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5例临床和新型WISP3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茅幼英 周纬 +6 位作者 金燕樑 王剑 沈永年 周云芳 顾龙君 应大明 殷蕾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PPR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5例确诊PPR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5例患儿中男1例、女4例,发病年龄3~5岁,确诊时年龄8~12岁。均存在手指指间关节增大,1例走路时步态异常,4例存在跛... 目的探讨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PPRD)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5例确诊PPRD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5例患儿中男1例、女4例,发病年龄3~5岁,确诊时年龄8~12岁。均存在手指指间关节增大,1例走路时步态异常,4例存在跛行,病程中均有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5例患儿炎症指标均正常。X线检查示5例患儿均出现手指关节干骺端膨大,骨密度降低;脊柱椎体前端变尖变扁,部分椎间隙变窄,1例椎体呈子弹头样改变。5例患儿均存在WISP3基因突变,1例为c.397_404del CAAGTGTT(纯合);2例为NM_19829.1:c.700T>C,p.Trp234Arg(母亲杂合),NM_19829.1:c.1054T>C,p.Ser352Pro(父亲杂合)复合杂合突变;另2例为c.589+2T>C(母亲杂合),c.667T>G,p.Cys223Gly(父亲杂合)复合杂合突变。除c.667T>G和c.589+2T>C外,余3个为未报道的新突变位点。结论 PPRD的临床特点为多关节的非炎症性膨大和运动障碍;放射学特征性改变为关节骨骺端增大、发育异常和椎体变尖变扁;在临床特点和放射学典型改变基础上,结合WISP3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诊断。该研究发现了3种新的WISP3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 WISP3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中的应用
2
作者 茅幼英 陈江华 《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基因芯片是一种高通量的检测手段,能同时研究数万条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其集成化、微型化、自动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基因芯片在肾移植中的应用现况,并对其意义及展望作一综述。
关键词 基因芯片技术 肾移植 分子生物学 制备方式 基因片断
下载PDF
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华 茅幼英 +1 位作者 殷蕾 周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探讨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15例婴儿不完全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符合美国心脏协会2004年修订诊断标准的29例典型KD患儿进行... 目的探讨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婴儿不完全性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无菌性脓尿为首发症状的15例婴儿不完全性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同期符合美国心脏协会2004年修订诊断标准的29例典型KD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儿均以反复高热、抗感染效果不佳为主要表现。与典型KD组相比,不完全性KD组在发病初期和发病7 d后血红蛋白较低,发病7 d后CRP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不完全性KD患儿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变化,其中动脉扩张2例,冠脉瘤2例。结论对<1岁以尿路感染为首发症状的婴儿在治疗过程中如发热持续5 d以上,伴血清炎症指标明显增高,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警惕不完全性川崎病可能,并尽早做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冠脉病变,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性川崎病 无菌性脓尿 婴儿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肾移植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茅幼英 陈江华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趋化因子通过与其特异性的受体结合 ,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具有趋化作用 ,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肾移植 趋化因子受体
下载PDF
靶向造影剂(Gd-DTPA-Granzyme B)的制备
5
作者 谢易 刘广义 +6 位作者 韩飞 姜虹 茅幼英 王慧萍 赵杰 金娟 陈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 目的:探讨以颗粒酶B为靶向的磁共振造影剂(gadolinium-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granzyme B monoclonal antibody,Gd-DTPA-GB mAb)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方法:采用颗粒酶B单抗制成颗粒酶B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s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计算其相关参数,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以及免疫组化法判定其免疫活性。结果: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颗粒酶B单抗的质荷比高峰主要出现在133986.41处,连接Gd-DTPA后高峰主要在139736.06的位置;根据质谱结果计算得每分子抗体可以连接20个左右的Gd3+;MTT法结果显示:Gd、DTPA、Gd-DTPA,以及Gd-DTPA-GB mAb组在浓度逐渐递增的情况下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且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靶向造影剂(1∶175)与阳性对照组(1∶150)比较,具有较高的免疫活性。结论:在体外,本实验室设定的条件能够合成磁共振靶向造影剂Gd-DTPA-GB mAb,而且该造影剂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无明显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三胺五乙酸 钆DTPA 造影剂 光谱法 质量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尿肾脏损伤因子-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夏慧 茅幼英 +1 位作者 周纬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 目的探讨肾脏损伤因子1(KIM-1)与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8例HSP患儿,其中25例非HSP肾炎患儿(HSP组)、23例HSP肾炎患儿(HSPN组),以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尿KIM-1水平;并检测尿肌酐、24 h尿蛋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SPN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较HSP组和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对照组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的尿KIM-1/尿肌酐比值与24h尿蛋白水平无相关性(r=0.239,P=0.590)。结论尿KIM-1与HSPN的发生有关,KIM-1表达的上调可能是HSP肾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脏损伤因子1 儿童
