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羌塘中侏罗世沟鞭藻 被引量:4
1
作者 茅绍智 边立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在藏北羌塘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成烃母质研究的一块标本中 ,发现了丰富且保存良好的沟鞭藻化石 ,至少包括有 2 1个属、 3 2个种的组合。这个组合以旋沟藻型占统治 ,大量发育栉型孢囊 ( ctenidodinioid) ,尤以 Ctenidodinium combazii居首... 在藏北羌塘盆地中生界烃源岩成烃母质研究的一块标本中 ,发现了丰富且保存良好的沟鞭藻化石 ,至少包括有 2 1个属、 3 2个种的组合。这个组合以旋沟藻型占统治 ,大量发育栉型孢囊 ( ctenidodinioid) ,尤以 Ctenidodinium combazii居首位 ,其次为 Ellipsoidictyum cinctum和L ithodinia 的种 ,还有 Ctenidodinium continuum,C.ornatum,Gongaulacysta jurassica,Systematophora penicillata,Tubotuberella dangeardii和 Valensiella ampulla等中侏罗世巴统期至卡洛期的常见分子参与。根据组合面貌和属种成分的已知地史分布 ,其时代可确定为巴统期( Bathonian)或可能延至早卡洛期 ( Callovian)。沉积环境为正常盐度的开阔海 ,与欧洲诸海域可以沟通。本文还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中侏罗世 巴统期 沟鞭藻
下载PDF
早中新世沟鞭藻植物地理区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茅绍智 黄奇瑜 雷作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3-280,共8页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 ,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分为 3个沟鞭藻地理区 ,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 Polysphaeridium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爱热带、亚热带的种 Tuberculodiniumdini...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 ,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分为 3个沟鞭藻地理区 ,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 Polysphaeridium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爱热带、亚热带的种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为特征 ,亚热带—温带区以同时存在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和温带种 Bitectatodinium tepikiense,但缺失 Polysphaeridium zoharyi为特征 ,而北方区则以缺失 Polysphaeridium zoharyi和 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二者且组合较贫乏为特征 ,亚热带—温带区的北界大致位于现今 68°N一线 ,此界线可随气温升高而北推 ,例如最温暖的早中新世晚期 ( 1 7~ 1 4 .5Ma)此界线可达 70°N。该带南界大致位于现今 4 5°N处 ,随着气候的转暖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北方区的海水此时凉而不结冰 ,即此时北极不存在冰盖。本文研究证实了前人根据大植物化石所得出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中新世 沟鞭藻 植物地理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下载PDF
陆相沟鞭藻的起源和演化及其生油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茅绍智 余静贤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83-290,T001,共9页
本文以在阜新盆地阜新组中发现的沟鞭藻为基础,综合报道、依次评论了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相中生界中发现的沟鞭藻,并结合我国近年来生物学上对淡水沟鞭藻动甲孢囊关系的最新研究,推断了陆相沟鞭藻的起源、演化。最后,总结了陆相沟鞭藻组合... 本文以在阜新盆地阜新组中发现的沟鞭藻为基础,综合报道、依次评论了近年来世界各地陆相中生界中发现的沟鞭藻,并结合我国近年来生物学上对淡水沟鞭藻动甲孢囊关系的最新研究,推断了陆相沟鞭藻的起源、演化。最后,总结了陆相沟鞭藻组合的特点,讨论了沟鞭藻的指相意义及在陆相生油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沟鞭藻 角藻型 多甲藻型
下载PDF
大洋钻探计划与古海洋学的发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茅绍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5-52,共8页
