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形成进路、理论维度和当代启示
1
作者 荀泉 《关东学刊》 2024年第1期5-15,共11页
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过程,呈现着唯物史观、资本批判和无产阶级立场等三重理论维度。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提高的作用,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扩张导致的城乡失衡、空间异化、空间剥削、空间霸权、空间对抗等空... 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形成背景和过程,呈现着唯物史观、资本批判和无产阶级立场等三重理论维度。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提高的作用,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扩张导致的城乡失衡、空间异化、空间剥削、空间霸权、空间对抗等空间非正义问题,要求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空间,达成实质性的空间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创新性、开放性、科学性等特征,对于解决全球空间问题、实现城乡融合有重要启示。中国要建构和谐的社会空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建立人文城市,保障城乡居民权利,将正义普及到全球空间、网络空间、城乡空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正义 城乡空间 全球空间 协调发展
下载PDF
自由的童真世界与永恒的精神家园——论《社戏》艺术的真善美品格 被引量:4
2
作者 荀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社戏》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不仅因为有故乡的烟波画船、朝云暮卷、云霞绚烂、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真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感动的陪伴。《社戏》的写景使我们嗅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气息,《社戏》的写情则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 《社戏》具有真善美的艺术品格,不仅因为有故乡的烟波画船、朝云暮卷、云霞绚烂、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滋润,真爱的呵护,理解的支撑,感动的陪伴。《社戏》的写景使我们嗅到了一股美丽清新的气息,《社戏》的写情则在我们的心中播下了纯真与善良的种子。无论是艺术还是叙事,《社戏》均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浓郁的真善美品格。《社戏》中的真善美,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这种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社戏》中的故乡也成了鲁迅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创作 真善美 艺术品格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 被引量:7
3
作者 荀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用解构的思维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解读,形成了被学界称为"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国内外学界关于德里达这一学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qu... 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德里达用解构的思维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解读,形成了被学界称为"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国内外学界关于德里达这一学说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研究观点可谓众说纷纭。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原因、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基本意义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马克思的幽灵》 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绝望中的希望之“虹”——论《伤逝》悲剧意识的“三位一体” 被引量:2
4
作者 荀泉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1-64,共4页
《伤逝》的悲剧意识,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等爱情境遇,还因为有沉重的锁链、无所附依的心灵、险恶的社会、流言的恶毒等现实困境,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等人性... 《伤逝》的悲剧意识,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等爱情境遇,还因为有沉重的锁链、无所附依的心灵、险恶的社会、流言的恶毒等现实困境,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等人性缺失。鲁迅在《伤逝》中,以追忆的形式,倾诉了无尽的悔恨和愧疚,抒发了高洁与美好无可奈何逝去的悲痛。《伤逝》以忏悔开场,以忏悔结束,既反映了爱情的普遍境遇,又凸显了现实的无奈,还反映了人性的缺点,而这都是人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忏悔 爱情 悲剧意识
下载PDF
论《伤逝》悲剧的三重意境 被引量:3
5
作者 荀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6-58,共3页
《伤逝》的情痛之真、语言之美、灵魂之善,使作品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悲剧意味。《伤逝》的悲剧之美,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鲁迅在《伤逝》中... 《伤逝》的情痛之真、语言之美、灵魂之善,使作品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悲剧意味。《伤逝》的悲剧之美,不仅因为有真诚的悔恨、沉重的怀念、凄凉的悲楚、无奈的分离,更因为有泪水的挥洒,爱人的逝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远离。鲁迅在《伤逝》中,以追忆的形式,倾诉了无尽的悔恨和愧疚,抒发了高洁与美好无可奈何逝去的悲痛。《伤逝》以忏悔开场,以忏悔结束,让我们在至情的刺痛中泪流满面,让我们在感伤之余,去思考生活、领悟人生。小说着力描写的不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是现实的无奈与人性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忏悔 爱情 悲剧
下载PDF
黑暗中盛开的希望之花——论《社戏》中精神家园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荀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6-29,共4页
《社戏》具有小说的魂,散文的风,随笔的韵,诗歌的情。它通过现实与回忆的对比,鞭笞了无情的现实;讴歌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鲁迅在《社戏》中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在黑暗中寻求希望之光,是在细雨中呼喊彩虹,是在残垣断壁中用心灵歌唱... 《社戏》具有小说的魂,散文的风,随笔的韵,诗歌的情。它通过现实与回忆的对比,鞭笞了无情的现实;讴歌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鲁迅在《社戏》中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在黑暗中寻求希望之光,是在细雨中呼喊彩虹,是在残垣断壁中用心灵歌唱。《社戏》的景色之美、感情之真、灵魂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之境。在这种童年的温馨回忆中,《社戏》完成了对理想精神家园的追求,成为一朵在黑暗中盛开的希望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希望之花 精神家园 象征意义
下载PDF
故园的静谧安详与童真的高洁善良——论《社戏》的真善美之境 被引量:1
7
作者 荀泉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0-13,共4页
