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 被引量:1
1
作者 荆烁 林阳 +3 位作者 刘利恒 王世忠 步兆东 胡志宝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09,133,共6页
以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草灌、灌木、灌乔、乔木4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沿进展演替方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在灌乔阶段降至最低... 以努鲁儿虎山自然保护区草灌、灌木、灌乔、乔木4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沿进展演替方向,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在灌乔阶段降至最低。不同演替阶段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为草本层最高。沿进展演替方向,草灌阶段土壤密度最大;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全磷及有效磷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因子均在草灌阶段最低。灌木、灌乔、乔木阶段,土壤粉粒及黏粒占比呈上升趋势。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密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孔隙度则呈减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木层仅丰富度指数与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与有机质、全钾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丰富度指数与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森林培育时,应构建完整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层片,调控不同演替阶段的物种数量和养分含量,以提高群落稳定性,保护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努鲁儿虎山 自然保护区 演替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不同容器类型和基质对紫穗槐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荆烁 林阳 +1 位作者 王世忠 步兆东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7-11,共5页
为提高紫穗槐容器育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交互效应和简单效应分析,研究不同育苗容器和基质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宜的育苗容器和育苗基质。结果表明:容器类型和基质均对紫穗槐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效... 为提高紫穗槐容器育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交互效应和简单效应分析,研究不同育苗容器和基质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便选择适宜的育苗容器和育苗基质。结果表明:容器类型和基质均对紫穗槐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两者的交互效应也有一定影响。主效应表明,塑料营养杯容器更能促进紫穗槐苗高、地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主根长、根总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体积及根系径级等指标生长;黄心土+草炭土混合基质明显优于单一黄心土基质,更能有效保证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基质和容器类型对紫穗槐的交互效应主要表现在地径、茎干质量、根干质量及大径级根系生长方面。因此,塑料营养杯容器和黄心土+草炭土混合基质的组合更有利于促进紫穗槐苗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穗槐 容器 基质 生长特性
下载PDF
育苗基质对胡枝子、荆条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3
作者 林阳 荆烁 +1 位作者 于欣 朱虹 《辽宁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探明辽西地区两种常见灌木合适的播种育苗基质,在3种基质上播胡枝子和荆条种子,测定2种苗木的根系指标。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胡枝子幼苗的根基径、主根长及根总体积无明显影响。在育苗基质中掺入碎石砾,胡枝子幼苗的主根、侧根较粗,... 为探明辽西地区两种常见灌木合适的播种育苗基质,在3种基质上播胡枝子和荆条种子,测定2种苗木的根系指标。结果表明:育苗基质对胡枝子幼苗的根基径、主根长及根总体积无明显影响。在育苗基质中掺入碎石砾,胡枝子幼苗的主根、侧根较粗,细根发育不好,根总表面积相对较小,而掺入较多的园土更有利于胡枝子幼苗的侧根发育。育苗基质对荆条幼苗的根基径、根幅、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和根总体积均无明显影响,在基质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碎石砾和河沙有利于荆条幼苗的主根垂直生长发育。最后筛选出适宜的育苗基质,胡枝子为V_(河沙):V_(园土)=1:1,荆条为V_(碎石砾):V_(河沙):V_(园土)=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基质 胡枝子 荆条 根系
下载PDF
朝阳地区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群落乔灌木种类组成调查研究
4
作者 林阳 刘利恒 荆烁 《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39-42,共4页
对辽宁朝阳地区不同退化阶段天然植被群落的乔灌木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样地中比较常见的树种为油松、山杏、花曲柳、黄榆、三裂绣线菊、小叶鼠李、荆条、土庄绣线菊;个体数量较多的树种是油松、小叶白蜡、山杏、柞树、花曲... 对辽宁朝阳地区不同退化阶段天然植被群落的乔灌木种类组成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样地中比较常见的树种为油松、山杏、花曲柳、黄榆、三裂绣线菊、小叶鼠李、荆条、土庄绣线菊;个体数量较多的树种是油松、小叶白蜡、山杏、柞树、花曲柳、蒙椴、落叶松、黄榆、荆条、三裂绣线菊等。落叶松、油松、五角枫、蒙椴、忍冬等平均胸径或地径及平均高较大,山杏、小叶白蜡、花木蓝、三裂绣线菊、胡枝子等数值较小。除小叶白蜡外,其他乔木树种基本没有分株,灌木树种均有分株,其中大花溲疏、三裂绣线菊、紫丁香分株数较多。综合考量,朝阳地区乃至辽西地区近自然植被恢复适宜采用的乔灌木树种为油松、山杏、花曲柳、黄榆、小叶白蜡、柞树、三裂绣线菊、小叶鼠李、荆条、土庄绣线菊、毛榛子、胡枝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地区 植被群落 乔灌木种类
下载PDF
朝阳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5
作者 林阳 王世忠 +2 位作者 步兆东 刘利恒 荆烁 《防护林科技》 2022年第2期9-11,28,共4页
