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莫扬华 何汝冰 +1 位作者 梁忠新 秦轶灵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4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观察护理前(治疗病情稳定时)及护理后(护理6个月)汉密尔顿...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11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观察护理前(治疗病情稳定时)及护理后(护理6个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我败能感评分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的HAMD、自我效能感和NOSIE评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慢性精神分裂症 护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莫扬华 蔡燕玉 +1 位作者 江艳嫦 张玉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在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7月在广东省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就诊的6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用药依从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服药依从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情绪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4.54±4.2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5.22±4.48)分,低于对照组的(47.68±4.52)、(48.51±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的情感功能[(75.83±7.22)分]、心理状态[(75.31±7.27)分]、身体功能[(74.83±6.46)分]、社会功能[(76.84±7.32)分]高于对照组的(70.42±7.43)、(69.97±7.89)、(69.81±7.39)、(71.23±7.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抑郁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延续性护理 用药依从性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莫扬华 李雪晶 +3 位作者 傅春恋 何汝冰 蔡燕玉 莫婷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8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80例流浪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对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改善流浪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干预 流浪精神疾病 心理状态
下载PDF
作业疗法对112例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睡眠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莫扬华 刘秀丽 王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8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对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予以作业疗法护理干预模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能力与睡眠改善情况,探索最佳护理措施,裨益临床。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作业疗... 目的对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予以作业疗法护理干预模式,通过观察日常生活能力与睡眠改善情况,探索最佳护理措施,裨益临床。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12例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作业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每组各56例。护理干预前后采用BPRS评价患者的精神症状严重程度、SDSS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Barthel量表进行评估日常生活能力、PSQI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BPRS、SDSS、Barthe评分以及PSQI的各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BPRS、SDSS,以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日间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明显,Barthel则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可降低流浪女性精神病患者不良情绪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作业疗法 精神病 流浪 日常生活能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联合追踪管理模式对抑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莫扬华 何汝冰 李燕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追踪管理模式对抑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患者增设联合追踪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后... 目的探讨联合追踪管理模式对抑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住院治疗的80例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模式管理,观察组患者增设联合追踪管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后的SCSQ评分、SDS评分以及SF-36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CSQ积极得分以及消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CSQ积极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PF、SF、BP、MH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P、RE、VT、GH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追踪管理模式对提高抑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追踪管理 抑郁 自我管理 观察
下载PDF
互助模式管理在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莫扬华 李康权 +3 位作者 卢伟宇 赵毅基 莫婷芳 蔡燕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助模式管理在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流浪精神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互助模式管理在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流浪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流浪精神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互助模式管理。观察并比较流浪精神病患者在初诊和4周诊治时的康复疗效和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SIE)得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以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激惹、迟缓、抑郁、精神病表现和总消极因素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互助模式管理模式,能够改善其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流浪精神病患者恢复疾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者 精神病 护理 互助模式管理
下载PDF
自我管理在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姚凤媚 何汝冰 +3 位作者 罗淑贞 邱惠玲 李丹 莫扬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5期1-3,共3页
目的针对高危产妇且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展开自我管理培训,旨在优化临床护理与管理模式,减少高危产妇在产后由于抑郁引发的危险。方法 选取花都区人民医院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这2年内收治的高危产妇共126例,选取的患者均存在... 目的针对高危产妇且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展开自我管理培训,旨在优化临床护理与管理模式,减少高危产妇在产后由于抑郁引发的危险。方法 选取花都区人民医院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这2年内收治的高危产妇共126例,选取的患者均存在产后抑郁情况。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及观察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干预方式,帮助产妇进行自我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精神状况在管理前后变化情况,了解让患者自我管理相对于常规管理模式在患者精神状态优化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抑郁症状减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SSRS量表以及SCL-90量表评定上分数更低,说明精神状况更好。两组患者管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让患者自行控制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程度,并降低抑郁情绪对产后恢复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与管理中使用自我管理存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 产后抑郁 管理效果
下载PDF
