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博物館藏甲骨整理與研究概述
1
作者 許道勝 蔡路武 莫林恒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3年第1期483-492,共10页
20世紀50年代,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今湖北省博物館的前身)收藏了一批甲骨,甲骨總數爲117片。《甲骨文合集》有少量著録。2018年,這批甲骨獲得教育部、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重點資助(現歸口“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 20世紀50年代,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今湖北省博物館的前身)收藏了一批甲骨,甲骨總數爲117片。《甲骨文合集》有少量著録。2018年,這批甲骨獲得教育部、國家語委“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與應用專項”重點資助(現歸口“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管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與湖北省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對其進行了基礎整理與綜合研究。本文是對這項整理與研究工作所做的一個綜述,包括工作的基本理念、文字的主要内容與價值,以及對甲骨的動物考古學研究、所用骨料的古DNA研究、碳14測年檢年研究、文字契刻微痕初步研究等,目前均已獲得初步創新性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博物館 甲骨 動物考古 古DNA檢測 微痕研究
下载PDF
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出土动物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姚凌 罗武宏 +4 位作者 杨玉璋 张居中 李为亚 曹赛 莫林恒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通过对老司城遗址明代早期至雍正五年出土的猪、野猪、牛、马、山羊、苏门羚、梅花鹿、小麂、赤麂、水鹿等10种动物共20件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了包括来自于水稻(Oryza sativa L.)、薏苡属(Coix Linn.)、葫芦科(Cucu... 通过对老司城遗址明代早期至雍正五年出土的猪、野猪、牛、马、山羊、苏门羚、梅花鹿、小麂、赤麂、水鹿等10种动物共20件牙齿表面植物微遗存的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了包括来自于水稻(Oryza sativa L.)、薏苡属(Coix Linn.)、葫芦科(Cucurbitaceae)、棕榈科(Palmae)等植物淀粉粒,以及水稻、竹亚科(Bambusoideae)、棕榈科、芦苇属(Phragmites Adans.)、早熟禾亚科(Pooideae)、画眉草亚科(Eragrostidoideae)、黍亚科(Panicoideae)等植物的植硅体。淀粉粒、植硅体种类统计结果表明当时老司城遗址家养与野生动物的植物性食物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且两者食物结构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说明该时期老司城遗址部分家养动物可能存在半圈养或放养的现象,而某些野生动物在被捕获之后可能经过一定时间的圈养。此外,水稻、棕榈科、竹亚科植物以及硅藻等的发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司城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当时的气候应该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家养与野生动物的植物性食物结构及饲养方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为促进老司城遗址动植物考古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司城遗址 淀粉粒 植硅体 动物牙齿 植物性食物资源
下载PDF
铅渣炼铜:清代郴桂矿厂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文丽 罗胜强 +1 位作者 莫林恒 陈建立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8,共14页
郴桂矿厂是清代湖南最重要的铜、铅、锌等币材原料产地。该矿厂使用一种先炼铅、再炼铜的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史料中称其为“铅渣炼铜”。2016年,桂阳桐木岭遗址发现了多金属冶炼遗迹、遗物,为复原郴桂矿厂铅渣炼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 郴桂矿厂是清代湖南最重要的铜、铅、锌等币材原料产地。该矿厂使用一种先炼铅、再炼铜的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史料中称其为“铅渣炼铜”。2016年,桂阳桐木岭遗址发现了多金属冶炼遗迹、遗物,为复原郴桂矿厂铅渣炼铜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文章通过对铅渣炼铜的史料记载、桐木岭炼铅遗存以及炼铅炉渣的研究,判断郴桂矿厂采用的技术是:先用铁还原法在竖炉中炼铅,将冶炼得到的冰铜和铅分离开,最后用冰铜炼铜。该技术不同于其他铜铅共生矿冶炼技术,是铁还原法炼铅、冰铜炼铜两种技术的结合,为清代郴桂矿厂特有,在冶金史上系首次发现。这种技术产生的原因,是郴桂矿厂铜矿资源少,但又要尽可能满足宝南局铸钱对铜料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郴桂矿厂 铅渣炼铜 铅铜共生矿冶炼技术
