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农具史分期初探 被引量:8
1
作者 荆三林 李趁有 《中国农史》 1985年第1期40-44,共5页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农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同志对古农具的起源、种类和型制作了较深的探讨。但对我国古代农具的特点、规律和阶段的划分却很少有人深究。人们仍然习惯于旧的分期法,即从横的方面把古农具分为若干大...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农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同志对古农具的起源、种类和型制作了较深的探讨。但对我国古代农具的特点、规律和阶段的划分却很少有人深究。人们仍然习惯于旧的分期法,即从横的方面把古农具分为若干大类,如刘仙洲先生的《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和周昕的《农具史话》;或从纵的方面以朝代的更替作为农具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如犁播的《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简编》等属于这一类。诚然,从横的方面可以研究中国古代农具自身的特点,从纵的方面可以研究它的发展规律以及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从这一点来看,把中国古代农具分为若干大类作横的研究是可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 农业考古 黄河流域 我国古代 发展史 古代农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 长江下游 铁农具 起源
下载PDF
试论殷商源流 被引量:6
2
作者 荆三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41-50,共10页
一、殷之起源与溵水殷,金文作?《尔雅·释言》云:“殷,中也,正也”。《书·禹贡》称:“九江孔殷”。《正羲》云:“言其得地势之中也”。《书·尧典》“以殷仲春”。《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还有盛、众、大、富... 一、殷之起源与溵水殷,金文作?《尔雅·释言》云:“殷,中也,正也”。《书·禹贡》称:“九江孔殷”。《正羲》云:“言其得地势之中也”。《书·尧典》“以殷仲春”。《传》:“殷正也,以正春秋之气节”。还有盛、众、大、富、深……等等含义。原始氏族部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氏族部落 盘庚迁殷 甲骨文 殷本纪 源流 殷仲春 地理范围 公元前 先王
下载PDF
关于中国生产工具史阶段的划分 被引量:3
3
作者 荆三林 《中国农史》 1986年第1期100-106,共7页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生产工具史阶段的划分解放初,我们在讲授《中国物质文化史》及《科学技术史》中突出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把它的发展分为“石制生产工具”、“金属生产工具”和“机械生产工具”等三个时代。显然,这未脱离西方资本主... (一)马克思恩格斯论生产工具史阶段的划分解放初,我们在讲授《中国物质文化史》及《科学技术史》中突出生产工具的发展历史。把它的发展分为“石制生产工具”、“金属生产工具”和“机械生产工具”等三个时代。显然,这未脱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者如德国米勒利尔等人的框子。即:一、石器时代,区分为新旧两时代。二、铜器与青铜器时代。三、铁器时代。四、机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工具 物质文化史 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七十年 解放初 公元前 新旧 手工业 水转大纺车
下载PDF
博爱耕织图石刻剖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荆三林 李趁有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141-148,共8页
1978年,河南省新乡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博爱县南十五华里的邬庄,发现了一幅完整的清光绪年间所刻耕织图。“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 1978年,河南省新乡地区文物普查队在博爱县南十五华里的邬庄,发现了一幅完整的清光绪年间所刻耕织图。“耕织图石刻共有20幅画面,分别刻在四块长200、宽30厘米的青石上,均系减地线刻。在画面的间隔部位,用卷云纹和花鸟图案填充。画面内容共分两组。第一组共十幅,是反映稻子从种到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组也是十幅,是反映棉花从播种到最后经过加工最后织成布的全过程。”(见图)它的发现对我们研究清代晚期的农具和纺织工具有着极重要的价值。下面试就耕织图刻石作一些粗浅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爱县 全过程 棉花 工具 石刻 清代晚期 画面 田间管理 明清时代 图案填充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复种工具 被引量:2
