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文学在新马的传播——兼论土生华人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莫嘉丽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65-74,共10页
中国传统文学在新马流播极早 ,它们主要是通过早期劳工口头传播、私塾授受传播、文人沙龙传播、华人社团传播、群落马来文翻译传播等渠道 ,使中国传统文学在当地被广泛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中国文学由此对当地的华人与华文... 中国传统文学在新马流播极早 ,它们主要是通过早期劳工口头传播、私塾授受传播、文人沙龙传播、华人社团传播、群落马来文翻译传播等渠道 ,使中国传统文学在当地被广泛接受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中国文学由此对当地的华人与华文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学 新加坡 马来西亚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郁达夫与南洋《星洲日报·晨星》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嘉丽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2年第3期51-55,共5页
郁达夫于 30年代末的抗战时期 ,曾在新马一带生活 ,并从事文化、文学创作活动。在新加坡时期 ,曾任多个报刊杂志的主编 ,尤以在《星洲日报·晨星》的活动最为活跃。他以报纸为园地 ,培养了大批文学青年 ,强化了当地的华文文学创作... 郁达夫于 30年代末的抗战时期 ,曾在新马一带生活 ,并从事文化、文学创作活动。在新加坡时期 ,曾任多个报刊杂志的主编 ,尤以在《星洲日报·晨星》的活动最为活跃。他以报纸为园地 ,培养了大批文学青年 ,强化了当地的华文文学创作与抗战文学的开展。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郁达夫呈现出与 2 0年代的忧郁、伤感、颓唐截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与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郁达夫 《星洲日报·晨星》 新加坡 报纸 华文文学 抗战文学
下载PDF
印尼华人信仰的多教混合与华人文化认同 被引量:4
3
作者 莫嘉丽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6期82-85,共4页
印尼华人信仰多教混合,供奉多元神祗,呈现着一种重现世,重实用的色彩。这是中国民间宗教的多元取向特性在海外的延续,更是印尼华人主体意识的投射,是他们赖以进行文化身份定向的"经验"。
关键词 印尼华人 多教混合 文化认同
下载PDF
“种族、环境、时代”:中国通俗文学在东南亚土生华人中传播的重要原因 被引量:2
4
作者 莫嘉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6-21,共6页
19世纪末,大量的中国章回小说和历史故事被东南亚、特别是新马、印尼的土生华人有计划地翻译为马来文,使中国通俗文学得以在当地广泛流传。这与处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土生华人这一特殊的群落的特殊处境、文化心态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关... 19世纪末,大量的中国章回小说和历史故事被东南亚、特别是新马、印尼的土生华人有计划地翻译为马来文,使中国通俗文学得以在当地广泛流传。这与处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土生华人这一特殊的群落的特殊处境、文化心态以及经济发展有极大关系。土生华人以对中国文学的选择,表达他们对祖籍国文化的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 时代 环境 中国通俗文学 传播 土生华人 文化心态
下载PDF
试论《突然我记起你的脸》的复调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莫嘉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复调小说 艺术 传统小说 主体结构 多元意识 对话性 20世纪 自我意识 对话关系 主人公
下载PDF
青春想象:《早熟》的境遇叙事与社会关注 被引量:1
6
作者 莫嘉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4-126,共3页
香港导演尔东升的新作《早熟》对青少年“早恋”这一日益困扰人们的社会现象作了探索性的影像叙述。影片以开放性的视野审视少年恋情,以浪漫唯美的青春叙事,表达对少年爱情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解,突出了少年恋情的正当性。同时,透... 香港导演尔东升的新作《早熟》对青少年“早恋”这一日益困扰人们的社会现象作了探索性的影像叙述。影片以开放性的视野审视少年恋情,以浪漫唯美的青春叙事,表达对少年爱情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理解,突出了少年恋情的正当性。同时,透过对个体境遇的叙事,揭示当代社会语境中青少年成长的困境,使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境遇得到有力的表现。影片的探索性言说,贯穿了尊重生命的人文意识,表达了创作者以此参与文化、艺术的现代性建构的社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注 叙事 境遇 早熟 青春 想象的共同体 青少年成长 社会现象 “早恋” 社会语境 人文意识 尊重生命 探索性 开放性 正当性 现代人 创作者 现代性 恋情 影片 表达 困扰 爱情 个体
下载PDF
成长中的女性疼痛——电影《孔雀》“姐姐”形象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莫嘉丽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5-147,共3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讨电影《孔雀》所呈现的社会性别意识。该电影通过镜头呈现的独特人物视角,叙述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向观众展示女性生存的诸多问题,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从而表达了创作者... 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讨电影《孔雀》所呈现的社会性别意识。该电影通过镜头呈现的独特人物视角,叙述个体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向观众展示女性生存的诸多问题,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从而表达了创作者在女性叙事中,对性别生理性的认知和社会性别的行为、角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 女性主义 叙述视角 女性成长 父权
