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1
作者 纪栋起 武亮 +2 位作者 李欢欢 靳沙沙 范维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3期177-180,共4页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使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目前针对不同的患者如何选择最佳频率治疗,...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使患者部分或完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了家庭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目前针对不同的患者如何选择最佳频率治疗,尚未做出统一的定论。本研究主要根据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分期与脑损伤程度来分析高频、低频、联合治疗之间的疗效差异,并且针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理论基础、作用靶点进行综述,以期为以后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高频 低频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1例罕见盐酸纳美芬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经验分享
2
作者 靳沙沙 何件根 +3 位作者 田春艳 刘博 武亮 范维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我院收治1例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缓慢滴注盐酸纳美芬(Nalmefene)注射液(规格:1ml:0.1mg)0.3mg溶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30滴/分钟),输注约35ml左右时出现罕见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四肢湿冷、躁动、角弓反张、四... 我院收治1例脊髓损伤合并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缓慢滴注盐酸纳美芬(Nalmefene)注射液(规格:1ml:0.1mg)0.3mg溶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30滴/分钟),输注约35ml左右时出现罕见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四肢湿冷、躁动、角弓反张、四肢震颤、胸腹部发紧痉挛、大声喊叫、强哭强笑、口面部及双手发红。患者出现症状后,立即停药,同时予心电监护、吸氧、大量补液、激素抗炎、镇静、利尿促排等综合治疗后逐渐好转,全程血压无降低,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等均未见异常。本文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分析了盐酸纳美芬的作用机制,及过敏后的全身反应及可能机制,分析了处置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同时完善科室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急救预案的制定,从而能及时有效救治、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安全,为临床脊髓损伤药物治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脊髓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卒中后痉挛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欢欢 武亮 +4 位作者 范维娇 张正超 吴春丽 贾高婷 黄许翔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5期14-17,共4页
脑卒中发生后会对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对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脊髓前角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高级中枢控制的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抑制和控制削弱,牵张反射亢进,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 脑卒中发生后会对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对肢体、言语、认知等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脊髓前角α和γ运动神经元的高级中枢控制的丧失,对低级中枢的抑制和控制削弱,牵张反射亢进,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痉挛,这会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重要基础,精准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痉挛状态对于指导其功能恢复、评价疗效及预测功能状态均有重要作用,然而痉挛的检查与评定方法在临床应用十分有限。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梳理了痉挛的产生机制并分析痉挛患者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点,总结了电生理指标变化与痉挛的关系,旨在为卒中后痉挛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为卒中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 神经电生理
下载PDF
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军 杜良杰 +9 位作者 刘宏炜 周天健 董学超 范维娇 郭韵 王冲 高峰 杨德刚 陈亮 杨明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维生素D3,... 目的观察鲑鱼降钙素治疗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9月本科收治的脊髓损伤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单纯给予维生素D3,观察组则在康复理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共6个月。测定治疗不同时间段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BMD)及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1,25-双羟维生素D3[1,25-(OH)2D3]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PTH、BG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1,25-(OH)2D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加用鲑鱼降钙素可有效减轻脊髓损伤所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性疼痛程度,提升患者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维生素D3 鲑鱼降钙素
下载PDF
颈椎失稳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范维娇 杜良杰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本文从颈部血管神经解剖分布及颈椎生物力学角度详细阐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发展,并深入探讨颈椎失稳刺激颈部交感神经与体液因子释放之间恶性循环的相互作用。作者认为颈椎失稳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失稳 眩晕 综述
下载PDF
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范维娇 杜良杰 +6 位作者 武亮 何件根 靳沙沙 张芹 王茜 王营营 田春艳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研究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15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每位患者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动态X线片检查。根据White测量标准分析影像学结果,测量评估患者颈椎是否失稳以及失稳的类型,分析颈椎退变的特点。结... 目的研究颈性眩晕与颈椎不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门诊就诊的150例颈性眩晕患者,给予每位患者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动态X线片检查。根据White测量标准分析影像学结果,测量评估患者颈椎是否失稳以及失稳的类型,分析颈椎退变的特点。结果①80.7%的颈性眩晕患者都存在颈椎不稳。其中C4-C5之间不稳的发生率最大,颈椎过伸和过屈时C4-C5角度位移不稳发生率分别为41.3%和44.6%,上位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向前和向后水平位移不稳发生率分别为28.9%和20.6%。②无明显颈椎不稳的颈性眩晕患者颈椎项韧带骨化发生率为10.3%,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72.4%,骨质增生发生率为69%。结论颈椎不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发病原因。无明显颈椎不稳的颈性眩晕患者存在潜在的颈椎退变和颈椎不稳以及代偿性增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颈椎不稳 颈椎退变
下载PDF
