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沔阳花鼓草台戏探源
- 1
-
-
作者
萧国春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0年第Z2期63-65,共3页
-
-
关键词
花鼓调
探源
锣鼓
地花鼓
弋阳腔
戏曲
故事情节
湖北
发展阶段
职业戏班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沔阳皮影戏漫谈
- 2
-
-
作者
萧国春
-
出处
《戏剧之家》
1998年第2期62-63,共2页
-
文摘
据《沔阳志》等资料记载,清嘉庆年间,沔南绣花堤渔鼓艺人皮思金、皮思银兄弟,因家乡十年九水,流落他乡,沿门苦唱乞讨不得温饱,最先引进皮影戏。皮氏兄弟起初用布鞋壳,仿外地皮影模样剪成人影子,用灯光照映白布,操作影人表演,以沟阳渔鼓调行腔(称为"筒子腔"),用沟阳方言道白演唱,初步形成沟阳皮影的地万特色(称为"沔阳皮影子"),以此招徕观众,维持全家生计,名噪一时。
-
关键词
皮影戏
初步形成
皮氏
艺人
影子
影像
表演
观众
方言
唱腔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沔阳花鼓戏艺人艺名拾趣
- 3
-
-
作者
萧国春
-
出处
《戏剧之家》
1998年第1期62-64,共3页
-
文摘
沔阳花鼓戏发源于江汉平原沔阳(含洪湖)东荆河一带,形成于清嘉庆年间,流传列天门、潜江、监利、汉川、京山、钟祥、荆门等地,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沔阳花鼓戏历代名伶由于演艺精湛,受到社会赞誉和同行推崇,被送予恰如其身份及艺术特征的艺名,在荆楚大地群众中广为传扬。
-
关键词
艺名
江汉平原
艺人
艺术特征
观众
拾趣
女演员
白菊花
天门
花鼓
-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
-
题名沔阳妇女鼻梁红
- 4
-
-
作者
萧国春
-
机构
湖北省仙桃市总工会
-
出处
《民俗研究》
2000年第1期179-180,共2页
-
-
关键词
红鼻梁
沔阳
民俗文化
女性
-
分类号
K892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