下载PDF
性别体验:澳门小说中的爱情与婚姻书写 被引量:1
8
作者 莫嘉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22-28,共7页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与婚姻的文学关注。这一文学描述 ,以感性的吟颂表述对理想的...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与婚姻的文学关注。这一文学描述 ,以感性的吟颂表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向往 ;以理性的审视实现对现实人生的人本关注。两方面互为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澳门地区 小说 性别体验 婚恋题材
下载PDF
中国抗战文艺思潮与马华的文艺运动 被引量:1
9
作者 莫嘉丽 《八桂侨刊》 2000年第4期52-5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抗战文艺思潮 马华 文艺运动 抗战文学 文学运动
下载PDF
看得见风景的窗口——试谈马华诗人辛金顺诗歌中的“窗”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嘉丽 《写作》 2004年第11期9-11,共3页
“意象”是中国诗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对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规定。
关键词 辛金顺 诗歌 “窗”意象 中国文化 审美意识
下载PDF
60年代台湾文学与香港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
11
作者 莫嘉丽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4期47-52,共6页
马华文学在60年代开始,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界发生密切联系,中国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与渗透,也由此而绵延。台湾、香港两地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是长期而多方面的,特别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即新马分治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 马华文学在60年代开始,与台湾、香港两地文学界发生密切联系,中国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与渗透,也由此而绵延。台湾、香港两地文学对马华文学的影响是长期而多方面的,特别是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即新马分治前的这一段历史时期,流行于台湾的现代派文学,以及香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香港文学 现代派文学 台湾文学 台湾现代诗 现实主义 马华文坛 现代主义文学 60年代 新马华文文学
下载PDF
从《一对一》看澳门小说的叙事风格
12
作者 莫嘉丽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84-89,共6页
 澳门小说向来以写实为主流,近年来,在叙事风格上有新的拓展。小说集《一对一》收集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述者、叙述话语等。考察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以探讨澳门...  澳门小说向来以写实为主流,近年来,在叙事风格上有新的拓展。小说集《一对一》收集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他们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迥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叙述者、叙述话语等。考察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以探讨澳门小说的叙述模式及其发展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对一》 澳门 小说 叙事风格 小说集 叙事方式 叙事主体 作以事客体 叙述话语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澳门华文小说的“教化关注”
13
作者 莫嘉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69-74,共6页
澳门小说以写实为主流,以本土关注为文化特征。小说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与“载道”的价值规范相结合,将对平凡人生的关注与塑造人的灵魂、品格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教化”意识。这样的艺术选择,与澳门本土文化、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有密... 澳门小说以写实为主流,以本土关注为文化特征。小说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与“载道”的价值规范相结合,将对平凡人生的关注与塑造人的灵魂、品格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教化”意识。这样的艺术选择,与澳门本土文化、中国传统的文学观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华文小说 教化关注 本土意识 写实小说
下载PDF
80年代以来澳门小说的文化品格与审美指向
14
作者 莫嘉丽 《华文文学》 2001年第4期74-76,73,共4页
时下 ,各高等院校中专攻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生们 ,无疑是我们这一新兴学科中极富创新意识的生力军 ,而作为其学业水平标志的学位论文 ,更常常是创意叠出 ,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新辟的“学位论文摘要”专栏 ,旨在及时向学界介绍... 时下 ,各高等院校中专攻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研究生们 ,无疑是我们这一新兴学科中极富创新意识的生力军 ,而作为其学业水平标志的学位论文 ,更常常是创意叠出 ,令人耳目一新。本期新辟的“学位论文摘要”专栏 ,旨在及时向学界介绍这些青年学子们所关注的前沿课题。为此 ,我们特邀约饶子教授所指导的 4位研究生作为首期嘉宾。希望在他们的“闪亮登场”之后 ,能有更多的青年才俊相继加盟。由于标明“摘要” ,字数敬请遵照约定 :硕士论文 30 0 0字 ;博士论文 60 0 0字。来稿还请注明级 (届 )别和指导教师姓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当地 整体观照 澳门 审美 本土 文化品格 年代 源流 民众
