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MP/Runx2/Osx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总黄酮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1
1
作者 徐众华 莫雨晴 周驰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333-2338,共6页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大鼠的影响,从而明确其防治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体质量分层法随机... 目的:基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模型大鼠的影响,从而明确其防治骨质疏松症(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体质量分层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总黄酮低、高剂量组[265、530 mg/(kg·d)]和雌二醇组[0.09 mg/(kg·d)],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卵巢摘除去势法建立PMOP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并进行正常饲养2个月后开始灌胃给药,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4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右侧下肢股骨和椎骨的骨密度(BMD)以及股骨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钙离子、骨钙素、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的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股骨的病理学变化;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骨组织中BMP、Runx2、Osx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椎骨BMD,血清中钙离子、骨钙素、P1NP水平,股骨Tb.N和Tb.Th以及股骨组织中BMP、Runx2、Os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股骨Tb.Sp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组织结构紊乱,断裂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并且淫羊藿总黄酮的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骨小梁数目增多,排列整齐,结构较为完整。结论:淫羊藿总黄酮改善OP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MP/Runx2/Osx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 Runt相关转录因子2 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干预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组织Runx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陈赵 莫雨晴 唐宏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4644-4649,共6页
背景:肾俞、足三里为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穴位,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基于骨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探究电针肾俞、足三里等穴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 背景:肾俞、足三里为针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穴位,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基于骨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探究电针肾俞、足三里等穴位对去卵巢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电针非穴位组、雌二醇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以外的4组大鼠采用去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电针穴位组选取肾俞、足三里穴位进行电针治疗,电针非穴位组选取非穴位处进行干预,其余3组不进行电针干预;雌二醇组给予雌二醇片(0.09 mg/kg)灌胃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灌胃10 mL/kg的生理盐水。干预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右侧下肢股骨及椎骨骨密度、股骨生物力学性能、血清骨钙与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表达水平、骨组织骨桥蛋白与骨唾液蛋白表达水平、骨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甲基化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椎骨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股骨最大载荷、刚度及弹性模量、血清骨钙、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中骨桥蛋白和骨唾液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CpG1和CpG2、CpG3和CpG4.5的表达明显上升(P<0.01);②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穴位组和雌二醇组对上述各指标改善明显(P<0.01);而电针非穴位组骨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CpG1、CpG2、CpG3、CpG4.5的表达下降不明显(P>0.05),此外其余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③与雌二醇组相比,电针穴位组对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水平的上调较为明显(P<0.05),而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电针肾俞、足三里穴位可通过降低骨组织Runt相关转录因子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增强骨密度,改善股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等,从而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骨质疏松 表观遗传 甲基化 生物力学 大鼠 Runx2启动子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连解毒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弼仁 莫雨晴 +2 位作者 黄英杰 朱泳 罗川晋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2-558,共7页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以期挖掘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巨噬细胞极化的相...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以期挖掘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黄连解毒汤的活性成分及预测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软件绘制黄连解毒汤活性成分-巨噬细胞极化靶点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提取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6.0软件及DAVID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μmol/L)和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组(将黄连解毒汤以10 g/kg灌胃大鼠并取血制得),除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加入培养基外,其余各组均加入相应药液或含药血清100μL,培养2 h;然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加入脂多糖溶液(100μg/L)培养24 h以诱导炎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细胞中M1型极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M2型极化因子[IL-10、缺氧诱导分化因子1(Fizz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共筛选到黄连解毒汤的50种活性成分(如刺槐黄素、汉黄芩素、槲皮素、β-谷甾醇等),其可通过失巢凋亡负调节、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等12个GO条目,以及雌激素信号通路、膀胱癌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20条KEGG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AMPK蛋白以及Fizz1、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IL-1β、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组和辛伐他汀组细胞中AMPK蛋白以及Fizz1、IL-10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1β、iNO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多个靶点、多个通路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其可通过AMPK信号通路上调M2型极化因子的表达、下调M1型极化因子的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巨噬细胞极化 AMPK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 抗炎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