下载PDF
佛国寻踪 孟加拉国毗诃罗普尔佛教遗址发掘记 被引量:1
4
作者 莫林恒 贾英杰 柴焕波 《大众考古》 2016年第3期69-79,共11页
2014年,孟加拉国Agrasor Vikrampar基金会向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申请,请求中国政府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考古发掘给予帮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遗址为著名的藏传佛教鼻祖之一的阿底峡尊者出生、学习和传教之地。在中国... 2014年,孟加拉国Agrasor Vikrampar基金会向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申请,请求中国政府对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佛教遗址考古发掘给予帮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遗址为著名的藏传佛教鼻祖之一的阿底峡尊者出生、学习和传教之地。在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出面斡旋,湖南省政府、省文物局大力支持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Agrasor Vikrampar基金会签订长期考古发掘保护研究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毗诃罗 考古发掘 尊者 考古工作 出土遗物 旃陀罗 发掘面积 阿底峡 老司城 地层单位
下载PDF
湖南桂阳县明清炼锌遗址群调查与初步研究
5
作者 莫林恒 罗胜强 +2 位作者 肖亚 周文丽 陈建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5-33,共9页
湖南省桂阳县是中国古代炼锌的重要地区之一。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调查发现了19处炼锌遗址和1处炼锌冶炼罐生产遗址。考古调查与文献记载显示,桂阳炼锌应在明代就已开始,并延续至清代晚期,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些... 湖南省桂阳县是中国古代炼锌的重要地区之一。自2015年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调查发现了19处炼锌遗址和1处炼锌冶炼罐生产遗址。考古调查与文献记载显示,桂阳炼锌应在明代就已开始,并延续至清代晚期,规模逐步扩大。在这些遗址上采集到数量不等的冶炼罐,冶炼罐的形态反映出从矮胖形向瘦长形转变的演化规律。此次系统的调查对于从整体上认识桂阳炼锌遗址分布、规模、保存状况,以及炼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炼锌的起源、发展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阳 明清 炼锌 遗址群 冶金考古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史前鱼类遗存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莫林恒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3-233,共11页
有学者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的文化景观,是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的。本文是以考古遗址出土的鱼类骨骼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一区域28处遗址出土鱼类骨骼数量、种属、骨骼部位、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等相关数据... 有学者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米之乡"的文化景观,是从新石器时期就开始出现的。本文是以考古遗址出土的鱼类骨骼为研究视角,通过对这一区域28处遗址出土鱼类骨骼数量、种属、骨骼部位、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古遗址出土鱼类骨骼的特点和长江流域史前先民捕获鱼种的利用情况,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新石器时代捕鱼经济的区域性特征和不同时段捕鱼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 鱼类骨骼 捕鱼经济
下载PDF
清代湖南桂阳州绿紫坳矿厂研究
7
作者 罗胜强 周文丽 莫林恒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8-24,共7页
绿紫坳矿厂是清代湖南桂阳州最大的铜矿厂,也是清代湖南最大的铸钱铜料产地,持续开采约一个世纪。2018年4月,多家单位对绿紫坳铜矿采冶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矿洞、崖刻以及大量的炉渣堆积。梳理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对绿紫坳矿厂开发历史... 绿紫坳矿厂是清代湖南桂阳州最大的铜矿厂,也是清代湖南最大的铸钱铜料产地,持续开采约一个世纪。2018年4月,多家单位对绿紫坳铜矿采冶遗址进行调查,发现了矿洞、崖刻以及大量的炉渣堆积。梳理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对绿紫坳矿厂开发历史、采矿、炼铜、产品和管理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绿紫坳矿厂采用矿井开采法开矿,炼铜采用复杂的“硫化矿—冰铜—铜”技术。乾隆十七年(1752)开始,绿紫坳矿厂由委员管理,形成高效的开采和冶炼一体化的矿厂,为长沙宝南局提供了绝大部分的铸钱铜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阳州 绿紫坳矿厂 采矿技术 冶炼技术 宝南局
