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2例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学廉 李楠 +6 位作者 耿宁 王景 汪鑫 赵江涛 李嘉明 荆江鹏 高国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8-680,共3页
抑郁症是常见且致残率较高的精神疾病。虽然其治疗方法较多且大多疗效较好,但仍有约10%~20%的抑郁症患者在接受了5年以上的正规治疗后无效。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脑深部电刺激
下载PDF
MRI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汪鑫 葛顺楠 +5 位作者 王景 李楠 李嘉明 荆江鹏 高国栋 王学廉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系统与手术计划软件对25例颅内病变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行MRI定位下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除1例活检阴性外,病理诊断与最后诊断(结合... 目的探讨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术在颅内病变诊断中的作用价值。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应用立体定向系统与手术计划软件对25例颅内病变诊断不明确的患者行MRI定位下立体定向活检术。结果除1例活检阴性外,病理诊断与最后诊断(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结果)一致20例,不一致4例;最后诊断与术前MRI诊断相符合8例,不符合9例,影像未诊断6例;切除术后病理与影像相符合1例,无明确关系1例。术后6例病变内少量出血,保守治疗;1例左额叶出血30 ml,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MRI立体定向活检术对颅内多发、深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安全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避免脑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活检术 立体定向技术 MRI
下载PDF
海绵状血管瘤相关性癫痫患者手术疗效的预测因素分析
3
作者 孟强 荆江鹏 +5 位作者 李焕发 刘永 武昊 任宇涛 张佳乐 张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相关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CCM相关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CCM)相关性癫痫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我中心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切除性手术治疗的CCM相关性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人口学和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术后疗效的潜在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71例CCM相关性癫痫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1.7±35.2个月(12~124个月),术后疗效按Engel分级为:78.9%(56/71)为Engel Ⅰ级;21.1%(15/71)为Engel Ⅱ-Ⅳ级。单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间期癫痫样放电分布及发作频率与术后疗效相关,而CCM的位置和数量和疗效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癫痫病程是术后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OR=0.928,95%CI 0.861-0.999,P=0.046)。结论CCM相关性癫痫患者通过切除性手术可获得很好的长期控制疗效,短的癫痫病程可独立预测好的术后疗效,因此建议CCM相关性癫痫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癫痫 手术疗效 预测因素
原文传递
不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嘉明 李楠 +3 位作者 王景 汪鑫 荆江鹏 王学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 比较丘脑底核(STN)与内侧苍白球(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探索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最佳刺激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 目的 比较丘脑底核(STN)与内侧苍白球(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探索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最佳刺激靶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STN—DBS(11例)及GPi—DBS(10例)治疗的2l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开启电刺激1周,术后3、6及12个月行Burke—Fahn—Marsdendystoniaratingscale(BFMDRS)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运功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后运动功能随刺激时间延长呈递增式改善,术后1周,3、6及12个月的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2±3.0)%、(32.2±i0.1)%、(51.9±12.5)%、(63.7±14.2)%。术后12个月改善率〉50%的患者17例(81,0%),改善率≥80%的患者4例(19.0%)。行STN—DBS的患者11例,术前及术后12个月BFMDRS量表评分为(56.9±20.9)、(19.7±7.6)分,平均改善率为(62.4±14.2)%;行GPi.DBS的10例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BFMDRS量表评分为(60.8±19.3)、(20.0±8.4)分,平均改善率为(65.2±14.7)%。不同靶点手术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术后未出现颅内出血或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及刺激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BS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安全有效。STN及GPi均可作为手术靶点.疗效善异不明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障碍 深部脑刺激法 丘脑底核 苍白球
原文传递
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与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汪鑫 王学廉 +5 位作者 李楠 寇惠娟 常崇旺 王景 荆江鹏 陈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92-1196,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与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对其中6例患者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下行脑内多靶...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与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例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对其中6例患者在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下行脑内多靶点射频毁损术,另4例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后定期随访与程控.在术前、术后f或开机后)1周、1月(部分患者在术后6月、1年、2-6年1,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患者抽动症状评分,并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等精神量表评估相应精神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或开机后11年YGTSS评分中运动抽动评分、发音抽动评分、损害评分、总体评分分别降至(4.6±1.5)分、(5.1±2.2)分、f8.9±6.0)分、(18.6±9.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合并强迫症状患者术后1年内YBOCS评分亦明显降低。结论两种立体定向手术方式对难治性抽动秽语综合征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术 射频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 抽动秽语综合征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嘉明 李楠 +6 位作者 王景 汪鑫 荆江鹏 苏明明 郑朝辉 罗甜 王学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45-1249,共5页
