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针式单孔法治疗小儿疝的解剖学基础与手术技巧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永辉 黎灿强 +4 位作者 林伟斌 谢志华 龚独辉 莫宇轩 聂向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总结持针式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持针式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735例。右侧892例、左侧595例、双侧248例。均为男孩,年龄23.5-36.8月,平均26.7月。结... 目的 总结持针式单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应用解剖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4月,采用持针式单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疝1735例。右侧892例、左侧595例、双侧248例。均为男孩,年龄23.5-36.8月,平均26.7月。结果 1735例患儿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除早期出现1例髂血管血肿外,其余无与解剖因素有关的损伤或并发症。结论正确认识手术区域的解剖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基础及关键,而熟练的手术操作是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复发率及提高手术安全性的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疝 持针式单孔法 解剖 手术技巧
下载PDF
间苯三酚对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志华 陈永洪 +5 位作者 庾玉林 彭永辉 聂向阳 李炳根 莫宇轩 龚独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肠套叠空气灌肠+间苯三酚+安定处理(P+V+AE),对照组1采取安定+肠套叠空气灌肠处理...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4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肠套叠空气灌肠+间苯三酚+安定处理(P+V+AE),对照组1采取安定+肠套叠空气灌肠处理(V+AE),对照组2采取山莨菪碱+安定+肠套叠空气灌肠处理(A+V+AE),对照组3单纯实施肠套叠空气灌肠(AE),对比分析4组复位成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疗费用。结果处理组在复位成功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医疗费用上均显著优于其余三组(P<0.05);P+V+AE与V+AE组效果均明显优于AE组(P<0.05),但V+AE与A+V+AE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应用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中可提高复位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同时减少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 空气灌肠 复位 间苯三酚
下载PDF
复发性小儿疝嵌顿一例报道并治疗策略探讨
3
作者 彭永辉 谢志华 +2 位作者 龚独辉 莫宇轩 聂向阳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儿疝嵌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例复发性腹股沟疝嵌顿出现假性复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复发性小儿疝嵌顿的治疗策略。患儿男,2.5岁,2014年曾行腹腔镜下右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半年疝复发,于术后6个月、8个月、9...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儿疝嵌顿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1例复发性腹股沟疝嵌顿出现假性复位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复发性小儿疝嵌顿的治疗策略。患儿男,2.5岁,2014年曾行腹腔镜下右侧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半年疝复发,于术后6个月、8个月、9个月先后3次出现疝嵌顿,均手法复位成功。患儿术后11个月出现第4次疝嵌顿,手法复位后症状反复,予以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诊断为嵌顿疝假性复位,遂行疝复位及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19 min,术中出血2 ml,术后24 h出院,无阴囊肿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诊1.4年未见疝复发及睾丸萎缩等情况。结论:对于复发性腹股沟疝嵌顿处理应充分认识复发病例局部解剖变化特点,复位时避免疝假性复位而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根据病情、自身对疾病的处理经验综合分析,以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复发 儿童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25例肺磨玻璃病变临床分析
4
作者 聂向阳 莫宇轩 +3 位作者 李炳根 龚独辉 彭永辉 谢志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9期2587-2588,共2页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部磨玻璃样变(GG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经VATS治疗的25例GGO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定位,术中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并将病灶送快速冰冻病理... 目的: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部磨玻璃样变(GGO)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经VATS治疗的25例GGO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行CT引导下穿刺定位,术中行胸腔镜病灶切除术,并将病灶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根据病理报告选择相应手术方式。记录手术一般情况和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病理检查中:良性增生患者13例,恶性增生患者12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120min,术中出血量50~300ml,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VATS对GGO病灶切除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不留手术疤痕等优点,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部磨玻璃样变
下载PDF
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江华宇 李炳根 +4 位作者 莫宇轩 聂向阳 龚独辉 彭永辉 谢志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6年第3期286-28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2月~2010年10月,对7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经脐部置入3 mm或5 mm腹腔镜监视腹腔,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带入4号丝线,在腹膜外环形高位缝扎内环口。结果 77例均手术成功。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22例(31.4%)。平均手术时间48例单侧疝13 min(7~19 min),29例双侧疝21 min(14~31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8 h(26~52 h),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阴囊血肿等并发症。3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2.6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改良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靠,创伤少,效果好,容易学习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疝囊高位结扎 儿童
下载PDF
