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西篇章”的内涵解读
1
作者 萧子扬 苗晓东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江西篇章”。它不仅具有十分丰富且深刻的内涵,也能够成为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江西篇章”。它不仅具有十分丰富且深刻的内涵,也能够成为江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江西篇章”的丰富内涵,既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确保推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和成功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载PDF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2
作者 萧子扬 《环境》 2024年第2期79-80,共2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事关乡村全面振兴的质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成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事关乡村全面振兴的质效、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成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要广泛深入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要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党建+”模式,要及时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和切实满足农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进一步激活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千万工程” 公共卫生环境
下载PDF
新乡贤: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社会知觉表征 被引量:55
3
作者 萧子扬 黄超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6,共3页
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 当前是一个迅疾发展的时代,中国农村发生了嬗变,乡土中国逐渐向后(新)乡土中国转变。新乡贤作为一股农村治理新力量正在不断涌现,并发挥着地方治理的作用,而且他们是近现代以来后乡土中国知识分子为探求农村脱贫、农业振兴而进行的社会知觉运动。本文认为乡村建设运动就是乡贤在近代的一次突变,新乡贤由此诞生。并着重强调新乡贤及其背后的社会知觉是后乡土中国农村脱贫和农业振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贤 农村脱贫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乡土中国
下载PDF
从“废柴”到“葛优躺”:社会心理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丧文化”研究 被引量:97
4
作者 萧子扬 常进锋 孙健 《青少年学刊》 2017年第3期3-7,31,共6页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 "丧文化"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当中的带有颓废、绝望、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语言、文字或图画,它是青年亚文化的一种新形式。以"废柴"、"葛优躺"等为代表的"丧文化"的产生和流行,是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它反映出当前青年的精神特质和集体焦虑,在一种程度上是新时期青年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一个表征。青年"丧文化"产生与流行的原因主要包括虚拟网络的现实"拟构性"、青年自我的"主动污名化"、集体和社会的"无意识"和"有意识"、"微时代"的情绪感染:从"微"到"大"等四点。应当采用"理性与谨慎并行"的方式对待青年"丧文化",应当运用优势视角对青年"丧文化"展开研究,应当引导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青年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文化 废柴 葛优躺 青年亚文化
下载PDF
自觉和内省: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未来转向--纪念“马甸会议”召开30周年 被引量:10
5
作者 萧子扬 彭秀良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2-87,共6页
"马甸会议"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社会工作学科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现代社会工作的起步。自1987年"马甸会议"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然,也依旧面临着不... "马甸会议"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社会工作学科的恢复与重建,是我国现代社会工作的起步。自1987年"马甸会议"以来,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当然,也依旧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比如学科地位尚未确立等。因此,在"马甸会议"召开三十周年之际,重新反思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重新挖掘专业内省和专业自觉,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甸会议”社会工作发展 本土化 专业自觉 反思社会工作
下载PDF
社会知觉:从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 被引量:7
6
作者 萧子扬 孙健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6-20,24,共6页
本文从费孝通的《社会自理开篇》谈起,认为社会知觉可以协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重点从知觉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人心中的一点"灵明"——社会知觉的概念,并把它分为关于"我之所以为我... 本文从费孝通的《社会自理开篇》谈起,认为社会知觉可以协调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治理迈向社会自理的关键。重点从知觉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作为人心中的一点"灵明"——社会知觉的概念,并把它分为关于"我之所以为我"、关于"我与他者的联系与区别"、关于"何谓社会和社会何在"、关于"社会何以可能"等五类知觉。同时认为,社会治理困局中遇到的社会知觉偏差主要包括自我偏误、人际区隔、刻板印象、归因谬误、认同偏差、群氓效应和知觉从众、自理失灵。最后,建构了一个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社会自理,从市民社会到公民社会再到知觉社会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自理 社区建设 社会知觉 知觉社会学
下载PDF
“清河实验”: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5
7
作者 萧子扬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4-188,共5页
1928年,由燕京大学主持的"清河实验"是第一次以专业社会工作名义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验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的社会治理、农村社区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 1928年,由燕京大学主持的"清河实验"是第一次以专业社会工作名义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实验是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当前的社会治理、农村社区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重点追溯"清河实验"主持人杨开道、许仕廉的乡村建设理念,梳理当前农村社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出"清河实验"给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提供的经验借鉴和路径选择,即注重实地调查研究,深入本地实际情况;促进农村社会组织化,增强农民的自组织能力;整合社会支持网络,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引入"专家治理"模式,发展、培育本土人才;转变现存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观念5点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河实验” 社会治理 乡村建设运动 农村自组织 农业供给侧改革
下载PDF