主动抗阻运动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维娇 杜良杰 武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3期3-7,共5页
目的 研究主动抗阻运动疗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门诊收集50例颈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抗阻运动专用器械进行锻炼,运动处方为每次顶压10~30s,向后锻炼每天100~200次,向前锻炼每天30~50次,向两侧锻炼每天30~50次... 目的 研究主动抗阻运动疗法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门诊收集50例颈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主动抗阻运动专用器械进行锻炼,运动处方为每次顶压10~30s,向后锻炼每天100~200次,向前锻炼每天30~50次,向两侧锻炼每天30~50次。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月、4月、6月、12月分别进行眩晕评分及颈椎功能丧失指数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给予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侧位片检查,测量患者颈椎Cobb角以及颈椎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月、4月、6月、12月的眩晕评分样本中位数(M=8,M=11.00,M=15,M=17.50)明显高于治疗前(M=6.5),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月、4月、6月、12月颈椎功能丧失指数评分样本中位数(M=14.75,M=9.50,M=6.50,M=4.50)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前(M=16.50),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年颈椎Cobb角样本中位数明显高于治疗前(M_(后)>M_(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年的颈椎角度位移程度低于治疗前(M_(后)<M_(前)),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主动抗阻运动疗法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改善颈椎的生理曲度,可以提高颈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主动抗阻运动疗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肺康复训练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靳沙沙 范维娇 +3 位作者 何件根 王茜 张芹 武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6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肺康复训练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8例,按照交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 目的研究肺康复训练预防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58例,按照交叉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肺康复训练。对比干预前后FVC、PEF、FEV_(1)等肺功能指标。根据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健康知识、责任感等自我管理评分。根据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总体健康、躯体角色、生命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肺功能、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等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15.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行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联合实施肺康复训练干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髋置换 肺康复训练 肺功能 自我管理 生活质量 肺部感染发生风险
下载PDF
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何件根 宋倩 +5 位作者 武亮 范维娇 靳沙沙 王茜 张芹 张雪松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纳入研究中,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纳入研究中,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膀胱功能指标、症状评分、睡眠状况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症状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显著更短,实际睡眠时长显著更长,PSQI评分显著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其症状,有利于提升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训练 针灸
下载PDF
老年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芹 武亮 +2 位作者 封官杰 何件根 范维娇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76例老年(60~75岁)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以ASIA分级A、B分为A、B两组,将尿流动力学检查数据逐一进行分析,以...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尿流动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76例老年(60~75岁)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以ASIA分级A、B分为A、B两组,将尿流动力学检查数据逐一进行分析,以发现两组的尿流动力学特点所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逼尿肌过度活跃66例,占总数86.84%,其中A组33例,占总数43.42%,B组33例,占总数43.42%;膀胱逼尿肌无反射10例,占总数13.16%,其中A组9例,占总数11.84%,B组1例,占B组总数1.32%。两组间膀胱有无反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级损伤的患者出现膀胱无反射的概率明显高于B级损伤的患者。结论老年男性颈脊髓运动完全性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与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功能是否保留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尿动力 神经学分类
下载PDF
7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沙沙 何件根 +3 位作者 范维娇 王茜 张芹 武亮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坠积性肺炎的原因及可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既往病历资料,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 目的研究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坠积性肺炎的原因及可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恢复期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查看既往病历资料,分析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结果影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合并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一般因素和疾病因素。76例合并坠积性肺炎患者中年龄大于70岁共50例,占65.79%,年龄小于70岁共26例,占34.21%。卧床时间超过1个月患者共60例,占78.95%,卧床时间低于1个月共16例,占21.05%。住院期间行双肺红光照射治疗后合并坠积性肺炎的患者共48例,占63.2%,行肺功能综合训练后合并坠积性肺炎有所改善的患者共30例,占39.47%。76例患者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6.9d;均未进行两项治疗的患者有18例,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9.5d;同时使用两项治疗的患者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为10.5d,低于整体使用时间及未使用两项治疗患者的使用时间。结论坠积性肺炎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导致坠积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与卧床时间等一般因素,合并基础疾病多也是危险因素,同时与脑卒中所致肢体瘫痪、吞咽及认知障碍等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双肺红光照射及肺功能综合训练两项康复治疗能减少抗生素平均使用时间,在治疗坠积性肺炎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坠积性肺炎 红光照射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