介绍了大洋钻探(包括其前身海钻探)计划,阐述了古海洋学在这个计划实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巨大进展。大洋钻探促并完善了大洋沉积的高分辨率的浮游生物带的建立,并确定了各个带的绝对年龄,最精细达10万年或更短;揭示出大洋热结构... 介绍了大洋钻探(包括其前身海钻探)计划,阐述了古海洋学在这个计划实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巨大进展。大洋钻探促并完善了大洋沉积的高分辨率的浮游生物带的建立,并确定了各个带的绝对年龄,最精细达10万年或更短;揭示出大洋热结构在地质历史上的变化,如晚白垩世时全球大洋无冰,温度大大高于今日,早渐新世开始形成冰冷的南极底部水,促使大洋的热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也查明了大洋的碳酸盐补偿深度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各洋盆在同一时期其碳酸盐补偿深度的相异性。海底高有机碳含量沉积的发现、白垩纪中期缺氧事件的认识及深海沉积中大量缺失面的查知无疑是古海洋学研究中的重大进展。25年以来对大洋进行钻探的研究也部分揭示了古代大洋在表面及三维空间的洋流循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 钻探计划 古海洋学
下载PDF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大会(7IRC)简介
5
作者 茅绍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1-32,共2页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大会于1988年8月28日互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的昆士兰(Queensland)大学召开。与会代表300余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孢粉学会有9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学术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共安排... 第七届国际孢粉学大会于1988年8月28日互9月3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Brisbane)的昆士兰(Queensland)大学召开。与会代表300余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孢粉学会有9名代表参加。本届大会学术交流的内容十分丰富,共安排了二个单元的大会报告,32场专题报告和17个专题的张贴展览(posters)。这些内容充分反映了上届大会后四年来孢粉学的进展。此外,大会在会前还举办了第四纪孢粉研究新方法短训班(worksh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学 RC 大会学术交流 花粉分析 沟鞭藻 布里斯班 Queensland 专题报告 疑源类 干酪根
下载PDF
大洋钻探与全球变化(一)──南极地区显生宙晚期气候演变历史及对全球的影响
6
作者 茅绍智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通过介绍J.P.Kennett为代表的“洋流说”,阐述了大洋钻探25年来约10个航次研究所揭示的南极地区显生宙晚期气候演变的历史。晚白垩世时南极地区和全球一样暖和无冰,末期变冷。古新世开始后不久又转暖,早始新世一中始... 通过介绍J.P.Kennett为代表的“洋流说”,阐述了大洋钻探25年来约10个航次研究所揭示的南极地区显生宙晚期气候演变的历史。晚白垩世时南极地区和全球一样暖和无冰,末期变冷。古新世开始后不久又转暖,早始新世一中始新世早期达顶峰,以后变冷。渐新世为主要冷却期,南极东部形成冰盖。中、晚中新世为另一重要冷却期,南极西部以至全部南极在中新世晚期一上新世早期最终形成稳定冰盖。德雷克海峡打开,环南极洋流(ACC)和南极底层水(AABW)形成,对今日气候格局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计划 冰盖 南极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陆相沟鞭藻及疑源类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杰 茅绍智 +3 位作者 徐钰林 乔秀云 万传彪 杨建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二段中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形态、丰度、分异度、优势度和组合等古生态特征研究 ,以及对微量元素硼含量、相当硼含量、锶钡比和硼镓比等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 ,得出在盆地北部沟鞭藻及疑...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青山口组和嫩江组一段、二段中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形态、丰度、分异度、优势度和组合等古生态特征研究 ,以及对微量元素硼含量、相当硼含量、锶钡比和硼镓比等地球化学特性的分析 ,得出在盆地北部沟鞭藻及疑源类化石的古生态、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与盆地内沉积相带的展布三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说明松辽盆地的沟鞭藻及疑源类的发育和分布是由自生环境决定的。同时 ,通过专门对所谓“海侵”通道上的微体古生物和微量元素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未发现任何能证明海侵通道存在的证据 ,从而认为此海侵通道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沟鞭藻 疑源类 晚白垩世 沉积环境
下载PDF
西藏南部白垩纪—早第三纪钙质超微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钰林 茅绍智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31-347,461-464,共17页
