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人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三维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军 +1 位作者 史占军 詹俊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 目的测量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数据,为改进及设计适合中国人(尤其华南人)的膝关节假体和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行合理的胫骨截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对80例华南志愿者膝关节行薄层螺旋CT扫描后,用Mimics软件重建出三维模型,导入Unigraphics NX软件中测量其胫骨内外侧平台的后倾角。结果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左侧(8.47±3.42)°,右侧(7.84±3.30)°;男性(7.69±2.89)°,女性(8.62±3.74)°;平均(8.16±3.37)°;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左侧(6.89±3.42)°,右侧(6.82±2.78)°;男性(6.84±2.82)°,女性(6.87±3.01)°;平均(6.85±2.90)°。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在不同性别、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明显大于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P<0.05)。结论华南成人正常胫骨平台后倾角的个体差异较大,均值小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和国外大多数同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倾角 三维测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陈磊 朱斌 +4 位作者 次仁伦珠 王涛 田大胜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2.87±16.97)岁...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22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打印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2.87±16.97)岁;对照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39±13.59)岁。3D打印组进行3D打印模型的制作、模型研读、模型模拟制作钉道、预制好理想钉道的模型术中参考置钉;对照组根据术者经验常规徒手置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住院天数、置钉准确性Kawaguchi分级、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32.88±7.15)个月。3D打印组手术时间(131.07±28.65)min,短于对照组的(168.11±61.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透视次数(9.80±2.21)次,少于对照组的(14.00±3.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 d VAS评分(2.84±1.04)分,较对照组的(3.37±1.26)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置钉60枚,Kawaguchi分级0级56枚,优良率93.33%;对照组置钉72枚,Kawaguchi分级0级57枚,优良率79.17%;3D打印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辅助寰枢椎置钉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螺钉的置入精度,减少潜在的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融合 寰枢椎骨折 寰枢椎不稳 3D打印 螺钉置入
下载PDF
3D打印术前规划模型在骨盆髋臼骨折临床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姚运峰 官建中 +3 位作者 肖玉周 李军 盛守琴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规划技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进行规范化培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结合3D打印术前规划骨盆髋臼骨折模型进... 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规划技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临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骨科进行规范化培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结合3D打印术前规划骨盆髋臼骨折模型进行临床教学。以临床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病例分析考核成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员对本专业学习兴趣、骨折受伤机制的理解程度、骨折分型理解断、骨折复位方法的理解以及对手术切口选择的理解与掌握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3D打印术前规划技术可补充关于传统骨盆髋臼骨折内容教学的不足,增加规培学员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3D打印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完整型和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5
4
作者 吴钟汉 王景坤 +6 位作者 李涛 许新忠 余水生 程里 田大胜 汤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916,共6页
背景:对于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预后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股骨外侧壁的完整与否是影响因素之一,了解外侧壁损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估外侧壁完整性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其预... 背景:对于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而言,预后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股骨外侧壁的完整与否是影响因素之一,了解外侧壁损伤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估外侧壁完整性与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依据外侧壁厚度将患者分为2组,外侧壁完整组(n=31)及外侧壁危险组(n=51)。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外侧壁完整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外侧壁危险组(P<0.05),其余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术后两组患者均能早期下地和最终完全负重,但外侧壁危险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长,完全负重时间明显延迟,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更低,患侧髋伸屈活动度及颈干角更小(P<0.05);(3)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外侧壁完整组明显更低(P<0.05);(4)综上,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与外侧壁危险组患者相比,外侧壁完整组患者具有相对更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型 A2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外侧壁 完整性
下载PDF
使用经皮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5
作者 王其飞 田大胜 +3 位作者 陈磊 朱斌 《安徽医学》 2024年第6期746-749,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开放钉棒内固定及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对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为这类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 目的通过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开放钉棒内固定及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对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疗效的差异,为这类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上述3种手术方法治疗的仅患有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46例,其中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37例、正中入路开放钉棒内固定组46例、肌间隙入路钉棒内固定组63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1年时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病变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RAVH)和伤椎矢状面Cobb角等术后疗效指标的差异。结果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下床时间均短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多于其他两组(P<0.05)。3组研究对象VAS评分、ODI评分、RAVH以及Cobb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时间效应(P>0.05)。经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3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ODI评分、RAVH以及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切口小利于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钉系统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手术
