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艹部》草药类植物词语补释 被引量:2
1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 《说文解字·艹部》的说解有三点可商之处:一是以通名释专名,未直接点明该词语的确切名称,或曰"艹也"、"XX艹",或曰"菜也"、"XX菜";二是对《尔雅》说解正确的词语也不采纳,仍旧释为"艹也"、"菜也"。这两种说解不符合解释学的要求,也与全书条例不合;三是将一些中草药植物名词释为其他名词或形容词性、动词性词组。有鉴于此,对这些词语很有必要再作补充解释,以便读者知晓其确切名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慎 《说文解字》 艹部 中草药 植物词语 补释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的标点符号规范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萧世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124,共4页
中国的标点符号产生得很早。但是早期阶段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形式多样,极不统一,很不规范,无形中降底了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对标点符号进行规范化的运动,这些规范化运动对于引领标点符号的正确发展,指导民众书面语... 中国的标点符号产生得很早。但是早期阶段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形式多样,极不统一,很不规范,无形中降底了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对标点符号进行规范化的运动,这些规范化运动对于引领标点符号的正确发展,指导民众书面语的使用,提高民众文化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点符号 规范化 说文解字 校雠 《议案》 《训令》
下载PDF
社会规范用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萧世民 邱斌 陈小建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0-46,共7页
社会用字目前不很规范,报刊杂志题名、商品外包装、公共场所、电视、网络存在一些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字和错别字的现象;百姓对规范汉字的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还不尽如人意.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1、认识汉字规范内在的基本矛... 社会用字目前不很规范,报刊杂志题名、商品外包装、公共场所、电视、网络存在一些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生造字和错别字的现象;百姓对规范汉字的认知态度和认知能力还不尽如人意.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1、认识汉字规范内在的基本矛盾;2、主观意识方面的加强;3、客观条件方面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社会用字 规范化 对策 主观意识
下载PDF
《说文解字·艸部》药食类植物词语名称考释(之一)——蔬菜类 被引量:1
4
作者 萧世民 周冬梅 黄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0-56,共7页
《说文解字.艸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属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了别的意思,致使人们不知它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它们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相... 《说文解字.艸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属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了别的意思,致使人们不知它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它们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名称,就能为当代人读懂《说文解字》该章节扫清障碍,从而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我国民众使用中草药和食用蔬菜的基本状况,并且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药用类和食用类蔬菜一些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艸部 药食类 植物词语 蔬菜类
下载PDF
“N+V”偏正结构构词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萧世民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7-41,46,共6页
N+V偏正结构可以构成合成式的动词、成语、社会习惯语。N具有多种功能:可表示V的情状或态势,V所凭借的工具及材料,V发生的时间、处所,V凭借的方式途径,以及对人的态度等。此构词法的动因有二:1、汉语由单音节派生词向双音节合成词发展... N+V偏正结构可以构成合成式的动词、成语、社会习惯语。N具有多种功能:可表示V的情状或态势,V所凭借的工具及材料,V发生的时间、处所,V凭借的方式途径,以及对人的态度等。此构词法的动因有二:1、汉语由单音节派生词向双音节合成词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其内在原因;2、此类词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特点,具有生命力,是其外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正结构 名词状语 构词功能 合成造词
下载PDF
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和中国语言教育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1
6
作者 萧世民 彭泽润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汉语拼音给中国语言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我们不但不能淡化它的教学,而且要改进它的教学。中国的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缺乏“活语言”和“词”的意识,是长期不尊重语言规律的表现,必须改变中国语言教育中的落后观念。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 语文教材 汉语拼音正词法
下载PDF
校对符号源流考略 被引量:4
7
作者 萧世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114-118,共5页
我国自古便有校对符号,其源头可上溯到商周时期,宋代曾经进行过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校对原则和校对符号的规划和统一。现代使用的校对符号对古代传统校对符号既有借鉴和继承,也有很大的发展。古今不同的校对符号之间有着历史的渊源... 我国自古便有校对符号,其源头可上溯到商周时期,宋代曾经进行过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校对原则和校对符号的规划和统一。现代使用的校对符号对古代传统校对符号既有借鉴和继承,也有很大的发展。古今不同的校对符号之间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符号 源流
下载PDF
