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实现共同富裕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1
作者 菅立群 马蓝 王辉明 《青海金融》 2024年第7期31-37,共7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意义出发,考察青海省的实际状况,以“共同度”“富裕度”“可持续发展度”三个维度包含28个三级指标来构建青海省共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新发展阶段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从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意义出发,考察青海省的实际状况,以“共同度”“富裕度”“可持续发展度”三个维度包含28个三级指标来构建青海省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并结合青海省共同富裕发展现状对2008-2021年的共同富裕综合得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富裕度”对青海省共同富裕程度影响最大,青海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建设不足;青海省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基于研究结果,青海省要因地制宜,从产业升级、科技文化创新和城乡一体化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指标体系 熵权法
下载PDF
播期对松嫩平原西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翼飞 于崧 +7 位作者 菅立群 张津松 孙逸珊 单元杰 宋永峰 陈新月 谷翠菊 杨坤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3-47,共5页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播期 农艺性状 生物产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菅立群 郭庄园 孙逸珊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4期249-249,258,共2页
在玉米高产群体构建过程中,玉米种质资源更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0%~60%,种植密度调整等栽培措施、氮肥的合理施用等养分供给措施也是提升玉米群体产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春玉米产量纪录为22756.65kg/hm^2。肥料、种植密度等栽培高产栽培管... 在玉米高产群体构建过程中,玉米种质资源更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0%~60%,种植密度调整等栽培措施、氮肥的合理施用等养分供给措施也是提升玉米群体产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春玉米产量纪录为22756.65kg/hm^2。肥料、种植密度等栽培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对玉米产量提升的贡献率为40%~50%。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玉米群体生产能力,突破群体库容限制,进行群体功能性挖潜,实现玉米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高产群体构建技术发展动态和机理,总结玉米高产群体构建技术概念和主要技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生态特性的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研究方向,旨在经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普及应用后,达到玉米生产结构性挖潜,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玉米生产持续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群体构建 发展
下载PDF
肥料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协同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菅立群 孙逸珊 郭庄园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17期122-122,共1页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种植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在影响玉米产量的各类因素当中,肥料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玉米种植的过程当中,适宜肥料与种植密度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玉米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 肥料 种植密度 玉米产量 协同效应
下载PDF
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玉米生长、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武鹏 王玉凤 +11 位作者 张翼飞 陈天宇 王怀鹏 尹雪巍 杨丽 张继卫 菅立群 李庆 宋梦琪 张津松 薛盈文 杨克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 通过两年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运筹对玉米关键时期无机氮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所有处理进行分层操作,设置不施氮肥(CK)、普通尿素一次施肥(PU1)、普通尿素传统施肥(PU2,60%种肥+40%追肥)、普通尿素分层施肥(PU3,上层20%N+中层30%N+下层50%N)、缓释尿素(PCU)与普通尿素(PU)掺混分层基施[上层20%N(普通尿素)+中层30%N(配施)+下层50%N(配施),PCU1(PCU∶PU=中3∶7、下3∶7)、PCU2(PCU∶PU=中5∶5、下5∶5)、PCU3(PCU∶PU=中3∶7、下5∶5)、PCU4(PCU∶PU=中5∶5、下3∶7)]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普通尿素分层基施和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均能提高玉米吐丝期和灌浆期10~20和2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及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促进吐丝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普通尿素分层施肥相比,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效果更好;各处理中PCU4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3.55×103 kg·hm-2、190.85 kg·hm-2、0.54、63.18 kg·kg-1和43.53%;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PCU4处理2017和2018年产量最高,分别为13 899.08和12 439.35 kg·hm-2,经济效益分别为17 022.24和14 832.65元·hm-2。综上所述,普通尿素分层施肥和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能增加玉米吐丝期后的土壤无机氮含量,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促进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缓释/普通尿素掺混分层基施更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PCU4处理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释尿素 无机氮 光合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玉米土壤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庆 王玉凤 +9 位作者 张翼飞 陈天宇 武鹏 杨丽 菅立群 张津松 郭伟 薛盈文 付健 杨克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 为研究土壤结构和水分利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于2018~2019年在黑龙江省云山农场设置常规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分析比较不同耕作方式对三江平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与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在0~20 cm土层,深松处理显著增加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_(0.25))、大于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贡献率(I_(SOC0.25))、总有机碳含量,并且增加0~30 cm土层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深翻处理增加了20~30 cm土层R_(0.25)、I_(SOC0.25)、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对于旋耕处理,深松处理效果最理想,两年中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9.64%、12.11%和8.44%、10.50%。综合分析,深松处理有利于土壤结构改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贡献率,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是该地区比较理想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结构 水分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怀鹏 张翼飞 +9 位作者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吴琼 尹雪巍 武鹏 杨丽 庞晨 菅立群 张继卫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 为探究硅肥不同喷施浓度对玉米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先玉335为供试品种,比较分析灌浆期不同处理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基部节间力学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硅肥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影响不明显,但可显著降低植株重心高度,以12 g/L浓度处理降幅最为显著,达6.02%;基部节间长度、扁平率则随着喷施硅肥浓度的加大而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喷施适宜浓度硅肥促进了茎秆机械强度的改善以及玉米倒伏发生风险的降低;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硅肥,对玉米产量和产量构成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试验条件下8~12 g/L为叶面硅肥最佳喷施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硅肥 叶面喷施 抗倒伏性能 产量构成因素
原文传递
播种至苗期不同阶段低温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菅立群 张翼飞 +9 位作者 杨克军 王玉凤 陈天宇 张继卫 张津松 李庆 刘天昊 肖珊珊 彭程 王宝生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8,共8页
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阶段性低温对寒地玉米幼苗建成的不利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基于对寒地玉米田间温度条件的动态模拟,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低温处理阶段(播后第1~5、6~10、11~15、16~20、21~25和26~30天)和低... 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阶段性低温对寒地玉米幼苗建成的不利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基于对寒地玉米田间温度条件的动态模拟,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别设置低温处理阶段(播后第1~5、6~10、11~15、16~20、21~25和26~30天)和低温持续时间(0、1、2、3、4和5d)处理,探讨了不同处理组合条件下玉米出苗进程、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及抗性生理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播后至苗期各阶段经历1~5d低温处理后,均可降低玉米出苗速率和成苗率,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并引起叶片叶绿素含量与最大光化学效率下降,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与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增加,其影响程度随低温持续时间的延长不断加剧,且以播种后11~25d特别是16~20d,即处于破土至出苗临界期的玉米植株对低温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阶段性低温 低温持续时间 幼苗生长 抗性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