下载PDF
以中枢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华 茅幼英 金燕樑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发热、头痛起病的11岁男性p 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经自身抗体、唇腺活检和眼科检查确诊p SS,给予免疫抑制治... 目的探讨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首发表现的儿童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发热、头痛起病的11岁男性p 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经自身抗体、唇腺活检和眼科检查确诊p SS,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后好转。文献报道,儿童p SS发病率低,其中以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更少,而头痛是最常发生的中枢神经症状。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病情。结论儿童p SS中枢神经受累症状不典型,自身抗体和唇腺活检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中枢神经 儿童
下载PDF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06例复发时动态血压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沈小钰 殷蕾 +6 位作者 沙莎 骆凝馨 周纬 茅幼英 詹屹佳 孙燕 王雪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63-868,共6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5年12月至2021年8月间106例PNS患儿复发时的24 h动态血压(ABP)资料,分析性别、起病年龄、病程、肾功能、... 目的探讨并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时动态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5年12月至2021年8月间106例PNS患儿复发时的24 h动态血压(ABP)资料,分析性别、起病年龄、病程、肾功能、体质指数(BMI)、胆固醇、临床类型、对激素的治疗反应等因素与血压间的相关性。结果综合征(NS)患儿的动态血压(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及负荷在3组的水平:激素耐药型NS(SRNS)组>激素依赖型NS(SDNS)组>激素敏感型NS(SSNS)组。SRNS组与SSNS组间,收缩压差值、收缩压负荷、日间舒张压差值、舒张压负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SDNS组相比,SRNS组仅在日间舒张压差值、日间收缩压负荷这二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固醇血症、肥胖易影响收缩压,而肾炎型NS易出现舒张压异常。SRNS组和SDNS组间的动态血压特点相近,而与SSNS组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儿科 肾病综合征
原文传递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移植肾急性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江华 茅幼英 +2 位作者 何强 吴建永 吕蓉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术后急性排斥的影响及预 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6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 抗病毒治疗和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急性排斥的...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术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术后急性排斥的影响及预 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16例肾移植受者的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性 抗病毒治疗和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急性排斥的影响。术前感 染受者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急性排斥发生率。结 果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的急性排斥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29.9%比19.5%,P=0.014),术前 感染受者发生急性排斥的风险增高将近1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降低术后CMV疾病的发生 率但对急性排斥无影响。结论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是术后急性排斥独立的危险因子。常规的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并不能减少由感染介导的免疫损伤而导致的急性排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术前 Logistic回归分析 巨细胞病毒(CMV) 移植肾 抗病毒治疗 术后急性排斥 肾移植受者 预防性 回顾性分析 发生情况 危险因子 免疫损伤 治疗组 发生率 非感染
原文传递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识别 被引量:9
10
作者 殷蕾 茅幼英 +5 位作者 周征宇 沈小钰 黄华 丁飞 金燕樑 周纬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868-873,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的临床特点及其早期识别。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5年1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4例SLE并发TM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并发TMA的患儿占同期SLE住院患儿的5.65%(14/248),占同期狼疮性肾炎患儿的7.87%(14/178)。其中男女比例4∶10,除1例男孩的发病年龄为6岁,其余13例年龄在11~18岁。患儿SLE疾病活动度评分在14~31分。在发生TMA的病程中,11例接受了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Ⅳ或Ⅳ+Ⅴ型,8例肾脏病理提示有TMA病变。14例患儿在入院后3 d至2个月内被诊断TMA,在入院时只有6例同时存在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另外8例只有中度贫血。所有患儿均存在明显低补体血症,特别是未经治疗的SLE初发病例,血清C3<0.17 g/L,C4<0.07 g/L,均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随访时间为0.2~11.3年(中位时间为2.6年),经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例在第4次血浆置换过程中发生猝死;2例病情恶化。结论儿童SLE并发TMA者多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肾脏病理类型以Ⅳ型狼疮性肾炎为主;对于有贫血的SLE患儿,不论是否有血小板降低,都要特别关注血清补体水平,若严重降低,要密切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和查找外周血涂片有无裂红细胞,以便于及早发现T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性微血管病 低补体血症 儿童
