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用于急性心梗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莫玉菊 罗劲 杨载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7期1217-1219,共3页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另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实施“四化”院前急救...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梗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4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另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实施“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前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急救时间、护理结局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化”院前急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 护理结局 四化模式
下载PDF
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焦虑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莫超连 莫玉菊 梁日娟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焦虑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HP阳性CSG伴焦虑的146名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予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和四联疗法结合常规处理...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伴焦虑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HP阳性CSG伴焦虑的146名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分别予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和四联疗法结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心理干预组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消失率、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联疗法结合心理干预可能缓解HP阳性CSG伴焦虑患者的焦虑水平,缓解上腹不适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心理干预 慢性浅表性胃炎 焦虑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对提高救治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莫超连 罗劲 +1 位作者 陈裕 莫玉菊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对提高救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所有患者在急诊绿色...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对提高救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进行抢救。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所有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以及救治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开展活动后所有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更短,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心电图、口服给药和心肌酶学的诊断报告的占比更高,死亡率更低,总的救治有效率更高,患者对救治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的治疗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的停留时间,降低死亡事件的发生,改善治疗预后效果,提高救治率,促进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活动 STEMI患者 急诊绿色通道 停留时间 救治率
下载PDF
常规体系和区域协同体系用于STEMI病人救治效果的观察
4
作者 黄林英 麦小玲 +2 位作者 莫玉菊 张宁 邓建芬 《循证护理》 2021年第18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施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缩短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3月首诊于乡镇卫生院而转诊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的190例急性STEMI病人进行回顾研究。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病人施行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缩短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10月-2020年3月首诊于乡镇卫生院而转诊来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的190例急性STEMI病人进行回顾研究。根据所实施救治体系的不同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常规救治体系)和试验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比较两组病人救治前后心功能指数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人救治过程中各时间指标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死亡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救治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53.83±3.92)%]高于对照组[(45.60±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5,P<0.05);试验组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411.75±13.29)μg/L]低于对照组[(476.23±14.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5,P<0.05);试验组在救过程中的总缺血时间(6.58±2.19)h、病人出现胸痛等症状到首次球囊扩张(D-B)时间[(85.25±39.11)min]、FMC-B时间[(116.51±45.36)min]、住院时间[(8.25±2.57)d]均短于对照组[(7.92±3.56)h、(142.32±52.09)min、(139.45±72.40)min、(9.46±2.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8.54,-2.62,-3.03,P均<0.05);试验组干预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EMI病人应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对缩短FMC-B的效果更佳,救治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FMC-B)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