西藏南部岗巴—定日一带白垩系—下第三系海相地层发育完整,富含钙质超微化石。经研究,本文自下至上划分出5个钙质超微化石联合带(或带)及2个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即:Ruciamolithusirregularis-Rhagodiscus angustu带(CC7),Prediscosphaera... 西藏南部岗巴—定日一带白垩系—下第三系海相地层发育完整,富含钙质超微化石。经研究,本文自下至上划分出5个钙质超微化石联合带(或带)及2个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即:Ruciamolithusirregularis-Rhagodiscus angustu带(CC7),Prediscosphaera columnata-Eiffellithus turriseiffelii联合带(CC8—CC9),Microrhabdulus decoratus-Crearhabdus crenulatus联合带(CC10—CC11),Eiffellithus eximius-Micula decussata联合带(CC12—CC15),Lucianolithus cayeuxii-Quadrumgothicum联合带(CC16—CC21),Arkhangelskiella cymbiformis-Quadrum sissinghii组合(CC24—CC25)及 Coccolithus formosus-Discoaster sp.组合。依据钙质超微化石的属、种成份及组合特征,本文讨论了东山组、察且拉组、冷青热组、夏吾除波组、旧堡组、基堵拉组及遮普惹组地质时代的归属。通过钙质超微化石属、种成份及化石丰度、溶蚀程度的分析,推论了藏南地区白垩纪—早第三纪沉积环境演变及海水进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早第三纪 超微化石
下载PDF
ASTURIAS地区森诺曼-土仑期沟鞭藻及古环境分析
9
作者 董玉珊 茅绍智 殷勇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研究剖面位于西班牙西北部ASTURIAS地区 ,该区富含沟鞭藻化石 ,共发现沟鞭藻 4 5属 114种 ;在森诺曼 土仑 (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附近沟鞭藻的丰度、分异度显著降低 ,所作的指示环境的其他半定量数据在此也均有变化。通过研究对沟... 研究剖面位于西班牙西北部ASTURIAS地区 ,该区富含沟鞭藻化石 ,共发现沟鞭藻 4 5属 114种 ;在森诺曼 土仑 (Cenomanian Turonian)界线附近沟鞭藻的丰度、分异度显著降低 ,所作的指示环境的其他半定量数据在此也均有变化。通过研究对沟鞭藻所反映的古环境变迁进行了详细分析 ,证实在森诺曼 土仑期本区明显受到了全球缺氧事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诺曼-土仑界线 沟鞭藻 古环境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第四纪孢粉组合及沉积环境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芳 童林芬 茅绍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27-234,T001,共9页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的4个钻孔进行系统的孢粉研究,建立了11个孢粉组合带,研究表明,本区第四纪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明显,气候转凉时,本区被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所覆盖;随着气候转暖,这一植被带北退,由中亚热带南部的常绿阔叶林,...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的4个钻孔进行系统的孢粉研究,建立了11个孢粉组合带,研究表明,本区第四纪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明显,气候转凉时,本区被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所覆盖;随着气候转暖,这一植被带北退,由中亚热带南部的常绿阔叶林,和南亚热带的常绿针叶和阔叶林所代替。本文研究所获得的沟鞭藻、有孔虫内膜、硅藻等化石为了解本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变迁提供了可靠依据,确定本区有5期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盆地
下载PDF
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续)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金鲤 茅绍智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4期300-306,共7页
修订属征:孢囊轮廓菱形至卵圆形,上、下孢体近相等,顶、底端圆突。腰凸缺失或微微发育,近赤道区有两条或一条发育程度可变的腰褶。外壁原层式,表面光滑,或具粒状、皱状、瘤状等纹饰,均匀排列,非板状。无横沟、纵沟及内体的显示,古口联合... 修订属征:孢囊轮廓菱形至卵圆形,上、下孢体近相等,顶、底端圆突。腰凸缺失或微微发育,近赤道区有两条或一条发育程度可变的腰褶。外壁原层式,表面光滑,或具粒状、皱状、瘤状等纹饰,均匀排列,非板状。无横沟、纵沟及内体的显示,古口联合式,tAa+3Ia或tAa+3I型。囊盖复合式,由顶系板和三块前间板共四块组成,顶系在腹方沿后缘依连于孢囊上,基本原位;三块前间板沿后缘依连孢囊或游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藻类 系统位置 古生态
下载PDF
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
12
作者 徐金鲤 茅绍智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89年第3期215-222,共8页
