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预处理清洗剂在夜间手术器械保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远兰 邓苏娟 +3 位作者 茹瑞芝 何秀花 黄艺娴 刘玉宇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84-485,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应用于夜间手术器械中的清洗效果及碱性清洗液合理更换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件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随机分为A、B、C、D四三组,各60件,分别给予保湿预处理。其中A组采用清水浸泡,B组采用时效≤12 h、1∶20... 目的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应用于夜间手术器械中的清洗效果及碱性清洗液合理更换对清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件夜间使用后的手术器械随机分为A、B、C、D四三组,各60件,分别给予保湿预处理。其中A组采用清水浸泡,B组采用时效≤12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C组采用时效>12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D组采用时效>24 h、1∶200的碱性清洗剂浸泡。每组均完全浸泡5 min后密封保存8小时,次日使用同一台清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清洗后器械采样进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比较四组预处理后器械清洗的合格率。结果四组不同预处理清洗完成后手术器械的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B(100%)>C(95.0%)>D(85.0%)>A(75.0%),其中,B组、C组与D组、A组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P<0.01),B组和C组之间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时效内的碱性预处理清洗剂可对夜间手术器械进行有效保湿,优化夜间手术器械的清洗流程。合理及时更换清洗剂,可提高手术器械清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器械 预处理清洗剂 碱性清洗液 保湿 清洗效果
下载PDF
多酶超声清洗在硬式内镜器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邓远兰 练冬兰 +3 位作者 茹瑞芝 何秀花 黄艺贤 秦秀秀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9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硬式内镜器械快捷有效的清洗方法及关键环节。方法:将2014年1-12月手术室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使用后立即采用多酶超声融合一起清洗,采用光镜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法及杰力试纸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对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 目的:探讨硬式内镜器械快捷有效的清洗方法及关键环节。方法:将2014年1-12月手术室硬式内镜手术器械使用后立即采用多酶超声融合一起清洗,采用光镜目测法、ATP生物荧光法及杰力试纸法检测清洗效果。结果:对手术室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合格率进行动态监测,总体合格率大于98%,未发生医院感染,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多酶超声清洗可快速有效清洗硬式内镜器械,而使用后立即清洗则是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酶清洗 超声清洗 内镜器械 检测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灭菌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邓远兰 茹瑞芝 +3 位作者 刘玉宇 何小小 练冬兰 何秀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急诊、呼吸科、神经内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的60套呼吸机管路(螺纹管、湿化器)进行集中回收并随机等...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急诊、呼吸科、神经内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的60套呼吸机管路(螺纹管、湿化器)进行集中回收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和常规含氯消毒剂消毒的方式。同时比较两组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后当日及存放7 d后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消毒当日两组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存放7 d后试验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能够有效起到灭菌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清洗消毒的合格率,而且能够延长呼吸机管路的保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呼吸机管路 过氧化氢 低温灭菌 效果
下载PDF
改良配药技术对减少输液微粒污染提高输液安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许美芳 杨会容 +2 位作者 柏艳 茹瑞芝 梁丽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 目的 探讨安全配药的最优方法,提高配药工作效率.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 配药,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 配药,观察两组配药后产生不溶性微粒的数量.结果 实验组产生≥10 μm(个/ml)和≥25μm(个/ml)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均未达到中国药典标准.结论 改良法配药能减少输液微粒污染,但建立静脉输液配药中心或安装超净工作台配药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药方法 微粒 污染 输液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