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及麻黄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改善鼻黏膜通透性,修复Der p1诱导的HNEpC屏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麻黄细辛附子汤 屏障功能 RhoA/ROCK信号通路 人鼻黏膜上皮细胞
下载PDF
刘德荣教授治疗儿科疾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1
6
作者 范淑月 詹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11期119-120,共2页
在明代万全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中[1],刘德荣教授尤注重小儿"肺常不足"和"脾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时期最多见肺、脾两脏疾病,强调治疗小儿疾病要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其临... 在明代万全提出的"三有余,四不足"小儿生理病理学说中[1],刘德荣教授尤注重小儿"肺常不足"和"脾常不足"的特点。认为小儿时期最多见肺、脾两脏疾病,强调治疗小儿疾病要谨守病机,用药轻灵,兼顾肺脾。其临证辨治小儿外感发热、咳嗽、急性腹泻、厌食等疾病,既按法守方,又灵活用药,颇有独到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疾病 中医药治疗 名医经验 刘德荣教授
下载PDF
王庆国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彤彤 闫军堂 +3 位作者 倪钰莹 范淑月 吴璐蔚 刘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33-636,共4页
[目的]阐述王庆国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及特色用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读相关学术论文,总结并整理王师六经辨治过敏性鼻炎的创新病机及特色用药,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师以六经为基础论治过敏性鼻炎,认为过敏性鼻炎以... [目的]阐述王庆国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及特色用药。[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研读相关学术论文,总结并整理王师六经辨治过敏性鼻炎的创新病机及特色用药,并附医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师以六经为基础论治过敏性鼻炎,认为过敏性鼻炎以太阳、少阴、少阳病最为常见;溯本求源,创新理论,提出肺阳虚的概念;治疗本病时常在基本方基础上配伍苍耳子、白芷、葛根、蔓荆子、鱼脑石等经验用药。所列验案为临床过敏性鼻炎典型病例,辨证为阳虚肺寒、太少不和,处方以麻黄细辛附子汤、柴胡桂枝汤、玉屏风散加减化裁,效用显著。[结论]王师将过敏性鼻炎致病因素归纳为外感风寒、素体阳虚、枢机不利等,通过六经辨证,分经论治,依法选方,据方处药,灵活化裁,其经验特色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六经辨治 肺阳虚 特色用药 名医经验 王庆国
下载PDF
刘德荣从气、痰论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邦水 范淑月 +1 位作者 吴方真 邓月娥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8期3-5,共3页
刘德荣教授重视从气、痰论治支气管哮喘,对于发作期,主张利痰祛邪;对于慢性持续期,倡导调和各脏;对于缓解期,提倡扶正固本。其用药轻灵平和,疗效显著,其治疗思路值得传承与推广。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论治思路 用药特色 刘德荣
下载PDF
国医大师王庆国时相辨证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婧 范淑月 +3 位作者 倪钰莹 崔颖 罗再奕 刘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28-731,共4页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 王庆国教授运用时相辨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演变过程划分为“脾胃气虚”“脾胃湿热”“瘀阻胃络”三个阶段。针对此过程,提出不同阶段应分别以补脾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选用归脾建中抗萎汤、百乌泻心汤、丹参、三棱、莪术、延胡索等方药,及时干预,阻断病情,同时,根据该疾病发展的时相规律,提前用药,先证而治,如此往往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时相辨证 脾胃气虚 脾胃湿热 瘀阻胃络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AMPK-PGC-1α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男男 于雪 +7 位作者 张艺 马煜洋 潘佳创 孙彤彤 吴璐蔚 倪钰莹 范淑月 刘敏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1期1926-1931,共6页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21只,随机抽取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6只进行变应性鼻炎模型制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14天,隔日一次进行基础致敏,之后连续7天进行滴鼻激发。变应性鼻炎...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小鼠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21只,随机抽取5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6只进行变应性鼻炎模型制备:用卵蛋白腹腔注射14天,隔日一次进行基础致敏,之后连续7天进行滴鼻激发。变应性鼻炎模型成功7天后,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14天后取材。肺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比色法检测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比色法检测脾组织三磷酸腺苷含量、呼吸链复合物Ⅰ、Ⅸ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α2、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MPK,p-AMPK)Thrl72位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l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lvator-1α,PGC-1α)的表达。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P<0.01)、丙二醛的含量升高(P<0.01);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活性升高(P<0.05)、丙二醛的含量下降(P<0.05)。(2)与空白比较,模型组三磷酸腺苷含量减少(P<0.01),呼吸链复合物Ⅰ、Ⅸ活性均降低(P<0.01),治疗组三磷酸腺苷含量增加(P<0.05),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升高(P>0.05),呼吸链复合物Ⅸ活性升高(P<0.05)。(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MPKα2、p-AMPK(Thrl72)、PGC-1α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治疗组AMPKα2蛋白表达升高(P<0.05),p-AMPK(Thrl72)蛋白表达升高(P<0.01),PGC-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具有保护变应性鼻炎小鼠线粒体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可能与上调AMPKα2、p-AMPK(Thrl72)蛋白表达,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呼吸链复合物Ⅸ活性,增加三磷酸腺苷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变应性鼻炎 氧化应激损伤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 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Thrl72位点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 线粒体
下载PDF
刘德荣教授辨治外感咳嗽经验总结 被引量:3
11
作者 詹杰 叶学谦 +1 位作者 陈聪明 范淑月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刘德荣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丰富,屡获奇效。刘教授认为外感咳嗽的发病由风热、风寒、风燥、风湿、风痰而致,缠绵日久则可先后伤及脾与肾,或累及肝。初期应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要,而后期方可以肃降肺气为主或采取补益之法;同时刘教... 刘德荣教授治疗外感咳嗽经验丰富,屡获奇效。刘教授认为外感咳嗽的发病由风热、风寒、风燥、风湿、风痰而致,缠绵日久则可先后伤及脾与肾,或累及肝。初期应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要,而后期方可以肃降肺气为主或采取补益之法;同时刘教授喜用轻灵、活泼之品调理肺藏气机,尤重处理痰邪与咳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咳嗽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刘德荣
