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郭伟仪 詹磊磊 莫林耀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0期69-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及腹压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联合组59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屏障功能及腹压的影响。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联合组59例,对照组给予奥曲肽持续泵入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为期10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腹内压及肠鸣音水平。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及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每分钟肠鸣音次数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奥曲肽可缓解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肠屏障功能,降低腹腔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奥曲肽 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功能 腹压
下载PDF
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治疗大肠巨大带蒂息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莫林耀 蔡任军 郭伟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0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治疗大肠巨大带蒂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大肠巨大带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龙圈套扎电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 目的:探讨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治疗大肠巨大带蒂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大肠巨大带蒂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尼龙圈套扎电切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内镜高频分块电切除法治疗大肠巨大带蒂息肉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经济安全,患者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巨大带蒂息肉 经内镜高频电分块切除法 尼龙圈套扎电切术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莫林耀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2期35-37,90,共4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对延长生存时间及阻碍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采用核苷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ALT、TBIL均出现逐渐下降,ALB逐渐上升,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患者Child-Plug评分为(7.29±1.13)分,对照组为(8.8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死亡前被确诊为肝癌者25例(52.1%)明显多于观察组19例(3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接受3TC治疗的患者出现耐药,但病情未加重。结论抗病毒治疗失代偿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肝癌发生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治疗 核普类似物 失代偿肝硬化
下载PDF
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分析
4
作者 莫林耀 蔡任军 郭伟仪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 目的:探讨嗜酸性胃肠炎(EG)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治措施及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嗜酸性胃肠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37例患者,共有27例患者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激素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0.59%,中医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缓解率为75.00%,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胃肠炎临床少见,其症状和内镜检查无特异性,外周血及组织中富含嗜酸性粒细胞是诊断EG的重要指标,激素及中医药治疗EG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胃肠炎 临床分析 内镜检查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近期、远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润枢 莫林耀 +7 位作者 何锡华 陈建华 吴志明 郭裕良 卢焕全 叶镇彭 黄兆伦 卢星照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5年第6期406-410,共5页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3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3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两组均为期3年随访调查,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9±38.46)m L、(1.28±0.81)d、(11.94±3.2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52±4.98)枚,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0,均低于对照组,其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出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0.65%,低于对照组的92.4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2.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整体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内镜下钛夹定位在腹腔镜肠道手术前准备中的应用
6
作者 蔡任军 张侃 +1 位作者 莫林耀 黄石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年第13期1591-1592,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定位在腹腔镜肠道手术前的应用。方法经结肠镜常规检查发现结肠肿瘤时,于病灶处置人钛夹,立即行卧位腹平片以确定金属夹的体表投影位置,进行术前病灶定位,观察和比较钛夹联合腹平片定位与钡灌肠定位的准确率。结... 目的探讨内镜下钛夹定位在腹腔镜肠道手术前的应用。方法经结肠镜常规检查发现结肠肿瘤时,于病灶处置人钛夹,立即行卧位腹平片以确定金属夹的体表投影位置,进行术前病灶定位,观察和比较钛夹联合腹平片定位与钡灌肠定位的准确率。结果结肠病变肠镜下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20例,与手术结果均相符,符合率100%,钡灌肠术前定位的准确率为80%。结论钛夹标记联合腹平片对结肠肿瘤定位准确,是腹腔镜结肠手术前可靠的病灶定位方法,与钡灌肠术前定位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夹 结肠镜 腹腔镜 定位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郭伟仪 詹磊磊 +1 位作者 莫林耀 郑锐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6期734-738,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中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1名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后是否发生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n=...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中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1名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后是否发生胰腺感染分为感染组(n=60)和未感染组(n=81),收集患者入院治疗时促动力药、生长抑制素及类似物、机械通气、应用抗菌药物、禁食时间、外科手术、器官衰竭个数、胃肠功能障碍和术前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SAP患者治疗过程中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受试工作者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度。结果141名SAP患者中,胆源性SAP占35.5%,酒精性SAP占24.8%,是引起SAP的两大主要原因。SAP继发胰腺感染者60名,感染率为42.6%。感染组年龄、APACHE-Ⅱ评分、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禁食时间、外科手术、器官衰竭个数、糖尿病史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应用抗菌药物比例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12分、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禁食时间>21 d、器官衰竭个数>4个、糖尿病史为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905(95%CI:0.851~0.96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与参考曲线拟合度良好。结论APACHE-Ⅱ评分高、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等与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有关,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对应的防治措施,减少SAP患者继发胰腺感染,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继发胰腺感染 防治 列线图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邓润枢 莫林耀 +7 位作者 何锡华 陈建华 蔡任军 王在国 黄石川 卢焕全 黄兆伦 吴志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术前未行MSCTA检查而仅行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MSCTA能清晰地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及变异情况,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100%(50/50)。与常规cT组相比,MSCT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95D±23.2)min比(218.0±19.6)min,t=8.326,P=0.01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1±18.8)ml比(206.5±14.3)ml,t=-19.369,P=0.00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MSCTA技术能准确获悉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从而有利于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血管裸化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手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肠系膜血管
原文传递
Dickkop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邓润枢 莫林耀 +3 位作者 何锡华 陈建华 吴志明 郭裕良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过表达CRC细胞中DKK-3(Dickkopf-3)基因,运用迁移实验、侵袭实验等方法检测CRC细胞DKK-3基因过表达前后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针对目的基因DKK-3的过表达质粒p EGFP-N1-DKK-3-... 目的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过表达CRC细胞中DKK-3(Dickkopf-3)基因,运用迁移实验、侵袭实验等方法检测CRC细胞DKK-3基因过表达前后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针对目的基因DKK-3的过表达质粒p EGFP-N1-DKK-3-GFP转染入Lo Vo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用于检测质粒转染前后结直肠癌Lo Vo细胞DKK-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ST-8,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Bcl-2、cytochrome c(Cyt-c)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 EGFP-N1-DKK-3-GFP介导的DKK-3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 EGFPN1-DKK-3组Lo Vo细胞的增殖(P<0.05),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细胞之间增殖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侵袭能力。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相比,p EGFP-N1-DKK-3组细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过表达同时也诱导了结直肠癌Lo Vo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染色质凝聚和核碎片、Bax和Cyt-c蛋白表达上调、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以及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此外,DKK-3过表达还减少了细胞溶质中β-catenin累积。结论 DKK-3过表达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CRC细胞的凋亡。另外,DKK-3可能参与了CRC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KK-3 过表达 凋亡 结直肠癌 侵袭 线粒体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