下载PDF
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熊斌 周云 +5 位作者 詹俊锋 黄晶晶 李凯 王永召 吴建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125-2129,共5页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 背景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足踝肿胀及切口愈合一直是手术医生关注的重点,临床医生也一直在试图缩短手术等待期并降低切口感染率。目的探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40足)跟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体位摆放、冰敷消肿、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肢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阳性所需时间、术后切口恢复情况、术后肿胀、踝周径差值、疼痛、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周围皮肤褶皱试验转阳性所需时间为(6.4±0.7)d,短于对照组的(8.2±1.2)d(t=-5.794,P<0.001)。观察组切口治愈率为70%(14/20),高于对照组的35%(7/20)(χ^2=4.912,P=0.027)。观察组Ⅱ度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584,P=0.018)。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踝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5天、术后第5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围术期应用红外线联合气压治疗,有利于消除肿胀,缓解疼痛,促进术后切口愈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红外线 气压治疗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叶曙明 徐春归 +3 位作者 张积森 许新忠 徐又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21-5325,共5页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比较常见,对于有手术适应证的桡骨远端骨折一般选择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但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一直存在争议。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愈合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23-67岁,均接受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复查X射线片判定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尺骨茎突愈合情况分为愈合组(n=20)和未愈合组(n=19),依据X射线片比较两组间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检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前臂旋转活动范围和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愈合组术后腕关节尺侧疼痛1例,未愈合组尺侧疼痛2例,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桡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均小于健侧(P<0.05),桡骨高度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末次随访时,愈合组与未愈合组的腕关节背伸、屈曲活动范围均小于健侧(P<0.05),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末次随访时,两组Gartlant-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愈合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故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可仅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 尺骨茎突 骨折 内固定 腕关节 钢板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40
8
作者 田大胜 朱斌 +3 位作者 刘建军 陈磊 王其飞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19年8月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椎板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31例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MRI判断髄核来自L2/31例,L3/41例,L4/55例,L5/S124例。25例髄核向尾侧脱出,6例向头侧脱出(其中3例游离至头侧椎弓根水平,1例游离至椎间孔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4~79 min,(65.2±7.8)min。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随访3~12个月,(6.4±2.9)月。术前腰腿痛VAS评分(5.9±0.7)分,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4±0.7)分、(1.2±0.6)分、(0.6±0.5)分(F=653.970,P=0.000)。术前ODI(53.1±6.5)%,术后1、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下降至(28.6±4.6)%、(15.2±2.4)%、(11.3±3.6)%(F=856.115,P=0.000)。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优2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5%(29/31)。结论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镜下视野清晰开阔,操作空间大,可用于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脱出游离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出血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军 +1 位作者 史占军 周云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是否造成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安慰剂预防治疗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组44例,对照组44例。利伐沙班组男2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是否造成影响。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利伐沙班和安慰剂预防治疗静脉血栓。利伐沙班组44例,对照组44例。利伐沙班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8.48±15.19)岁;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11±13.54)岁。两组患者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均一致。利伐沙班组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连用14 d;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口服安慰剂。术前及术后第3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理论失血总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利伐沙班组实际总失血量(1 509.56±325.23)ml,隐性失血量(581.47±215.01)m1,占总量的(37.88±10.42)%;对照组实际总失血量平均(1 262.30±397.95)ml,隐性失血量(395.59±197.33)m1,占总量的(30.62±10.2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显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伐沙班组实际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大于对照组,利伐沙班组隐性失血量占实际总失血量的比例也高于对照组。术后35 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4例,对照组发生1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8,P=0.167)。结论 :利伐沙班增加了全髋关节置换术总体出血风险,尤其是隐性出血风险,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抗凝药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氨甲环酸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有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志刚 韩兵 +3 位作者 付宇 王银生 李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8-1804,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常通过静脉和局部用药两种途径给药,两种方式在减少围术期失血和输血率上孰优孰劣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失血量、输血率等的影响及是否增加术后血栓栓塞事...