下载PDF
基于Rho/ROCK信号通路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鼠树突状细胞迁移的影响
12
作者 范淑月 吴璐蔚 +4 位作者 孙彤彤 倪钰莹 高婧 崔颖 刘敏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5-42,共8页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s,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比例,鉴定DCs纯度;麻黄细辛附子汤(1、2、5、10、20、40、50、100 g&...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Cs)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s,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c+比例,鉴定DCs纯度;麻黄细辛附子汤(1、2、5、10、20、40、50、100 g·L^(-1))处理细胞24 h,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检测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给药浓度;脂多糖(LPS)造模后,将D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2、4、8 g·L^(-1)),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HC-Ⅱ)分子表达;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迁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表面趋化因子C-C-基元受体7(CCR7)、趋化因子C-X-C-基元受体4(CXCR4)含量;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细胞微丝骨架中纤维肌动蛋白(F-actin)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1(ROCK1)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迁移至下室数量显著增加(P<0.01),CCR7、CXCR4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F-actin表达显著升高(P<0.01),Rho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组(2、4、8 g·L^(-1))处理24 h后,CD80、CD86、MHC-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迁移至下室数量明显减少(P<0.05),CCR7、CXCR4含量明显减少(P<0.05,P<0.01),F-actin表达显著降低(P<0.01),RhoA、ROCK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抑制小鼠DCs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Rho/ROCK信号通路活性影响细胞骨架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细辛附子汤 Rasm同源基因家族成员(Rho)/Rho关联含卷曲螺旋结合蛋白激酶(ROCK)信号通路 变应性鼻炎 树突状细胞 细胞迁移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王庆国调枢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颖 范淑月 +3 位作者 倪钰莹 高婧 罗再奕 刘敏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久痢”“肠澼”等范畴。“开、阖、枢”理论由《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机为人体气机运行的关键,枢机不利则气血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王庆国教授认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属于中医“久痢”“肠澼”等范畴。“开、阖、枢”理论由《黄帝内经》首次提出,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枢机为人体气机运行的关键,枢机不利则气血阴阳失调,百病丛生。王庆国教授认为本病的关键病机是枢机不利,进而产生脾虚湿滞,大肠湿热,肝郁脾虚等多种证型。在临证治疗上,王教授从调和枢机入手,巧用升阳益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四逆散、乌梅丸等多个方药加减化裁,疗效显著。本文介绍了溃疡性结肠炎以枢机立论的病因病机,用药治法,并附上王庆国教授的临床验案1则加以佐证,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开阖枢 经方 时方 名医经验 王庆国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水肿病经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璐蔚 闫军堂 +3 位作者 孙彤彤 范淑月 倪钰莹 刘敏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1209-1213,共5页
水肿的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阳亏虚。在治疗时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同时辨其虚实。实者见风水相搏、水湿浸渍、饮停胸胁,分别用越婢汤疏风解表、宣肺行水,五苓散通阳化气、渗湿利水,十枣汤攻逐水饮、泻水消肿;虚者见... 水肿的病机主要为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阳亏虚。在治疗时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同时辨其虚实。实者见风水相搏、水湿浸渍、饮停胸胁,分别用越婢汤疏风解表、宣肺行水,五苓散通阳化气、渗湿利水,十枣汤攻逐水饮、泻水消肿;虚者见脾阳不足、脾肾阳虚、气血亏虚,分别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健脾、祛湿利水,真武汤温肾助阳、化气利水,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在攻补兼施的同时注重固正保本,巧用经方,灵活化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病证结合 经方 国医大师 张志远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倪钰莹 范淑月 +5 位作者 高婧 崔颖 罗再奕 姜皓 许洛溪 刘敏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510-523,共1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运用TCMSP平台获取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机制,并结合体外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运用TCMSP平台获取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TTD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AR疾病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语言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对关键化合物与核心靶基因进行对接验证。体外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验证麻黄细辛附子汤对炎症因子、细胞凋亡、部分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经筛选得到麻黄细辛附子汤活性成分62个,治疗AR靶点99个。PPI核心靶点包括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KEGG富集分析涉及与免疫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凋亡相关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涉及对脂多糖反应等生物过程,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成分与靶基因紧密结合。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P<0.05、0.01),抑制细胞凋亡(P<0.01),降低PTGS2、MAPK3 mRNA表达、升高MMP-9 mRNA表达(P<0.05、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多通路,调控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细胞凋亡等途径发挥治疗AR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麻黄细辛附子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鼻黏膜上皮细胞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