5
作者 荆三林 李趁有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复种工具是用于播种之后的起复盖和压实作用的一种工具。它的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其它古代农具一样它也有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特点。近读一些名家关于中国古代农具之大著,一些学者认为,早在西汉三脚楼问世不久就已经出现了砘子等先进的... 复种工具是用于播种之后的起复盖和压实作用的一种工具。它的起源,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其它古代农具一样它也有自身发展的历史和特点。近读一些名家关于中国古代农具之大著,一些学者认为,早在西汉三脚楼问世不久就已经出现了砘子等先进的复种、压实工具。我看这种推断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复种工具早于播种工具(指耧一类的条播工具)出现是事实,但赵过发明耧车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是使用砘子作为压实工具的。下面我们分三个阶段简述一下它的历史,以求教于诸位大家和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 复种 古代农具 新石器时代 压实作用 三个阶段 自身发展 复盖 播种 西汉
下载PDF
十一──十九世纪中国在牵引钩上的发明创造与农机的改进 被引量:1
6
作者 荆三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85-93,共9页
衡量农业工具进步与落后的标准不外三点:第一是减轻人们体力劳动的程度。第二是在农业工作上使用便利的程度。第三是在作用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程度,即进步的工具是体力劳动小而生产力高,落后的工具则反是。由落后到进步的发展,便是农具... 衡量农业工具进步与落后的标准不外三点:第一是减轻人们体力劳动的程度。第二是在农业工作上使用便利的程度。第三是在作用于农业生产力提高的程度,即进步的工具是体力劳动小而生产力高,落后的工具则反是。由落后到进步的发展,便是农具史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具 犁辕 农书 劳动人民 农具 天工开物 考古学 秦汉 农政全书 明清
下载PDF
清人陈玉璂《农具记》浅识 被引量:1
7
作者 荆三林 李趁有 《农业考古》 1993年第1期103-105,95,共4页
(一) 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清初江苏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中书令。少时苦学,每天读书至深夜,两眸欲合之时,即用艾草灼臂。诗文皆佳,下笔千言,旬日之间,文稿可至只余厚。其《农具记》文短而语精,且有新意,是作者在武进家中,通过亲... (一) 陈玉璂,字赓明,号椒峰,清初江苏武进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中书令。少时苦学,每天读书至深夜,两眸欲合之时,即用艾草灼臂。诗文皆佳,下笔千言,旬日之间,文稿可至只余厚。其《农具记》文短而语精,且有新意,是作者在武进家中,通过亲身经历,并向老农咨询,参考前人著述而就。《农具记》现常见到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收入清人王晫《檀几丛书》第五帙第四十二卷、清康熙三十四年新安张氏霞举堂的版本。分藏于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农具 农政全书 山东省图书馆 江苏武进 工具 师范学院图书馆 中央民族学院 前人著述
下载PDF
《唐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所表现的晚唐寺院经济情况 被引量:11
8
作者 荆三林 《学术研究》 1980年第3期91-96,共6页
一、叙说《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刻于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继刻至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石高三市尺多,八面,每面宽五、六市寸,全文共约四千多字,现存于河南荥阳县广武区桃花峪。
关键词 桃花峪 果园 寺田 施主 贞元 山原 寺院 晚唐 地主 佛寺
下载PDF
再论郑州故城址的年代——答杨育彬同志 被引量:1
9
作者 荆三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61-66,共6页
杨育彬同志在《对郑州故城址时代问题商榷一文的商榷》中,提到两个确定历史物质资料年代的标准: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实践。这个提法很好。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考古学在衡量和最后确定年代的标准只能是历史唯物主... 杨育彬同志在《对郑州故城址时代问题商榷一文的商榷》中,提到两个确定历史物质资料年代的标准:一个是科学,一个是实践。这个提法很好。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因此,我们的考古学在衡量和最后确定年代的标准只能是历史唯物主义。就此分为两个部分来提出个人意见,以就教于杨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考古学 再论 二里岗期 古遗址 考古发掘 公元前 生产工具 竹书纪年 包含物
