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范贵娜 万东升 孙丽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32-35,5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65例与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观察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ra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梗死灶体积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P<0.01),研究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生长因子、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缩小梗死灶体积,缓解氧化损伤,促进机体修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早期 静脉溶栓 丁苯酞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贵娜 万东升 孙丽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18期1634-1641,共8页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H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6—2021-06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接受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溶栓... 目的分析大面积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H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06—2021-06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58例,所有患者接受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溶栓后HT发生情况,并将发生HT的患者设为HT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筛选出可能导致患者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其危险因素。结果经rt-PA溶栓后,158例患者中43例(27.22%)发生HT,剩余115例(72.78%)未发生HT;2组发病至溶栓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溶栓前血糖水平、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存在房颤、溶栓后1 h收缩压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存在房颤及溶栓后1 h收缩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病至溶栓时间、溶栓前NIHSS评分、房颤及溶栓后1 h收缩压,临床应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以避免溶栓后H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出血转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与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范贵娜 马俊保 万东升 《哈尔滨医药》 2022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内分泌相关指标和内分泌紊乱情况,分析内分泌代谢紊乱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0例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收集同期40例视神经脊髓炎缓解期患者临床资... 目的观察不同病情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内分泌相关指标和内分泌紊乱情况,分析内分泌代谢紊乱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40例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收集同期40例视神经脊髓炎缓解期患者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总甲状腺素(T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分析TT4、ACTH水平对神经脊髓炎患者病情的影响,探讨TT4、ACTH水平对神经脊髓炎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TT4水平低于对照组,ACT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分泌激素TT4低表达、ACTH过表达是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病情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内分泌激素TT4、ACTH水平单项检测用于视神经脊髓炎病情预测的AUC分别为0.774、0.86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多伴内分泌代谢紊乱,可能与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有关,建议治疗期间可监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内分泌主要指标水平,以指导预测患者病情加重风险,并做出积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内分泌代谢 急性期 缓解期
下载PDF
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非班给药对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范贵娜 马俊保 万东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非班给药对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 目的研究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非班给药对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非班给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后及6个月后的神经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黏附率(PADT)、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脑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血流速度[最大值(Vmax)、平均值(Vmean)]、血流阻力[血流灌注指数(PI)、阻力指数(RI)];比较治疗7 d内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6个月后,2组NIHSS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ADT、PAGT、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PI、R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治疗6个月后,2组PADT、PAGT、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PI、R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max、V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Vmax、Vmean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内,2组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导管局部替罗非班给药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效果良好,可有效避免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从而保护患者神经功能,其安全性尚可,有利于疾病预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时间窗急性脑卒中 经动脉导管给药 替罗非班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