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陈仰昆 邓伟光 +2 位作者 肖卫民 黄家星 莫仲棠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17-1119,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香港3所医院133例的神经科专科门诊PD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躯体功能、精神、智能及跌倒方面的评估。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PD患者跌倒的危... 目的回顾性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香港3所医院133例的神经科专科门诊PD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并进行躯体功能、精神、智能及跌倒方面的评估。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研究PD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结果 44例(33.1%)患者在最近1年内有1次以上的跌倒,平均跌倒的次数为(1.9±0.7)次。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婚姻状况(丧偶、离异或未婚)(OR=1.965,95%CI1.203~3.208,P=0.007)、Schwab和England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低(OR=0.973,95%CI 0.955~0.991,P=0.003)及服用3种以上抗PD药物(OR=0.973,95%CI 0.955~0.991,P=0.026)是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跌倒是PD患者一个很常见的问题。服用多种抗PD药物、日常生活能力及婚姻状况对跌倒均有明显的影响,提示在跌倒的预防与评估中,疾患内在因素和社会因素均需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跌倒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范玉华 孙健 +2 位作者 莫仲棠 黄家星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9-392,共4页
目的对一项随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无中风症状,但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入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目的对一项随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发生和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无中风症状,但存在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入选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的患者。记录临床特点和基础血生化指标,随访2年,随访结束时再次行磁共振检查。WMC采用定量分析,体积增加超过所有患者WMC体积增加的平均值被定义为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WMC发生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20例无症状MCA狭窄者患中,69例存在WMC,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96,P<0.001)和高血压(OR=2.370,P=0.024)是WM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入研究时,69例的WMC平均体积为4.23cm3,经过两年时间增加至5.49cm3,有6例未能完成随访。随访结束时发现63例中24例(38.1%)WMC有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有基础WMC体积是预测WMC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9,P=0.003)。结论年龄和高血压是WMC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对于WMC的进展则是基础WMC体积更有预测意义,也就是说发现时WMC越严重,进展的机会越多,尽早发现WMC可能对于预防进展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改变磁 共振 进展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失智症友好社区建设专家共识 被引量:6
3
作者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 +5 位作者 廖旺 唐静仪 雷鸣 曾文 莫仲棠 刘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5,共13页
失智症以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逐步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其逐年攀升的发病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针对失智症的照护困境、经济负担、社会职能缺位等问题,根据国际失智症社区照护的研究及经验指... 失智症以慢性、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为特征,逐步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其逐年攀升的发病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针对失智症的照护困境、经济负担、社会职能缺位等问题,根据国际失智症社区照护的研究及经验指导,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失智症社区建设的具体覆盖领域、推动发展措施及成效评估等方面提出专家推荐意见,为粤港澳大湾区失智症标准化友好社区的建设提供指引,推动发展失智症友好化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智症 诊断与治疗 康复 照护 公共卫生服务 友好社区建设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内微出血的发生、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范玉华 莫仲棠 +3 位作者 许志辉 黄家星 黄如训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4-248,共5页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 目的 探讨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梗塞病人中的发生率及在脑内各区域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微小血管病变包括脑白质改变和腔隙性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腔隙性脑梗塞病人8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神经精神功能评分包括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和发病三个月时的Barthel生活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所有病人均进行头颅MR检查观察脑内微出血的数目及部位,脑白质改变的程度和腔隙性脑梗塞的数目及部位。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结果 22例患者(27%)存在脑内微出血,数目由1~42个,分布于脑内不同部位包括皮层-皮层下、丘脑基底节区、小脑和脑干。微出血的数目与腔隙性梗塞的数目以及脑白质改变的程度显著相关(r=0.297,0.552;P=0.007,<0.001)。3个月时微出血组病人的MMSE和BI有低于无微出血组病人的趋势(22.56 vs 24.53,16.71 vs 19.11),但无统计学差异(P=0.162,0.052)。结论 脑内微出血在腔隙性脑梗塞中发生率较高,且与脑白质改变的严重程度以及腔隙性梗塞的数目相关。提示脑内微出血是另外一种微小血管病损的标志,可能代表着更为严重的小血管壁的损害,更为直接地提示出血倾向,在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及预防过程中应予以相应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塞 脑内微出血 发生率 分布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