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叙事,《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静谧的真善美之境。《社戏》的真善美之境,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 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无论是从艺术还是叙事,《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静谧的真善美之境。《社戏》的真善美之境,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行进;而美则是它达到善的路径。《社戏》的叙述之真、风景之美、人物之善,使作品达到了真善美之境。在这种童年回忆的真善美之境中,《社戏》既成了鲁迅永恒的精神家园,也成了读者灵魂的栖息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童真 精神家园 真善美之境
下载PDF
精神家园的回归与自由自在的童真——从小说美学角度论《社戏》的真善美之境 被引量:1
8
作者 荀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真善美之境。从几个小说美学的角度(例如,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真善美之境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温馨 自然之美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理论形态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荀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具有两歧性,这给人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对德里达的文本,不同的人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迥异的解读。这些多元化的解读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解构思想理论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德里达打破了学科界限,他的解构思想也呈现...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具有两歧性,这给人们的理解设置了障碍。对德里达的文本,不同的人能从不同角度作出迥异的解读。这些多元化的解读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解构思想理论形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德里达打破了学科界限,他的解构思想也呈现出多重性的理论形态。解构思想的理论形态是在对传统社会、意识形态及文本实然样态及其伦理问题的反思、批判中生成和发展的。在文本批判方面,解构的过程是通过对文本进行外在性的解读实现的;在思想批判层面,它的实质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的解构;在日常生活批判方面,解构打破保守和等级森严的秩序,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两歧性 多重性 理论形态
下载PDF
对话、反思、超越: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出场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荀泉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唯物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重要体现,也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唯物矛盾观起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对话和反思,发展于恩格斯对唯物矛盾观的继承和创新,成形于列宁对唯物矛盾观的明确... 唯物矛盾观的出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脉络的重要体现,也是与时俱进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参照。唯物矛盾观起始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对话和反思,发展于恩格斯对唯物矛盾观的继承和创新,成形于列宁对唯物矛盾观的明确和系统化,完成于毛泽东对唯物矛盾学说的超越和发展,它的出场逻辑就是一个不断对话、反思、超越的过程。对话、反思、超越同样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出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唯物矛盾观 出场逻辑 与时俱进
下载PDF
觉醒与抗争的希望之路——鲁迅《故乡》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被引量:2
11
作者 荀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故乡》之真切,不仅在于有残败的萧索荒村、残云暮卷、枯草断茎、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失落、真爱的远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放逐。在《故乡》中,鲁迅除了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更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故乡》既使我... 《故乡》之真切,不仅在于有残败的萧索荒村、残云暮卷、枯草断茎、岁暮天寒,更因为有善良的失落、真爱的远离、理解的缺失、感动的放逐。在《故乡》中,鲁迅除了赞美了儿童心灵的高洁与美好,更抨击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戕害,《故乡》既使我们认清了残酷无情的现实,又使我们坚定了追求理想家园的信念。《故乡》对精神家园的追寻,是以追求真善美为基础向"天国"的迈进,是无路可走后的坚定与执著,它让希望和信心穿越荒漠到达永恒。在这种炽烈的赤子之心中,《故乡》也成了残壁断垣中开出的一朵希望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故乡 精神家园 希望之路
下载PDF
诗意的精神家园与童真的自然美好——论《社戏》的意境美
12
作者 荀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0-83,共4页
意境是写作和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一把标尺。意境有主客统一、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等美学特点。《社戏》恰恰蕴含了意境的这些美学特点。《社戏》的意境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纯真善良的童心童趣;还美在行文的流畅、... 意境是写作和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一把标尺。意境有主客统一、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等美学特点。《社戏》恰恰蕴含了意境的这些美学特点。《社戏》的意境之美,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纯真善良的童心童趣;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自然的意境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精神家园 情景交融 意境美
下载PDF
论德里达“幽灵政治学”的伦理意蕴
13
作者 荀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8-44,共7页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以苏东剧变后的时代现实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异质性遗产为阐述主题,以祛除现实政治的苦难为宗旨,架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体现着特定的伦理意蕴。马克思"幽灵"内蕴着政治伦理的追求,是复数... 德里达的"幽灵政治学"以苏东剧变后的时代现实为背景,以马克思的异质性遗产为阐述主题,以祛除现实政治的苦难为宗旨,架构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体现着特定的伦理意蕴。马克思"幽灵"内蕴着政治伦理的追求,是复数的亡魂。德里达从马克思"幽灵"的政治伦理精神中提炼出了正义,作为我们应该秉持的价值法则,并认为"追求正义",是我们建构理想生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马克思的幽灵 伦理意蕴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从唯物矛盾观发展的视角
14
