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及结构动态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桥 范清平 +6 位作者 唐战胜 孟杰 张敏德 王云泉 李铭红 仲磊 陈建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7-1076,共10页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快速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白山 次生针阔混交林 群落动态 死亡率和补员率 径级结构
下载PDF
木本植物萌生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范清平 李桥 《世界生态学》 2021年第2期298-306,共9页
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萌生更新的文献,综述了萌生更新的基本概况、萌生更新的影响因素及萌生更新的生态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 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萌生更新的文献,综述了萌生更新的基本概况、萌生更新的影响因素及萌生更新的生态功能。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与未来展望,以期对萌生更新未来研究及森林更新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萌生更新 影响因素 生态功能
下载PDF
基于大型监测样地的浙江红山茶种群结构与分布特征研究
3
作者 钱海源 余建平 +4 位作者 范清平 宋小友 陈声文 陈建华 叶铎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46-51,共6页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具有重要的观赏、油用、药用、生态等价值,野外种群大多处于退化状态,但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分布有成片的浙江红山茶野生种群。文章基于该保护区内24 hm2大型样地,研究分析... 浙江红山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具有重要的观赏、油用、药用、生态等价值,野外种群大多处于退化状态,但在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分布有成片的浙江红山茶野生种群。文章基于该保护区内24 hm2大型样地,研究分析了样地内浙江红山茶种群的年龄结构、生命表特征、生存曲线以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7 565株胸径≥1 cm的浙江红山茶个体,其中,Ⅰ级幼树个体(3 912株)占总个体数量的51.7%;种群径级结构总体呈倒"J"型;生命期望值总体上随着径级的增加而减小;种群的生存曲线呈Deevey Ⅲ型,说明该种群采取大量繁殖后代的生存策略;样地内浙江红山茶集中分布在海拔550 m以上的常绿阔叶林下,以及海拔550 m以下的沟谷生境中,且各径级种群的分布格局呈现逐渐稀疏的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保存有大面积连续且集中分布的野生浙江红山茶种群,该种群具有较稳定的种群结构和分布规律,种群更新处于良好状态。这表明当地的保护区设置有助于浙江红山茶野外种群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山茶 种群结构 分布特征 径级 古田山
下载PDF
取代苯酚三羟基锡除草活性的研究
4
作者 汪心恬 刘健晖 +1 位作者 石雪霜 范清平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2期133-135,共3页
以黑麦草、蒲公英、狗牙根、小麦草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取代苯酚三羟基锡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及狗牙根经浓度为150 mg·L^(-1)的试剂处理后萌发及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各试剂均对蒲公英的萌发及生长... 以黑麦草、蒲公英、狗牙根、小麦草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取代苯酚三羟基锡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麦草及狗牙根经浓度为150 mg·L^(-1)的试剂处理后萌发及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各试剂均对蒲公英的萌发及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效果,顺浓度梯度呈递增趋势。小麦草于浓度为10 mg·L^(-1)试剂的处理下萌发率最低,浓度为200 mg·L^(-1)的试剂对其幼苗生长抑制作用最佳。综上所述,取代苯酚三羟基锡对小麦草、蒲公英、狗牙根、黑麦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而此种试剂具有可观的除草活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苯酚三羟基锡 除草活性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洋山港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及石油烃污染周年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娟英 崔昱 +3 位作者 范清平 李振华 苏磊 薛俊增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阐明洋山港建设运营期间对其所在海域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对2012年洋山港海域水体中溶解性重金属及石油烃进行周年监测的基础上,对洋山港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其余污染... 为阐明洋山港建设运营期间对其所在海域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对2012年洋山港海域水体中溶解性重金属及石油烃进行周年监测的基础上,对洋山港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洋山港海域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其余污染物依次为Cu、Pb和Zn;通过聚类分析将全年污染时段分为上半年(2012年1至5月)和下半年(2012年6至12月)两个阶段,时间分布及灰色聚类评价显示较严重的污染情况主要集中出现在上半年,空间分布显示小洋山码头沿岸及大洋山岛东南一带出现污染物高值区。鉴于洋山港正处于运营与建设同时进行的特殊阶段,需及时监测控制港区的污染物含量,本文提出采用GM(1,1)改进模型中发展系数的概念,深入研究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结果表明,监测海域各重金属污染物中Hg、Cr和Cd较难消除,应重视加强其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山港 重金属 石油烃 时空分布 灰色聚类 发展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