汉语中以“玉”用作修辞所涉范围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萧世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古人对“玉”顶礼膜拜,将它视为姿容、品德、情操、才华、信义等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至“凡所甚美者则以玉言之”,涉及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这种语用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比喻、借代、敬称、美称”等辞格的运用上。
关键词 古代文化 喻体 借体 本体
下载PDF
《说文解字》所收标点符号“■”“丶”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萧世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7-90,共4页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了两个符号“ ”、“、”。这两个符号不是文字符号 ,而是标点符号。“ ”号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后来用法日益丰富 ,相当于顿号、逗豆、分号、句号、章节号等。“、”号的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其形体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入了两个符号“ ”、“、”。这两个符号不是文字符号 ,而是标点符号。“ ”号最早见于西周金文 ,后来用法日益丰富 ,相当于顿号、逗豆、分号、句号、章节号等。“、”号的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其形体有几种变体 :大圆点、中圆点、小圆点、长顿点、短顿点 ,均属“点”的系列。其作用相当于篇号、章节号、句号、分号、逗号、顿号、重文号、合文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标点符号 "钩号" "点号" 形态变异 "、" 考证
下载PDF
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标点符号考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萧世民 《宜春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标点符号主要见于两方面的材料 :一是敦煌出土文献 ,二是中原传统典籍的刻印本和民间各种手写本。总括这两大类材料中所见的标点符号 ,大概有如下十多种 :篇章号、层次号、句读号、书名号、人名号、间隔号、勘验号、... 魏晋至唐五代时期的标点符号主要见于两方面的材料 :一是敦煌出土文献 ,二是中原传统典籍的刻印本和民间各种手写本。总括这两大类材料中所见的标点符号 ,大概有如下十多种 :篇章号、层次号、句读号、书名号、人名号、间隔号、勘验号、空缺号、校对号、重文号、代字号、分隔号、终止号、勾销号、敬空号、标题号、图解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唐五代 标点符号 敦煌出土文献 传统典籍 手写本
下载PDF
高校文科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研究(之三)——关于结构
11
作者 萧世民 郑乃勇 刘志勇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论文的结构就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外在结构形式上有规范化的要求,包括标题、作者署名、、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等等。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由绪论、本论、结论构成。正... 论文的结构就是文章组织安排内容的具体方式,是论文写作中的重要环节。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在外在结构形式上有规范化的要求,包括标题、作者署名、、关键词、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等等。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由绪论、本论、结论构成。正文在内在结构安排上必须遵循总分、并列、递进等逻辑关系,论文提纲的完成意味着论文正文结构的基本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规范化 外在结构 逻辑结构 提纲
下载PDF
《说文解字》艸部药食类植物词语名称考释(之二下)——草药类
12
作者 萧世民 黄帅 周冬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4-30,共7页
《说文解字·艹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关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别的意思了,致使人们不知他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他们的确切的含义以及和现代汉语... 《说文解字·艹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关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别的意思了,致使人们不知他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他们的确切的含义以及和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名称,能为当代人读懂《说文解字》该章节扫清障碍,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我国民众使用中草药和食用蔬菜的基本状况。并且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药用类和食用类蔬菜一些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一部 药食类 植物词语
下载PDF
《说文解字》艸部药食类植物词语名称考释(之二上)——草药类
13
作者 萧世民 黄帅 周冬梅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1-37,42,共8页
《说文解字.艹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关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别的意思了,致使人们不知它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它们的确切的含义以及和现代汉语中相对... 《说文解字.艹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关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别的意思了,致使人们不知它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它们的确切的含义以及和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名称,能为当代人读懂《说文解字》该章节扫清障碍,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我国民众使用中草药和食用蔬菜的基本状况。并且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药用类和食用类蔬菜一些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艹部 药食类 植物词语
下载PDF
以玉称人:古代社交中别具一格的尊称
14
作者 萧世民 康旭平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0-41,42,45,共4页
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非常讲究礼仪.古人在社会交往中,称呼他人时,一般都不直呼对方的名字,而是极有礼貌地以尊称称之.
