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清林 荣存敏 +3 位作者 陈磊 张光辉 栗威 张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跗骨窦组和L形组,每组48例。跗骨窦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L形...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跟骨骨折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跗骨窦组和L形组,每组48例。跗骨窦组采用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L形组采用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手术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血清创伤应激-炎症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信号通路指标(TGF-β1、BMP-2、BMP-7)。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形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均少于L形组(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血清SOD水平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MDA、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跗骨窦组波动幅度小于L形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TGF-β1、BMP-2、BMP-7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跗骨窦组血清TGF-β1、BMP-2、BMP-7水平高于L形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跗骨窦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L形组(P<0.05)。结论与L形切口复位内固定比较,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能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改善患者TGF-β/BMPs信号通路指标表达水平,促进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吸引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 被引量:2
2
作者 荣存敏 韩清銮 +3 位作者 李印龙 栗威 范洪进 李书忠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感染患者24例,均给予彻底清创。采用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治疗创伤性踝关节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创伤性踝关节感染患者24例,均给予彻底清创。采用外固定架撑开踝关节,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及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各12例,分别记录使用VSD后冲洗液颜色变清的次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及体征消失;细菌培养转阴等指标。结果24例均获得4~28个月随访,外固定架+VSD组及单独VSD组分别随访14.3个月和15.1个月。外固定架联合VSD组较单纯使用VSD组在平均细菌转阴时间及平均使用VSD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固定架联合生物敷料VSD吸引与单独使用生物敷料VSD吸引治疗创伤性化脓性踝关节感染在治愈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平均治疗时间,平均细菌转阴时间缩短,平均使用VSD次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感染 化脓性感染 外固定架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下载PDF
儿童手指脉管瘤1例
3
作者 荣存敏 王芳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51-451,共1页
关键词 手指 脉管瘤
下载PDF
外侧三切口入路治疗旋前外旋Ⅳ°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清林 荣存敏 +3 位作者 范洪进 张磊 栗威 韩清銮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第5期342-344,共3页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187/100000人[1]。临床上按照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骨折发生率仅次于旋后外旋型骨折[2],Ⅳ°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更是临床较严重的踝关节损伤,其致伤原因是足处于旋前位以及踝穴内距骨受到外旋暴力,引起踝关节内、前、外、后以及下胫腓联合损伤,下胫腓联合水平上方高位腓骨螺旋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其特征性表现。该类型损伤,除恢复关节面及骨性结构精准解剖复位并坚强内固定外,还需恢复下胫腓联合稳定性,处理不当会引起踝关节的慢性不稳和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踝关节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外旋型 外侧三切口
下载PDF
分期治疗策略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清林 张光辉 +5 位作者 韩明通 陈磊 荣存敏 范洪进 栗威 张磊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损伤特点、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9年6月,收治儿童严重足跟轮辐伤31例,均采用分期治疗策略。一期清创后创面行VSD及跟骨骨折固定治疗,二期根据跟腱损伤及创面缺损情况行跟腱修复重... 目的探讨儿童足跟部严重轮辐伤的损伤特点、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9年6月,收治儿童严重足跟轮辐伤31例,均采用分期治疗策略。一期清创后创面行VSD及跟骨骨折固定治疗,二期根据跟腱损伤及创面缺损情况行跟腱修复重建及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 cm×5.0 cm~7.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部分缝合后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1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儿足部负重、行走基本恢复正常,无明显跛行。31例中22例能完成单侧患肢提踵,评价为优;9例可完成双侧提踵,评价为良;跟腱力量评估的优良率为100%。末次随访患侧踝关节最大背伸功能全部恢复23例,评价为优;7例丢失6°~15°,评价为良;1例丢失17°评价为差;踝关节最大背伸功能恢复与健侧相比,优良率为96.8%。结论儿童足踝部轮辐伤皮肤软组织严重损伤且合并热损、跟腱损伤,采用分期治疗,可降低感染风险,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跟 轮辐伤 分期治疗 跟腱损伤 儿童
下载PDF
