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离子电池湿法PE隔膜生产工艺用白油变色原因
1
作者 李静 冯祎平 +2 位作者 吕逍雨 徐冰冰 莫学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以及质量比不同的3种物料混合物的结构变化、耐黄变性能与质量比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回收油中黄色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油、PE和I1010在工艺过程中均发生氧化反应,变黄物质的产生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E和I1010为主要诱因;黄色物质为芳香酯类化合物和I1010。本研究为白油循环使用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外观发黄 协同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 高分辨质谱技术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氧化过程研究
2
作者 莫学坤 徐冰冰 +1 位作者 冯祎平 李静 《浙江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3-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不同来源的润滑油基础油在热、氧环境下的性能指标、结构变化以及氧化过程变化。通过采用赛波特色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行为进行系统的表征分...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不同来源的润滑油基础油在热、氧环境下的性能指标、结构变化以及氧化过程变化。通过采用赛波特色度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热重分析仪等仪器,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行为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热、氧环境下,石油基基础油由于含有较多的环烷烃,其性能较易受到氧化影响而发生改变。合成基础油的性能同样会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因此,合成基础油可以使润滑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与石油基基础油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石油基基础油 合成基础油 氧化 颜色 烃类组成 羰基化合物
下载PDF
低芳烃铝箔轧制油的研制 被引量:1
3
作者 莫学坤 吴金根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8-21,共4页
介绍了低芳烃铝箔轧制油的研制过程,该油具有无色、无味、低芳烃、低毒等特点,可用于包装铝箔的轧制,其性能完全达到国外ESSO公司Somentor31的水平.
关键词 铝箔 低芳烃 轧制油
下载PDF
高速铝冷轧油的研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莫学坤 江金陵 吴金根 《润滑油》 CAS 1992年第6期19-22,共4页
本文阐述了高速铝冷轧油(RH-2~#)的研制过程和应用情况,并对该油的技术性能作较详细的评述。另外,简述了该油配伍添加剂的组成和性能。
关键词 铝冷轧油 基础油 添加剂
下载PDF
司盘80生产方法改进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莫学坤 张宁 江金陵 《浙江化工》 CAS 1991年第3期55-56,共2页
司盘-80是由山梨醇和油酸酯化而成,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4.3,能和油类相混溶成为油包水(W/O)型乳化剂。它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产品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发泡、湿润等性能,除用作食品添加剂外,在医药工业中,它可作为增溶剂,... 司盘-80是由山梨醇和油酸酯化而成,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为4.3,能和油类相混溶成为油包水(W/O)型乳化剂。它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该产品具有优良的乳化、分散、发泡、湿润等性能,除用作食品添加剂外,在医药工业中,它可作为增溶剂,近年来,它作为纤维油剂的助剂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如在化纤油剂中只需加入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司盘80
下载PDF
非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酮制ε-己内酯工艺研究
6
作者 罗晓琳 郑燕春 +4 位作者 莫学坤 王康 朱明乔 江向阳 童张法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巴豆醛氧化与环己酮氧化耦合即共氧化法制备ε-己内酯,以巴豆醛代替苯甲醛,在非催化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主要考察了溶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流量及原料投料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 采用巴豆醛氧化与环己酮氧化耦合即共氧化法制备ε-己内酯,以巴豆醛代替苯甲醛,在非催化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主要考察了溶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氧气流量及原料投料比对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作为反应溶剂,反应效果较好;较佳的反应条件为乙酸乙酯15 mL、环己酮投入量12 mmol、巴豆醛投入量24 mmo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氧气流量10 mL/min,在上述条件下进行氧气/巴豆醛氧化环己酮反应制备ε-己内酯,环己酮转化率为41.77%,ε-己内酯选择性为94.06%,巴豆醛转化率为83.07%,巴豆酸选择性为95.49%;采用共氧化法工艺制备ε-己内酯是可行的,同时能得到附加值较高的副产物巴豆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 巴豆醛 Ε-己内酯 非催化氧化 转化率 选择性
下载PDF
氧化物负载磷钨酸催化甘露醇脱水反应的研究
7
作者 陈涵铭 莫学坤 +4 位作者 郑燕春 徐冰冰 侯铭轩 葛峻逍 朱明乔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4年第4期289-297,共9页
分别以SiO_(2),TiO_(2),ZrO_(2)和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Keggin型磷钨酸,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在无溶剂、... 分别以SiO_(2),TiO_(2),ZrO_(2)和Al_(2)O_(3)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Keggin型磷钨酸,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催化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在无溶剂、减压条件下,使用制得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催化甘露醇脱水反应的性能,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种类、磷钨酸负载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甘露醇转化率和脱水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PW/SiO_(2)为催化剂,催化反应性能较好,较佳的工艺条件是催化剂与甘露醇质量比为0.03,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2 h,反应体系真空度为0.09 MPa,在此条件下甘露醇的转化率为100.0%,2,5-脱水山梨醇收率为55.7%,1,4-脱水甘露醇收率为9.7%,异甘露醇收率为25.9%,副产物收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脱水 催化剂 负载型磷钨酸 反应条件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ε-己内酯的Mg-Sn/TS-1催化剂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竑樾 罗晓琳 +4 位作者 莫学坤 徐冰冰 胡伟 朱明乔 童张法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3期14-18,共5页
选择钛硅分子筛(TS-1)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将镁-锡(Mg-Sn)双金属氧化物负载于TS-1上制得Mg-Sn/TS-1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组分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中的催化性... 选择钛硅分子筛(TS-1)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将镁-锡(Mg-Sn)双金属氧化物负载于TS-1上制得Mg-Sn/TS-1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微观形貌、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组分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在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得的Mg-Sn/TS-1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分布较窄,Mg-Sn双金属氧化物均匀地负载在TS-1上;当Mg-Sn双金属氧化物摩尔比为3:1,Mg-Sn双金属氧化物与TS-1质量比为3:2,Mg-Sn/TS-1催化剂催化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时的环己酮转化率为91.3%,ε-己内酯选择性为95.5%,催化性能较佳;Mg-Sn双金属氧化物之间具有良好的催化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镁-锡双金属氧化物 环己酮 双氧水 Ε-己内酯
下载PDF
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ε-己内酯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竑樾 莫学坤 朱明乔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2年第2期70-74,共5页
综述了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ε-CL)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含锡或镁的单金属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及其他类型催化剂等。其中,单金属催化剂来源丰富但易流失和失活;双金属催化剂因存在协同效应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其他催化剂如... 综述了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己内酯(ε-CL)催化剂的研究新进展,包括含锡或镁的单金属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及其他类型催化剂等。其中,单金属催化剂来源丰富但易流失和失活;双金属催化剂因存在协同效应催化效果相对较好;其他催化剂如生物酶因制备流程复杂,ε-CL分离较为困难。指出分子筛负载同时具有路易斯酸性及碱性的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双氧水氧化环己酮制备ε-CL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 己内酯 环己酮 双氧水 BAEYER-VILLIGER氧化 催化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