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造Web信息发布系统模型 被引量:8
1
作者 莫少东 罗伟其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3,64,共3页
根据对当前应用开发模式的分析,探讨了可能的改造思路并提出了信息发布系统模型的概念,通过对市场上一些相关产品WebWeb的比较,进一步从功能、结构上阐述了这种系统的模型。
关键词 WEB 信息发布系统 程序生成器 INTERNET
下载PDF
Web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少东 罗伟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1-46,共6页
通过回顾Web应用开发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对目前各种Web应用开发技术的探讨和比较 ,揭示出当前互联网上Web应用开发技术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原因
关键词 WEB应用 数据集成 Web信息发布系统 INTERNET 软件开发 开发速度 开发效率
下载PDF
基于Linux的Web应用开发构件库体系结构设计
3
作者 莫少东 罗伟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3期135-137,153,共4页
Web应用与Linux的迅速发展决定了建立基于Linux的Web应用开发构件库的必要性,而体系结构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部分。该文提出了一个构件库的体系结构模型,讨论了该模型所具备的一些性能和参数,最后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各层次具体的功能划分。
关键词 LINUX WEB应用 构件库 体系结构
下载PDF
用于治疗难复位性寰枢椎脱位的新型经口前路寰枢椎侧块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莫少东 艾福志 +2 位作者 李克维 李柯柯 陈树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 目的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及进行3种内固定方式[(TARP+融合器(A1);TARP+髂骨块(A2);后路椎弓根钉棒技术(B)]处理。再测量不同状态下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6组动作的活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融合器有三种型号:13/12/7,12/11/7,11/10/7(长/宽/高);矢状面角设计为:16°/18°/20°。生物力学数据分析显示:Cage组(A1)与髂骨组(A2)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屈伸及旋转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侧屈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配合TARP技术使用的新型融合器与TARP+髂骨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仿,在侧屈方向优于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且融合器相对于髂骨块而言,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1)简化手术步骤;(2)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口前路 寰枢椎 融合器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基于构件技术的Internet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鸿奋 莫少东 +1 位作者 黎绍发 罗伟其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7-40,共4页
简要介绍和比较几种软构件模型在GIS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构件技术 CORBA构件 INTERNET GIS 数据交换 程序共享 设计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
6
作者 陈源权 莫少东 +3 位作者 徐敬 付索超 张宇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个月;体重9~22.5kg,平均16.32±3.23kg。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其中2例患儿伴有四肢乏力,1例患儿颈部偏斜为主要表现;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2例,D级1例,E级10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正侧位以及动力位X线片、CT骨三维重建、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MRI平扫或增强检查。常规行床边枕颌带或颅骨牵引,麻醉下颅骨牵引,13例患儿皆可获得完全或大部分复位,遂行后路寰枢椎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所有椎弓根螺钉直径为3.5mm;除外4例新鲜单纯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其他病例皆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对3例因颅颈交界畸形或寰枢椎发育异常无法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患儿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方式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硬脊膜、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共置入颈椎后路螺钉50枚,枕骨钢板3个;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1枚,枢椎椎板螺钉3枚,C3、C4侧块螺钉6枚。手术时长100~180min,平均136.92±30.38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73.33±35.43ml,均未输血。住院时间5~31d,平均15.58±8.37d。所有患儿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9个月,平均47.46±36.26个月。术后寰枢间距减小,椎管最小矢状径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9±0.19cm vs 1.81±0.34cm,1.42±0.30cm vs 1.08±0.43cm,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无颈部疼痛,除枕颈固定融合病例颈部活动受影响明显外,其余患儿仅轻微颈部旋转受限;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0±0.00 vs 16.23±0.48,P>0.05);术前1例脊髓功能ASIA C级,2例ASIA D级患儿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所有行融合手术患儿骨性融合时间为2.5~6个月,平均4.15±1.60个月。4例行单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患儿,齿状突骨折愈合后返院拆除内固定,在后续随访中,寰枢椎无不稳并恢复正常功能。结论:直径3.5mm成人椎弓根螺钉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大部分上颈椎疾患幼儿,长期随访疗效满意。对于部分寰枢椎发育不良或颅颈交界畸形患儿,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或枕颈固定融合是有效的补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1~5岁) 上颈椎疾患 颅颈交界畸形 寰枢椎脱位 颅底凹陷症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寰枢关节360°松解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艾福志 夏虹 +5 位作者 莫少东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尹庆水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 目的探讨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中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治疗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4年12月,对23例常规方法不能彻底松解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TARP内固定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X线、CT三维重建和MRI)判断寰枢椎复位、内固定器位置及脊髓受压改善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颈椎局部症状和肢体麻木无力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内固定位置满意,脊髓压迫均彻底解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8.5±3.2)分提高至(13.2±2.1)分;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除1例患者因术中硬膜破裂,二期拆除TARP改为后路枕颈固定,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神经血管损伤、钉板松脱等并发症。结论按常规方法不能完成充分松解的由陈旧性骨痂和瘢痕等因素造成的僵硬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寰枢关节360°松解技术可以获得彻底松解,再行TARP内固定术即可完成寰枢关节的完全复位,彻底解除脊髓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枢椎 脱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面向科技服务业的人才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谢运佳 许晓安 +1 位作者 何晓桃 莫少东 《现代计算机》 2011年第17期60-63,共4页
