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茅剑平 张琦 +8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4,489,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共纳入2016年6月~2018年6月TLIF手术116例,由患者选择手术方式,其中RA 57例,FH 59例。比较置钉准确性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根据Gertzbein-Robbins量表和小关节侵犯,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辐射暴露和是否翻修等。结果在RA组234枚螺钉中,A级220枚,B级10枚,C级3枚,D级1枚;在FH组的278枚螺钉中,A级244枚,B级20枚,C级10枚,D级2枚,E级2枚。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高于FH组[94. 0%(220/234) vs.87. 8%(244/278),χ^2=5. 837,P=0. 016]。RA组螺钉的临床可接受(A+B级)率高于FH组[98. 3%(230/234) vs. 95. 0%(264/278),χ^2=4. 145,P=0. 042]。RA组螺钉侵犯近端小关节更少[1. 7%(4/234) vs. 6. 5%(18/278),χ^2=7. 016,P=0. 008]。RA组辐射剂量更低[(33. 3±24. 4)μSv vs.(56. 8±30. 9)μSv,t=-4. 563,P=0. 000]。FH组2枚螺钉需要二次手术翻修,RA组无螺钉需要翻修(P=0. 503)。结论与徒手置钉相比,骨科机器人辅助TLIF腰椎置钉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 队列研究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茅剑平 李祖昌 +7 位作者 范明星 韩晓光 肖斌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4-539,共6页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与徒手(free-hand,FH)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及手术即时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20年1月146例椎弓根内固定术,其中65例选择RA螺钉置入(RA组),81例选择FH螺钉置入(FH组)。根据Gertzbein与Robbins量表评价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对2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和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节段Cobb角、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是否翻修等进行比较。结果RA组置入331枚螺钉,其中325枚螺钉A级,5枚B级,1枚C级;FH组置入484枚螺钉,其中431枚螺钉A级,44枚B级,9枚C级。RA组螺钉位置优秀(A级)率明显高于FH组[98.2%(325/331)vs.89.0%(431/484),χ^2=24.442,P=0.000]。FH组475枚螺钉(98.1%)的位置在临床上是可接受的(A+B级),RA组为330枚(99.7%)。RA组手术时间(119.8±38.9)min,显著多于FH组(92.6±25.0)min(t=4.822,P=0.000);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0(25.0,100.0)ml,显著少于FH组100.0(100.0,200.0)ml(Z=-6.261,P=0.000)。2组内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中位数较术前明显降低[RA组:3.0(3.0,3.5)分vs.6.0(6.0,7.0)分,Z=-7.066,P=0.000;FH组:3.0(3.0,4.0)分vs.6.0(6.0,7.0)分,Z=-7.939,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节段Cobb角术后3~5 d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9.4°±3.3°vs.20.3°±3.8°,t=23.173,P=0.000;FH组:9.7°±3.4°vs.20.0°±3.8°,t=23.407,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内骨折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出院前较术前明显改善[RA组:(89.2±4.6)%vs.(63.6±4.6)%,t=-174.651,P=0.000;FH组:(89.4±4.9)%vs.(64.1±5.2)%,t=-169.251,P=0.000],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式变更或因手术并发症造成的术后翻修。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RA置钉是准确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徒手 椎弓根螺钉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9例报告 被引量:7
3
作者 茅剑平 范明星 +7 位作者 吴佳源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三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技术在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8月对9例Ⅱ型齿状突骨折全麻下行齿状突骨折复位,术中三维CT扫描,齿状突螺钉路径规划,骨科机器人引导齿状突螺钉导针植入,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78. 3 min(120~240 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36. 7 ml(20~5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3 d(3~5 d)。共置入齿状突螺钉10枚,根据Neo评级量表,10枚螺钉均为0级。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情况良好,无明显骨折不愈合或硬化带形成。Smiley-Webster量表7例优,2例良。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颈椎前路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齿状突骨折 螺钉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3 位作者 赵经纬 肖斌 行勇刚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5例,均采用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腰部VAS、下肢VAS、腰椎JO...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35例,均采用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前及术后随访腰部VAS、下肢VAS、腰椎JOA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角、椎间倾斜角。结果随访时间(27.85±8.25)个月,手术时间(184.38±60.98)min,估计术中出血量(619.23±387.05)m L,固定融合(4.62±0.87)个椎体。与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时腰部VAS、下肢VAS、ODI评分降低,侧凸Cobb角、椎间倾斜角变小腰椎JOA评分增加(P<0.05或P<0.01)。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侧凸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椎弓根内固定术
下载PDF
复杂寰枢椎骨折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2 位作者 孙宇庆 吴昕峰 肖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寰枢椎骨折 BABINSKI征 头颈部疼痛 双下肢痛 下肢肌力 运动障碍 受伤机制 头皮外伤