以朝阳地区典型的针叶、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和荆条及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半分解部分的体积比和质量不同程度高于未分解部分。天然次生混交林的枯落物... 以朝阳地区典型的针叶、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和荆条及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半分解部分的体积比和质量不同程度高于未分解部分。天然次生混交林的枯落物厚度及储量明显高于天然次生混交灌丛,阔叶与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之间、荆条与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之间差异不显著。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最高,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大。枯落物层越厚,持水性能越强,枯落物半分解层对整体持水效果的影响比未分解层更大。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效应为阔叶天然次生混交林>针叶天然次生混交林>其他天然次生混交灌丛>荆条天然次生混交灌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枯落物 持水特性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退化阶段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措施
6
作者 林阳 王世忠 +3 位作者 步兆东 刘利恒 荆烁 董慧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46-49,共4页
为了针对朝阳地区乃至整个辽西地区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提出相应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措施,该文在采用聚类分析法,依据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划分出4个植被退化阶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群落特征,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植被恢复与重... 为了针对朝阳地区乃至整个辽西地区不同植被退化阶段提出相应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措施,该文在采用聚类分析法,依据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状况划分出4个植被退化阶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群落特征,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即:未退化阶段植被群落主要是封育起来,只需要维持现有的状态保持正向演替的趋势即可;轻微退化阶段植被群落恢复目标是丰富乔木树种种类,提高乔木层的密度与郁闭度;轻度退化阶段植被群落恢复主要以丰富灌木种类,引入乔木树种为主;中度退化阶段植被群落恢复策略是提高现存灌木自身的更新、萌发能力及人工补植灌木,增加区域灌木盖度约40%;重度退化阶段植被群落恢复重点是引入灌木树种,促进现有草本群落形成盖度40%左右的灌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阶段 植被恢复 技术措施
下载PDF
室内湿沙不同处理胡枝子、荆条种子萌发特性
7
作者 林阳 荆烁 +1 位作者 于欣 朱虹 《林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63-68,共6页
本文对室内播于湿沙中、10种处理的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指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处理直接播种即可保证胡枝子种子平均发芽率在95%以上... 本文对室内播于湿沙中、10种处理的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种子的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指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处理直接播种即可保证胡枝子种子平均发芽率在95%以上。采用不处理直接播种、30℃温水浸种24 h+0.2‰赤霉素溶液浸种24 h这2种处理胡枝子种子平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指数均相对较高。不处理直接播种处理荆条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可达到57%。在发芽高峰期,不处理直接播种、清水浸种2 d+0.8‰赤霉素溶液浸种4 h这2种处理荆条种子的平均发芽势更高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 胡枝子 Lespedeza bicolor 荆条 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 种子 萌发特性
原文传递
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枝条及其组分水力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荆烁 孙慧珍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9-166,共8页
【目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木质部孔性特征的分化,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针叶与阔叶树种枝条及其组分间导水率对比特征,了解树木枝-叶水力传导机制。【方法】以东北温带森林中常见的3种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 【目的】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木质部孔性特征的分化,导致两个功能类群在水力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针叶与阔叶树种枝条及其组分间导水率对比特征,了解树木枝-叶水力传导机制。【方法】以东北温带森林中常见的3种针叶树种红松(Pinus koraiensis)、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4种阔叶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五角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压流速仪(HPFM)的准稳态法,测定枝条的整枝(K_(wb))、茎段(K_(b))、叶片(K_(lb))和叶柄导水率(K_p),并分别计算基于叶面积和叶质量的整枝(K_(wb-area)和K_(wb-mass))、茎段(K_(b-area)和K_(b-mass))、叶片导水率(K_(lb-area)和K_(lb-mass))。比较同一树种枝条水力阻力分配以及不同树种同一组分间导水率差异,并探索标准化后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与叶性状[包括比叶质量(LM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关系。【结果】(1)红松的K_(lb)约是K_(b)和K_(wb)的4倍,针叶阻力(R_(lb))仅占枝条总水力阻力(R_(wb))的20%;其余树种K_(lb)和K_(wb)差异不显著,并显著低于K_(b),R_(lb)占R_(wb)的61%~80%,茎段阻力(R_(b))占R_(wb)的20%左右,叶柄阻力(R_p)占R_(wb)不足10%。(2)不同材性树种K_(lb-area)表现为无孔材最高、散孔材和环孔材树种相似,阔叶K_(lb-area)显著低于针叶。不同材性或叶习性树种间K_(wb-area)或K_(b-area)均无显著差异。(3)K_(lb-area)、K_(wb-area)和K_(b-area)与比叶质量(LMA)、干物质含量(LDMC)均正相关,其中K_(lb-area)与两者相关极显著(P<0.01);K_(lb-mass)、K_(wb-mass)和K_(b-mass)与LMA、LDMC均为负相关,K_(lb-mass)与两者相关不显著。【结论】除了红松,其余6个树种均可采用枝条或带叶柄的叶片代替叶片导水率数据。针叶导水率高于阔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针叶树种木质部输水效率低的限制。对针叶树种采用枝条代替K_(lb-area)分析与叶性状的关系需慎重,基于单位叶质量的枝条及其组分导水率指标,能够如实反映针阔叶树种叶导水率与叶性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导度 针叶树 阔叶树 枝条及其组分 叶性状 高压流速仪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