本文阐述了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主要指明其为由顶和前间系组成的(+3Ia 或+3I)联合古口的性质,腰凸的数量(2—4个)和分布(2个位腹面,0—2个位背面)及腰褶的次生性质。据此,讨论了该类在多甲藻亚目中的系统位置。除修订本亚科所属的老属... 本文阐述了对渤海藻类的新认识。主要指明其为由顶和前间系组成的(+3Ia 或+3I)联合古口的性质,腰凸的数量(2—4个)和分布(2个位腹面,0—2个位背面)及腰褶的次生性质。据此,讨论了该类在多甲藻亚目中的系统位置。除修订本亚科所属的老属、种外,本文还描述了该亚科的2个新种和3个新形态型。并在回顾世界上非海相沟鞭藻的历史、阐述渤海藻亚科在地层中的产出及共生分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地质、古生物证据,探讨了本亚科的古生态及它为多甲藻亚目中一支向淡水环境迁侈的先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藻 联合古口 沟鞭藻
下载PDF
国外沟鞭藻化石的研究现状
13
作者 茅绍智 《地质科技情报》 CAS 1984年第1期6-7,共2页
沟鞭藻是单细胞的甲藻植物门中的一类,属于微体浮游类,生活于现代海洋和半咸水及淡水的湖泊中。化石沟鞭藻则是沟鞭藻的能石化的孢囊,它的可靠地质记录开始于三迭纪,一直到第四纪各时代的地层中都有它的存在,在前第四系中,主要存在于海... 沟鞭藻是单细胞的甲藻植物门中的一类,属于微体浮游类,生活于现代海洋和半咸水及淡水的湖泊中。化石沟鞭藻则是沟鞭藻的能石化的孢囊,它的可靠地质记录开始于三迭纪,一直到第四纪各时代的地层中都有它的存在,在前第四系中,主要存在于海相沉积物中。 化石沟鞭藻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开始阶段,仅有不到十年的历史和十人左右的队伍。在国外,由于石油工业的刺激和海洋研究的推进,在近三十年内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入的程度几乎可与其他古生物门类相匹敌,研究人员的队伍也十分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藻 化石 地层划分 划分地层 牛津阶
下载PDF
南海演变与季风历史的深海证据 被引量:61
14
作者 汪品先 翦知湣 +17 位作者 赵泉鸿 李前裕 王汝建 刘志飞 吴国瑄 邵磊 王吉良 黄宝琦 房殿勇 田军 李建如 李献华 韦刚健 孙湘君 罗运利 苏新 茅绍智 陈木宏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2228-2239,共12页
用深海记录中的地球化学、徽体古生物和孢子花粉等多项指标,获得了东亚季风演变历史,揭示出近8,3.2,2.2和0.4 Ma等事件,证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演变有十分相似的阶段性,主要区别在于冬季风信号的强盛;而南海南部季风变化的频谱,显示出低... 用深海记录中的地球化学、徽体古生物和孢子花粉等多项指标,获得了东亚季风演变历史,揭示出近8,3.2,2.2和0.4 Ma等事件,证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演变有十分相似的阶段性,主要区别在于冬季风信号的强盛;而南海南部季风变化的频谱,显示出低纬海区的特色.大洋钻探184航次还取得了南海演变的沉积证据,发现深海相渐新统,证明海盆扩张初期已经有深海存在;渐新世晚期地层有4次间断,并经历明显的成岩作用,说明是该区最强烈的构造运动;通过沉积类型和速率的对比,发现今天南海南北沉积环境的强烈差异,要到300多万年前方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184航次 南海 深海沉积 东亚季风 海盆演变
原文传递
南海深海相渐新统孢粉记录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吴国瑄 覃军干 茅绍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868-1871,共4页
大洋钻探184航次从南海取得了距今32.8 Ma以来的深海沉积记录,其中的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丰富的孢粉化石.1148站孢粉分析建立了中国首例深海相渐新统孢粉组合序列.孢粉组合以山地针叶树花粉为优势组分,阔叶树花粉含量较低.二... 大洋钻探184航次从南海取得了距今32.8 Ma以来的深海沉积记录,其中的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丰富的孢粉化石.1148站孢粉分析建立了中国首例深海相渐新统孢粉组合序列.孢粉组合以山地针叶树花粉为优势组分,阔叶树花粉含量较低.二者均以热带、亚热带植物分子为主,但也含山地喜凉、干植物分子.南海深海相渐新统孢粉组合序列在距今32.0 Ma显示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南海地区渐新世气候的一次重大转折.孢粉植物群特征表明32.0 Ma以前南海邻近陆地的植被以热带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南海地区具热而湿润的气候条件;32.0 Ma以后的渐新世孢粉植物群中温带高山针叶树和山地喜温干落叶阔叶树增多,表明此后南海地区的气候变得较为凉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深海相渐新统孢粉 化石 中国 组合序列 植物 气候
原文传递
似球状沟鞭藻化石重新解释早、中寒武世甲藻甾烷的来源 被引量:11
16
作者 边立曾 张水昌 +2 位作者 张宝民 茅绍智 尹磊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3期2554-2558,T004,共6页