下载PDF
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椎板成形术治疗高位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茅剑平 肖斌 +7 位作者 行勇刚 刘波 何达 胡临 袁强 孙宇庆 范明星 田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67-371,共5页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亚洲高发,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常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此类病例中有骨化灶侵及C2或C2以上水平造成脊髓压迫的情况,需进行手术减压。但同时可能破坏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的肌肉附着点,造成颈椎前凸...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亚洲高发,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常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此类病例中有骨化灶侵及C2或C2以上水平造成脊髓压迫的情况,需进行手术减压。但同时可能破坏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的肌肉附着点,造成颈椎前凸丢失和术后轴性疼痛。目的:观察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SLAC)治疗高位颈椎OPLL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且骨化灶压迫侵及C2/3椎间盘水平及以上的手术患者,对该组患者行C2椎板穹隆状减压联合SLAC术。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的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前凸角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情况。部分患者行术后CT,测量脊髓容纳空间(SAC),并与术前对比,评价影像学效果。结果:共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63.9±8.3)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9±4.0)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显著增加(10.8±1.2vs 12.9±1.7,P=0.001),NDI(26.3±6.2 vs 14.4±5.9,P<0.001)、颈椎前凸角(11.6°±6.9°vs 8.3°±6.2°,P=0.004)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颈肩痛VAS评分(2.4±1.0 vs 2.9±1.3,P=0.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术后即刻行CT扫描,手术前后C2水平S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9)mm vs(15.3±2.5)mm,P<0.001]。结论: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并不增加术后颈肩部轴性疼痛,可作为治疗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椎板成形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茅剑平 肖斌 +12 位作者 行勇刚 田伟 梁裕 高延征 罗卓荆 张文志 邱裕生 赵学凌 陈钢 刘波 陈志刚 郎昭 冯硕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6期363-366,370,共5页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评价脊柱融合系统用于椎体间融合术中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验证[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项目注... 目的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多中心研究,采用"评价脊柱融合系统用于椎体间融合术中效果的开放、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验证[强生(苏州)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项目注册号为NCT02252185,方案版本号(日期)为V1. 2(2015-04-01)]"数据,依据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8所医疗机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TLIF手术的患者,提取其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的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VAS评分、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和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以及术后严重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等数据信息,采用SPSS 20.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97例患者,男32例,女65例,年龄为(54. 04±10. 13)岁。术后随访时间为(5. 68±1. 13)个月。手术时间为(173. 28±92. 98) min,估计失血量为(438. 14±226. 39) ml。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平均腰VAS评分(4. 97 vs. 0. 98)、平均下肢VAS评分(5. 38 vs. 0. 65)和平均腰椎JOA评分(12. 54 vs.25. 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腰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7. 75±25. 01)%。未见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腰椎 治疗结果 多中心研究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 被引量:31
8
作者 范明星 张琦 +7 位作者 赵经纬 段芳芳 刘亚军 韩晓光 茅剑平 肖斌 刘波 田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由同一名主任医师连续完成的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32例,使用累积和(cumulative sum,CUSUM)方法分析学习曲线,并比较不同阶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螺钉置入精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48小时行CT检查,显示螺钉置入位置均可接受,与设计位置偏差0. 4~2. 1 mm,平均1. 16 mm。按手术时间CUSUM学习曲线形态分为3个阶段,前期为病例1~8,中期为病例9~20,后期为病例21~32。3个阶段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P <0. 05)。螺钉置入偏差在3个阶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7),后期的偏差显著低于前期和中期(P <0. 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在3个时期无明显差异(P=0. 685,P=0. 057)。结论术者开展8~20例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能够达到高水平,显著提高手术精度,降低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胸腰椎 微创手术 学习曲线 累积和分析
