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走出栈道之后——张问陶《出栈》赏析
- 1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2年第8期25-25,共1页
-
文摘
这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出栈》诗。“栈”即栈道,在绝险处傍山架木而成的道路。古时,沿三峡由陆路入川及由陈仓(今宝鸡)越秦岭入川,沿途都修有栈道。诗中所写的“出栈”是诗人从四川沿栈道走到陈仓。诗人本身就是四川人,诗中所写的该是他的亲身经历。
-
关键词
张问陶
清代诗人
赏析
三峡
人本
陆路
四川
经历
道路
秦岭
-
分类号
H319.1
[语言文字—英语]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写意与工笔
- 2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2年第10期25-25,共1页
-
文摘
写意与工笔,都是美术用语。写意,指的是中国画中属于纵放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如画家李琦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即属写意。工笔,指的是中国画中属于工细一类的画法,它使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如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诃图》即属工笔。我们读唐人描写景物(或场面)的绝句,发觉诗人也采用了这个办法。先用写意,画出背景、远景(或大景),然后用工笔描写近景(或小景),共同构成一幅完美的画图。
-
关键词
写意
工笔
中国画
李琦
笔墨
笔法
画法
物象
绝句
描写
-
分类号
H193.6
[语言文字—汉语]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 3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9年第12期26-27,共2页
-
文摘
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动了世上多少青年男女。每年的七月七夕——传统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刻,年青的女子们便在月下陈列瓜果以表示祝贺,并向织女乞巧。这一风俗在历代诗人的笔下都有所反映。把这些题材相同的诗歌收集起来加以比较,我们会发现,诗人们对此事的态度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
关键词
牛郎织女
女子
题材
瓜果
唐代诗人
崔涂
古诗十九首
罗隐
李商隐
民间传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谜语与诗歌
- 4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7年第3期12-12,共1页
-
文摘
谜语与诗歌,本来是两样不同的事物,但有时它们又不分彼此,融为一体。少小青青老来黄,百般拷打才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将奴抛弃路一旁。这是一则谜语,它的谜面是“草鞋”。可以说谜面与谜底句句相和,写得十分巧妙。但同时。
-
关键词
谜语
咏物诗
相和
诗歌
修辞手法
封建社会
悲惨命运
咏史诗
梁山泊
吴越春秋
-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奇喻写贪官
- 5
-
-
作者
萧传坤
-
机构
福建永安三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7年第11期2-3,共2页
-
文摘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明李开先《醉太平》)这支散曲其实只有两句话:“无中觅有”“亏老先生下手”。
-
关键词
豌豆
李开先
贪官污吏
针头
精肉
腹内
搜求
反常
奇喻
金佛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古诗中的奇喻怪喻
- 6
-
-
作者
萧传坤
-
机构
福建永安三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6年第1期24-26,共3页
-
文摘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
-
关键词
奇喻
喻体
本体
比喻
鲁迅
事物
标新立异
馒头
绝句
说明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诗与数学
- 7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2期39-40,共2页
-
文摘
诗与数学,一般来说是很难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是艺术,一是科学;一是形象思维,一是逻辑推理。然而,形象思维有时也借助于逻辑推理,哲理诗就是这一现象的产物。诗既与哲理能联系得上,那么它与数学也应该是可以挂得上钩的。
-
关键词
哲理诗
形象思维
逻辑推理
苏东坡
数学计算
爱情
宋代理学家
五言诗
邵康节
五十年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慎氏的《感夫诗》
- 8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6年第6期36-36,共1页
-
文摘
慎氏,出生于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一个读书人的家庭,嫁蕲春(今属湖北)严灌夫为妻。结婚后因没有为严家生下一个儿子,被休。慎氏如果回娘家,当然是坐船顺长江东下为便。所走的路线是:蕲春(湖北)——德安(江西)——芜湖(安徽)——南京(江苏)——常州。
-
关键词
家庭
芜湖
江东
江苏常州
丈夫
湖北
蕲春
德安
江西
登山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与心理学
- 9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1995年第9期19-20,共2页
-
文摘
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着:“自幼失明”。有一天,他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便在那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两句诗。那一天,
-
关键词
思想内容
李白
林黛玉
瑞士心理学
双目失明
艺术作品
作家
红楼梦
创作动机
朱元璋
-
分类号
I05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给喻体一个解释
- 10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0年第1期33-33,共1页
-
文摘
比喻的种类很多,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群喻……其中,有一种比喻有它的独特之处,似乎应该给它一个恰当的名字才好,如:《望太行》:
-
关键词
喻体
比喻
暗喻
明喻
博喻
借喻
解释
独特
名字
-
分类号
H15
[语言文字—汉语]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巧借天时作掩饰
- 11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3期35-35,共1页
-
文摘
晓寒送贵客,命我赋离别。髭上生冰霜,歌声不得热。这是清代诗人吴嘉纪的五言绝句《送贵客》。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一字野人,江南泰州(今属江苏)人。他长期隐居家乡,生活贫困,有《陋轩诗集》传世。这首绝句写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诗人时年43岁,正当壮年。
-
关键词
吴嘉纪
《卖书祀母》《送贵客》
五言绝句
诗歌
文学研究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古人说话的技巧
- 12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1期48-48,共1页
-
文摘
(一) 在《战国策·燕策三·张丑为质于燕》中说了这样一则故事——张丑是齐国的大臣,他在燕国当人质时,燕王要杀他,他逃跑了。当他跑到边境时,被边境上的官吏抓获。张丑说:“燕王所以要杀我,是有人说我有宝珠,燕王想得到它。那时,我已没有宝珠了,但燕王却不相信我的话。如今你将要把我送到燕王那儿去,我就说是你抢了我的宝珠吞到肚子里去。
-
关键词
古代
言语交际
语言技巧
史疾
-
分类号
H01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毛氏父子的删改
- 13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2期2-2,共1页
-
文摘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一章,写周瑜在群英会上借酒助兴,舞剑作歌,歌曰: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这首歌名《处世歌》,是经过清初小说评论家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过的。罗贯中《处世歌》原作为: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功名既立兮,王业成。王业成兮,四海清。四海清兮,天下太平。
-
关键词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
《处世歌》
毛纶
毛宗岗
-
分类号
I207.413
[文学—中国文学]
G40-01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爱国者的感慨——读谭嗣同的《题宋徽宗画鹰》诗
- 14
-
-
作者
萧传坤
-
出处
《语文月刊》
1997年第7期11-11,共1页
-
文摘
落日平原拍手呼,画中神俊世非无。当年狐兔纵横甚,只少台臣似郅都。这是清末谭嗣同所写的七言绝句《题宋微宗画鹰》。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他少年时即胸怀大志,擅长文章。甲午战争后,提倡新政,为湖南巡抚陈宝箴所器重,是湖南维新运动的中坚。光绪二十四年(1898),应诏入京参与维新运动。失败后被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
关键词
谭嗣同
宋徽宗
湖南维新运动
甲午战争
七言绝句
湖南浏阳
平原
清末
北宋末年
爱国者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