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常通过静脉和局部用药两种途径给药,两种方式在减少围术期失血和输血率上孰优孰劣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的:评价局部应用和静脉注射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失血量、输血率等的影响及是否增加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08-01,搜索氨甲环酸用于全膝关节置换的相关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所提取数据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1)纳入的12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共有1159例患者纳入,其中局部应用548例,静脉注射611例;(2)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和静脉注射相比,在围术期总失血量(WMD=-4.22,95%CI:-10.87至2.43,P>0.05)、术后引流量(MD=25.03,95%CI:-30.58至-80.63,P>0.05)、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MD=0.54,95%CI:0.11-0.98,P>0.05)、输血率(RR=1.15,95%CI:0.82-1.61,P>0.05)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RR=1.22,95%Cl:0.51-2.89,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静脉注射的最佳时机和局部应用的最佳剂量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氨甲环酸 局部应用 静脉注射 Meta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氨甲环酸 META分析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田大胜 王其飞 +3 位作者 陈磊 朱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1-1794,共4页
回顾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共219例,以分析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的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统计学分析不同节段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随访的ODI、JOA量表以及VAS指数和Macnab... 回顾使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患者共219例,以分析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的不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对比,统计学分析不同节段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半年随访的ODI、JOA量表以及VAS指数和Macnab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节段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TESSYS治疗在术后即刻就能得到明显的症状改善,并在术后半年的随访调查中疗效得以保持。对比L4/5及L5/S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术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未见明显差异,但与L3/4及以上节段的患者术后症状的改善程度相比较,L4/5及L5/S1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在术后疗效上均有显著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微创技术 TESSYS技术
下载PDF
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叶曙明 +3 位作者 周云 吕浩 张积森 齐新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岁。分为急诊手术组(A组)28例,择期手术组(B组)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将患者分成后踝骨折固定组(C组.26例)和后踝未固定组(D组,35例),对两组术后疗效及需行下胫腓固定患者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术后获得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年)随访,在手术时间上A组明显少于B组[(102.50±10.13)min vs(146.80±11.73)min],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C、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6.92%和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数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早期手术安全有效.固定后踝骨折块对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Danis—WeberB型三踝骨折 Danis—WeberC型三踝骨折 最佳手术时机
下载PDF
一种新型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应用中的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军 詹俊锋 +6 位作者 许新忠 石志刚 付宇 韩兵 王银生 周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4342-4347,共6页
背景:胫骨髓内钉远端螺钉的锁定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徒手盲锁的失败率较高,辐射量大,且耗时长。目的:评价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下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用,并与徒手锁钉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 背景:胫骨髓内钉远端螺钉的锁定对骨科医生来说,仍有一定的挑战,因为传统的徒手盲锁的失败率较高,辐射量大,且耗时长。目的:评价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下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用,并与徒手锁钉比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45例,根据髓内钉远端锁钉运用技术不同分为2组,导航组(n=23)使用新型导航系统TRIGEN-SURESHOT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徒手组(n=22)徒手锁定远端螺钉。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32个月。导航组髓内钉远端锁钉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徒手组(P<0.05)。导航组的远端锁钉时间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且2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胫骨功能和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中应用TRIGEN-SURESHOT导航系统,效果令人满意,且锁钉时间短、成功率高、无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骨植入物 胫骨骨折 髓内骨折固定 远端锁钉 导航系统 并发症 外科手术 电磁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平卧位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结合管型钢板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楠 方望 +2 位作者 詹俊锋 周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按照致伤种类,摔伤19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旋后外旋型Ⅳ度21例。均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在平卧位下行三踝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58~75 min,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出血量25~45 mL,平均出血量35 mL。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AOFAS评分85.8分(67~97分);优8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86%。VAS评分1.6分(0~3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但程度较轻,经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深部感染发生。结论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便、节省手术时间、固定可靠、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闭合性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管型钢板
下载PDF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9
15