目的 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PGD)的远期疗效,比较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STN-DBS)和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GPi-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2... 目的 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药物难治性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PGD)的远期疗效,比较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STN-DBS)和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GPi-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DBS的21例PGD患者,其中行STN-DBS治疗11例(STN-DBS组),行GPi-DBS治疗10例(GPi-DBS组).采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肌张力障碍的严重程度.结果 与术前相比,21例PGD患者术后1、3年的BFMDRS运动评分分别下降(63.7&#177;14.2)%和(66.5&#177;13.7)%;残疾评分分别下降(43.7&#177;13.8)%和(49.1&#177;12.4)%,且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STN-DBS组术前和术后3年的BFMDRS运动评分分别为(56.9&#177;20.9)分和(18.3&#177;6.8)分,平均改善率为(64.6&#177;15.2)%;残疾评分为20.0(11.0)分和8.0(4.0)分,平均改善率为54.5%(15.0%).GPi-DBS组术前和术后3年的BFMDRS运动评分分别为(60.8&#177;19.3)分和(18.3&#177;7.9)分,平均改善率为(68.6&#177;12.5)%;残疾评分为(17.5&#177;5.4)分和(8.9&#177;2.5)分,平均改善率为(47.2&#177;12.8)%.术后1、3年不同靶点刺激对BFMDRS运动评分和残疾评分改善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BS治疗药物难治性PGD的疗效显著且持久.STN-DBS与GPi-DBS对药物难治性PGD的远期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电刺激法 丘脑底核 苍白球内侧部 肌张力障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景 汪鑫 +4 位作者 荆江鹏 李嘉明 李楠 王学廉 高国栋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6期321-326,共6页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法共8例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其中6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毁损术,2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患者术前均接受...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能有效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方法共8例罹患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通过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治疗神经性厌食症(其中6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毁损术,2例患者接受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规的抗精神类药物及心理、营养治疗无效。患者术前及术后接受BMI指数、YBOCS,HAMA,HAMD量表的测定,评价疗效。结果 8例患者术后BMI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除1名患者外,其余患者BMI指数均大于18.5kg/m2。接受双侧伏隔核毁损术的患者术后YBOCS,HAMA,HAMD指数均得到立即改善,接受双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的患者术后经过程控,各项评定也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伏隔核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有效靶点,立体定向手术干预伏隔核可有效改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各项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伏隔核 立体定向毁损术 脑深部电刺激
原文传递
可视化内镜颅底解剖训练对神经外科青年医师教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伟 李瑞春 +3 位作者 鱼潇 王茂德 荆江鹏 王宁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内镜颅底解剖训练对提高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相关临床应用解剖水平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医师进行颅底内镜解剖教学评估。进修医师年龄范围26-32岁,神经外科专科工作1-4... 目的探讨可视化内镜颅底解剖训练对提高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相关临床应用解剖水平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医师进行颅底内镜解剖教学评估。进修医师年龄范围26-32岁,神经外科专科工作1-4年,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可视化内镜颅底解剖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内镜颅底解剖训练,然后进入临床技能测试评分,测试按照设定的评分标准进行量化考核。结果22名男性神经外科进修医师纳入研究,试验组10人,对照组12人,2组医师的年龄和专科工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影像学资料的阅读和手术计划能力,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关键重要解剖结构的认识和预判能力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最后总体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内镜颅底解剖训练比传统方法对神经外科青年医师的培养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颅底解剖 可视化
原文传递
外科医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医疗救援的思考
9
作者 李硕 李旭东 +10 位作者 王淦平 梁晨 荆江鹏 刘淼淼 张春 林婷 周瑜辉 宋楹卓 谭超 王琼 樊林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407,共4页
作为新发传染病,集中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医疗救治提出很大挑战。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合并较多心理问题,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外科医师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可对患者合并的外科疾病进行... 作为新发传染病,集中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医疗救治提出很大挑战。尤其是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病情复杂,合并较多心理问题,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外科医师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可对患者合并的外科疾病进行专科处理,同时对非外科医师培训COVID⁃19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外科相关问题,降低外科相关病死率。外科医师结合自身特点,扬长补短,利用团队意识佳、无菌观念强及心理素质好的优势,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快速适应并开展救援工作;同时建立重症管理观念,重点掌握疫情相关重症支持设备,针对疫情特点快速转型。建议结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复合型外科人才。希望上述思考可以对外科医师更好地参与传染病应急医疗救援及外科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感染 外科学 冠状病毒感染疾病⁃19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的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嘉明 李楠 +2 位作者 王学廉 汪鑫 荆江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1-995,共5页
目的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PGD)的长期效果,并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行DBS治疗的21例PGD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采用以丘脑底核(STN)... 目的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PGD)的长期效果,并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2004年12月至2013年4月行DBS治疗的21例PGD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采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DBS(STN-DBS),10例患者行以苍白球内侧部(GPi)为靶点的DBS(GPi-DBS)。应用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定量表(BFMDRS)评价患者肌张力障碍的严重程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结果随访时间为5~11年,中位时间为6.5年。21例PGD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FMDRS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5.7±13.9)%,残疾评分改善率[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54.5%(17.0%)。STN-DBS组运动评分和残疾评分的改善率分别为(64.4±15.8)%和57.1%(20.2%)[中位数(四分位间距)],GPi-DBS组分别为(67.1±12.2)%和52.8%(18.0%)[中位数(四分位间距)]。STN-DBS和GPi-DBS组末次随访时的BFMDRS运动评分改善率、残疾评分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病程对临床疗效有显著影响,且与随访时BFMDRS运动评分改善率呈负相关(t=-7.082,P<0.001),其余变量包括性别、发病年龄、手术年龄、DBS靶点以及术前BFMDRS运动评分对临床疗效均无影响(均P>0.05)。结论DBS治疗PGD持久有效。GPi和STN均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靶点,两者疗效相似。病程越短的患者可能获得更佳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法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原发性全身型肌张力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