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河口芦苇与短叶茳芏空间扩展植物-土壤系统硫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何涛 孙志高 +2 位作者 李家兵 高会 范爱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07-1618,共12页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短叶茳芏湿地>... 2015年7月,选取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以及二者交错带湿地为对象,研究了两种植被空间扩展过程中植物-土壤系统全硫(TS)含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湿地表层土壤的TS含量表现为交错带湿地>短叶茳芏湿地>芦苇湿地,其差异主要与两种植被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交错带湿地土壤的质地及有机质等参数,进而对硫的迁移及转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有关;交错带不同植被的根系分布及其对土壤硫养分的竞争导致土壤TS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变异性均较芦苇或短叶茳芏纯群落发生较大改变,其土壤的TS含量受芦苇根系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含量和储量均在深层土壤中较高。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改变了两种植被的株高、密度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尽管二者在交错带中的地下生物量分配比均高于纯群落,但芦苇地下空间占据能力要高于短叶茳芏。研究发现,芦苇与短叶茳芏的空间扩展是双向过程,二者在空间扩展中通过不同的硫养分吸收、累积与分配策略适应竞争环境,即交错带湿地中的芦苇通过增加根部对硫养分的累积能力来保持其竞争力,而短叶茳芏则通过拓展地上空间及提高地上器官的硫养分累积能力来抗衡芦苇的空间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系统 空间扩展 湿地 闽江口
下载PDF
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植物-土壤体系中硅素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会 李家兵 +5 位作者 何涛 孙志高 范爱连 祝贺 任鹏 翟水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9-285,共7页
为研究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硅素空间分布特征,以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由陆向海方向设置2条样带,对植物生物硅含量及储量分配比、表层土壤生物硅及有效硅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 为研究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带及交错带硅素空间分布特征,以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由陆向海方向设置2条样带,对植物生物硅含量及储量分配比、表层土壤生物硅及有效硅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带植物生物硅含量均低于交错带,且不同类型植物硅含量差异较大(p>0.05),其中芦苇、短叶江芏、互花米草和扁穗莎草硅含量分别为15.66,9.09,7.17,7.77mg/g。从空间来看,高潮滩不同植物生物硅含量均高于低潮滩。就不同器官而言,不同植物地上部分均高于地下部分,具体表现为枯体>茎>叶>根,其含量分别为13.40,12.49,11.72,6.58mg/g。(2)交错带植物(短叶茳芏与芦苇)地下根系生物硅分配比大于地上各器官,而典型群落带植物生物硅分配比则与之相反。(3)湿地表层土壤近岸方向2条样带生物硅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海方向2条样带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由岸及海方向2条样带表层土壤有效硅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表明,植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生长环境条件不同、地形条件和潮汐作用带来水文条件的差异对湿地硅素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对研究河口潮汐湿地硅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带 分布特征 湿地 闽江河口
下载PDF
常绿阔叶林外生、内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爱连 张礼宏 +5 位作者 陈廷廷 陈宇辉 姜琦 贾林巧 王雪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4966-4974,共9页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 为揭示不同菌根类型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内选择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Castanopsis faberi)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开展N添加试验,细根在根袋内生长半年后测定化学计量学指标(C、N、P、C/N、N/P、C/P)。结果表明:根序对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有显著影响,随着根序的增加,罗浮栲与木荷细根C浓度、C/N、C/P明显增加,N浓度与P浓度明显下降。N添加对细根C、N浓度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细根P浓度影响不显著,从而导致细根C/N维持稳定,但N/P、C/P升高,细根受P限制增加。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的塑性响应在不同序级间以及在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内生菌根树种木荷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表明,研究所选内生、外生菌根树种细根化学计量学性状对N添加具有基本相似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化学计量学性状 N添加 塑性响应 常绿阔叶林 菌根类型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 被引量:9
4
作者 范爱连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90-92,共3页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性强,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
下载PDF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9种木本植物一级根碳氮浓度变异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雪 闫晓俊 +5 位作者 范爱连 贾林巧 熊德成 黄锦学 陈光水 姚晓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4-482,共9页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一级根养分元素变化规律,基于根序法对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89种树种一级根进行碳、氮浓度测定。结果表明,89种树种一级根的C、N质量浓度分别为433.9和13.7 mg/g,C∶N为... 为了解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一级根养分元素变化规律,基于根序法对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89种树种一级根进行碳、氮浓度测定。结果表明,89种树种一级根的C、N质量浓度分别为433.9和13.7 mg/g,C∶N为36.7,变异系数分别为6.4%、39.2%和39.9%;一级根C浓度在叶片习性和生长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N浓度和C∶N在不同叶片习性和生长型间的差异不显著;6主要科[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山矾科(Symploc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和杜英科(Elaeocarpaceae)]树种间一级根C、N浓度和C∶N均差异显著;一级根N浓度随物种系统发育由低级向高级呈现增加的趋势。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级根C浓度种间变异低于N浓度;一级根N浓度受系统发育的影响,而C浓度则受叶片习性和生长型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根 化学计量 变异特征 天然林