作者 荀泉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马克思等人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解构和对唯物矛盾观的深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矛盾学说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马克... 马克思等人对黑格尔唯心矛盾观的解构和对唯物矛盾观的深化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矛盾学说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创新就是一个不断解构与建构的过程,是一个从唯心到唯物、从抽象到具体、从分散到系统、从系统到升华不断扬弃的过程。不断的解构与建构同样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唯物矛盾观 创新路径 理论建构
下载PDF
论德里达解构主义的理论源脉及实践意义
15
作者 荀泉 《理论观察》 2012年第6期43-44,共2页
解构主义的产生是吸取和超越了前辈学人思想成果的结果。在这其中,胡塞尔、海德格尔、索绪尔等人的思想对于德里达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解构主义自产生以来,遭致了许多误解,有人认为,它消解了终极意义,否定二元对立,只能导致... 解构主义的产生是吸取和超越了前辈学人思想成果的结果。在这其中,胡塞尔、海德格尔、索绪尔等人的思想对于德里达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解构主义自产生以来,遭致了许多误解,有人认为,它消解了终极意义,否定二元对立,只能导致虚无主义。其实,解构主义不是只有破坏,而是在破坏的同时,也有着建设。因此,它不是走向虚无主义。它的价值就是打破了长期占据人们思想头脑的等级森严的二元对立的僵化思维模式,使我们能够自由自在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主义 吸取与超越 自由地思考
下载PDF
浅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制——以毛泽东矛盾观的形成为视角
16
作者 荀泉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43-45,共3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制是以实践为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式阐释的过程。在基本原理上,在马克思等人论述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思想对话,对原理进行论证和推广;在具体观点上,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并...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制是以实践为导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中国式阐释的过程。在基本原理上,在马克思等人论述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的思想对话,对原理进行论证和推广;在具体观点上,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把时代精神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以主客观相统一为目标,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点在毛泽东矛盾观的形成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矛盾观 继承创新 中国马克思主义 生成机制 理论构建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路径及其启示——以《矛盾论》的形成为视角
17
作者 荀泉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
马克思等人在对唯心矛盾观的改造的基础上创立发展的唯物矛盾观,为《矛盾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在《矛盾论》中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唯物矛盾学说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矛盾论》... 马克思等人在对唯心矛盾观的改造的基础上创立发展的唯物矛盾观,为《矛盾论》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毛泽东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在《矛盾论》中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唯物矛盾学说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的中国化。《矛盾论》的形成显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矛盾论》 路径选择 继承与创新
下载PDF
讴歌童真的温馨自然之美——从小说美学角度对《社戏》的解读
18
作者 荀泉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23-127,共5页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qu... 《社戏》之美,美在心灵的纯净、自然的人性,美在诗情画意的故乡风景;还美在行文的流畅、文字的纯厚感人。《社戏》作为情式表述为实,作为故事叙述是虚,"第一人称"叙述在文中起到的是"亦实亦虚"、"虚实相间"的作用。鲁迅在《社戏》中发掘了人性的闪光点,尤其是赞美了儿童心灵的纯真与高洁。这与鲁迅一贯喜爱儿童的观点是一致的。无论从结构还是叙述,《社戏》使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温馨的自然之美。文章从小说几个美学的角度(叙述的第一人称、结构的时空设置、人物性格的描述、语言的特色等)对《社戏》文本进行美学解读,可加深我们对鲁迅作品的自然之美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社戏》 温馨 自然之美
下载PDF
马克思“空间正义”的三重维度及当代价值
19
作者 荀泉 《关东学刊》 2023年第3期5-15,共11页
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人文性。首先,在实践性上,马克思将实践看作空间正义的基础,用实践观点将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自然空间是人的实践没有大范围干涉的原初自然界空间。社会空间是人的实践活动展开的空间... 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人文性。首先,在实践性上,马克思将实践看作空间正义的基础,用实践观点将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自然空间是人的实践没有大范围干涉的原初自然界空间。社会空间是人的实践活动展开的空间。共产主义社会空间是人能够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次,在历史性上,空间正义是随着历史不断发展的,呈现着不同的理论形态,需要无产阶级尊重空间演变规律,通过社会变革和社会运动等历史进程实现空间正义。最后,在人文性上,马克思认为,社会实践决定了空间结构,无产阶级要摆脱现实的空间异化,用阶级斗争实现空间正义。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体现着理论和实践、系统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能够促进建立生态城市,发展新型城市化,实现城乡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正义 自然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实践
下载PDF
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三重维度及当代价值
20
作者 荀泉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马克思对社会空间作了考察,探讨了自然空间到人化自然空间的转化,让其空间思想呈现出社会实践、资本批判和伦理价值三重维度。在社会实践维度,社会空间是人生产实践的产物。以往的哲学无法理解空间生产的主体性、历史性和实践性,马克思... 马克思对社会空间作了考察,探讨了自然空间到人化自然空间的转化,让其空间思想呈现出社会实践、资本批判和伦理价值三重维度。在社会实践维度,社会空间是人生产实践的产物。以往的哲学无法理解空间生产的主体性、历史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从社会实践角度考察了空间生产的演变过程、人与自然空间的互动、空间生产的社会性等,开启了对空间生产的新理解。在资本批判维度,空间生产已经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制造了区域空间等级结构,引起了空间内部的冲突。空间生产在发展中出现了资本逻辑化的趋势,让空间发生了异化,制造了政治权力空间。在伦理价值上,马克思批判了空间剥削和空间非正义现象,要求建立生态的空间生产,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空间。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城乡空间,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生产思想 资本批判 社会批判 伦理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