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媒体时代纪录片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 1
-
-
作者
荆倩晨
-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5期129-130,共2页
-
文摘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大获成功,整个纪录片界都沉浸在兴奋之中,兴奋之余更多了对纪录片的思考,从曾经做纪录片的纷纷转行做电影做综艺,到"众筹纪录片"。纪录片的模式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纪录片不再那么高高在上,成了记录者肩上义不容辞的责任,成了普通人眼中的"知识宝库",成了社会化过程中具有趣味性的"档案"。从《舌尖上的中国》到《我在故宫修文物》,一部部有口碑又有内涵的纪录片收获了大众的关注与喜爱。那么纪录片作为一个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社会性媒介,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化媒体的影响,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纪录片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讲好故事又如何做好纪录片本身呢?文章以《舌尖上的中国》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为例,分析纪录片从小众化到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以及纪录片在社会化过程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
关键词
新媒体
纪录片
社会责任
-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
-
题名浅谈纪录片《生门》与社会记忆
- 2
-
-
作者
荆倩晨
-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22期69-69,共1页
-
文摘
纪录片《生门》以生育为切口,透视社会现实。拍摄团队历时七百多天,在中南医院进行跟踪拍摄,高达500个小时的素材量形成了80多个故事,最后在征得拍摄对象同意后从40个完整故事中选择了四个故事。四个故事像是社会的四个切口,带我们体验人生的"残酷"与"温情"。从小小的妇产科来透视大社会,在这里,"生与死"、"贫与富"、"舍与得"浓缩在一个个家庭身上,每位母亲、每位女性身上,摄像机镜头伸入了妇产科更深入了社会的小角落。
-
关键词
妇产科
生育
女性
社会
-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从“方圆”中窥世——浅析《我不是潘金莲》
- 3
-
-
作者
荆倩晨
-
机构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出处
《电视指南》
2017年第16期47-47,共1页
-
文摘
最讽刺的往往最心酸,最荒诞的往往是现实。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家里多要一套房子与丈夫秦玉河假离婚,却没想到假离婚成了真,丈夫还说了更伤害她的话,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她走上了告状之路,尝尽了人间冷暖。圆形镜头仿佛像望远镜,把时间推远,却让自己离的更近。圆形画幅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圆形构图比正常构图在宽比上少了一半,镜头又不能摇动,这个限制对演员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圆形的遮光罩使镜头表现出的画面大减,换言之,出现在镜头上的画面也就表现的更突出,北京部分又采用了方形,方圆转换之间,将农村妇女李雪莲的形象与背景相融,为观众讲述了一曲笑中带泪的失败者之歌。刘震云的小说,冯小刚的电影,故事情节看似戏谑,却有着表达一切的冲动,是'窦娥冤'呢?还是'官场现形记',又或者是'人性论'?也许导演和小说作者有太多话想对这个时代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愿你能读懂李雪莲,这个串起整个故事却又被故事中所有人'拽'着走的角色。
-
关键词
圆形构图
方圆转换
情感
隐喻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