下载PDF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林下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C、N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进如 闫晓俊 +4 位作者 贾林巧 范爱连 王雪 陈廷廷 陈光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716-3726,共11页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 林下灌木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重要的构成部分,但林下灌木细根功能性状变异规律及地下生态策略仍不清楚。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9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对细根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碳浓度和氮浓度6个细根性状进行研究,采用序级划分法,分析不同树种细根性状序级间的变化特征、常绿和落叶灌木细根性状之间的差异,不同序级细根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细根性状变异维度。结果表明:树种和序级对9种灌木细根形态和化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直径、根长、根组织密度随着序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比根长和氮浓度逐渐减小,碳浓度在序级间的变化趋势不一,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落叶灌木细根直径、根长和氮浓度均显著高于常绿灌木,碳浓度和组织密度显著低于常绿灌木,表明与常绿灌木相比落叶灌木更偏向于资源获取型生态策略,常绿灌木则更偏向于保守型策略。灌木细根在不同序级间的直径与比根长、组织密度,氮浓度与组织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细根其他性状间的关系并不密切或因序级而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灌木细根性状变异沿一个主成分轴发生变异,该轴表示灌木细根的资源获取和保守的权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细根功能性状 序级 常绿阔叶林 常绿灌木 落叶灌木
下载PDF
中药外涂对化疗病人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爱连 《光明中医》 2018年第6期886-887,共2页
目的探究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外涂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 目的探究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对策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外涂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操作基础上,根据化疗患者的病情,对化疗患者进行中药外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炎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肿瘤患者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范爱连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32期4397-4399,共3页
目的: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期的恶心呕吐症状,使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化疗前期作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给予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严密观察副作用等护... 目的:减轻肿瘤患者化疗期的恶心呕吐症状,使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化疗前期作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给予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严密观察副作用等护理措施。结果:40例肿瘤化疗患者,其中34例顺利完成化疗好转出院,6例因呕吐停止化疗,病情恶化死亡。结论:对肿瘤患者化疗期的恶心呕吐实施合理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恶心呕吐 护理
下载PDF
2015年7月末不同淹水条件下闽江河口沼泽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的分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杰 孙志高 +4 位作者 李家兵 何涛 范爱连 高会 王华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9-567,共9页
在闽江河口鳝鱼滩,选择了不同淹水状况的两条采样带(采样带A,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采样带B,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以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和扁穗沙草(Cyperus comp... 在闽江河口鳝鱼滩,选择了不同淹水状况的两条采样带(采样带A,远离主潮沟且退潮后无淹水;采样带B,靠近主潮沟且退潮后有淹水),以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沼泽、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和扁穗沙草(Cyperus compressus)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26日(小潮日),在采样带中的6个采样点,采集了0-60 cm深度的土样,测定土样的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采样带A中的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26.46±4.18)g/kg、(25.29±1.49)g/kg和(33.58±2.74)g/kg,采样带B中的短叶茳芏沼泽、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土壤有机碳质量比分别为(16.63±3.43)g/kg、(13.01±1.48)g/kg和(13.56±0.82)g/kg,长期淹水环境使采样带B各群落区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都明显低于采样带A,分别低37.14%、48.57%和59.60%;与采样带A相比,长期淹水环境降低了采样带B中的短叶茳芏沼泽的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变异性,但增加了扁穗莎草沼泽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垂直变异性,互花米草沼泽土壤全氮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受淹水环境的影响不明显。采样带B各群落区0-10 cm深度土壤铵态氮含量较小,而在其它土壤深度的含量都高于采样带A;与之相反,互花米草沼泽和扁穗莎草沼泽0-10 cm深度土壤硝态氮含量较大,在其它深度的含量都低于采样带A。淹水条件是导致采样带A和B相同植物群落沼泽土壤碳、氮含量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土壤 沼泽 淹水条件 闽江河口
原文传递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89种木本植物一级根直径的变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雪 陈光水 +7 位作者 闫晓俊 陈廷廷 姜琦 陈宇辉 范爱连 贾林巧 熊德成 黄锦学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9-978,共10页
