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神圣”中寻回自我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菲利普.韦克斯勒 尹丽 杨昌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0-40,共11页
前几年,我曾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分析中学的社会互动。我认为社会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异化、剥削和商品化——组成了批判社会心理学的基础(1983,1996)、构成了美国中学的符号互动。后来,我根据异化概念来说明阶级... 前几年,我曾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关系理论来分析中学的社会互动。我认为社会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异化、剥削和商品化——组成了批判社会心理学的基础(1983,1996)、构成了美国中学的符号互动。后来,我根据异化概念来说明阶级差别、社会同一性过程普遍的缺失、缺乏或自我空虚。 我现在要指出的是,历史的自我空虚与马克思描写的异化、韦伯在《新教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分析 神圣化 理智化 异化 后现代 社会互动 韦伯 宗教 自我转变 社会同一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