下载PDF
金沟——晚清社会的“多余人”
15
作者 莫嘉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68-72,共5页
晚清小说《孽海花》,是清末文人曾朴的力作.它以“寓讥弹于稗史”的特点,与当时著名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并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有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之誉.小说的主人公... 晚清小说《孽海花》,是清末文人曾朴的力作.它以“寓讥弹于稗史”的特点,与当时著名的讽刺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并称,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有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之誉.小说的主人公金汮,是全书的线索人物.作者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中国旧知识分子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在新与旧的冲击之下,空有梦想却没有力量去改变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反而在新与旧的束缚中左右摇摆,无所适从,以至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人” 晚清社会 贵族知识分子 俄国 上流社会 启蒙思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奥涅金 社会环境 孽海花
下载PDF
吟颂与审视:澳门情爱小说论
16
作者 莫嘉丽 《百色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4-47,共4页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与婚姻的文学关注。这一文学描述 ,以感性的吟颂表述对理想的... 澳门地区的小说呈现着本土诉求与人文关怀的文化品格。小说以本土的文化精神描绘本土的生存世相 ,关注澳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人格的建立。“性别体验”是澳门作家对本土爱情与婚姻的文学关注。这一文学描述 ,以感性的吟颂表述对理想的两性关系的向往 ;以理性的审视实现对现实人生的人本关注。两方面互为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情爱小说 性别体验 感性吟颂 理性审视 人本关注 <楢山盟>
下载PDF
《一对一》:传统与现代叙事风格的对读
17
作者 莫嘉丽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1年第2期62-65,共4页
澳门新版小说集《一对一》,收录了林中英、寂然两位作家的小说。如果从叙事模 式、叙事风格等方面考察这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将会发现他俩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 迥然不同的写作姿态。林中曲的《青春版块》采用了传统的叙事视角、... 澳门新版小说集《一对一》,收录了林中英、寂然两位作家的小说。如果从叙事模 式、叙事风格等方面考察这两位作家的叙事文本,将会发现他俩分别代表了澳门文学的两类 迥然不同的写作姿态。林中曲的《青春版块》采用了传统的叙事视角、模式、方法,而寂然 的《月黑风高》则倾向于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叙事风格 传统与现代 继承性与探索性
下载PDF
澳门小说的文本实验
18
作者 莫嘉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75-80,共6页
80年代以来,澳门文学界涌动着“现代”、“后现代”的文学意识。一向以写实为主流的澳门小说,屯出现了背离写实的审美观的实验性作品。这些作品的“实验性”主要表现在对原有形式的解构,它们的出现,打破了澳门小说学一的写实局面。
关键词 澳门小说 文本实验
下载PDF
周桐小说主题的反讽意蕴
19
作者 莫嘉丽 《写作》 2006年第5期41-43,共3页
周桐是澳门一位极具写作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胜利者》中“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意义背谬,构成深刻的反讽意味;长篇小说《错爱》,曾引起澳门当地的轰动,小说以错位的爱得以回归“宾爱”的叙述,表达“宾... 周桐是澳门一位极具写作个性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胜利者》中“胜利者”与“失败者”的意义背谬,构成深刻的反讽意味;长篇小说《错爱》,曾引起澳门当地的轰动,小说以错位的爱得以回归“宾爱”的叙述,表达“宾爱”与“错爱”的人生涵义,却在显性的歌颂中包含了隐性的否定;《候诊》所讽刺的人性虚伪、《槽山盟》显示的女性对自身处境悲壮的抗争,都使小说在主题上具有某种震撼力。在周桐的小说中,我们发现,作者擅长用“反讽”手法来展现当代爱情生活的复杂,表现对人性、生命、生活、命运的洞察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主题 反讽意味 爱情生活 写作个性 长篇小说 女作家 失败者 震撼力 周桐
下载PDF
王国维的“戏剧史难题”与宋元戏曲历史生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建森 莫嘉丽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6,共10页
宋元人为何要并且如何将世代累积的"种种之杂戏"、"种种之乐曲"以及"当时所有之游戏技艺"等要素"综合"成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戏曲?这是王国维研究戏曲所遇到的&qu... 宋元人为何要并且如何将世代累积的"种种之杂戏"、"种种之乐曲"以及"当时所有之游戏技艺"等要素"综合"成为"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戏曲?这是王国维研究戏曲所遇到的"戏剧史难题"。本文认为,从审美艺术发生学视域,在宋元文化生态环境中考察观众的精神需求、审美视界和戏曲的本质、功能,在戏曲艺术生产和消费链中描述宋元戏曲历史生成的轨迹,在剧场交流语境中理解和把握宋元戏曲的演剧形态,方能合理地解答王国维所遇到的"戏剧史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戏曲 历史生成 戏剧史 王国维 文化生态环境 审美视界 艺术发生学 精神需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