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生环境、无处不在的身份和记忆景观:记公共艺术研究与数字空间共性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茱茜·乔克拉 石倩(译) 《公共艺术》 2023年第3期17-30,共14页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繁荣以来,为了在数字和现实场所营造中重新配置公共、共享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思和体验现实场所的范式和参数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陷入一场比肩工业革命的新革命,其主要影响将涉及人类能否掌控...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繁荣以来,为了在数字和现实场所营造中重新配置公共、共享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构思和体验现实场所的范式和参数发生了变化。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陷入一场比肩工业革命的新革命,其主要影响将涉及人类能否掌控人工智能的进化,人工智能是作为工具服务人类抑或取代人类,成为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空间作为公共共享利益的问题将不得不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这些观点事实上已经对艺术和创意领域的研究和实验产生了重大影响,涉及公众和社会领域。通过第二十八届电子艺术国际研讨会(ISEA)上展示的一些艺术项目,笔者认为当今艺术家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使现实的不同维度相互作用并促进集体共享和可访问性,同时提高极限状态下对广义现实、情绪以及认知体验的复杂性和可能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制造公共空间 场所重塑 记忆景观 跨科学研究
原文传递
作为自我建设过程的共同治理实践:对话伯林空间实验室成员扬·利塞冈
2
作者 茱茜·乔克拉 喻萍(译) 扬·利塞冈 《公共艺术》 2023年第1期55-68,共14页
《再见乌托邦!》(BYE BYE UTOPIA!)是综合和传播伯林空间实验室(the collective raumlabor-berlin)哲学思想的宣言书。伯林空间实验室由九名训练有素的建筑师在1999年发起并成立(安德里亚·霍夫曼、阿克塞尔·蒂姆、本杰明·... 《再见乌托邦!》(BYE BYE UTOPIA!)是综合和传播伯林空间实验室(the collective raumlabor-berlin)哲学思想的宣言书。伯林空间实验室由九名训练有素的建筑师在1999年发起并成立(安德里亚·霍夫曼、阿克塞尔·蒂姆、本杰明·福斯特-巴尔德纽斯、克里斯托弗·梅耶、弗洛里安·斯特内曼、弗朗切斯科·阿普佐、弗劳克·格斯滕贝格、扬·利塞冈、马库斯·巴德和马蒂亚斯·里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实验室 本杰明 克里斯托弗 马蒂亚斯 安德里亚 弗洛里 霍夫曼 马库斯
原文传递
追求复杂性:欧洲公共艺术文献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茱茜·乔克拉 喻萍 《公共艺术》 2022年第2期26-45,共20页
公共艺术不可避免地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有关,反过来,这些因素又使得公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演变。尽管欧洲近期的公共艺术文献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巨大领域,但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有影响力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涉及了“公共空间... 公共艺术不可避免地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有关,反过来,这些因素又使得公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演变。尽管欧洲近期的公共艺术文献是一个亟待研究的巨大领域,但本文旨在介绍一些有影响力的出版物,这些出版物涉及了“公共空间”和“场所”等基本概念的范式转换,以及马克·欧杰提出的相反的“非场所”概念,他介绍了那些混合的、经媒体传播的、有介入的公共场所。近期的研究旨在克服那些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的影响,例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强调在当今的公共艺术与多元化、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正义、非殖民化和传播之间构建起来的一种更为重要的关系。这些出版物将公共艺术理解为公共知识,看作是普罗大众,根据当前的国家和全球挑战来反思艺术和公众参与,反对公共空间标准化,以促进城市规划中的环境和社会生态发展,鼓励以复杂的方式创作公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公共领域 在地性 竞争性参与 社会参与艺术 艺术主导的去殖民化 艺术主导的都市主义
原文传递
生态文化的进阶之路:SEADS团队的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茱茜·乔克拉 仲清(译) 《公共艺术》 2019年第6期94-104,93,共12页