下载PDF
汉晋时期湘西地区农业初探——以官田遗址为例
8
作者 吴瑞静 莫林恒 范宪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0,共8页
2015年官田遗址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为了解湘西地区汉晋时期农业经济和生业模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遗址出土农作物有粟、黍、稻、大豆、绿豆、大麦和小麦,非农作物以禾本科为主。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粟是遗址中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 2015年官田遗址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为了解湘西地区汉晋时期农业经济和生业模式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遗址出土农作物有粟、黍、稻、大豆、绿豆、大麦和小麦,非农作物以禾本科为主。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粟是遗址中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同时占有重要地位,聚落农业呈现出以粟为主、稻次之、并同时种植多种作物的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类型和偏干冷的气候等自然因素决定了遗址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北方人口南迁,可能是旱地作物得以发展的主要人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田遗址 湘西地区 汉晋时期 农业
下载PDF
湖南桂阳桐木岭遗址
9
作者 赵志强 肖亚 +1 位作者 周文丽 莫林恒 《大众考古》 2017年第5期16-17,共2页
桐木岭遗址位于湖南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的丘陵地带,东距桂阳县城12.9公里。2016年7-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 桐木岭遗址位于湖南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的丘陵地带,东距桂阳县城12.9公里。2016年7-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桐木岭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省 遗址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文物管理所 自然科学史 北京大学 桂阳县
下载PDF
湖南临武县深坪岭宋代矿冶遗址调查和初步研究
10
作者 罗胜强 肖亚 +1 位作者 莫林恒 周文丽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深坪岭遗址位于临武县镇南乡深坪村,根据考古、史料、科技检测及遗址面积,判断该遗址主体的时间段为北宋前期,显示了当时庞大的炼铅规模和明确的分工程序,为研究宋代桂阳监提供了更加翔实的实物资料。在遗址现场清理了两个剖面,发现两... 深坪岭遗址位于临武县镇南乡深坪村,根据考古、史料、科技检测及遗址面积,判断该遗址主体的时间段为北宋前期,显示了当时庞大的炼铅规模和明确的分工程序,为研究宋代桂阳监提供了更加翔实的实物资料。在遗址现场清理了两个剖面,发现两个灰坑,还有不规则形状的炼渣堆积。采集的炉渣检测分析为典型的炼铅渣。遗址冶炼所用矿石为硫化矿,可能伴生有闪锌矿、黄铁矿和毒砂的方铅矿,应来自邻近的茶山和铁砂坪矿。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的分析,可知深坪岭遗址采用地坑式的土法炼铅炉,初步还原了宋代桂阳监炼铅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武 深坪岭 宋代 炼铅 遗址
原文传递
湖南省桂阳县杏村高家冲东汉墓发掘简报
11
作者 向明文(执笔/整理) 陈斌(执笔/整理/发掘) +4 位作者 韦星星(执笔/整理) 曾莹(执笔/整理) 莫林恒 杨盯(摄) 郑容(绘制)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0,I0001,I0002,共21页
2021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四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等,还在M3中发现了“永初四年”纪年砖。本... 2021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南省桂阳县敖泉镇杏村高家冲四座东汉砖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四座墓葬均为平面呈“凸”字形的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了比较丰富的随葬品,有陶器、铁器等,还在M3中发现了“永初四年”纪年砖。本次发掘有助于完善湘南地区东汉墓葬分期体系,也为探讨东汉桂阳郡社会历史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冲 东汉 砖室墓 永初四年
原文传递
湖南桂阳县桐木岭矿冶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12