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预防直疝术后血清肿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莫宇轩 汤凌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4期363-368,共6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血清肿 倒刺线
下载PDF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康 顾利虎 +2 位作者 莫宇轩 徐洪鎏 陈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调查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从患者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数据,以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进行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接受毕II式重建和Roux⁃en⁃Y重建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 目的调查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从患者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数据,以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进行腹腔镜胃切除术后接受毕II式重建和Roux⁃en⁃Y重建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有421例患者符合分析要求(174例Roux⁃en⁃Y重建患者和247例毕II式重建患者)。总共观察到6例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1.43%)。术前C反应蛋白和十二指肠残端的加固是十二指肠残端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十二指肠残端瘘的诊断时间为2~9天,中位数为3.5天。3例接受了保守治疗,3例接受了穿刺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康复,无死亡。结论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是术前C反应蛋白异常和十二指肠残端未加固;非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残端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十二指肠残端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处理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经验介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筱生 莫宇轩 +4 位作者 李炳根 彭永辉 龚独辉 聂向阳 谢志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 目的探讨用大圆针行经脐部单孔法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2例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患儿均在单孔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大圆针完成高位缝合未闭的鞘状突,并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6.5~22.5 min,平均13.2min,术平均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25例获得随访6~36月,平均21.6月,并未发现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使用大圆针行单孔法腹腔镜高位缝合鞘状突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留瘢痕,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鞘膜突未闭 腹腔镜
下载PDF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龚独辉 李炳根 +4 位作者 莫宇轩 谢志华 彭永辉 聂向阳 李达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5期640-6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科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36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12例。经... 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嵌顿性斜疝的疗效。方法: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科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应用大圆针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36例。术前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疝24例,左侧腹股沟嵌顿疝12例。经脐下缘做小切口置入5mm Trocar,导入5mm 30°腹腔镜,于操作孔位于脐上缘偏向患侧置入3mm Trocar做操作孔,置入3mm操作钳,探查明确嵌顿的疝内容物、嵌顿程度。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嵌顿疝手法复位的方法将疝内容物复位,观察嵌顿过的脏器是否损伤,有无血运障碍。如无脏器损伤,在腹腔镜监视下,采用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如存在对侧腹股沟隐匿疝则同时处理。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手术。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共14例。嵌顿的疝内容物为肠管28例,大网膜2例,卵巢及输卵管6例。手法复位及在3mm钳辅助下均能顺利还纳,镜下观察大约10min,36例嵌顿疝嵌顿的疝内容物均无坏死。单侧疝(22例)手术时间12~25min,平均手术时间18min;双侧疝(14例)手术时间18~36min,平均手术时间24min。麻醉清醒2h后即可进食,均可耐受伤口疼痛。术后12~24h(平均18h)出院。随访3~16个月,无伤口感染、阴囊血肿、反复疼痛、睾丸萎缩等并发症,36例均无复发。结论: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斜疝,无需破坏腹股沟管各层的解剖结构,直视下观察嵌顿的疝内容物损伤程度,探查对侧有无隐匿性疝,以大圆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操作简单、方便。该技术微创、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嵌顿疝 腹股沟斜疝 大圆针 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
下载PDF
预测性评分系统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率中应用探讨
10
作者 彭永辉 李达强 +5 位作者 谢志华 崔文博 龚独辉 莫宇轩 李炳根 聂向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9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评分系统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8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前后3年分成A、B两组,以全... 目的探讨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评分系统在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发病时间≤72 h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手术治疗8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前后3年分成A、B两组,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探讨预测性评分系统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结果892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未出现术中、术后死亡病例。A、B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上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892例患者中,体温≥38.5℃、腹膜炎体征、白细胞计数≥18.0×10^9/L、C-反应蛋白≥30.0 mg/L、胆囊壁厚度≥0.8 cm的组别有着更高的中转开腹率,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作术前评估,并以前后3年中转开腹率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全身炎症反应及影像学作系统评分作术前评估能有效降低中转开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 预测 评分系统
下载PDF
