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体等同理论视角下AI文生视频对人机关系的传播实践研究
1
作者 荀莎 《传播与版权》 2024年第21期45-48,共4页
AI文生视频的出现丰富了多模态交互的呈现形式,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由简单的指令问答升级为机器自主解读的智能化传播反馈。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呈现多模态化的运作形式,机器的拟主体性愈发凸显,人类与机器的多元主体协作实践向传统... AI文生视频的出现丰富了多模态交互的呈现形式,人与机器之间的协作由简单的指令问答升级为机器自主解读的智能化传播反馈。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呈现多模态化的运作形式,机器的拟主体性愈发凸显,人类与机器的多元主体协作实践向传统的用户本位传播格局发起挑战。基于此,计算机情感计算模型的升级赋予AI文生视频对用户指令更强的情感理解力,在对用户进行感官延伸的同时,也带来对情感思维的延伸。由此,AI文生视频对用户传播主体地位的冲击,必须通过交往理性对二者的主体关系予以规范,从而实现人与机器和谐共处的健康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 AI文生视频
下载PDF
拟像的游移规制:智媒时代临场真实的价值界定与意义重塑
2
作者 赵双阁 荀莎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10期68-77,共10页
智媒时代的数字化生存表现为虚拟的符号化生存,超真实符号是现实空间过渡到拟像空间的信息载体,当身体感官借助智能媒介设备进入多维拟像空间时,行为主体凭借新的数字身份参与到信息传播活动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超真实符号的失序传播... 智媒时代的数字化生存表现为虚拟的符号化生存,超真实符号是现实空间过渡到拟像空间的信息载体,当身体感官借助智能媒介设备进入多维拟像空间时,行为主体凭借新的数字身份参与到信息传播活动中。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超真实符号的失序传播招致了新一轮的主体认知不协调问题,依托于对传统真实观的再认知,超真实符号的意义重塑与价值界定将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力支撑。鲍德里亚的“内爆”观点在虚实混融的数字拟像空间得到进一步印证,基于拟像理论对超真实符号的智能化生产与传播行为展开分析,诠释智能媒介技术塑造社会临场感的新方式,论述现实真实与虚拟真实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进而探讨“临场真实”这一概念存在的合理性,找寻符号背后蕴含的意义内涵与价值导向。只有将作为参与主体的用户从拟像空间中抽离出来,才能对超真实符号进行象征性意义的审视与临场真实感的理性判断,由此时空压缩下的拟像空间需要参与主体建立新的认知基模与之匹配,从而实现用户在虚拟交互中对拟像空间中超真实符号的认知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像理论 超真实符号 认知不协调 临场真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