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5代成蟹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1
作者 邓舒萍 范陈伟 +1 位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的终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早熟品系性腺指数(GSI)最高,而晚熟品系肝胰腺指数(HSI)最高,但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就常规生化组成而言,早熟品系雌体性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此外,早熟品系雌、雄个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晚熟品系个体(P<0.05);(3)各品系河蟹蟹壳和肝胰腺的L^(*)、a^(*)、b^(*)值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仅雌体性腺L^(*)值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照组显著低于早熟和晚熟品系(P<0.05)。结果表明,以性腺发育速度及生长性能作为指标进行选育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组织系数 营养成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生长、生理指标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何先林 吴旭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140-148,共9页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方法】在12个长14 m×宽12 m×深1.2 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1 kg规格接近(平均2.5 g/尾)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本,数量400尾,雌雄各半,每3个水泥池作为一个处理... 【目的】探究池塘养殖脊尾白虾的饲料适宜蛋白水平。【方法】在12个长14 m×宽12 m×深1.2 m的水泥池中各放入1 kg规格接近(平均2.5 g/尾)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亲本,数量400尾,雌雄各半,每3个水泥池作为一个处理,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30%、34%、38%和42%的配合饲料(1#~4#饲料组)。养殖周期为4个月,测定各饲料组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各饲料组之间脊尾白虾的体质量、肝胰腺和出肉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2#饲料组的体质量和HSI略高于其他组。(2)各饲料组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差异显著,其中3#饲料组GOT活力最低,而2#饲料组SOD活力最高;(3)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对肝胰腺中灰分含量影响显著,3#饲料组显著高于1#、2#饲料组;(4)饲料蛋白水平对肌肉中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增加,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1#~3#饲料组肌肉中的灰分含量显著上升,其中1#饲料组的粗脂肪、3#饲料组的灰分含量最高。【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饲料蛋白 生化组成 体组成 免疫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五代(G5)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评估 被引量:2
3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101,共10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早熟(EM)和晚熟(LM)品系第五代选育效果,本研究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与对照组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差异,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早熟(EM)和晚熟(LM)品系第五代选育效果,本研究以未选育群体作为对照组,比较了两选育品系与对照组在扣蟹及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差异,结果显示:(1)两选育品系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与增重率(WG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8月和10月时LM雄体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7-9月期间LM品系雌雄扣蟹的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选育品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对照组,且两选育品系中LM品系平均体质量一直高于EM品系,但两选育品系之间并无显著差异;(3)雌雄个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殖蜕壳高峰期分别为7月25日-9月5日和8月15日-9月25日,在此期间E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高于对照组,LM品系的生殖蜕壳率低于对照组,其中EM品系雌雄个体在8月15日的生殖蜕壳率均显著高于LM品系;(4)就性腺发育而言,EM品系在性腺发育期间的性腺指数(GSI)始终较高,LM品系的GSI始终较低,其中在10月25日EM品系雄体的GSI显著高于LM;综上,经过连续多代选育,中华绒螯蟹二龄EM和LM品系在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性能较对照组均表现出较大提升,EM扣蟹和成蟹最终体质量比对照组高1.34%~7.27%和6.74%~8.19%,LM品系则高7.24%~22.31%和15.76%~16.00%,且EM和LM品系在生殖蜕壳方面比对照组提前和推迟10~15 d左右,EM成蟹性腺指数始终高于对照组,在性腺发育速度方面也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选择育种 生长性能 生殖蜕壳 性腺发育
下载PDF