关键词 社交礼仪 敬称 以玉称人 古代 尊称
下载PDF
“ヽ”的历史源流及作用
15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ヽ"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 "ヽ"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点号进入了字典和经书之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有"ヽ"。熹平石经中用圆点为篇号、章号。此后,点号可以用作着重号和灭除号。到了唐代,点号又可用作校对符号。宋明时期,点号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到了近代,可用于着重号、句读号等。解放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中有顿点和圆点两种,分别表示顿号和着重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号 句读符号 篇章号 着重号 灭除号 校对符号
下载PDF
也说叠用符——谈叠用符的历史沿革及“正名”之必要
16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8-10,共3页
史有为先生的《叠用符刍议》认为中国人使用叠用符始于金文时代,并且考察了西周至汉代的使用情况。其实,叠用符的使用可以上推至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汉代以后中国人还一直在使用它,直至现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使用的实例,具有广... 史有为先生的《叠用符刍议》认为中国人使用叠用符始于金文时代,并且考察了西周至汉代的使用情况。其实,叠用符的使用可以上推至商朝的甲骨文时代,汉代以后中国人还一直在使用它,直至现代社会,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使用的实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应该将其收入现有的标点符号系统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用符 重文号 甲骨文 金文 历史沿革 正名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中以“玉”修辞现象考察(之二)——修辞的语言表达形式
17
作者 萧世民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2-84,共3页
古人以“玉”修辞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其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1、直接用“玉”作喻体,以代本体;2、在本体词前加一“玉”字,组成新词;3、先将本体词换成同义、近义词,再加一“玉”字,构成新词;4、以一个比喻词代替本体词,再加... 古人以“玉”修辞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其语言表达形式主要是:1、直接用“玉”作喻体,以代本体;2、在本体词前加一“玉”字,组成新词;3、先将本体词换成同义、近义词,再加一“玉”字,构成新词;4、以一个比喻词代替本体词,再加一“玉”字,构成新词;5、使用借代格,用借体词代替本体词;6、用成语或俗语作比喻,修饰人与事或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化 "玉" 修辞现象 语言表达 以玉构词 喻体 借体 本体
下载PDF
古汉语札记——贵州版《战国策》全译本错误指正
18
作者 萧世民 萧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78-80,共3页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94年出版的《战国策》文白对照全译足本中尚有一些错误 ,有些字词错译 ,有些词语或句子漏译。现予以指出 。
关键词 战国策 全译本 札记
下载PDF
《诗经》特殊句法探析
19
作者 萧世民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诗经》是根据民间歌谣加工整理而成的乐歌。为适应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了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这种因音乐而形成的“句”与语法单位的“句”并不完全一致,这种特殊句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诗》的一个句子只是单句的一部分,由两... 《诗经》是根据民间歌谣加工整理而成的乐歌。为适应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形成了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这种因音乐而形成的“句”与语法单位的“句”并不完全一致,这种特殊句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诗》的一个句子只是单句的一部分,由两句(或两旬以上)才构成一个单句,这两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主谓结构、状动结构、述宾结构。二、《诗》的一个句子包含着两个单句,相当于语法上的一个复句,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并列复句、顺承复句、假设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等。了解这种特殊的句法结构现象,有利于正确理解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特殊句法 单句 复句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化中以“金”修辞现象考察
20
作者 萧世民 罗爱红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9-23,共5页
Human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use of gole.In ancient China,gold gradually became an emblem of such valuable things as wealth,talent,virtue,will,and prestige.Consequently,use of“金”in rhetoric became very popular in ... Human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use of gole.In ancient China,gold gradually became an emblem of such valuable things as wealth,talent,virtue,will,and prestige.Consequently,use of“金”in rhetoric became very popular in ancient Chinese cultrue,and the use of this figure of speech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things.Its pragmatic forms are manifested chiefly in such rhetorical devices as mataphor,metonymy,respectful form of address,and laudatory title. 展开更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