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肝素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患者中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萧志辉 樊秀花 赵云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下肢DVT高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高危患者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下肢DVT高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药物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比两组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凝血功能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术后下肢DVT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4.42±0.96)g/L、D-二聚体(1.65±0.45)mg/L均低于对照组的(5.81±0.89)g/L、(2.37±0.4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通过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DVT高危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而减少DVT的发生率,而且不会增加产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低分子肝素 剖宫产 高危 预防作用
下载PDF
同步悬空俯卧位对健康人呼吸功能影响的探讨
2
作者 萧志辉 罗嘉怡 +4 位作者 颜文哲 颜雨 黎瑞发 徐远达 许继平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1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悬空俯卧位对健康人呼吸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9例健康人志愿者,在“人工呼吸床”上随机四种不同体位:1、仰卧位2,悬空俯卧位3,托平俯卧位4、同步悬空俯卧位.每个体位观察10.9钟。通过NICO无创心肺功能监测系统连... 目的:探讨同步悬空俯卧位对健康人呼吸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9例健康人志愿者,在“人工呼吸床”上随机四种不同体位:1、仰卧位2,悬空俯卧位3,托平俯卧位4、同步悬空俯卧位.每个体位观察10.9钟。通过NICO无创心肺功能监测系统连续测定志愿者的呼吸动力学指标,同时通过呼趿功能检测电极监测食道压和胃压:结果:四种体位对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呼气寒二氧化碳无明显的影响(P〉0.05),其中同步悬空俯卧的呼吸频率是最慢的(15.1±4.3)/min,由慢至快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仰卧→悬空俯卧→托平俯卧的趋势.同步悬空俯卧位的潮气量是最大的(584.6±151.3)ml.明显高于其余三种体位(P〈0.05)。同步悬空俯卧位较其它体位能显著降低死腔通气比率(Vd/Vt)0.43±0.8(P〈0.05)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肺泡潮气量(VTalv)375.2±145.2ml和肺泡分钟通气置(MVatv)5.1±1.2L;同时经呼吸功能检测电极监测的跨膈压(Pdi)。托平俯卧位的Pdi平均为13.5cmH2O,较其它体位显著升高(P〈0.05),平常的仰卧位Pdi平均10.1cmH2O。同步悬空俯卧位的Pdi平均为8.6cmH2O是四种体位中最低的;结论:同步悬空俯卧位经短时间观察是安全稳定的,能减少死腔通气、增加潮气量的前提下。不增加呼吸做功.志愿者的主观感觉最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呼吸功 跨膈压
下载PDF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萧志辉 劳永霞 +1 位作者 伍伶俐 洪凡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8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临床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将其分成出血组(50例)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临床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将其分成出血组(50例)和对照组(450例)。观察两组孕产妇的主要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中重度贫血、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瘢痕厚度、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早剥、巨大儿是影响瘢痕子宫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后出血与孕产妇生育次数、人工流产次数、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中重度贫血、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瘢痕厚度、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胎盘早剥、巨大儿等因素相关,临床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孕产妇早期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再次妊娠
下载PDF
比较宫颈球囊和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价值 被引量:19
4
作者 劳永霞 萧志辉 《中国性科学》 2020年第3期71-74,共4页
目的比较宫颈球囊和宫缩素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诊治的10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引产方式不同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孕妇使用宫颈球囊引产,对照组4... 目的比较宫颈球囊和宫缩素促宫颈成熟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诊治的100例具有引产指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引产方式不同将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孕妇使用宫颈球囊引产,对照组48例孕妇使用缩宫素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孕妇引产前基本临床资料,如年龄、孕周数、宫颈Bishop评分等,比较两组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有效率及成功率、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数及引产前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引产后,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引产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4.23%vs.75.00%,P=0.007),观察组孕妇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90.38%vs.70.83%,P=0.013);观察组孕妇各阶段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观察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54%vs.29.17%,P=0.028)。结论宫颈球囊可提高足月妊娠引产中促宫颈成熟的有效率及引产成功率,降低产程及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球囊 缩宫素 促宫颈成熟 引产
下载PDF
瘢痕子宫患者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劳永霞 伍伶俐 萧志辉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收治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医院收治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产后出血将产妇分为产后出血组(n=48)和非产后出血组(n=252)。收集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D-二聚体对产后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次、刮宫次数、分娩孕周、分娩时宫底高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子宫切口撕裂均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产前血清D-二聚体水平预测产后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50(95%CI:0.796~0.904)。结论瘢痕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孕次、刮宫次数、分娩孕周、分娩时宫底高度、新生儿出生体重、妊娠合并症、子宫切口撕裂等,检测产前D-二聚体水平可有效预测产后出血的发生,其可为产后出血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参考,从而改善产后出血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D-二聚体
下载PDF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伍伶俐 劳永霞 萧志辉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4期171-17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 目的:研究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加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分娩后出血量(产后2h内、产后2~24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研究组产后2h内、产后2~24h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14.00%,研究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8.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中,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分娩后出血量,并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使用价值高,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产后出血 预防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缩宫素 临床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伍伶俐 劳永霞 萧志辉 《黑龙江中医药》 2020年第1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南海区桂城医院10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根据有无合并产后出血进行分组,对照组(n=500)为无产后出血者,观察组(n=500)为并发产后出血...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产后出血危险因素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南海区桂城医院10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根据有无合并产后出血进行分组,对照组(n=500)为无产后出血者,观察组(n=500)为并发产后出血者,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多,P<0.05,主要危险因素为子宫破裂、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以及前置胎盘。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若继续实施剖宫产,术后会出现出血等较多并发症,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以及胎盘粘连等,产前加强对高危产妇的筛查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妊娠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治疗措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