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规格对其子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将4种规格河蟹亲本(规格I:雌90~110 g、雄140~160 g;规格Ⅱ:雌115~135 g、雄160~180 g;规格Ⅲ:雌140~160 g、雄220~240 g;规格...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亲本规格对其子代在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在相同的养殖环境下将4种规格河蟹亲本(规格I:雌90~110 g、雄140~160 g;规格Ⅱ:雌115~135 g、雄160~180 g;规格Ⅲ:雌140~160 g、雄220~240 g;规格Ⅳ:雌190~210 g、雄290~310 g)所产的大眼幼体养殖至扣蟹,并比较各组扣蟹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最终产量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不同规格的河蟹亲本,其子一代在大眼幼体至豆蟹阶段的平均体质量、成活率以及增重倍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2)在豆蟹至扣蟹养殖阶段,各组幼蟹的生长速度差异大体上与其亲本规格的差异相一致,其中Ⅰ组幼蟹在8—10月期间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3)养殖效果方面,各组扣蟹平均规格和最终产量均随着亲本规格的提高而提高,其中Ⅳ组扣蟹的最终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Ⅰ组扣蟹(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Ⅳ组扣蟹2.00~3.99 g规格的比例显著低于另外3组,而≥6.00 g规格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3组(P<0.05)。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亲本规格对其后代的养殖性能存在影响,大规格河蟹亲本子一代在扣蟹生产阶段生长速度快、养殖效果好,因此建议在生产上选择大规格亲本的后代用于扣蟹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规格 子一代 扣蟹养殖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4代(G4)在成蟹阶段养殖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范陈伟 姜晓东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5期241-249,共9页
为评估选育第4代(G4)的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情况,以G4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2龄晚熟品系为试验对象,以未经选育的养殖群体作对照,比较了这3个群体的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性腺发育及最终养殖效果的差异。试验结... 为评估选育第4代(G4)的中华绒螯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情况,以G4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2龄晚熟品系为试验对象,以未经选育的养殖群体作对照,比较了这3个群体的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生长、性腺发育及最终养殖效果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1)2个选育品系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始终高于对照组,其中在9月份和11月份,2龄晚熟雌、雄个体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龄早熟雌、雄个体的生殖蜕壳时间均早于其他2组,此外,2龄晚熟雌、雄个体分别在7月25日和8月15日的生殖蜕壳率显著低于另外2组(P<0.05);(3)就性腺发育而言,2龄早熟品系在性腺发育期间的性腺指数(GSI)始终较高,而2龄晚熟品系的GSI始终较低,其中在9月25日2龄早熟雌蟹的GSI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4)2个选育品系成蟹的最终平均体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晚熟雌蟹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就规格分布而言,晚熟雄蟹体质量在145.00~169.99 g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195.00 g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晚熟雌蟹体质量在80.00~99.99 g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140.00 g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结果表明,遗传选育可以有效控制中华绒螯蟹的性腺发育速度及最终体质量。这一结果为2龄早熟和2龄晚熟新品种的申报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早熟品系 晚熟品系 生长速度 性腺发育 生殖蜕壳 规格分布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壳和绿壳品系成蟹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营养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冬冬 范陈伟 +2 位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0-132,共13页
为了评估白壳中华绒螯蟹与广泛养殖的绿壳品系成蟹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采集白壳新品系与正常绿壳品系扣蟹在相同池塘中养至性腺发育成熟的商品蟹,测定其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营养组成。结果显示,两种色泽中华绒螯蟹组... 为了评估白壳中华绒螯蟹与广泛养殖的绿壳品系成蟹营养品质是否存在差异,本实验通过采集白壳新品系与正常绿壳品系扣蟹在相同池塘中养至性腺发育成熟的商品蟹,测定其可食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营养组成。结果显示,两种色泽中华绒螯蟹组织系数、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湿样和干样亮度值(L^(*))显著高于绿壳品系,但红度值(a^(*))显著低于绿壳品系,肝胰腺和卵巢色泽参数无显著差异。白壳品系蟹壳总类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壳品系,但两品系肝胰腺和卵巢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组成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品系可食组织部分常规生化组成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白壳雌蟹肌肉中C20:4n6比例显著高于绿壳,绿壳雌蟹肝胰腺中18:0、18:2n6和DHA/EPA比例均显著高于白壳品系。两品系肌肉中大部分氨基酸组成和必需氨基酸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白壳雌体肌肉中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显著低于绿壳雌体。研究表明,白壳和绿壳品系仅蟹壳的色泽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其可食率、可食组织的常规生化成分、主要类胡萝卜素含量、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接近,说明白壳品系中华绒螯蟹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种质资源评价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白壳色品系 类胡萝卜素 脂肪酸 氨基酸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壳和绿壳品系生殖性能、胚胎色泽和生化组成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冬冬 范陈伟 +2 位作者 姜晓东 陈瑜 吴旭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2-110,共9页