下载PDF
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9
作者 行勇刚 田伟 +6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张贵林 孙宇庆 袁强 茅剑平 肖斌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2期72-74,共3页
目的 观察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2012年采用选择性减压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4例,选取术前及术后随访腰椎JOA评... 目的 观察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2012年采用选择性减压融合方式,治疗伴有退行性脊柱侧凸的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64例,选取术前及术后随访腰椎JOA评分、腰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腰椎JOA评分(t=-4.3,P<0.01)、下肢VAS评分(t=6.9,P<0.01)、ODI评分(t=10.9,P<0.0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腰部VAS评分(t=1.9,P=0.0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掌握良好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对责任间隙进行减压固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腰椎管狭窄症 选择性减压固定融合 骨科
下载PDF
多轴与单轴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行勇刚 张贵林 +4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袁强 茅剑平 田伟 《中国医刊》 CAS 2012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单轴与多轴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A组(单轴螺钉组)49例和B组(多轴螺钉组)24例,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X线片的后凸角、... 目的对比研究单轴与多轴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A组(单轴螺钉组)49例和B组(多轴螺钉组)24例,对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X线片的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间在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3个观察指标在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3个观察点无显著性差异。A、B各组中各观察指标两两相比,后凸角、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即刻、术前与末次随访差异有显著性,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差异无显著性,椎体后缘高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轴椎弓根螺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可以与单轴螺钉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可以矫正脊柱后凸,恢复椎体前缘高度,并维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伟 徐云峰 +4 位作者 刘波 茅剑平 张波 吕艳伟 崔冠宇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TLIF;对照组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试验组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创面。观察两组术后引流... 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海绵在腰椎滑脱症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手术方式均为TLIF;对照组术后常规放置负压引流,试验组联合使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填塞于创面。观察两组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为(256.49±235.51)m L,对照组(524.49±191.68)m L,P<0.05;试验组引流时间为(3.62±1.98)d,对照组(3.59±0.75)d,P<0.05;试验组出现伤口渗出3例,对照组无伤口渗出,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TLIF后应用可吸收止血海绵可减少术后引流量,但延长引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可吸收止血海绵 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 手术引流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邻近椎体再次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蒋继乐 肖斌 +4 位作者 茅剑平 刘亚军 何达 张贵林 田伟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7年第4期236-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椎体压缩骨折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的转归,通过观察夹心层椎体再次骨折发病率明确骨水泥是否会增加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概率,分析椎体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 目的探讨"三明治"型椎体压缩骨折接受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的转归,通过观察夹心层椎体再次骨折发病率明确骨水泥是否会增加邻近椎体再次骨折概率,分析椎体再次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接受PKP的111例患者,根据发病情况分为"三明治"组(62例)和非"三明治"组(49例)两组。"三明治"组患者为"三明治"型椎体骨折,非"三明治"组患者为2个或2个以上椎体骨折,但是中间至少相隔2个椎体。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病例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部位及发生率。结果纳入111例患者,累及323个椎体,其中男17例,女94例,平均年龄71岁(46~90岁)。再次骨折23例,因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原因病死8例。"三明治"组62例,累及189个椎体,平均骨水泥使用量为4.96 ml;非"三明治"组49例,累及134个椎体,平均骨水泥使用量为4.51 ml。"三明治"组和非"三明治"组分别有11例(17.7%)和12例(24.5%)患者发生第2次骨折,各有2例患者发生第3次骨折,"三明治"组有1例患者发生第4次骨折,两组分别有25、19个椎体发生骨折。"三明治"组患者中,4例发生在夹心层,占16.0%,而在非"三明治"组中,则有6例发生在中间区域,占31.6%。结论 "三明治"型椎体压缩骨折与其他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相比,发生再次骨折的概率及发生部位没有明显区别,夹心层椎体再次骨折发生率并没有明显升高。这提示骨水泥增强的椎体并不会增加邻近节段椎体骨折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老年人
下载PDF