细根直径变异是根系形态变化的常见形式,对细根变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一级根直径变异特征,该研究选取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89种木本植物进行研究。每个树种选取胸径或地径相近的3... 细根直径变异是根系形态变化的常见形式,对细根变异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一级根直径变异特征,该研究选取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89种木本植物进行研究。每个树种选取胸径或地径相近的3株,用完整土块法进行根系取样,用根序法对根系进行分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检验叶片习性(常绿、落叶树种)、生长型(乔木、小乔木或灌木、灌木)和主要科之间一级根直径的差异;通过计算Blomberg’s K值以检验系统发育信号;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科水平的分化时间与一级根直径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级根直径变异系数为23%;2)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一级根直径没有显著差异,但灌木一级根直径显著小于小乔木或灌木、乔木;3)一级根直径系统发育信号不显著,科水平分化时间与一级根直径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一级根直径变异受系统发育影响较小,但受生长型影响,表现为一定的趋同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径变异 一级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罗浮栲和米槠细根形态功能性状对短期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贾林巧 陈光水 +5 位作者 张礼宏 陈廷廷 姜琦 陈宇辉 范爱连 王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003-4011,共9页
氮沉降会影响细根的形态功能性状,进而影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发生变化.为了解氮沉降对细根形态功能性状的影响,利用根袋法进行原位试验,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米槠细根形态对短期氮添加... 氮沉降会影响细根的形态功能性状,进而影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发生变化.为了解氮沉降对细根形态功能性状的影响,利用根袋法进行原位试验,研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米槠细根形态对短期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低序级根(1~3序级)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对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高于高序级根(4序级),细根组织密度对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从1序级到4序级逐渐加强,而各序级细根直径对氮添加则无显著的可塑性响应;低序级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的可塑性响应与高序级细根组织密度的可塑性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变化.罗浮栲和米槠细根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对氮添加表现出相反方向的可塑性响应,表明施氮后不同外生菌根树种采取了不同的养分觅食策略:施氮后罗浮栲在养分获取上采取的是增加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长增殖速率的资源快速获取策略,而米槠则采取了增大细根组织密度的相对保守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细根形态 可塑性响应 养分觅食 根袋法
原文传递
常绿阔叶林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对氮添加的可塑性响应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林巧 陈光水 +5 位作者 张礼宏 陈廷廷 姜琦 陈宇辉 范爱连 王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29-537,共9页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丛枝菌根树种木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进行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研究了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平均根直径)和构型性状(分枝数、分枝比、根长增长速率、根尖密度、分枝密... 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外生菌根树种罗浮栲和丛枝菌根树种木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根袋法进行野外原位氮添加试验,研究了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平均根直径)和构型性状(分枝数、分枝比、根长增长速率、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析不同菌根树种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对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序级增加,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和分枝数对氮添加的塑性响应逐渐降低,组织密度则相反;这反映了不同分枝等级细根的养分获取与资源维持在序级间存在权衡关系。不同菌根树种对土壤氮有效性的变化采取不同的适应对策:氮添加后,罗浮栲细根采取机会主义策略,依靠细根本身来提高养分吸收效率、增强空间扩展和就地养分吸收能力,以快速的养分吸收策略为主;而木荷通过养分吸收效率和根系构建成本之间的权衡,并未改变细根形态性状,更多地依赖于菌根菌和细根构型之间的互补性进行养分获取。外生和丛枝菌根树种维持和构建细根碳(C)成本的差异,导致细根采取最适合自身的养分捕获方式,以达到生存的最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菌根类型 细根形态和构型性状 可塑性响应 养分获取策略
原文传递
碳氮有效性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代谢响应的影响
13
作者 高红 王小红 +4 位作者 吴东梅 范爱连 贾林巧 姚晓东 陈光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025-2034,共10页
本研究以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青冈、格氏栲、马尾松、闽楠、香樟林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1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对葡萄糖添加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葡萄糖添加使土壤微生物呼吸提高了82.4%~34... 本研究以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的青冈、格氏栲、马尾松、闽楠、香樟林5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0~10 cm表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对葡萄糖添加的代谢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葡萄糖添加使土壤微生物呼吸提高了82.4%~349.5%,不同树种间差异显著。对照中,土壤微生物呼吸与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及真菌/细菌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在没有活性碳供应时,微生物代谢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调控,且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有关。在葡萄糖添加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呼吸与土壤总氮、溶解性有机氮和矿质氮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当活性碳供应充足时,微生物代谢主要受土壤氮含量及其有效性制约。微生物呼吸的代谢响应,即葡萄糖添加处理与对照土壤微生物呼吸的比值,主要受土壤碳氮比的影响,呈现出微生物代谢响应随土壤碳氮比的下降而升高。此外,土壤pH也是影响微生物代谢响应的重要因素。土壤碳、氮含量及有效性对微生物呼吸的影响依赖于微生物是否受碳限制,土壤碳含量调控了碳限制时的微生物呼吸,而土壤氮含量及有效性调控了碳限制解除后的微生物呼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限制 化学计量学 外源活性碳输入 微生物群落结构 异养呼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