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组学揭示茶树嫁接黄酮类物质代谢通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志宏 周泳臣 +3 位作者 茶凤官 何亚梅 王艳燕 高峻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以茶树品种“云桃”嫁接前后的一芽二叶为试材,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茶树嫁接过程中黄酮类物质的代谢机制,以期为深入探索茶树嫁接的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未经过嫁接的“云桃”和嫁接后的接穗“云桃”共检测到804个... 以茶树品种“云桃”嫁接前后的一芽二叶为试材,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茶树嫁接过程中黄酮类物质的代谢机制,以期为深入探索茶树嫁接的黄酮代谢途径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未经过嫁接的“云桃”和嫁接后的接穗“云桃”共检测到804个代谢物,其中黄酮类代谢物有213个。经过嫁接后,“云桃”中有25个黄酮类代谢物含量增加,9个含量减少。与黄酮类差异代谢物相关的富集通路主要有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 茶树 嫁接 黄酮
下载PDF
底圩茶风干叶香气的判别分析
2
作者 赵一明 梁大艳 +6 位作者 丁海琴 高峻 周泳臣 茶凤官 孔胜 刘颖 吕才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97-203,270,共8页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风干叶香气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底圩茶新梢和成熟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香气物物质进行分析和判别。[结果]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均... [目的]采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风干叶香气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DA),对底圩茶新梢和成熟叶的干茶、茶汤和叶底香气物物质进行分析和判别。[结果]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均有较好的响应。PC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分别为99.85%、99.85%,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的贡献率(99.32%、99.71%),叶底则相反,新梢贡献率(99.84%)低于成熟叶贡献率(99.94%);LDA分析表明,新梢干茶和茶汤贡献率(85.44%、91.62%)高于成熟叶干茶和茶汤贡献率(77.92%、88.87%),叶底新梢贡献率(98.09%)低于成熟叶(98.17%);PCA贡献率均高于LDA,则PCA较LDA更能明显地区分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风干叶的香气。通过电导率G/G_(0)值可以判别出硫化物挥发性成分为底圩茶第一主要成分,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为第二主要成分,氮氧化合物为第三主要成分。[结论]应用电子鼻技术对13个底圩优良群体种的香气鉴定是可行的,有望在底圩茶检测领域得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圩茶 风干叶 香气分析 电子鼻 主成分分析法 线性函数判别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嫁接对茶树代谢物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茶凤官 刘颖 +7 位作者 高峻 孔胜 赵一明 周泳臣 左登鸿 吕才有 丁海琴 郑文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45-51,共7页
为了探究茶树嫁接前后代谢物的差异,以“桃形叶”为接橞、“短接白毫”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茶树嫁接。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嫁接前后茶树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 为了探究茶树嫁接前后代谢物的差异,以“桃形叶”为接橞、“短接白毫”为砧木,采用切接法进行茶树嫁接。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嫁接前后茶树中的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嫁接前后茶树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前后茶样中共检测到804种代谢物,其中105种代谢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与嫁接前相比,嫁接后的茶样中有44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上调,61种差异代谢物显著下调,差异代谢物下调的数目大于上调;另外嫁接后的茶样中黄酮和氨基酸等物质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而脂质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等物质的相对含量则显著减少;此外,通过KEGG代谢通路的研究发现,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在嘌呤代谢、烟酸酯和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咖啡碱代谢、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等20条代谢途径中,其中被KEGG注释到的差异代谢物有24种,主要以黄酮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为主,且通路中大部分黄酮类物质显著上调,而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则显著下调。综上,品种“桃形叶”通过嫁接会使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嫁接茶树茶叶的加工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嫁接 广靶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切接法
下载PDF
两个普洱茶品种的代谢物比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泳臣 刘颖 +6 位作者 郑文忠 高峻 赵一明 茶凤官 丁海琴 孔胜 吕才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159,151,共9页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桃形叶)共检测和定量了798种代谢物,品种3(云瑰)共检测和定量了802种代谢物,二者之间有202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品种1(桃形叶)... 该研究利用代谢组学的技术手段对两个通过群体选育获得的云南普洱茶优良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种1(桃形叶)共检测和定量了798种代谢物,品种3(云瑰)共检测和定量了802种代谢物,二者之间有202种显著变化的代谢物(SCMs),品种1(桃形叶)较品种3(云瑰)有108种SCMs的丰度显著降低,而有94种显著增加。这些SCMs按照数量的多少通常可以分为黄酮、酚酸类、脂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木脂素和香豆素、有机酸、生物碱、核苷酸及其衍生物、鞣质和其他类。且差异代谢物在49条KEGG通路中富集,大多数已经鉴定的差异代谢物存在于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类黄酮的生物合成(包括黄酮及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及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中。这些显著差异代谢物可以用于为品种1(桃形叶)与品种3(云瑰)的监控茶叶适制性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代谢组学 代谢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