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水稻的抗虫性初探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良佑 吴洪基 +3 位作者 萧整玉 许新萍 胡明 李宝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19,共5页
用基因枪技术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分别转化到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再生分别得到转基因Ⅰ和转基因Ⅱ植株.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并按照国际标准鉴定方法,将上述转基因稻株对褐稻虱、稻纵卷叶螟和三... 用基因枪技术将雪花莲外源凝集素基因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分别转化到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筛选再生分别得到转基因Ⅰ和转基因Ⅱ植株.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并按照国际标准鉴定方法,将上述转基因稻株对褐稻虱、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1)测试的转基因Ⅰ稻株中,对褐稻虱表现抗性的占测定总数的26.7%;(2)测试的转基因Ⅱ稻株中,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表现抗性的,分别占测定总数的30.18%和1.5%;(3)上述转基因稻株与原种(台北309)及感虫对照种(TN1或Rexoro)对比,后者皆表现高感或感虫,而前者均表现出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虫性,还出现了不少高抗的株系,说明转基因稻株已从外源基因中获得了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转化
下载PDF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良佑 萧整玉 +2 位作者 吴洪基 黄巧云 潘大建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1-324,共4页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 为了开拓抗虫基因源,培育抗性稳定的水稻抗虫品种,采用感虫的栽培稻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以高抗褐稻虱的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用改良的苗期群体筛选法,对其后代进行抗性鉴定,证实其抗性可以遗传,已成功地获得了抗褐稻虱的杂种后代。并根据飞虱在抗虫植株上的生存率、群体建立、蜜露量和稻株的受害级别等指标与感虫对照种TN1上的差异显著性作比较,综合评定杂种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测试的N482(A)/101392组合的F_5、F_6、F_7和H_4等几个后代对褐稻虱的抗性机制均为抗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抗性机制 褐稻虱 栽培稻 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