针对科技服务业的人才特征,以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设计和实现面向科技服务业的人才测评系统,完整地实现整个测评业务流程,并具有在线测试管理,实时监控和反馈,文件和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招聘人才提... 针对科技服务业的人才特征,以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学作为理论基础,设计和实现面向科技服务业的人才测评系统,完整地实现整个测评业务流程,并具有在线测试管理,实时监控和反馈,文件和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特点,为高新技术企业招聘人才提供一个科学和高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人才测评系统(TAS) 用户角色
下载PDF
教育信息化过程教育软件的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莫少东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2年第12期20-21,共2页
指出了目前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教育软件的评价标准和选择方法。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软件 评价 选择
下载PDF
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研究
10
作者 莫少东 陈源权 艾福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分析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经口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置钉方式,20例患者分为导... 目的:分析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经口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置钉方式,20例患者分为导航辅助组及徒手置钉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的斜坡椎管角(CCA)及延髓脊髓角(CMA),对比分析两种置钉方式的应用疗效,采用改良Park的标准对逆向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CCA及C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CCA及CM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通过O型臂导航技术辅助进行经口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获得与徒手置钉相当的治疗疗效,同时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置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臂导航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准确性
下载PDF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经口四级松解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少东 夏虹 +7 位作者 吴增晖 马向阳 王建华 章凯 付索超 张宇 尹庆水 艾福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542-1553,共12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等级经口松解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经口四级松解技术治疗297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男132例,女165例;年龄为(42.3±12.1)岁(范围1...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等级经口松解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经口四级松解技术治疗297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资料,男132例,女165例;年龄为(42.3±12.1)岁(范围10~63岁)。采用经口四级松解技术的例数:Ⅰ级(前部软组织松解)196例(66.0%)、Ⅱ级(360°软组织松解)54例(18.2%)、Ⅲ级(360°软组织松解+齿突切除)28例(9.4%)、Ⅳ级(截骨矫形)19例(6.4%)。临床评价指标为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影像学指标为斜坡椎管角(clivus-canal angle,CCA)及延髓脊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记录不同等级松解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为(14.8±10.2)个月(范围9~36个月)。Ⅰ~Ⅳ级松解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2±0.35)h、(3.00±0.36)h、(4.07±0.96)h和(5.24±0.8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3,P<0.001);术中出血量为(84.08±27.21)ml、(153.61±31.36)ml、(268.93±48.94)ml和(444.21±109.5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39,P<0.001)。Ⅰ~Ⅳ级松解组术前ASIA运动评分分别为(83.85±6.68)分、(84.06±5.47)分、(84.07±5.99)分和(85.00±4.11)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98.34±2.38)分、(98.67±1.79)分、(98.86±1.58)分和(98.32±2.11)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分别为(11.44±1.73)分、(11.59±1.72)分、(11.61±1.47)分和(11.32±1.80)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6.22±1.00)分、(16.28±1.02)分、(16.14±1.04)分和(16.16±1.07)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CA分别为110.19°±8.76°、112.48°±7.66°、106.61°±6.54°和109.05°±7.79°,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0.22°±8.04°、141.86°±7.04°、142.35°±8.62°和140.15°±6.49°,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MA分别为113.48°±9.54°、116.03°±8.38°、109.55°±7.13°和112.46°±8.33°,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4.28°±7.75°、146.40°±6.98°、145.81°±8.27°和143.24°±6.36°,与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3例患者发生骨不愈合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9.71±2.55)个月(范围3~14个月)。发生并发症33例次,发生率为11.1%(33/297);包括骨不融合3例、脑脊液漏3例、切口感染3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为脑脊液漏继发颅内感染导致,另1例为术后入睡时舌后坠导致呼吸道阻塞窒息死亡)、咽部不适11例、髂骨取骨区疼痛4例、髂骨切口愈合不良8例。结论经口四级松解策略能有效指导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使经口松解技术更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脱位 口咽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柯柯 姚蒙蒙 +6 位作者 张英东 莫少东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章凯 艾福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49-4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AFS)评估骨折情况,AFS>1分且≤3分的1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AFS≥4分的15... 目的探讨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7-06采用手术治疗的33例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采用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AFS)评估骨折情况,AFS>1分且≤3分的18例行单纯骨折复位内固定,AFS≥4分的15例行骨折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7(3~39)个月。除1例经口咽前路JERP钢板内固定者术后第7天因内固定松动行寰枢椎后路植骨融合外,其余患者骨折复位满意且内固定位置良好。术后所有患者颈项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1)分改善至(1.8±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34,P<0.001)。未植骨融合者术后颈椎活动度较术前改善,寰椎骨折均愈合,动力位X线片显示寰枢椎稳定性良好;植骨融合者寰椎骨折均愈合,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新鲜不稳定寰椎骨折可根据患者骨折类型及合并损伤情况采用AF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满意的上颈椎稳定性,骨折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寰椎骨折 自制寰椎骨折评分系统 手术策略 内固定 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