尿核苷检测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宇轩 彭和平 +3 位作者 陈开运 汤凌佳 石景森 焦兴元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1-845,共5页
目的探讨尿核苷检测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种核苷标准品进行方法学验证,然后检测2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62例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患者和70例正常人的尿中核苷水平,并与传统肿瘤标记物CA19-9和CA12... 目的探讨尿核苷检测在原发性胆囊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0种核苷标准品进行方法学验证,然后检测2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62例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患者和70例正常人的尿中核苷水平,并与传统肿瘤标记物CA19-9和CA125相比较,探讨尿核苷与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关系。结果在人尿液的核苷排放范围内,10种核苷的线性相关性良好(r〉0.99),回收率介于87.4%~121.5%,准确率介于87.7%~121.3%,精确度RSD介于1.5%~10.5%。原发性胆囊癌组10种核苷中除了c和A外,其余的8种核苷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胆囊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O.0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89.3%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被正确识别,敏感性与传统肿瘤标记物CA19-9(60.7%),CA125(67.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中核苷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标记物,与其他肿瘤标记物和检查手段结合,可对原发性胆囊癌的初筛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核苷类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原文传递
代谢组学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莫宇轩 焦兴元 石景森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02-805,共4页
消化系统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就诊时患者往往已达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手术机会,故预后极差。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高敏感性的研究技术,对探索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消化系统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其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率低,就诊时患者往往已达中晚期,失去最佳的手术机会,故预后极差。代谢组学作为一种高敏感性的研究技术,对探索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演变具有很大的潜力。笔者就代谢组学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消化道肿瘤 诊断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炳根 梁璇坤 +6 位作者 邱敏捷 聂向阳 彭永辉 龚独辉 谢志华 莫宇轩 李达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的2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结果 21例患者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的21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手术。18例(85.7%)患者最终取净结石,其中1次结石取净者14例(66.7%)。手术时间(95.7±21.0)min,术中出血量(15.1±7.6)ml,住院时间(11.6±4.3)d。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1例出现胆瘘并局部胆汁性腹膜炎,经超声定位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2例出现右侧少量胸腔积液,1例出现右下肺盘状不张,均经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术后胆道感染或胆道出血,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44个月,4例(19.0%)出现结石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一期硬质胆道镜碎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提高了碎石取石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管结石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瘘 胆道镜 碎石术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子宫圆韧带囊肿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志华 莫宇轩 +3 位作者 彭永辉 李炳根 龚杜辉 聂向阳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子宫圆韧带囊肿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d,JL子宫圆韧带囊肿33例,年龄1.5—6.5岁,平均3.6岁。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其中左侧8例,右侧25例,术前均予彩超检查进行确诊,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子宫圆韧带囊肿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8月共收治d,JL子宫圆韧带囊肿33例,年龄1.5—6.5岁,平均3.6岁。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其中左侧8例,右侧25例,术前均予彩超检查进行确诊,所有病例选择单孔腹腔镜手术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结果33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20.5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量为0.5~5ml,平均1.2ml。患儿麻醉完全清醒后(平均时间为术后2h)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并可下床活动,未发现有脐戳孔疝、戳口处血肿、腹膜外气肿等并发症,患儿均在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1个月、6个月、24个月、48个月、5年随访并复查彩色超声。30例获得随访0.5—5年,平均3.4年,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单孔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子宫圆韧带囊肿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留手术瘢痕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圆韧带囊肿 小儿 单孔法
原文传递
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26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龚独辉 李炳根 +4 位作者 谢志华 莫宇轩 彭永辉 聂向阳 李达强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脐双通道(脐下缘做5 mm观察孔,脐上缘做3 mm操作孔)加做耻骨联合上3 mm操作孔,... 目的探讨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6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经脐双通道(脐下缘做5 mm观察孔,脐上缘做3 mm操作孔)加做耻骨联合上3 mm操作孔,行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检验该方法是否可行。结果 2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肠套叠复位术,无复位失败中转开腹患者。术中发现回肠结肠型肠套叠20例,回肠回肠结肠型肠套叠6例。术中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0例;术中发现合并腹股沟斜疝,同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4例,行回盲部折叠固定6例;患儿均在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术后24 h内恢复进流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恢复良好,住院时间3~5 d。结论经脐双通道及耻骨联合上操作孔行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Trocar位置分布合理,操作起来更方便、灵活且更安全,Trocar不易滑脱;能完成较复杂的手术操作;术后瘢痕更小、更隐蔽、更美观;手术安全可行,极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肠套叠 经脐双通道 耻骨联合 回盲部折叠固定