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8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张贵林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行勇刚 何达 肖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7-341,共5页
目的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 目的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采用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21例传统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轴性症状的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传统术式在术后JOA改善率方面的作用相同,Slac术式术后3个月随访时在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上要小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随访时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和新出现症状的比例要低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手术时间要少于传统术式。结论颈椎后路手术中尽量避免对肌肉的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可以更好的保护颈后部的伸肌组群,可以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神经减压效果,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茅剑平 田伟 +7 位作者 刘波 李勤 胡临 张贵林 袁强 行勇刚 肖斌 郎昭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2163-2166,共4页
目的评价采用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0年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的严重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1例,与既往前后路分期手术15例病例对比,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后凸角度、... 目的评价采用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0年一期后路脊柱三柱重建的严重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1例,与既往前后路分期手术15例病例对比,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测量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一期后路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前后路分期手术组[(263±72)min比(439±75)min,t=-5.303,P〈0.01;(1143±296)ml比(1471±399)ml,t=-2.169,P=0.042]。椎体后凸角度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比(3.9±2.6)°,t=-3.336,P=0.003]。椎体高度2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椎体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7±0.19)mm比(0.26±0.15)mm,t=2.669,P=0.015]。结论一期后路骨折椎切除、Mesh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方法重建脊柱三柱结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可以达到分期前后路手术相同的临床效果,同时避免了二期前路手术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骨折 骨重建
原文传递
应用珊瑚人工骨为间隔物治疗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波 田伟 +3 位作者 茅剑平 李勤 何达 肖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行棘突纵割式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随访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42例传统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手术和147例保留颈2和颈7棘突肌肉止点的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 目的 探讨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行棘突纵割式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随访1995年8月至2003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142例传统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手术和147例保留颈2和颈7棘突肌肉止点的应用珊瑚人工骨作为间隔物手术做至少3个月的随访,通过回顾性研究对临床效果、颈椎曲度、合并症、颈椎活动度、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作对比研究所有的统计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在临床效果和出血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组在手术时间减少(t =2.56,P<0.05独立样本t检验),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活动度保持更好(t=-2.314,P<0.05),颈椎手术后的轴性症状发生率低(t=-2.314,P<0.05).结论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减少肌肉损害能够降低手术并发症.保留主要肌肉止点可以使颈椎保持良好的生理曲度,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 外科手术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行勇刚 李勤 +3 位作者 张贵林 孙宇庆 茅剑平 田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41-844,共4页
目的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ti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1例Ktimmel病(椎体骨折后不愈合,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仍有剧烈腰背疼痛)患者。术前行CT扫描发现骨折未愈合,并且有“真空征”表... 目的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timme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至2009年1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21例Ktimmel病(椎体骨折后不愈合,均经保守治疗无效,仍有剧烈腰背疼痛)患者。术前行CT扫描发现骨折未愈合,并且有“真空征”表现,部分动力位X线片提示椎体骨折处假关节形成。评价手术前后腰背疼痛及影像学相关指标。结果本组患者3例失访,随访率85.7%。18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9±2.4)个月。