根据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多伦·梅西的说法,"场所的‘身份’特征是不确定的、有争议的,并且是多重的",因此"场所的‘身份’特征并不能靠与之对立的外部世界来构建,而恰恰是要通过分析其与‘外部’的各种特殊的联系... 根据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多伦·梅西的说法,"场所的‘身份’特征是不确定的、有争议的,并且是多重的",因此"场所的‘身份’特征并不能靠与之对立的外部世界来构建,而恰恰是要通过分析其与‘外部’的各种特殊的联系来定义"。空间生态艺术与设计(SEADS)作为跨文化的国际团体,其成员包括了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活动家,其宗旨是通过批判性研究、社区艺术创作、跨学科研究和基层教育来反思和重塑未来。它开发了一系列的范式转换的项目,通过运用"黑客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数字技术等不同领域从根本上融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之塔 跨学科研究 社区艺术 生物多样性 场所再生
原文传递
在集权与去中心化管理之间创造公共性:意大利公共艺术政策的二进制式代码 被引量:1
5
作者 茱茜·乔克拉 李娜琪(译) 《公共艺术》 2018年第6期12-28,共17页
根据《宪法》第9条,意大利共和国将其文化政策的发展建立在了解决"创新-保护"的难题之上,从而导致了"未来"与"过去政权"时态的共存,即"未来"的本质亦是"基于历史的"。在国家层面上,... 根据《宪法》第9条,意大利共和国将其文化政策的发展建立在了解决"创新-保护"的难题之上,从而导致了"未来"与"过去政权"时态的共存,即"未来"的本质亦是"基于历史的"。在国家层面上,公共艺术涉及艺术品资金管理、创作和装置的法律,又俗称《百分之二法规》(law of 2%),这是基于法西斯政权下教育部部长朱塞佩·博泰(Giuseppe Bottai)于1942年的提案文本而来,该提案旨在将建设公共建筑支出的固定百分比,分配用于艺术的干预以改善其建筑空间。这在"二战"后成为了一项法律义务。除了该法律的修缮演变,该文本还大量地介绍了基于意大利特定场域、区域上发展起来的公共艺术实验。由此,从一开始,似乎生成了一种二进制式的代码:在国家政策层面,侧重关注文化遗址的重建、维护和修缮问题;在地方层面,着重关注当地遗产的活化和创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更新 维护及活化 去中心化管理 公共艺术 成效性
原文传递
场所的想象机制:比耶拉地区的艺术、地方和场域 被引量:1
6
作者 茱茜·乔克拉 张羽洁(译) 顾婳琳(校) 《公共艺术》 2018年第2期53-60,共8页
本文是在意大利比耶拉地区设计和组织的创造场域和转换场所两项驻地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计划得到了欧盟的创意欧洲计划及其合作伙伴Fabrica(英国)、Cittadellarte-Fondazione Pistoletto(意大利)、Netwerk(比利时)和公共空间设... 本文是在意大利比耶拉地区设计和组织的创造场域和转换场所两项驻地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计划得到了欧盟的创意欧洲计划及其合作伙伴Fabrica(英国)、Cittadellarte-Fondazione Pistoletto(意大利)、Netwerk(比利时)和公共空间设计中心(马其顿)共同资助,通过项目研究理解场域:身份、场所和所有权。在研究期间组织了研讨会,用以观察、调研、知识交流和批判性讨论,同时对项目的理念加以探讨,即在特定场域和客观的外在价值影响下,地方特色和"团结一致"在建立起关系之前应该是什么。我们分析了艺术、历史、美学和地理环境之间是如何协同合作,创造出具有审美性、社会性、空间和环境属性的地方感。具体而言,本文分析了比耶拉地区在象征符号、物质材料、规章制度方面的"地方"形象,以及这一形象的公众、共同感和社群主义的形成和它与新旧文化正统观念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性 地方性 新社群主义
原文传递
美化“地下世界”:意大利那不勒斯“艺术车站”项目参与者比安科-瓦朗特、马里亚·科比访谈
7
作者 茱茜·乔克拉 仲清(译) 《公共艺术》 2019年第3期74-81,共8页
20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和欧洲都经历了历史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在欧洲大陆上,这一系列剧变中的代表性事件有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巴尔干战争(1991年)和欧盟的诞生,即《欧洲联盟条约》的生效(1993年)。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带来了... 20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和欧洲都经历了历史性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革。在欧洲大陆上,这一系列剧变中的代表性事件有柏林墙的倒塌(1989年)、巴尔干战争(1991年)和欧盟的诞生,即《欧洲联盟条约》的生效(1993年)。社会历史的重大变化带来了大规模人口迁移和移民潮,个人自由、集体记忆和地缘文化价值带来的归属感之间的关系继而被重新定义,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与公共空间在社会性和象征性上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不勒斯 意大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