下载PDF
郑州故城址时代问题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荆三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21-26,共6页
在郑州市1955—56年基本建设工程中,发现一些不连接的夯土遗迹,于是就有些同志把它与郑州旧城墙的中间部分连在一起而推断它是商代前期的一个城垣遗址,俟后更有人认为是商“仲丁迁(阝敖)的“(阝敖)都”,最近更有人认为是商初的亳。这些... 在郑州市1955—56年基本建设工程中,发现一些不连接的夯土遗迹,于是就有些同志把它与郑州旧城墙的中间部分连在一起而推断它是商代前期的一个城垣遗址,俟后更有人认为是商“仲丁迁(阝敖)的“(阝敖)都”,最近更有人认为是商初的亳。这些说法还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商榷 郑州市 筑城 春秋战国时代 政治地位 奴隶社会 公元前 发展史 手工业 秦汉
下载PDF
荥阳故城址沿革考附论冶铁遗址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荆三林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89-95,共7页
一九七八年《文物》二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这个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古荥冶铸遗址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与这个遗址关系最大的是古荥阳城址。实际上。
关键词 公元前 冶铁 盐铁官营 东汉时期 黄河 十三年 武帝 战国时期 史记 河南
下载PDF
长春近郊伊通河流域史前文化遗跡调查报告
12
作者 荆三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1期157-178,共22页
(上)遺址一、地理位置伊通河金史作益褪河,明史作一秃河,又名伊图河,源於吉林省磐石縣城西库勒嶺西側,西北流至伊通县城南二十华里勒克山村东,會伊巴丹河,更北流經長春農安,會新开河,驛馬河入松花江。由伊通以北至長春间,河之东侧為連... (上)遺址一、地理位置伊通河金史作益褪河,明史作一秃河,又名伊图河,源於吉林省磐石縣城西库勒嶺西側,西北流至伊通县城南二十华里勒克山村东,會伊巴丹河,更北流經長春農安,會新开河,驛馬河入松花江。由伊通以北至長春间,河之东侧為連續起伏狀花崗岩丘陵地带,西侧陵原則地勢較為平坦,中间为一河谷冲積平原,土地肥沃,可耕可牧。沿此兩側约百餘華里,到處散佈着先史人類足跡,尤以長春附近地區為中心,據近八九個月調查研究之結果,這一帶當為史前人類長久居留地區。按長春位於北緯四十三度五十一分,東經一百二十度二十分,海拔二百一十五米,城在伊通河之西畔,漢為玄蒐郡地,北魏屬高勾麗,唐以後屬渤海國|设长春州於黄龍府,長春之名自此始。金屬泰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文化 调查报告 中石器 陶片 文化期 陶器 居留地 新石器 遗址 地理位置
下载PDF
敖仓故址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荆三林 宋秀兰 +1 位作者 张量 秦文生 《中原文物》 1984年第1期22-26,共5页
敖仑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著名粮仓,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和楚、汉争霸天下的战争中均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敖仓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史学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因此,考证和确定敖仓的位置,对于... 敖仑是秦汉时期一个重要的著名粮仓,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和楚、汉争霸天下的战争中均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敖仓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史学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给有关历史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因此,考证和确定敖仓的位置,对于研究商代中期仲丁迁敖的问题,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历史,对于目前的编写地方志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古文献的有关记载、数次实地勘察和发现的出土实物,并结合当地群众座谈,综合分析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敖山 古文献 史学界 黄河 荥阳县 六国 文献记载 济水 史记
原文传递
河南巩县石窟寺北魏伎乐浮雕初步调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荆三林 《音乐研究》 1958年第5期80-90,97-100,共15页