理解和感知变迁:论知觉社会学何以可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萧子扬 马福元 孙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44-48,共5页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社会状态、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的体验、理解、感知和知觉的总称,它是理解"过程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同时,社会科学也是过程社会和现代性的产物,而理解和感知变迁是包括知觉社会学在内的众多...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社会状态、社会过程、社会变迁的体验、理解、感知和知觉的总称,它是理解"过程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关键。同时,社会科学也是过程社会和现代性的产物,而理解和感知变迁是包括知觉社会学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历史使命。本文重点提出知觉社会和知觉社会学等概念,认为知觉社会学不同于以往的理解社会学和过程社会学,它重点强调社会知觉是人类最为本质的特性,是贯穿着人类社会从原始走向农业,从农业走向工业的核心力量,是对"后工业社会究竟是以什么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的尝试性解答,是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体验"而进行的一种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现代性 中国体验 知觉社会 知觉社会学
下载PDF
人情、关系和面子——中国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困境的二重解读 被引量:7
9
作者 萧子扬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9,31,共6页
人情、关系和面子是中国人日常交往中极为重要的行为逻辑,也是社会工作及其实践必须关注的问题:其一,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链接者,其本身就承担着为案主"拉关系"的角色,以促进资源有效、及时地从政府和社会传递到案主手里;其二... 人情、关系和面子是中国人日常交往中极为重要的行为逻辑,也是社会工作及其实践必须关注的问题:其一,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链接者,其本身就承担着为案主"拉关系"的角色,以促进资源有效、及时地从政府和社会传递到案主手里;其二,社会工作者要想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就必须尊重案主,"给足面子";其三,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而言,"拉关系"本身就是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极易出现的伦理困境,对于"强社会工作机构"与"弱社会工作机构"发展起点的差异,"拉关系""找人情""给面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不同水平社会工作机构力量博弈的筹码。本文从社会学、社会工作视角出发,探讨"人情、关系和面子"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利与弊,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困境进行二重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关系 面子 社会工作 伦理困境
下载PDF
本土化视野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教育、教学与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萧子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13,共4页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与情况复杂并存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不仅要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及时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研究更应当... 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工作专业逐步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与情况复杂并存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不仅要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及时回顾和梳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尤其是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史的研究更应当提上日程,这应当成为"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中社会工作研究人员的主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史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 本土化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女大学生媒介形象及社会学分析——以中国妇女报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萧子扬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2-43,共2页
女大学生是指在高校读书的女性学生,最初,她们的媒介形象也是正面的。但近年来随着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常和“被包养”“被骗”“失联”“就业难”等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形象正在发生着异化,这必然对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 女大学生是指在高校读书的女性学生,最初,她们的媒介形象也是正面的。但近年来随着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常和“被包养”“被骗”“失联”“就业难”等联系在一起,她们的形象正在发生着异化,这必然对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研究结果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2001年至2016年6月22日文献来源为“中国妇女报”、篇名含“女大学生”字眼的文章,一共有175篇文章,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媒介形象 中国知网 社会学分析 妇女 2001年 女性学生 负面新闻
下载PDF
“流动的酒席”:后(新)乡土中国的一个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萧子扬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41-44,共4页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乡土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愈演愈烈的变化。本文以"流动的酒席"这一有趣的发现为切入... 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社会的根本属性是乡土性。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村也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转型,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愈演愈烈的变化。本文以"流动的酒席"这一有趣的发现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和新时期乡土中国的变化,或者说后(新)乡土中国的表征。重点提出"后(新)乡土中国"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的酒席” 乡土中国 后(新)乡土中国
下载PDF
费孝通:人的心态研究在中国——基于《孔林片思》的阅读及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萧子扬 马忠才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4-55,共2页
跨入21世纪,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正如费孝通所说,"21世纪是个危险的世纪!"因此按照其观念,怎样处理人的心态关系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有... 跨入21世纪,虽然和平与发展成了世界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大量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各种矛盾、冲突错综复杂。正如费孝通所说,"21世纪是个危险的世纪!"因此按照其观念,怎样处理人的心态关系才是第一位的问题,而对这一问题有最经典研究的是中国古代的人学思想家。费孝通呼吁一个精通中国人学关系的,并且从实际出发却又能超越现实的"孔子"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态研究 费孝通 《孔林片思》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女大学生“微博印象”的互联网人类学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萧子扬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83-90,共8页