腕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少波 荣存敏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532-534,共3页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很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且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手术切开治疗的创口较大,容易对舟骨血供造成破坏,使骨折不愈合率增加,最终导致预后不理想,因此微创手术治疗腕... 腕舟骨骨折在腕部骨折中很常见,其发生率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且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常规手术切开治疗的创口较大,容易对舟骨血供造成破坏,使骨折不愈合率增加,最终导致预后不理想,因此微创手术治疗腕舟骨骨折逐渐成为骨科医生的首选。近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应用3D导板辅助手术也成为一种新的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舟骨 骨折 微创治疗 计算机辅助 3 D打印
下载PDF
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
7
作者 张清林 晋栋栋 +3 位作者 荣存敏 栗威 张磊 韩清銮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分析评价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复发性指黏液囊肿患者21例, 其中针刺抽吸注射类固醇激素后复发3例, 囊肿切除加局部植皮修复术后复发5例, 单... 目的分析评价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复发性指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复发性指黏液囊肿患者21例, 其中针刺抽吸注射类固醇激素后复发3例, 囊肿切除加局部植皮修复术后复发5例, 单纯囊肿切除术后复发13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 仅保留指间关节双侧的侧副韧带及指伸肌腱, 术后患指伸直位夹板固定3周。随访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黏液囊肿复发情况, 对比术前术后指间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及手指指间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 2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 无感染、无皮肤坏死, 囊肿无复发。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 平均(21.0±1.9)个月, 末次随访指间关节疼痛VAS评分(1.93±0.46)分较术前(3.07±0.83)分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间关节ROM术后(70.29±7.05)°较术前(69.60±5.40)°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指间关节清理、骨赘切除、囊肿病灶旷置术治疗指复发性黏液囊肿, 可避免囊肿切除引起的皮肤坏死及囊肿复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囊肿 治疗结果 指间关节 骨赘切除 关节清理术
原文传递
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指损伤感觉恢复的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荣存敏 李印龙 +5 位作者 王芳 徐宝强 张清林 张志 王洪军 韩清銮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指神经缝合,定期测... 目的探讨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皮瓣及供区感觉恢复问题。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2例,正中神经掌皮支与指神经缝合,定期测定皮瓣的2 g触觉、5 g痛觉、30 g压觉以及两点辨别觉,记录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静止两点辨别觉,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的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门诊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2个月约83.3%的患者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后全部出现压觉;术后3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全部出现触觉;术后4个月约91.7%的患者出现痛觉,术后5个月后全部出现痛觉。术后6个月皮瓣静止两点分辨觉平均8.3 mm,而皮瓣供区侧和健侧正中神经掌皮支区的两点辨别觉分别为(12.08±2.15)mm和(10.58±2.1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掌皮支支配区术后的感觉恢复情况:S4 2例,S3^+ 9例,S3 1例,恢复良好。结论携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感觉恢复好,供区感觉逐渐恢复,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正中神经掌皮支 手指 感觉重建
原文传递
急诊、亚急诊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荣存敏 王芳 +6 位作者 李印龙 栗威 张磊 韩清銮 赵振国 孙丽颖 田光磊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亚急诊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外伤致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6例急诊行清创、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创面,另6例急诊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 目的探讨急诊、亚急诊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外伤致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6例急诊行清创、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创面,另6例急诊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亚急诊行皮瓣修复术。分别记录皮瓣修复手术时间、术后皮瓣两点分辨觉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12例皮瓣均存活,急诊行皮瓣修复的手术时间较亚急诊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活率及急诊、亚急诊皮瓣的术后两点分辨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急诊、亚急诊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桡动脉掌浅支 皮肤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腕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荣存敏 王芳 +5 位作者 栗威 张磊 李印龙 张亮亮 韩清銮 朱少波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腕舟骨骨折患者12例,收集CT数据,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板,术中沿导板导孔精准打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满意,行0.5 cm切口,空心钻钻孔,...