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7.0±1.2,随访时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前缘高度:术前(2.1±0.3)cm,随访时(2.3±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术前0.67±0.10,随访时0.8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后凸角度:术前27.3°±6.40°,随访时2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病患者,可有效缓解腰背疼痛,部分恢复骨折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减少局部后凸,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不愈合 椎体成形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改良后路双开门颈椎椎管成形术后十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蒋继乐 李祖昌 +5 位作者 安岩 葛腾辉 何达 茅剑平 刘波 田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11-617,共7页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 目的:探讨改良棘突纵割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spinous process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SLAC)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行SLAC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共纳入病例165例。男115例,女50例;年龄(56.5±11.4)岁(范围26~84岁),随访时间(136.5±23.2)个月(范围108~182个月)。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估指标为患者的颈椎曲度和颈椎活动度变化,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mJOA评分由术前的(11.4±2.9)分改善至术后早期(15.0±1.8)分,mJOA改善率为63.5%;但在末次随访时下降到(14.0±2.5)分(F=77.096,P<0.001),mJOA改善率降至50.8%。NDI由术前19.2%±14.4%,下降到术后早期的13.0%±15.0%,但末次随访时上升到14.0%±14.9%(F=6.915,P<0.001)。颈椎曲度方面,C 2~C 7 Cobb角由术前的14.8°±9.1°下降到11.1°±10.5°,至末次随访时维持在11.0°±10.1°(F=1.083,P=0.342)。颈椎活动度术后下降明显,主要是前屈时颈椎活动明显受限,前屈位C 2~C 7 Cobb角由术前的-19.8°±13.6°下降至末次随访时的-3.7°±10.6°(P<0.001)。共72例(44.0%)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3.6%)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神经症状加重,mJOA评分下降3分以上。62例(37.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7例在术后6个月内得到缓解,余55例患者症状持续至末次随访,其中17例(10.3%)疼痛较为明显。术后出现C 5神经根麻痹者10例(6.1%),9例在术后2年内缓解,余1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仍未恢复。结论:改良SLAC手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神经症状,并长期维持疗效和颈椎前凸曲度。术后持续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前屈活动度的丢失是SLAC手术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随访研究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颈椎融合术后9年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恢复节段活动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伟 韩骁 +3 位作者 李志宇 茅剑平 孙宇庆 何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7-1388,共2页
患者女,39岁。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痛觉过敏,于外院行C5-6节段颈前路减压、惟间盘切除、髂骨植骨融合术。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基本缓解。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 颈椎融合术 术后恢复 节段 髂骨植骨融合术 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患者 颈前路减压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4 位作者 田伟 何达 茅剑平 刘波 宋卿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009-1015,共7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患者性别、诊断、年龄、术前颈肩...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后发生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1年7月间因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或(和)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手术治疗的患者,搜集患者性别、诊断、年龄、术前颈肩痛VAS评分、病程、有无根性症状、内科合并症等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颈托制动时间、有无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JOA评分及术后最佳JOA评分(多次随访取最高评分)等相关资料,术前中立位、前屈位、后伸位C2~C7 Cobb角并计算整体活动度等影像学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8~134个月,平均为(89.5±18.4)个月。术后发生轴性症状者57例,总发病率为39.0%。除7例在术后6个月内症状缓解外,余50例(占总随访例数的34.25%,下同)的轴性症状均持续至末次随访。35例(23.97%)以僵硬症状为主,22例(18.49%)则表现为疼痛、牵拉、紧绷等症状。36例(24.66%)轴性症状出现在肩背部,10例(6.85%)出现在切口周围,11例(7.53%)同时出现在肩背部及切口周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出血量(P=0.019,OR(odds ratio)=1.857,95%Cl为1.107-3.116)和术后最佳JOA评分(P=0.008,OR=0.780,95%CI为0.650-0.936)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明显相关。采用逐步向前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最佳JOA评分外,还有以下因素同样影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概率(P〈 0.05):诊断、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诊断为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前年龄、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保护因素,而诊断为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是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危险因素。结论相对年轻、术前后伸位C2~C7 Cobb角小、手术破坏C7棘突肌肉止点、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最佳JOA评分低、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