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白垩系的分布论古松辽盆地的东南边界 被引量:5
1
作者 莽东鸿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2年第2期85-90,共6页
白垩纪松辽盆地的范围,目前一般以松辽平原的边缘为界,即以现代平原的地貌边界,作为古盆地的边界。实际二者并不完全吻合。从松辽平原东南部及其东侧山区白垩系的分布来看(图1),白垩纪松辽盆地的东南边界,跨越了松辽平原的东南边缘——... 白垩纪松辽盆地的范围,目前一般以松辽平原的边缘为界,即以现代平原的地貌边界,作为古盆地的边界。实际二者并不完全吻合。从松辽平原东南部及其东侧山区白垩系的分布来看(图1),白垩纪松辽盆地的东南边界,跨越了松辽平原的东南边缘——吉林省舒兰北西、九台、长春、怀德、四平一线,而位于东侧吉林山地之内,约距该地貌分界线50—70公里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相 古松 嫩江组 泉头组 登娄库组 青山口组 松辽平原 孤店子 古盆 不整合接触
下载PDF
伊通县大孤山镇东小山火山遗迹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永波 莽东鸿 冯长贵 《吉林地质》 1989年第3期85-90,84,共6页
东小山火山遗迹位于吉林省中部伊通盆地东缘,火山活动产物,玄武岩同位素年龄5.46±0.32Ma,为著名的伊通火山群成员之一(图1)。伊通火山群的火山机制,以往研究者多认为具火山口构造的火山锥和剥蚀后的火山颈。
关键词 火山岩 岩石特征 东小山 玄武岩
下载PDF
疯狂年代的焚书烈火
3
作者 莽东鸿 《共产党员(下半月)》 2010年第9期47-47,共1页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焚烧书籍的行为始于1966年6月,在同年8月18日林彪煽动红卫兵“破四旧”后达到高潮。至1967年5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以后,部分地方仍有焚书现象。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期间 疯狂 无产阶级 中共中央 红卫兵
下载PDF
林彪事件怎样从高层传到民间
4
作者 莽东鸿 《八桂侨刊》 2003年第2期13-14,共2页
乔冠华赶到三○一医院向陈毅报告绝密信息,但因有纪律,他不能明说。中央文件正式传达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一个小姑娘吓得哭起来。在南昌郊区,被“监护”劳动的卓琳把女儿拉到厨房,在她手心写了四个字:“林彪死了”。
关键词 “九一三”事件 1971年 林彪 罗瑞卿
下载PDF
毛泽东第一次接见红卫兵——1966年8月18日北京纪事
5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14年第5期4-9,共6页
为动员全国人民投入"文化大革命"及庆祝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胜利闭幕,1966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了百万红卫兵和群众。
关键词 红卫兵 毛泽东 文化大革命 纪事 北京 中共中央 天安门广场 无产阶级
原文传递
1976年9月悼念毛泽东纪实
6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14年第1期16-21,共6页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几十年来唱着“毛主席,爱人民……他是人民大救星”的全同人民立即陷入悲痛之中。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
关键词 毛泽东 纪实 悼念 人民 毛主席
原文传递
爱国民主人士莽大令
7
作者 莽东鸿 《文史春秋》 2004年第3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莽大令 东北军 “七七事变” 中国共产党 爱国主义精神
原文传递
抗日女杰裴曼娜 被引量:1
8
作者 莽东鸿 《文史春秋》 2003年第8期40-44,共5页
关键词 裴曼娜 广西学生军 生平 抗日战争 抗青团
原文传递
“文革”大批判的特点
9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16年第5期22-27,共6页
从批"三家村"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大批判贯穿了整个"文革"。大批判的主要特点如下。大方向、大目标由毛泽东、中共中央确定大批判的大方向、大目标,是由毛泽东、中共中央确定的。以批判刘少奇来说,最早的不点名批判,是毛泽... 从批"三家村"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大批判贯穿了整个"文革"。大批判的主要特点如下。大方向、大目标由毛泽东、中共中央确定大批判的大方向、大目标,是由毛泽东、中共中央确定的。以批判刘少奇来说,最早的不点名批判,是毛泽东的文章《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其次是戚本禹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这也是经过毛泽东审定的:该文发表的前七天,毛泽东审阅了此稿,称赞"写得很好"。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此文又经过中共中央的讨论。戚本禹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案风 炮打司令部 清宫秘史 阶级敌人 修正主义分子 革命群众 陆定一 秦牧 草岚子监狱 赵文甫
原文传递
“文革”中的口号
10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 "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方面的口号,也是以"抓革命"为前提的。最常用而又最长的口号,一个是:"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敌人 炮打司令部 文攻武卫 陈再道 李井泉 红革会 清理阶级队伍 农民运动 顾卓新 中共九大