近年来,女大学生时常和"被包养""被骗""失联""就业难"等词汇同时出现在网络媒体当中。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媒介的社会偏见、大众的认知偏见和女大学生的集体失语等因素,导致女大学生负面网络形... 近年来,女大学生时常和"被包养""被骗""失联""就业难"等词汇同时出现在网络媒体当中。网络媒体的商业化、媒介的社会偏见、大众的认知偏见和女大学生的集体失语等因素,导致女大学生负面网络形象越来越明显。基于互联网人类学视角,利用新浪微博的"微博印象"这一个功能,对女大学生的微博印象进行内容分析和语义分析,重点探讨女大学生网络形象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过程,并提出坚持客观公正报道、尊重女大学生的话语权、坚持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等重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网络形象 微博印象 媒介印象 互联网人类学 网络空间治理
下载PDF
浅析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面临的新问题及改革思路——“单独二胎”背景下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若干反思 被引量:1
15
作者 萧子扬 黄浩洋 王淑元 《发展》 2014年第8期74-74,共1页
面对我国人口变化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对已经实施了30多年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利弊得失进行深层次反思和全面总结。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 新问题 单独二胎 改革
下载PDF
从流行语中看新时期中国青年社会心态的变迁 被引量:5
16
作者 萧子扬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7-19,29,共4页
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正从一个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急剧转变。面对新世纪、新时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国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念等也必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正从一个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急剧转变。面对新世纪、新时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我国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价值观念等也必然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其中,最能够体现和反映这样变化的工具就是流行语的变迁。流行语以其特有的娱乐性、草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广大青年群体的使用、接受和认可。结合社会心理学理论,初探新时期青年流行语的变迁历史,了解青年群体的社会心态变化,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新时期青年群体社会心态的培养提供解决依据,从而使青年群体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矫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有序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青年 新时期 社会心态
下载PDF
关于蒙古族和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萧子扬 马福元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3期112-113,共2页
笔者拟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比研究的方式对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有:萨满及萨满教概况、特征;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赫哲族的萨满教信仰;蒙古族、赫哲族的萨满教宗教信仰对比研究。
关键词 萨满教 蒙古族 赫哲族 宗教信仰
下载PDF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萧子扬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4-56,71,共4页
"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是当前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经典写照和最为真实的集体心态,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和不可回避的话题。"空巢青年"的现象目前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和探讨。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等学科应及时... "空巢青年"和"独居青年"是当前80后、90后这两代人的经典写照和最为真实的集体心态,可以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和不可回避的话题。"空巢青年"的现象目前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和探讨。社会学、人口学、社会工作等学科应及时承担这一重担,及时研究"空巢青年"、"独居青年"的情感需求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青年 独居青年 城市青年 孤独感 80后 90后
下载PDF
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从人是社会关系总和及其延伸谈起 被引量:2
19
作者 萧子扬 《青年与社会》 2013年第1期256-258,共3页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怎样的?历来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出现之前,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人的问题的回答都脱离了人的社会关系这一核心方面。在前人精华思想的积淀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我们认同的、比较完善的、较为...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怎样的?历来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在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出现之前,很多哲学家思想家对人的问题的回答都脱离了人的社会关系这一核心方面。在前人精华思想的积淀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我们认同的、比较完善的、较为科学的系统人的本质理论,而且他认为人的本质的物质根源是客观的,因此,人们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关系,同时人们还不能自由地选择和创造社会规律。因此,我们必须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真正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真正源泉是什么的进行深刻探索,以此得到一些真知与灼见,并且合理利用其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本质 会关系总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从无线局域网(Wi-Fi)命名中看高校青年语言失范和心态越轨 被引量:1
20
作者 萧子扬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的使用愈加广泛,加之Wi-Fi热点名称的可设置性和可修改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给其设置一个特别的名称。高校学生作为广泛使用该功能的群体,在Wi-Fi命名方面"脑洞大开",常取一些&qu...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的使用愈加广泛,加之Wi-Fi热点名称的可设置性和可修改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给其设置一个特别的名称。高校学生作为广泛使用该功能的群体,在Wi-Fi命名方面"脑洞大开",常取一些"丧心病狂"的名称,这一命名过程反映出当前高校青年群体的语言失范和心态越轨现象。笔者多途径对高校青年常设置的Wi-Fi热点名称进行收集、整理,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对其中反映出的语言失范和心态越轨现象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失范 社会心态 越轨 WI-FI 高校青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