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膏盐沉积以及肖尔布拉克剖面玉尔吐斯组(C)下部的燧石层中发现了一类外披厚重胶被、内含若干配子的球形化石. 描述了此类化石并将其和球状沟鞭藻相比较. 这些化石可能是球状沟鞭藻类的球形生活史阶段(植物性孢... 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膏盐沉积以及肖尔布拉克剖面玉尔吐斯组(C)下部的燧石层中发现了一类外披厚重胶被、内含若干配子的球形化石. 描述了此类化石并将其和球状沟鞭藻相比较. 这些化石可能是球状沟鞭藻类的球形生活史阶段(植物性孢囊). 如果这种认识正确的话, 那么似球状沟鞭藻类化石可以对塔里木盆地和4井寒武系的沟鞭藻类特征性生物标记物给予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球状沟鞭藻类化石 沟鞭藻特征性生物标记物 寒武系 塔里木盆地 甲藻甾烷
原文传递
南海ODP184航次1148站位渐新世沟鞭藻生物地层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杰 茅绍智 +1 位作者 吴国 秦晓丹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341,347,T0001,共11页
大洋钻探184航次1148站位从南海当前的深海陆坡区取得了距今32.8Ma以来的沉积纪录,其中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沟鞭藻进行了研究。依据可指示地层时代关键种的最高产出层位和... 大洋钻探184航次1148站位从南海当前的深海陆坡区取得了距今32.8Ma以来的沉积纪录,其中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了丰富的沟鞭藻化石,通过定量和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沟鞭藻进行了研究。依据可指示地层时代关键种的最高产出层位和沟鞭藻组合特征,建立了1个组合带和2个亚带:Cleistosphaeridium diver-sispinosum组合带(A带)、Enneadocysta pectiniformis亚带(A-1亚带)和Cordosphaeridium gracile亚带(A-2亚带)。由Cl.diversispinosum、Co.gracile、Hystrichokolpoma pusillum和Homotryblium vallum的最高产出层位标定A带顶界,时代为渐新世;据Enneadocysta partridgei和E.pectiniformis最高产出层位划分出A-1亚带和A-2亚带;由E.partridgei,E.pectiniformis和Phthanoperidinium amoenum的生存时限可确定A-1亚带为早渐新世鲁培尔期(Rupelian);由Co.gracile,Distatodinium ellipticum,Wetzeliella articulata,W.gochtii和W.symmetrica等种的最高产出层位和分布时限可确定A-2亚带为晚渐新世夏特期(Chattian)。根据共存的沟鞭藻属种特征,新建立的化石带在不同程度上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同期沟鞭藻化石带或组合带进行对比,某些关键沟鞭藻种共存有助于确定化石带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鞭藻 生物地层 渐新世 大洋钻探 南海北部
原文传递
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库项目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明跃 茅绍智 吴淦国 《中国基础科学》 2002年第6期8-11,共4页
“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库”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摸索出一套包括标本收集、馆藏、数字化归档和系统管理模式的初步经验,建立了规范的“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数据库”,提高了现有标本及其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 “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库”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摸索出一套包括标本收集、馆藏、数字化归档和系统管理模式的初步经验,建立了规范的“北方化石和岩石标本数据库”,提高了现有标本及其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为今后新增标本的科学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期建设已建立了标本实物库和数据库,并提供了与之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完成了中心网站的设计(网址为www.ndcpp.org),可买现资源共享;完成了包括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微体藻类、孢粉等微体化石,珊瑚、腕足、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大化石,大植物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的1053个新种的模式标本的收集,建立了2000 个化石模式种的包括中文描述及相关图片资料的化石模式标本数据库;完成收集了包括青藏高原、高压超高压带及东部的典型火成岩、金伯利岩、北方陆块下地壳岩石和中国宝玉石标本在内的5100块岩矿标本,建立了这些岩石标本相关资料的岩石标本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成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开放型的“北方化石和岩石数据中心”,使其具有收集储存功能、检索查询功能、上网服务功能和数据发布功能,为国内外同行专家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岩石标本 古生物学 北方地区 数据库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