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们收治腕舟骨骨折患者12例,收集CT数据,采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板,术中沿导板导孔精准打入导针,透视确认位置满意,行0.5 cm切口,空心钻钻孔,拧入空心加压螺钉一枚。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自我评价腕关节问卷(PRWE)、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患侧及健侧屈伸旋转活动范围、桡偏及尺偏活动度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7个月,除了2例患者尝试置入导针两次,其余均一次置针成功,未发生偏斜等情况。所有患者切口愈合好,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等情况,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情况。手术时间为28~77分钟,平均44.3分钟;骨折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PRWE评分0~10分,平均2.5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0~100分,平均93.3分,其中优9例,良2例,可1例。腕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患侧为(145.67±8.72)°、健侧为(149.92±5.23)°,旋转活动范围患侧为(147.00±7.25)°、健侧为(148.92±6.72)°,桡偏活动度患侧为(16.50±1.83)°、健侧为(17.17±1.80)°,尺偏活动度患侧为(26.33±1.37)°、健侧为(27.25±1.71)°,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经皮治疗腕舟骨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并且个性化、安全、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骨 骨折 3D打印 经皮内固定
原文传递
手指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荣存敏 田光磊 +1 位作者 郭阳 赵振国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患者男,35岁。10年前发现左小指近节掌侧隆起,于皮下可扪及直径5mm大小结节,无不适感,手指活动、
关键词 手指活动 血管平滑肌瘤 小结节 不适感
原文传递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修复治疗Ⅲ型锤状指 被引量:1
12
作者 荣存敏 韩清銮 +2 位作者 张磊 栗威 王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5期548-549,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Ⅲ型锤状指的方法。方法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深筋膜移植,带线锚钉止点重建伸指肌腱终腱。结果 对10例Ⅲ型锤状指手术治疗后1~2年,平均1年4月。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方法: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 指动脉... 目的 探讨治疗Ⅲ型锤状指的方法。方法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深筋膜移植,带线锚钉止点重建伸指肌腱终腱。结果 对10例Ⅲ型锤状指手术治疗后1~2年,平均1年4月。根据Dargen功能评定方法:优5例,良4例,差1例。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联合掌长肌腱腱片移植修复对予Ⅲ型锤状指的治疗,一次修复所缺损的组织,为后期功能锻炼,奠定了生理性基础,并为年轻、要求保留远指间关节、拒绝行远指间关节融合的患者提供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动脉岛状皮瓣 掌长肌腱腱片移植 锤状指 锚钉
原文传递
横向肌腱抽出止点重建治疗足内翻畸形
13
作者 荣存敏 韩清銮 +3 位作者 李印龙 栗威 张磊 王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09-2309,共1页
胫前肌腱转位止点重建法仍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重要方法[1].我们采用胫前肌腱外移横向肌腱抽出止点重建法治疗CCF,效果良好.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CCF患者46例(60足),男31例,女15例;... 胫前肌腱转位止点重建法仍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重要方法[1].我们采用胫前肌腱外移横向肌腱抽出止点重建法治疗CCF,效果良好.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CCF患者46例(60足),男31例,女15例;Dimeglio中度32例,重度14例;右侧23足,左侧15足,双侧20足.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12±1.71)岁.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横向肌腱抽出组和纵向肌腱抽出组.横向组23例,男16例,女7例,Dimeglio中度14例,重度9例,平均年龄(6.58±2.36)岁;纵向组23例,男15例,女8例,Dimeglio中度16例,重度7例,平均年龄(5.87 +2.7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Dimeglio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转位 重建治疗 足内翻畸形 止点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平均年龄 患者年龄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清林 范洪进 +2 位作者 荣存敏 栗威 张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初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合并下胫腓分离和三角初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2例,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两组。其中,41例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同时行三角靭带修复(修复组),另外41例仅行开放复位骨折内固定,未修复三角韧带(未修复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修复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均显著大于未修复组(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9±2.17)个月。修复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A0FAS评分和踝背伸-跖屈ROM和踝足内翻-外翻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修复组VAS、A0FAS评分显著优于未修复组(P<0.05),修复组踝足内翻-外翻ROM显著小于未修复组(P<0.05)。影像方面,相应时间点两组间踝关节内侧关节间隙(media clear space,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胚腓骨重叠(tibiofibular overlap,TF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骨折愈合显著早于未修复组(P<0.05)。[结论]采用三角韧带加强修复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踝部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三角韧带撕裂 下胫腓联合损伤 开放复位内固定 修复