原文传递
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的创伤反应对比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永辉 林伟斌 +4 位作者 黎灿强 谢志华 龚独辉 莫宇轩 聂向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试图比较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围术期血清创伤标志物的改变,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创伤大小。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腔镜手术组60例和传统手术组60例,术前术后... 目的试图比较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围术期血清创伤标志物的改变,了解两种手术方式的创伤大小。方法将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腔镜手术组60例和传统手术组60例,术前术后分别检测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同时二组患儿的年龄、疝位置、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被相互比较。结果二组患儿的年龄、疝位置未见明显差异,但腔镜手术组的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手术组。术后12 h[(90±7)pg/ml vs(55±8)pg/ml,P<0.05]和术后24 h[(101±10)pg/ml vs(62±7)pg/ml,P<0.05]时,传统手术组的IL-6表达明显高于腔镜手术组。术后72 h时,传统手术组TNF-α表达高于腔镜手术组[(134±12)pg/ml vs(90±7)pg/ml,P<0.05]。CRP表达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二组间明显差异,但在术后第3天传统手术组出现上升趋势。结论在病理生理层面,提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创伤较传统手术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肿瘤坏死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龚独辉 黄俏碧 +5 位作者 李炳根 莫宇轩 李达强 谢志华 彭永辉 陈慧琼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疝环直径>3.0 cm,且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采用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64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对疝环直径>3.0 cm,且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采用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64例成年男性单侧疝环缺损直径大于3.0 cm,且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采用改良疝囊分离技术(观察组),30例术中横断疝囊(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相应的临床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8,P=0.156;χ~2=0.333,P=0.697);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761,P=0.044);术后住院时间亦明显缩短(t=-2.125,P=0.038)。结论改良疝囊分离技术与横断疝囊两种处理方法都是安全、可靠的。优先保护精索成分的改良疝囊分离技术具有使损伤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破坏精索血管,分离创面较完全剥离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渗液减少的优点;并且消灭了疝囊远端残腔,故降低了术后血清肿、阴囊血肿的发生率;术后创伤更小,且安全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谢志华 莫宇轩 +4 位作者 李炳根 龚独辉 崔文博 彭永辉 聂向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直疝 血清肿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龚独辉 李炳根 +5 位作者 莫宇轩 谢志华 彭永辉 聂向阳 李达强 崔文博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且由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400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 目的探讨应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收治且由同一手术团队治疗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共400例,均采用腹腔镜手术,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08例,对照组应用大圆针及Endoclose腹壁缝合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92例。回顾分析2组不同方法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等。结果 2组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住院费用[单侧:(6.29±0.32)千元比(7.40±0.53)千元,双侧(8.85±0.65)千元比(9.60±0.38)千元]、是否需要增加辅助钳(106/208比48/192)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血管损伤、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方便;无需"疝针"或腹壁缝合器即能完成手术,费用更低;而且该技术微创、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 儿童 大圆针
原文传递
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法治疗小儿斜疝:附247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炳根 龚独辉 +5 位作者 彭永辉 谢志华 莫宇轩 李达强 崔文博 聂向阳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缝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方法改良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改良,247例小儿斜疝采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手术,... 目的探讨单孔法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缝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的方法改良及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改良,247例小儿斜疝采用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手术,即经脐置入5 mm腹腔镜监视下,在体外使用普通开放手术针持夹持大圆针,在缺损内环口体表刺入并通过二次缝合,达到在腹膜外环周完整高位缝扎疝囊,从而关闭内环的效果。结果 247例均手术成功。术前诊断双侧斜疝20例,单侧227例,术中发现并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斜疝59例(26.0%)。平均手术时间168例单侧疝16 min(8~23 min),79例双侧疝21 min(14~35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20 h。3例(1.21%)发生轻微并发症,由于处理妥当,未影响手术效果。术后随访时间3~13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患儿术后无明显瘢痕。结论单孔腹腔镜下大圆针体外二次缝合手术治疗小儿斜疝安全可行,创伤少,减少特殊器械的使用要求,容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 儿童 大圆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