原文传递
免疫细胞功能分析在监测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宇成 王敏敏 +3 位作者 茅幼英 黄洪锋 吴建永 陈江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45-350,共6页
目的评估免疫细胞功能分析(ImmuKnow ATP测定)在监测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首次接受同种肾移植的131例受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情况分为:健康对照(HC)... 目的评估免疫细胞功能分析(ImmuKnow ATP测定)在监测肾移植受者免疫状态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首次接受同种肾移植的131例受者被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情况分为:健康对照(HC)组;肾移植术前(Pre-Tx)组;术后稳定(Tx)组;术后感染(Infect)组;排斥反应(AR)组和急性肾损伤(AKI)组6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1月、3月、6月及异常时间点(出现排斥,感染等)动态监测各组患者及健康人群的免疫细胞功能,分析免疫细胞功能与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及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ATP浓度检测结果显示:Pre-Tx组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re-Tx组比较,肾移植术后2周、1月组患者ATP浓度升高(均P〈0.01);随着移植时间延长ATP浓度趋于平稳;AR组ATP浓度显著高于Tx组,感染组,AKI组(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移植受者的ATP浓度与MLR、CD4/CD8和血FK506浓度无相关关系(分别R^2=0.0072,R。=10^-6,R^2=0.004;均P〉0.05)。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1月内免疫细胞功能较强,随着时间延长趋于稳定。ImmuKnow法检测的ATP值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细胞 免疫 CD4阳性T细胞 腺苷三磷酸
原文传递
肾移植受者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水平对急性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江华 吕蓉 +5 位作者 何强 田炯 王慧萍 金娟 陈莹 茅幼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87-490,共4页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 目的研究术前血清可溶性CD30(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及排斥类型的预测作用。方法共纳入自1998年12月至2003年8月在本中心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且存有术前血标本的707例受者。回顾性总结该组受者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的发生情况及其它临床资料,同时选取健康对照40例。用sCD30EIJSA试剂盒复孔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前和健康对照血清sCD30水平。根据术前sCD30水平将肾移植受者分为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和高sCD30组。结果肾移植组术前sCD3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血管性、细胞性排斥及临界改变的发生率随着sCD30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但低、中、高sCD303组急性排斥逆转率却分别为100%、90.6%和78.6%,低sCD30组、中间sCD30组与高sCD3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性排斥、细胞性排斥、临界改变和临床排斥的sCD30水平[(198.95±76.09)、(165.89±44.56)、(172.94±74.22)和(161.23±64.87)U/ml]和未排斥组[(133.76±61.95)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CD3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和巨细胞病毒(CMV)抗原阳性均为急性排斥的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为2.683、2.384和2.065。结论术前高sCD30水平预示术后急性排斥发生率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术前 CD30 急性排斥
原文传递
荧光定量PCR测定端粒长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敏敏 杨浩 +13 位作者 刘广义 陈大进 陈文清 蔡洁茹 周芹 谢易 陈芷珉 陈莹 王慧萍 冯时 王宇成 茅幼英 姜虹 陈江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94-497,共4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测定端粒长度。方法选取9种人类细胞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Q—PCR方法测定相对T/S比率,DNA印迹法测定末端限制性片段(TRF)长度,进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定量PCR测定端...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测定端粒长度。方法选取9种人类细胞株,提取基因组DNA,采用Q—PCR方法测定相对T/S比率,DNA印迹法测定末端限制性片段(TRF)长度,进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定量PCR测定端粒长度相对T/S比率为0.68±0.57,DNA印迹法测量平均TRF值为8.57±2.34,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R2=0.7807(P〈0.01)。结论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量端粒长度具有重复性好、省时、简便、可靠的特点,可高通量处理大量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端粒长度测定 T/S比率
原文传递
移植肾临界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江华 茅幼英 +3 位作者 王慧萍 金娟 吴建永 何强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36-738,共3页