为探明白壳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新品系的繁殖性能,在室内养殖桶中比较了中华绒螯蟹白壳和常规绿壳品系繁殖性能和原肠胚期胚胎质量。结果显示:1)白壳组雌体交配后抱卵速度、成活率和抱卵率均高于绿壳组,但白壳组的抱卵量... 为探明白壳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新品系的繁殖性能,在室内养殖桶中比较了中华绒螯蟹白壳和常规绿壳品系繁殖性能和原肠胚期胚胎质量。结果显示:1)白壳组雌体交配后抱卵速度、成活率和抱卵率均高于绿壳组,但白壳组的抱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均略低于绿壳组,两组雌体所产胚胎的卵径、单个卵湿质量和干质量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胚胎干样色泽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且胚胎中总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角黄素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接近(P>0.05);但白壳组胚胎干样中虾青素和叶黄素含量显著低于绿壳组(P<0.05)。3)白壳和绿壳组胚胎中水分、脂肪和蛋白质量分数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壳组胚胎中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 n-9)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绿壳组(P<0.05),其余脂肪酸质量分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白壳品系雌体的抱卵速度快于绿壳品系,整体上白壳和绿壳品系具有相似的繁殖性能和胚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白壳品系 生殖性能 胚胎质量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黄河口成蟹阶段生长性能的比较
8
作者 尚明辉 范陈伟 +3 位作者 赵金山 唐晨 吴旭干 成永旭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86,共8页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为探讨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黄河流域生长性能,本实验2021年3-11月在东营黄河口地区以长江和黄河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为实验对象,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在相似或相同养殖环境下,养殖前期(3-5月),两水系中华绒螯蟹平均体质量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在养殖后期(7-9月)长江蟹雌体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黄河蟹。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的变化趋势类似,长江蟹雌体在5-7月SGR和WGR均显著高于黄河蟹。(2)就生殖蜕壳而言,黄河蟹生殖蜕壳要提前长江蟹10~15 d左右,但两水系成蟹雌、雄个体生殖蜕壳高峰期相似,分别出现于8月底和9月初。(3)长江蟹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黄河蟹,但黄河蟹成活率高于长江蟹,故两水系中华绒螯蟹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综上,在黄河口地区养殖的长江蟹具有成蟹规格大,性腺成熟略晚等特点,而黄河蟹则具有性腺成熟较早,早上市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长江 黄河 成蟹养殖 养殖性能
下载PDF
不同选育品系中华绒螯蟹形态特征的比较分析
9
作者 易鹏 范陈伟 +1 位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18-223,共6页
以不同选育品系(“江海21”“长江1号”“诺亚1号”和“申江1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个品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单因素方... 以不同选育品系(“江海21”“长江1号”“诺亚1号”和“申江1号”)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4个品系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各品系雌、雄个体的32项形态特征指标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逐步判别分析中,各品系雌、雄个体的判别准确率普遍较低,仅为40%~70%;(3)主成分散点图显示,各品系个体之间频繁交叉出现,主成分分析难以区别各品系的雌、雄成蟹个体。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各品系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小,难以将形态学特征作为鉴别各选育品系的特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选育 形态特征 多元分析
下载PDF
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成蟹的形态特征和组织系数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解志龙 姜晓东 +3 位作者 范陈伟 荆晶 成永旭 吴旭干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雄体:100~400 g;雌体:50~300 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雄体:100~400 g;雌体:50~300 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的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肝胰腺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出肉率(Meat yield,MY)及总可食率(Total edible yield,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华绒螯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雄体≥300 g、雌体≥150 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中华绒螯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中华绒螯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不同规格 形态学特征 组织系数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