原文传递
1969年,在京中央领导大疏散
11
作者 莽东鸿 《晚晴》 2010年第4期24-25,共2页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
关键词 毛泽东 疏散 刘少奇 张闻天 董必武 邓小平 中共中央 李富春 突然袭击 叶剑英
原文传递
“文革”批斗中形形色色的“帽子”
12
作者 莽东鸿 《山西老年》 2009年第11期11-11,共1页
批斗人戴帽子不知是谁的发明,"文化大革命"红卫兵造反派却把它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那特殊的年代,多数情况下,被斗的"牛鬼蛇神"戴的纸制高帽子是圆锥形的,个别为筒形,
关键词 红卫兵 帽子 文化大革命 文革 圆锥形 筒形 制作 特殊 中科院 农村
原文传递
“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是怎样传播到民间的
13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06年第9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小道消息 “四人帮” 民间 传播 公开报道 党中央 张春桥 姚文元 毛远新 王洪文
原文传递
1969年的北京高干大疏散
14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06年第1期24-27,共4页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由于事... 1969年3月至8月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大军压境的苏联于下半年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展了防范“新沙皇”侵华战争的紧张战备和疏散在京中央领导人的工作。由于事件发生在“文革”期间,当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风头正健,在他们的一手操纵下,被“疏散”人员实际上是换了个地方继续被“监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文革”期间 冲突事件 中央领导人 反革命集团 侵华战争 核设施 沙皇 监禁
原文传递
1966年刘少奇最后一次在万人大会上讲话
15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13年第3期8-12,共5页
7月29日大会的几个特别之处 自1966年6月1日毛泽东决定广播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七人的火字报以后,全国的大学、中学,立即掀起造反风潮,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被指责为搞“反革命修正主义”,并遭到造反学生的侵害,人格受到侮辱... 7月29日大会的几个特别之处 自1966年6月1日毛泽东决定广播北京大学哲学系聂元梓等七人的火字报以后,全国的大学、中学,立即掀起造反风潮,许多学校的领导、教师被指责为搞“反革命修正主义”,并遭到造反学生的侵害,人格受到侮辱,教学秩序被破坏。为了维持秩序,在北京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刘少奇,6月3日决定派出工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人大 北京大学 教学秩序 修正主义 中共中央 哲学系 毛泽东
原文传递
造反之火是如何点燃的
16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07年第12期30-36,共7页
从1965年末至1966年5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先后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海瑞罢官》、"三家村"的批判,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还解除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职务。不过,行政权仍掌... 从1965年末至1966年5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先后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海瑞罢官》、"三家村"的批判,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还解除了"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的职务。不过,行政权仍掌握在刘少奇等在一线工作的中央领导的手中,他们有秩序地开展着"文化大革命"。但从6月1日晚间以后,"文革"局势大变,首先从大专院校开始,群众由响应领导号召、听从指挥的角色,卷入向领导者造反的狂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点燃 《海瑞罢官》 中央领导 中共中央 毛泽东 刘少奇 行政权
原文传递
“九一三”事件消息的传播
17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03年第4期52-56,共5页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为了不打草惊蛇,1971年国庆节后,中央决定让邱会作(前排右三)出访越南。10月底,邱会作在人民大会堂被捕。
关键词 林彪 毛泽东 消息 新闻 温都尔汗 毛主席语录 五七干校 邱会作
原文传递
地震:1976年7月28日的北京
18
作者 莽东鸿 《党史博览》 2007年第11期9-12,共4页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3分,从唐山地下11公里处发出的强大震波,使华北的东部,包括距唐山150公里的北京,都处在剧烈震颤之中。此后余震不断,下午6时45分,唐山再次爆发7.1级的强余震,北京再次感受到强烈震动。
关键词 北京 地震 唐山 华北 爆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