原文传递
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志 张光辉 +5 位作者 徐宝强 陈磊 范洪进 张磊 荣存敏 栗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 [目的]比较两种跗骨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9年8月手术治疗MüllerWeiss病患者17例(25足)。其中,16足采用距舟楔关节融合术,9足采用距舟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距舟楔融合组的手术时间及自体髂骨植骨比率均显著大于距舟融合组(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AOFAS和VAS评分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Tomeno-Méary角(Tomeno-Méary angle,TM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显著增加(P<0.05),而内弓角(medial longitudinal arch angle,MLAA)显著减小(P<0.05)。末次随访时,距舟楔融合组的TMA、MLAA和跟骨倾斜角(calcaneal pitch angle,CPA)均显著优于距舟融合组(P<0.05)。[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治疗Müller-Weiss病Ⅲ-Ⅳ期患者,术后近期临床效果优于距舟关节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 距舟楔关节融合
原文传递
异体骨预制骨皮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栗威 韩清銮 +3 位作者 张玉 陈磊 荣存敏 陈菁华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 目的探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的可行性。方法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用广西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先制作深低温冷冻异体骨备用;异体骨经复温后置于旋髂浅动脉供养的皮瓣组织内,按植入部位不同分3组:皮下组(A组)、深筋膜下组(B组)、肌内组(c组),术后培养观察。指标:异体骨ECT显像(分别于术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管造影检查、异体骨病理学检查(术后第12周)。结果3组预制骨皮瓣术后ECT扫描显示:第8周和第12周异体骨植入部位放射性较4周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造影显示在皮下组织、筋膜下组织、肌肉组织内的异体骨均有血管化,并与相应区域旋髂浅动脉建立血管联系;病理检查可见异体骨在筋膜下组织和肌肉组织内血管化作用和诱导新骨形成较明显。结论可以用异体骨异位埋置预制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骨 预制 骨皮瓣
原文传递
基于POA理论的PBL教学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光辉 荣存敏 +2 位作者 王美灵 张清林 张磊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10期1361-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理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实习的112名本科生... 目的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理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实习的112名本科生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名。对照组采用PBL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POA理论下的PBL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实践考核错误率统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分、职业成熟度量表评分与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除了师德、管理能力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查体不熟练错误率、无菌清创观念较差错误率均降低(P<0.05);两组的病历书写不规范错误率、病史采集欠缺错误率、沟通交流差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分、职业成熟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OA理论的PBL教学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导向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手足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 满意度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经皮螺钉固定腕舟骨腰部骨折
18
作者 荣存敏 王芳 +6 位作者 朱少波 曾俊豪 张高峰 张志 李印龙 郭阳 韩清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256-1261,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与背侧切开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与背侧切开内固定治疗急性腕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10例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经皮内固定术(导板组),12例行背侧切开内固定术(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导板组手术时间[(39.9±5.5)min vs(108.8±13.7)min,P<0.001]、切口总长度[(0.5±0.5)cm vs(5.9±0.9)cm,P<0.001]、术中失血量[(0.9±0.4)ml vs(7.8±2.0)ml,P<0.001]、术中透视次数[(5.4±1.2)次vs(13.4±3.0)次,P<0.001]、住院时间[(4.8±1.0)d vs(7.2±1.4)d,P<0.001]以及术后7 d的VAS评分[(2.0±1.1)vs(3.5±1.0),P=0.003]均显著优于常规组。随访时间5~27个月,导板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7.0±1.3)周vs(8.6±1.8)周,P=0.031]。末次随访时导板组Mayo评分[(95.5±5.0)vs(83.3±5.4),P<0.001]、腕掌屈-背伸ROM[(146.8±6.8)°vs(108.0±7.6)°,P<0.001]、腕尺偏-桡偏ROM[(32.0±4.4)°vs(19.9±3.1)°,P<0.001]、握力[(35.2±3.0)kg vs(29.8±5.3)kg,P=0.008]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影像方面,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内固定装置断裂、脱出、松动情况。[结论]3D打印导板辅助掌侧经皮内固定较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骨折愈合快,握力恢复好,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打印导板 经皮螺钉固定 腕舟骨 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