作者 莫林恒 陈建立 +4 位作者 罗胜强 肖亚 赵志强 周文丽 黄兴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69,128+53-69,共19页
一、遗址概况201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矿冶遗址开展了调查,认为这些遗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规模巨大、冶炼金属种类多样、生产体系完备,尤其是炼锌遗址保存较好。... 一、遗址概况2015年9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矿冶遗址开展了调查,认为这些遗址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规模巨大、冶炼金属种类多样、生产体系完备,尤其是炼锌遗址保存较好。在此基础上,2016年7~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郴州市文物管理处、桂阳县文物管理所对桂阳县的15处大型古代炼锌遗址开展了专项调查(图一),并对保存较好的桐木岭遗址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本次调查发掘在聚落考古理念指导下进行,通过调查找到了炼锌遗址的分布规律,较为完整地揭示了炼锌手工业作坊的布局结构和冶炼工艺流程。桐木岭遗址位于桂阳县仁义镇大坊村和浩塘镇桐木岭村交界处的丘陵地带,东距桂阳县城12.9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5°72′86.23″、东经112°60′3.8″,海拔316~336米,处在山坡南面,面积约11万平方米(图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桂阳县 桐木岭遗址 炼锌 清代
原文传递
从蒸馏罐看湖南桂阳桐木岭遗址炼锌技术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文丽 罗胜强 +1 位作者 莫林恒 陈建立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5-173,共9页
本文通过对蒸馏罐和炉渣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详细复原桐木岭清代炼锌遗址的炼锌技术。分析发现,桐木岭蒸馏罐各个部位设计合理,冶炼罐可以重复使用;该遗址主要使用含铅的硫化锌矿,焙烧不彻底,也使用可... 本文通过对蒸馏罐和炉渣的显微组织和化学成分的分析,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详细复原桐木岭清代炼锌遗址的炼锌技术。分析发现,桐木岭蒸馏罐各个部位设计合理,冶炼罐可以重复使用;该遗址主要使用含铅的硫化锌矿,焙烧不彻底,也使用可以直接冶炼的氧化锌矿;蒸馏罐在炼锌炉中摆放规范,冶炼和冷凝温度控制较好,技术效率较高。该研究对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炼锌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锌 蒸馏罐 硫化锌矿 焙烧 蒸馏
原文传递
楚地南缘战国铜器的技术与传统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永昌 罗胜强 +2 位作者 肖毓琦 莫林恒 周文丽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8-197,共10页
本文对郴州地区战国铜器的冶金分析进行系统介绍。根据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郴州地区铜器的合金与制作技术与楚地其他已有资料显示出较高一致性。同时若干铜器的制作也有不同于以往同类铜器分析之特点。本文指出,分析结果不单丰富了对战... 本文对郴州地区战国铜器的冶金分析进行系统介绍。根据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郴州地区铜器的合金与制作技术与楚地其他已有资料显示出较高一致性。同时若干铜器的制作也有不同于以往同类铜器分析之特点。本文指出,分析结果不单丰富了对战国时期楚式铜器制作工艺的认识,楚地不同区域铜工业的地方特点也值得再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郴州 战国青铜器 楚国 金相分析
原文传递
湖南桑植官田冶炼遗址发掘简报及冶金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莫林恒 林永昌 +14 位作者 陈建立 尚巍 吴贤农 唐忠 刘东权 尚永胜 孙仙坪 王猛 张运祥 朱元妹 付林英 何俊谦 钟礼筠 胡心儿 段苏容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92,共24页
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基础建设工程发掘了张家界市桑植县官田遗址,发现房屋、灰沟、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等遗物,其中发现的某些遗迹和出土的泥芯、炉渣等遗物,证明这是一处东汉到三国时期与冶炼有关... 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基础建设工程发掘了张家界市桑植县官田遗址,发现房屋、灰沟、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等遗物,其中发现的某些遗迹和出土的泥芯、炉渣等遗物,证明这是一处东汉到三国时期与冶炼有关的遗址。冶金分析表明,出土的铁器大部分为铸铁脱碳钢,并有少量生铁及炒钢制品。同时,出土的积铁块当与精炼、炒钢的过程相关。因此,遗址出土的遗物反映了此处可能具备了生铁制铁作坊基本的生产环节。官田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中国南方地区的生铁冶炼技术和相关的生产体系提供了一批新的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田遗址 铸铁脱碳钢 冶炼遗存 东汉至三国
原文传递