目的观察移植肾临界改变的转归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移植肾穿刺提示临界改变的受者110例,年龄14~65岁,平均39岁。其中44例为程序活检提示临界改变者(A组),未予抗排斥治疗;66例为术后6个月内... 目的观察移植肾临界改变的转归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2001年1月至2004年3月移植肾穿刺提示临界改变的受者110例,年龄14~65岁,平均39岁。其中44例为程序活检提示临界改变者(A组),未予抗排斥治疗;66例为术后6个月内肾功能异常行诊断性穿刺提示临界改变者(B组)行抗排斥治疗。另取102例程序活检提示移植肾状态者为对照组(C组)。比较随访期内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肾功能,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间质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A、C组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发生率分别为6.8%(3/44)和4.9%(5/102)(P>0.05)。B组接受抗排斥治疗后,62例(93.9%)患者肾功能完全逆转。术后6个月,A、B、C组平均血肌酐水平分别为(109.00±20.75)、(122.67±27.28)、(109.23±18.28)μmol/L,B组与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03。B组间质浸润的CD8、CD68阳性细胞显著多于A组(P值分别为0.041,0.022)。结论对于病理表现为临界改变的肾移植受者,应密切结合临床,对于肾功能稳定者可不予抗排斥治疗,肾功能异常者应积极抗排斥治疗,CD8、CD68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组织检查 肾功能 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15
作者 杨浩 陈江华 +3 位作者 茅幼英 吴建永 寿张飞 何强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及调节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了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CXCL9/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IP-10)及其受体CCR5、CCR2、CXCR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正常T淋巴细胞表达及调节因子(RANTE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了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CXCL9/Mig)、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IP-10)及其受体CCR5、CCR2、CXCR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52例肾移植受者为对象,移植后常规进行移植肾穿刺,所取材料一部分进行组织学观察,另一部分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52例中,17例为临界改变,21例为排斥改变,其中Ⅰa级18例,Ⅰb级3例(以上38例为排斥组)。另14例肾功能稳定,移植。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变化(非排斥组)。排斥组RANTES、CXCL10及CCR5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其mRNA表达量分别是非排斥组的2.70倍(P〈0.01)、3.76倍(P〈0.01)和6.88倍(P〈0.01);两组间CXCL9、MCP-1及CCR2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中RANTES、CXCL10和CCR5表达升高,提示它们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它们的高表达可以作为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趋化因子类 受体 趋化因子
原文传递
多靶点治疗儿童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笑秋 殷蕾 +3 位作者 茅幼英 黄华 周征宇 周纬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07-611,共5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儿童LN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肾脏风湿科门诊或病房采用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多靶点治疗诱导...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儿童LN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肾脏风湿科门诊或病房采用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多靶点治疗诱导期或维持期对霉酚酸酯耐药的10例LN患儿临床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多靶点治疗前后的SLEDAI分别为10.9±3.8和7.9±2.6、尿蛋白定量(24 h)分别为(4.0±2.0)g和(2.2±1.8) g、ESR分别为(78±10) mm/1 h和(54±8)mm/1 h,均有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分别为(29±8)g/L和(34±8)g/L及补体C3水平分别为(0.41±0.20) g/L和(0.70±0.30) g/L,均有明显升高(P<0.05).6个月时完全缓解率为70%,总体有效率达到90%,24个月时完全缓解率为90%,1例因自行停药,病情恶化最终放弃治疗,其余9例均随访24个月.患儿不良反应少,1例发生肺部感染,1例血糖升高,1例转氨酶升高,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可治愈.结论 联合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A/他克莫司)对霉酚酸酯诱导期及维持期治疗耐药的儿童LN快速且有效,诱导和维持期两药剂量均较低,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狼疮肾炎 霉酚酸酯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治疗
原文传递
小鼠耳-背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洁茹 周芹 +8 位作者 王敏敏 陈文清 王宇成 陈荣军 王慧萍 姜虹 茅幼英 陈江华 寿张飞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38-439,共2页
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研究T淋巴细胞识别同种异体抗原机制的标准方法,亦是探讨免疫排斥反应及鉴定近交系小鼠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移植皮片的来源不同,目前常用的小鼠皮肤移植方法有背-背法、耳-背法、尾-背法等。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 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研究T淋巴细胞识别同种异体抗原机制的标准方法,亦是探讨免疫排斥反应及鉴定近交系小鼠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移植皮片的来源不同,目前常用的小鼠皮肤移植方法有背-背法、耳-背法、尾-背法等。我们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小鼠耳朵来源皮片的皮肤移植模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小鼠 移植模型 皮肤 耳朵 同种异体抗原 免疫排斥反应 移植皮片 标准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