作者 程文丹 吴晗 +6 位作者 张积森 张鑫 张硕 李子煜 吴一博 白文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可恢复髋关节的运动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强直性髋关节特殊的解剖和病理生理异常,髋臼侧显露和假体正确安装尤为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髋臼侧显露,既往主要采用外侧入路结合大转子截骨、前后联合入路等入路来获得充分暴露,但上述入路都不可避免的损伤了强直性髋关节患者长期失用性萎缩的髋关节周围肌肉。而直接前方入路是通过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间隙进入,最符合微创手术标准的全髋置换入路,髋臼侧显露充分,同时具有软组织损伤小、置换治疗后恢复快等优点。目的:探讨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髋关节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5 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侧卧体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 12 例(17 髋)强直性髋关节患者,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假体位置、直腿抬高时间并随访关节活动度、Harris 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试验获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院医字(2018)7 号。结果与结论:①12 例患者(17 髋)平均的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分别为(11.12±1.69)cm、(122.47±25.40)min、(279.41±135.85)mL 和(9.59±4.62)d;②假体位置良好:平均前倾角度为(15.76±2.84)°,平均外展角为(40.00±3.45)°;③与置换前相比,置换后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及 Harris评分明显增加,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且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改善;④置换治疗中发生 1 例股骨Cheng Wendan, MD,近端骨折,予以钢丝捆扎固定,3 个月后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良好。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脂肪栓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塞、假体松动、肢体长度不等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⑤结果提示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治疗Associate professor,强直性髋关节能直视下松解髋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髋臼暴露充分,利于假体正确安装,同时创伤小, Master’s supervisor,髋关节功能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是强直性髋关节全髋关节置换的安全有效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前方入路 侧卧位 强直性髋关节 全髋关节置换 疗效 疼痛目测类比评分 HARRIS评分 手术入路
下载PDF
Pilon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祁雷 吴晗 +7 位作者 李军 詹俊锋 李子煜 姚飞 查小伟 张理乾 姚运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1期73-77,共5页
Pilon骨折是涉及胫骨远侧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占胫骨骨折的3%~10%,占下肢骨折的1%,其中10%~30%为开放性骨折[1]。由于Pilon骨折损伤机制的特殊性,骨折发生时往往伴随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其诊断与治疗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难题。
关键词 PILON骨折 治疗 踝关节 并发症
下载PDF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浩 +2 位作者 周云 叶曙明 汤健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13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74~8...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两种方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31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13例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74~88岁,平均年龄80.3岁;18例采用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1.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平均随访12.6个月(5~21个月)。PFN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少(P<0.05),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较PFNA组早(P<0.05)。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严格掌握病例选择标准,选用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PFNA)
下载PDF
正常腰椎椎间小关节角度的CT测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斌 张建湘 +4 位作者 余永强 张家文 刘可夫 吕益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1期1557-1559,共3页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 目的 为了研究正常人群腰椎间关节与矢、冠状面角度。方法 采用CT扫描 ,测量 10 0例正常人腰椎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 ,每 10岁为一年龄组 ,男女性别各区分 5组。结果 ①相同腰椎节段不同年龄组之间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②相同腰椎节段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角度 ,男女两性之间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的角度大小与腰椎的节段呈负相关 ,从L1,2 至L5S1水平 ,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角度有逐渐减小或与矢状面的角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④L1,2 ~L3 ,4椎间小关节与冠状面所成的角度为 62 .1°~ 5 3 .1° ,L4,5~L5S1为 44 .5~ 3 7.7°。结论 CT是观察腰椎小关节结构较准确的方法。L1,2 ~L3 ,4椎间小关节角度偏矢状面 ,L4,5~L5S1椎间小关节角度更偏冠状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8378例急诊创伤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葛魏巍 杨琍琦 +4 位作者 项和平 李贺 刘晓梅 余良曦 《安徽医学》 2013年第10期1549-1551,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为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为提出预防创伤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8 378例创伤伤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的异同。结果 8 378例创伤伤员中,男女比例为2.69... 目的探讨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为院前急救和预检分诊提供依据,为提出预防创伤发生的策略和措施奠定基础。方法对8 378例创伤伤员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创伤伤员的致伤原因的异同。结果 8 378例创伤伤员中,男女比例为2.69∶1。年龄特点:创伤患者主要发生在19~55年龄段,共4 774例占56.98%。致伤原因:跌落/摔伤(占24.34%)、车祸伤(占43.14%)、锐器/切割伤(占12.39%)。结论坠落伤和交通伤是主要的致伤及致死原因,应加强建筑企业及工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风险驾驶行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致伤原因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掌侧锁定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浩 +2 位作者 周云 叶曙明 詹俊峰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 目的比较采用掌侧锁定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43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2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16岁。分为2组,即内固定术组(采用掌侧锁定板)和外固定支架术组。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板内固定术和采用闭合复位或者有限切开外固定支架术(其中11例结合克式针内固定)治疗情况。通过术后不同时期(术后2~3d、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X射线片测量、关节活动度、握持力量等进行比较;对患者主观功能评估使用上肢、肩、腕伤残(DASH)评分。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8~18个月)。结果放射学评价方面,内固定术组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掌倾角恢复好,桡骨长度丢失情况内固定术组好于外固定支架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内固定术组握力和关节屈伸活动度较外固定支架术组恢复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DASH评分,内固定术组为7.9±6.1,外固定支架术组为14.1±5.4。内固定术组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外固定支架术组再手术1例,第二掌骨骨折1例,术后钉道感染2例。结论相比较来说,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掌侧锁定板 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