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乳酸联合血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有预测价值
1
作者 康寿磊 李金秀 +2 位作者 荣风燕 李亚霖 王文涛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51-54,74,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联合血肌钙蛋白I (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80例aSAH患者,检测并记录患者发病后第1、3、7天脑脊液乳酸浓度,收集患者血常规、肝肾功...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联合血肌钙蛋白I (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80例aSAH患者,检测并记录患者发病后第1、3、7天脑脊液乳酸浓度,收集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血气分析等指标。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以上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乳酸联合血cTnI、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5例,预后不良35例。预后良好组第1、3天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第1天脑脊液乳酸浓度对aSAH预后的评估效能优于第3天、第7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657、0.533。预后良好组患者血尿素氮、血糖、pH、cTnI、NT-proBNP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第1天脑脊液乳酸浓度联合血cTnI、NT-proBNP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最高,AUC为0.94,灵敏度88.6%,特异性88.9%,优于尿素氮、血糖、pH及单项cTnI和NT-proBNP。结论:脑脊液中乳酸浓度联合血cTnI、NT-proBNP水平对aSAH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 乳酸 肌钙蛋白Ⅰ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荣风燕 李金秀 张芸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1802-1807,共6页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3年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iv注射用头孢他啶,2 g加至0.9%生理盐水100 mL,1次/12 h。治疗组在此基础上iv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2次/d,每次滴注时间30~40 min。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和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OI)、呼吸频率(RR)、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PCRAES)评分、全血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4.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治疗后,两组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白细胞异常的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I均显著增高,而RR和PCRAE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OI、RR和PCRAE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CRP和血清PCT、IL-6、SA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CRP和血清PCT、IL-6、SA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他啶治疗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效果确切,能有效控制患者临床表现,解除气道堵塞,增强呼吸功能,缓解肺部感染及机体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注射液 注射用头孢他啶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多重耐药菌 临床表现消失时间 氧合指数 呼吸频率 肺炎胸片吸收评价量表评分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 淀粉样蛋白A
原文传递
大黄联合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IL-6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荣风燕 王永林 李金秀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STBI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 目的观察大黄联合针刺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STBI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T、B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和IL-6水平变化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50/5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41/56)](χ^(2)=4.75,P=0.029);两组治疗后第7 d的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IL-6水平[(469.60±196.5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695.25±277.67)mg/L](t=4.96,P<0.05);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以及B淋巴细胞亚群(CD_(19)^(+)、CD_(20)^(+))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值(均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后1个月的评分(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94±0.53)分]、3个月[(4.06±0.53)分]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63±0.58)分、(3.72±0.48)分](t=2.95、3.56,均P<0.05)。结论大黄联合针刺治疗能显著降低STBI患者血浆IL-6水平,调节T、B淋巴细胞亚群,降低炎性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针刺穴位 大黄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6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治疗结果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4
作者 荣风燕 王永林 +1 位作者 康寿磊 李金秀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78-682,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SAP患者92例,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治疗的SAP患者92例,检测患者血清IL-6、IL-10水平,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进行临床干预,观察血清IL-6、IL-10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患者血清IL-6[(103.75±15.53)ng/L]水平最高,局部并发症患者IL-10[(97.33±13.06)ng/L]水平最高;BISAP评分≥3分的患者中预后结果为死亡的例数最多[26(37.14%)]。SAP患者血清IL-6水平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r=0.62,P<0.05),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均与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r=-0.57、-0.61,均P<0.05)。结论SAP患者的血清IL-6、IL-10水平出现升高或降低时,则提示患者的病情有加重的趋势,及时根据血清IL-6、IL-10水平进行干预,可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预后 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积分在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秦卫华 李金秀 +2 位作者 李亚霖 荣风燕 康寿磊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革兰阳性(G+)球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本科室收治的感染者141例及非感染者425例进行NAP阳性率和阳性积分检测,对比分析革兰阳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以及非感染者的NAP阳...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在革兰阳性(G+)球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快速偶氮偶联法对本科室收治的感染者141例及非感染者425例进行NAP阳性率和阳性积分检测,对比分析革兰阳性菌感染者、革兰阴性菌感染者以及非感染者的NAP阳性率和阳性积分的差异。结果革兰阳性菌感染者的NAP阳性积分为(127.4±55.7),显著高于非感染者的(89.3±46.3)和G-菌感染者的(87.3±4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和非感染组阳性积分分别为(103.2±55.7)和(87.3±41.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阳性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P阳性积分可以作为判断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革兰阳性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