健康促进模式对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何汝冰 姚凤媚 +4 位作者 罗淑贞 邱惠玲 周有才 李丹 莫扬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产后抑郁症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抑郁症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某院就诊产后抑郁症产妇13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健康促进模式,比较两组产妇...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产后抑郁症产妇中的实施效果,旨在改善抑郁症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某院就诊产后抑郁症产妇13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健康促进模式,比较两组产妇的抑郁状况、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结果:在产后1周后,试验组产妇的 SAS 和 EPDS 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产妇在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功能、躯体角色、疼痛、社会功能、活力和总健康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在健康责任、营养、压力应对、运动、自我实现和健康行为总分等方面的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实施健康促进模措施,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况,同时提高产妇及家庭成员育儿知识,改善产妇心身状况,提高产妇自我管理行为,从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模式 抑郁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燕红 莫扬华 韦杰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0期2629-2630,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3个月分别进行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以及社会性活动技能等SSP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9.53±1.61)分、(12.07±2.24)分和(9.77±1.6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上述评分[(85.54±9.81)分、(82.53±9.21)分、(80.60±8.84)分和(87.95±9.94)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可通过多种训练方法,提高精神分裂症衰退期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衰退期 康复护理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汝冰 李镔 +4 位作者 莫扬华 李丹 梁丽芬 刘旭 陈泽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4周后...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流浪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表,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评分。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兴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方案,能够改善其精神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流浪精神病患者恢复疾病,早日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护理 临床路径 精神状态
下载PDF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婷芳 秦轶灵 莫扬华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为创造适合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住院模式提供资料。方法: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139例,均由专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住院环境需求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区构成、病区绿化、病室装... 目的:调查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对住院环境的需求,为创造适合患者治疗和康复的住院模式提供资料。方法:康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139例,均由专人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住院环境需求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区构成、病区绿化、病室装饰、生活用品、穿病员服装等。结果:调查显示139例患者对病区构成中的混合开放病区及绿化、病区装饰及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率较高,对病员服装需求较低,其中女性患者需求混合开放病区的要求明显高于男性;男性要求着病员服装高于女性(均P<0.05)。结论:为减轻住院患者的压抑和戒备心理,满足患者社会性的需求,病室的设置应尽量家庭化,以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住院环境 着装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个体化护理干预在抑郁患者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雅清 莫扬华 李燕红 《黑龙江医学》 2019年第11期1422-1423,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抑郁症患者使用医院-社区-家庭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 目的探究分析抑郁症患者使用医院-社区-家庭个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期间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个体化联合护理方式。将两组生活质量,社会生存能力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生存能力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更好,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存能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护理干预 抑郁症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人文关怀理念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汝冰 屈艳妮 +1 位作者 莫扬华 李镔 《中国民康医学》 2012年第23期2913-2915,共3页
目的: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行为改善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6月共118例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采用入院顺序编序,按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单数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干预组,在予常... 目的:探索护理人文关怀护理对流浪精神病患者心理社会行为改善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6月共118例入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采用入院顺序编序,按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9例。单数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双数为干预组,在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护理全过程。干预前后采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入院第3天、1周、3周的心理社会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两组在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焦虑忧郁、思维障碍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在焦虑忧郁、缺乏活力、个人卫生等因子方面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人文关怀理念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完善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精神病患者 人文关怀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王丹 莫扬华 +1 位作者 江艳嫦 何卓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9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性精神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自我感觉、护理前后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娱乐活动,护理满意度,生活兴趣等自我感觉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精神性表现、社会兴趣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80.00%)(P <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对重性精神病护理效果良好,患者精神状态、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良好。同时,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周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满意度高,有助于创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重性精神病 效果 自我感觉 护士观察量表评分 生活质量 护患关系
下载PDF
不同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扬华 冯奕梅 +4 位作者 何汝冰 梁爱萍 叶小青 秦轶灵 杨志江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进行规律MHD 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认知组、肌松组、认知肌松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肌松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进行规律MHD 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认知组、肌松组、认知肌松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肌松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肉放松训练,而认知肌松组、认知组和肌松组在日常血液透析护理常规的基础上分别加入相应心理干预方法。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状况。结果干预后各组在认知功能、社交质量、睡眠、社会支持、医护鼓励和患者满意度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均P〈0.05)。干预后认知肌松组和认知组的睡眠、社会支持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肌松组和对照组( P〈0.05)。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各组自我效能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认知肌松组的得分最高,显著高于认知组、肌松组合对照组( P〈0.05)。干预后四组的总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得分均有所提高(P〈0.05),其中认知肌松组和认知组在总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间得分显著优于肌松组和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传统肌松训练基础上给予认知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认知训练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对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汝冰 姚凤媚 +5 位作者 罗淑贞 李向东 邱惠玲 周有才 李丹 莫扬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危产妇产后抑郁症心理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住院分娩的产后抑郁症高危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产后6W时,循证护理组产妇SAS、EPDS、EPQ、LES及SSRS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孕期护理工作中介入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 循证护理 心理干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