一调查的经过及结果河南巩县石窟寺在城西三华里之洛河北岸。就邙山南麓渐崖开凿石洞、雕刻佛、菩萨等象而构成一大伽蓝,共三大窟,即所谓西一窟、东一窟及东二窟;此外还有两个小窟。石窟寺东距河南省会郑州约一百五十余华里,西距洛阳八... 一调查的经过及结果河南巩县石窟寺在城西三华里之洛河北岸。就邙山南麓渐崖开凿石洞、雕刻佛、菩萨等象而构成一大伽蓝,共三大窟,即所谓西一窟、东一窟及东二窟;此外还有两个小窟。石窟寺东距河南省会郑州约一百五十余华里,西距洛阳八十余华里。北魏首都洛阳城故址在今洛阳城东二十余里,距巩县石窟寺所在只有四十余华里。 1956年12月为着研究石窟寺院发达史收集资料,我们赴巩县石窟寺调查,除拍照一些石窟构筑及造象之外,同时发现一套完整的浮雕伎乐图,那是一套室贵的音乐史料。因此我们在对石窟作初步调查的同时也系统地调查了这伎乐浮雕。1958年6月初间,又去了一次,现将先后调查及研究的一些材料作了初步的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窟寺 伎乐图 北魏 乐器 巩县 琵琶 洛阳 浮雕 乐工 照片
原文传递
济南近郊北魏隋唐造像 被引量:2
15
作者 荆三林 《文物》 1955年第9期22-39,共18页
在山东济南市近郊有很多極有價值的造像,有一部分过去被埋没在荒烟蔓草中,没人知道。一九五四年九月,筆者为了教学的需要,对济南市近郊的歷山、玉函山、佛慧山、千佛山四处作了五十多天的調查。
关键词 造像碑 千佛山 北魏 玉函山 黄石 石窟造像 济南市 佛像 隋唐 二十年
原文传递
神通寺史迹初步调查记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荆三林 张鹤云 《文物》 1956年第10期28-36,共9页
神通寺遗址在济南市南约四十公里(?)柳埠镇东北琨瑞山阳(图一),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始命名为种通寺。唐释道宣续高僧传载"仁寿置塔。敕令法瓒送舍利于齐州泰山神通寺。
关键词 摩崖造像 神通 公元 千佛崖 十三年 佛像 县志 唐代 历城 史迹
原文传递
荥阳故城沿革与古荥镇冶铁遗址的年代问题 被引量:1
17
作者 荆三林 《中原文物》 1979年第2期40-44,共5页
1978年《文物》2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古荥冶铸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它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遗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简报》的理由认为在古荥镇出土的陶器多与洛阳西汉... 1978年《文物》2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古荥冶铸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它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遗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简报》的理由认为在古荥镇出土的陶器多与洛阳西汉晚期及东汉器物相似,加之在古荥镇发现的陶模及铁器上有“河一”字样,便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铸遗址 公元前 西汉前期 冶铁 沿革 中晚期 西汉晚期 武帝 洛阳 战国时代
原文传递
对“在长春伊通河畔田野考古调查”一些问题的商榷
18
作者 荆三林 《文物》 1957年第7期62-63,67,共3页
"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六年第十一期刊载王雅周先生的"在长春伊通河畔的田野考古调查"一文,在看法上有很多问题值得商榷。第一,在长春伊通河畔有很多原始社会的遗址,各遗址都显示着不同的特征并存在着不少的遗物—... "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六年第十一期刊载王雅周先生的"在长春伊通河畔的田野考古调查"一文,在看法上有很多问题值得商榷。第一,在长春伊通河畔有很多原始社会的遗址,各遗址都显示着不同的特征并存在着不少的遗物——主要是杨家沟西山南北两坡的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通河 农耕文化 高阶段 旧石器 新石器时代 长春 中石器 考古调查 打制石器 生产工具
原文传递
关于济南近郊北魏隋唐造像的补充意见
19
作者 荆三林 《文物》 1956年第3期59-61,共3页
"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9期于笔者"济南近郊北魏隋唐造像"一文(第27页末行)中附编者按语云:"为什么较晚的这些石崖,逐步的靠拢济南市?为什么较早的北魏石崖不这样靠拢?据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的意见。
关键词 摩崖造像 北魏 千佛山 玉函山 济南市 黄石 隋唐 近郊 石窟造像 千佛崖
原文传递
神通寺龙虎塔的造型与年代
20
作者 荆三林 张鹤云 《文物》 1956年第11期18-20,共3页
龙虎塔在济南城南七十五里柳埠镇神通寺的墓塔群中。它的年代据日人关野贞说约为中唐或晚唐遗物,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在"论历城四门塔的年代兼答荆三林先生"("文参"一九五六年三月)
关键词 造型 神通 年代 唐代 基座 济南城 形制 北宋 金代 山东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