湖南冶金考古主要收获:以铜、铁、锌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莫林恒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3-164,共12页
本文以铜、铁、锌三种金属为代表,考察了当前湖南境内矿冶考古发现以及金属遗物的考古学研究、铸造工艺与科技检测分析的成果。认为在商周、楚汉、唐宋以及明清等时期湖南境内发现的金属器多有精品,且具有显著的本地特色,表明了湖南是... 本文以铜、铁、锌三种金属为代表,考察了当前湖南境内矿冶考古发现以及金属遗物的考古学研究、铸造工艺与科技检测分析的成果。认为在商周、楚汉、唐宋以及明清等时期湖南境内发现的金属器多有精品,且具有显著的本地特色,表明了湖南是中国重要的金属冶炼与制造中心之一。这固然与湖南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关,但同时也因为湖南能够较快地将中原先进技术本地化,并加以创新,有的方面甚至达到了当时最先进的水平,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冶金文明,并成为了中华冶金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冶金考古 青铜器 铁器 桐木岭遗址
原文传递
清代桂阳州炼锌业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胜强 周文丽 莫林恒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4-179,共6页
桂阳州是清代湖南金属锌的主要产地,炼锌业主要是为了铸钱。近年来,桂阳发现了一批清代炼锌遗址,为研究清代桂阳州炼锌业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综合考古和史料证据分析研究清代桂阳州炼锌业,揭开清代桂阳州炼锌业的整体面貌。研究发现清... 桂阳州是清代湖南金属锌的主要产地,炼锌业主要是为了铸钱。近年来,桂阳发现了一批清代炼锌遗址,为研究清代桂阳州炼锌业提供了实物资料。本文综合考古和史料证据分析研究清代桂阳州炼锌业,揭开清代桂阳州炼锌业的整体面貌。研究发现清代桂阳州的炼锌业从采矿、冶炼到产品流向,政府在其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形成桂阳州特有的炼锌业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桂阳州 炼锌业 采矿 冶炼 管理
原文传递
高庙遗址出土白鲢支鳍骨的鉴定与研究
18
作者 莫林恒 《湖南考古辑刊》 2011年第1期260-278,共19页
高庙遗址中出土了一种枣核状的动物骨骼,这种骨骼在多处考古遗址曾有出土。通过制作和观察现生鱼类标本,确认其为白鲢的支鳍骨,只存在于4龄以上的白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庙遗址捕获白鲢的数量、年龄、体重、体长、卡路里值、捕捞技... 高庙遗址中出土了一种枣核状的动物骨骼,这种骨骼在多处考古遗址曾有出土。通过制作和观察现生鱼类标本,确认其为白鲢的支鳍骨,只存在于4龄以上的白鲢;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高庙遗址捕获白鲢的数量、年龄、体重、体长、卡路里值、捕捞技术和人工痕迹等方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庙遗址 白鲢支鳍骨 年轮 卡路里值 人工痕迹 捕捞技术
原文传递
湖南桃江麦子园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莫林恒 胥卫华 《湖南考古辑刊》 2014年第1期66-104,共39页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 2008年9~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发掘了益阳市桃江县麦子园遗址,发现商代、西周、东周和宋代的文化遗存。清理出商周时期遗迹有灰坑18个、房址5座、灰沟3条、火塘2个、窑址1座、墓葬1座,出土的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等,其中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并体现出资水下游一种新的地方文化类型因素,可称之为麦子园类文化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益阳 麦子园遗址 商代 资水下游
原文传递
湖南洪江老屋背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怀化市博物馆 +1 位作者 洪江市文物管理所 莫林恒 《湖南考古辑刊》 2015年第1期54-99,342-345,共47页
2012年9~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配合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对沅水中游的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周、秦汉时期遗存,尤其是战国至秦汉遗存丰富。发现多种重... 2012年9~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配合安江水电站建设中对沅水中游的洪江市沙湾乡老屋背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60平方米。通过发掘发现遗址的主体遗存为商周、秦汉时期遗存,尤其是战国至秦汉遗存丰富。发现多种重要遗迹如环壕、房址、井、灰坑等,出土了陶器、铁器、铜器、石器等大量遗物,其中出土的印章、封泥、陶量及大量陶瓦等一系列遗物证明老屋背遗址是战国秦汉时期某一级官署所在地。封泥上的铭文对研究楚秦时期古县邑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沅水中游 湖南洪江 老屋背遗址 战国秦汉时期 环壕 县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