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生产性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茅海成 王高龙 +3 位作者 杨永超 陶程 马旭洲 王成辉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236,共4页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的效果,于2013、2014年采用5种不同规格的亲蟹进行池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对育苗效果进行比较和生产性评估。5种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 g,雄125~150 g;B:雌125~140 g,雄150~175 g;C:雌140~150...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的效果,于2013、2014年采用5种不同规格的亲蟹进行池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对育苗效果进行比较和生产性评估。5种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 g,雄125~150 g;B:雌125~140 g,雄150~175 g;C:雌140~150 g,雄175~200 g;D:雌150~175 g,雄200~225 g;E:雌175~200 g,雄225~250 g。结果显示,2013和2014年5种规格亲蟹的亩均出苗量分别为A:28.37kg、34.91 kg;B:25.05 kg、38.22 kg;C:22.37 kg、39.08 kg;D:46.05 kg、21.20 kg;E:39.00 kg、42.50 kg。两个年度抱卵蟹的个体平均出苗量分别为A:0.62 kg、0.74 kg;B:0.59 kg、0.79 kg;C:0.61 kg、0.80 kg;D:0.92 kg、0.51 kg;E:1.56 kg、1.06 kg。说明大规格亲本的出苗量高,育苗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上使用大规格亲蟹(雌≥150 g,雄≥200 g)进行池塘生态育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抱卵蟹 生态育苗 生产性评估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比较与选择压力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廉 慈元吉 +3 位作者 黄姝 茅海成 王中清 王成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quin软件和Bayescan软件进行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有3个位点、野生群体中有1个位点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揭示连续4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综合研究表明,人工选择作用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并导致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配套系育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配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微卫星位点 遗传变异 选择压力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全雄黄颡鱼夏花培育关键点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进红 吴秀林 +2 位作者 茅海成 吕冬 厉成新 《科学养鱼》 2019年第9期13-13,共1页
全雄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疾病严重、成活率不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开口率低等。目前多数夏花培育的成活率在10%~30%,有的甚至更低,极少数能达到70%~80%。针对这些问题,在夏花鱼种培育... 全雄黄颡鱼的夏花培育是黄颡鱼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目前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疾病严重、成活率不稳定、摄食人工饲料的开口率低等。目前多数夏花培育的成活率在10%~30%,有的甚至更低,极少数能达到70%~80%。针对这些问题,在夏花鱼种培育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摸索总结出全雄黄颡鱼从卵黄苗下塘培育至夏花鱼种的育苗技术,形成了全雄黄颡鱼夏花鱼种的规模化培育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花鱼种 人工饲料 开口率 摸索总结 关键点 育苗技术 成活率
下载PDF
丹桂鲌、莲花鳊引入盐碱水域,养殖效果良好
4
作者 刘英武 茅海成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22期15-15,共1页
丹桂鲌、莲花鳊的学名分别是杂交鲌“先锋1号”和鲌鲂“先锋2号”,这对姊妹花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和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两个国审淡水水产新品种。目前传来重磅消息,这两个品种在上海光明集团旗下的光明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 丹桂鲌、莲花鳊的学名分别是杂交鲌“先锋1号”和鲌鲂“先锋2号”,这对姊妹花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和武汉先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两个国审淡水水产新品种。目前传来重磅消息,这两个品种在上海光明集团旗下的光明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和上海崇明岛的盐碱池塘中生长良好、味道更加鲜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科技 淡水水产 养殖效果 上海崇明岛 姊妹花 养殖基地 丹桂 莲花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蟹阶段蜕壳与生长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姝 王中清 +1 位作者 茅海成 王成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5,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8.3%、28.2%和18.1%;雄蟹每次蜕壳后的体重、壳长和壳宽均高于雌蟹,但从第3次蜕壳开始,雌雄间才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P〈0.05)。第1-4次的平均蜕壳间期分别为37、38、29和41 d。在前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较大,而在后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起始体重对每次蜕壳后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第3次蜕壳后的体重与其他次数蜕壳后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还发现,壳长、壳宽与生长水温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体重与生长水温的相关性略显著(r=0.917~0.923,0.05〈P〈0.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河蟹成蟹阶段在第3次蜕壳时的增长率最高,对生长影响较大,应注意此阶段的饲养与管理;同时,在生产上为提高成蟹的养成规格应选取规格较大的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蜕壳 增长率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华绒螯蟹奇、偶年天然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中清 黄姝 +2 位作者 茅海成 周陆 王成辉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7-664,共8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2004-2011共7年采集的中华绒螯蟹长江口天然繁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偶年群体(2004、2006、2008、2010)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奇年群体(2007、2009、2011),P<0.05;(2)奇、偶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差异显著(P=0.024);(3)基于遗传距离的NJ聚类关系树表明:奇、偶年群体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遗传聚类;(4)主成分分析(PCA)和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表明:奇、偶年类群的分化明显,但两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渐渗与基因交流;(5)两个偶年(2004、2006)和两个奇年(2007、2011)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天然中华绒螯蟹群体存在较明显的奇年与偶年差异,但两者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长江水系 微卫星标记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