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华文学的郁郁绿荫——《叶的事业》读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1988年第2期56-57,共2页
印度诗圣罗宾德纳特·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甄供兄取这一哲理性名言之精髓作为杂文集的书名,既寓意深刻又恰如其分。他虽不是硕大无朋的参天大树,... 印度诗圣罗宾德纳特·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甄供兄取这一哲理性名言之精髓作为杂文集的书名,既寓意深刻又恰如其分。他虽不是硕大无朋的参天大树,却似坚韧的铁力木,专心致志地将绿荫洒给《文艺春秋》这畦园圃。繁茂的叶子,隔断赤道骄阳的酷热,依兰香、白蔷薇、丽丽花、仙人球……茁壮成长,争芳斗艳,荷锄躬耕的园丁并无喜形于色。热带的暴风雨,折花摘卉嗜痂成癖之徒,潜伏于征程两侧,护花使者重任在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春秋 杂文集 白蔷薇 依兰香 宾德 马华 纳特 丽丽 吴岸 诗歌朗诵会
下载PDF
可喜的丰收——《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读后 被引量:1
2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有四大特点:一、立足当代、追溯历史;二、资料翔实、涵盖广泛;三、论说客观;四、实事求是。
关键词 《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 立足当代 资料翔实 客观 实事求是
下载PDF
忆文学之夜──访马散记之二
3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1998年第1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民族文学 世界华文文学 华文作家 云里风 散记 马华文学史 多元文化 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沐浴在友谊的暖流中 ——记同新、马华文作家欢聚的日子
4
作者 萧村 《华文文学》 1991年第3期44-47,23,共5页
真善美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为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作家们,心灵永远是相通的。同新、马文学界朋友们聚首的日子里,我加深了这种认识。 1990年11月中旬,南洋学会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刚闭幕,锡山文艺中心的... 真善美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为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作家们,心灵永远是相通的。同新、马文学界朋友们聚首的日子里,我加深了这种认识。 1990年11月中旬,南洋学会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刚闭幕,锡山文艺中心的主要成员散文家莫河、诗人秦林、杂文家孙惠阳,就立即接我去小坡四马路滑铁庐旅社,安排在洁净幽雅、空调卫生设备齐全的709室下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作家 杂文家 四马路 秦林 文艺中心 国际学术讨论会 吴岸 华人社会 莫河 和平与发展
下载PDF
新马文艺界:抗日救亡活动回顾
5
作者 萧村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5年第3期14-16,共3页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马来亚华侨华人社会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狮城到槟岛、自南马至北马、从上海等地南渡的文化人和土生土长的新生力量,文艺界仁人志士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一运动...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新加坡、马来亚华侨华人社会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从狮城到槟岛、自南马至北马、从上海等地南渡的文化人和土生土长的新生力量,文艺界仁人志士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一运动,发轫于1919年的马华新文学也冲出了1932年至1936年的低潮期,呈现与时代共呼吸、同黎民共命运的繁盛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艺 文艺界 新加坡 文艺通讯 《星洲日报》 诗歌大众化 华侨华人社会 统一战线 抗日游击战争 马来亚
下载PDF
乘长风破万里浪——我对马华文学的期待
6
作者 萧村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4年第2期44-47,共4页
我曾是马华文学舞台上一名摇旗呐喊的小卒,尽管离别这个地灵人杰、物华天宝的国度40多年了,却依旧对马华文学怀着殷殷之悄、拳拳之忱。现在有幸故地重游,并能同马华文学界朋友们会晤,使我情不自禁地吐露对马华文学的真诚祝愿与热切期待。
关键词 马华文学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华文教育 马华文坛 长篇小说 中国大陆 世界华文文学 《南洋商报》 纯文学
下载PDF
沐浴在友谊的暖流中——记同新、马华文作家欢聚的日子
7
作者 萧村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1期71-74,共4页
真善美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为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作家们,心灵永远是相通的。同新、马文学界朋友们聚首的日子里,我加深了这种共识。 1990年11月中旬,南洋学会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刚闭幕,锡山文艺中心的... 真善美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为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作家们,心灵永远是相通的。同新、马文学界朋友们聚首的日子里,我加深了这种共识。 1990年11月中旬,南洋学会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刚闭幕,锡山文艺中心的主要成员散文家莫河、诗人秦林、杂文家孙惠阳等,就立即接我去小坡四马路滑铁庐旅社,安排在洁净幽雅、空调卫生设备齐全的709室下榻。惠阳兄执意为我支付宿费,却之不恭,只好从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文作家 文艺 吴岸 暖流 友谊 文友 柔佛 主席团成员 新加坡 华文文学
下载PDF
独辟蹊径 喜获丰收——钦鸿的《遥望集》读后
8
作者 萧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年第1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钦鸿 《遥望集》 东南亚 华文文学 研究
下载PDF
《浓郁的旅情、友情、亲情》——《我们三十岁了》读后感
9
作者 萧村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8年第1期74-75,共2页
一口气读完十一万字的《我们三十岁了》。作者丽茜质朴无华的词句、平易灵慧的笔调,蕴涵着丰赡的情愫,闪烁着美学的光辉,彰显她的文学生涯起点高,坚持下去,前途无量。
关键词 读后感 友情 亲情 文学生涯
下载PDF
世界谷物市场现状与未来
10
作者 萧村 《经济与法》 1997年第4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世界 谷物市场 粮食 发展
全文增补中
辽朝别有一五台山 被引量:2
11
作者 萧村 《文物》 1984年第9期90-91,共2页
应县木塔内《契丹藏》等辽代文物的重要发现,《文物》1982年第6期发了简报,同时刊出了一组研究文章,内容很是丰富。但简报中说:"五台山松子欲(峪)下水院讲经律论沙门"封套残纸上有"大康□年□□□僧果"等字。按,五... 应县木塔内《契丹藏》等辽代文物的重要发现,《文物》1982年第6期发了简报,同时刊出了一组研究文章,内容很是丰富。但简报中说:"五台山松子欲(峪)下水院讲经律论沙门"封套残纸上有"大康□年□□□僧果"等字。按,五台山当时隶宋。宋辽自澶渊之盟后,近百年和好相处,虽关禁甚严,但商旅僧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辽朝 应县木塔 松子 契丹藏 辽代文物 近百年 佛教圣地 简报 重要发现
原文传递
走马观花话岷市
12
作者 萧村 《海内与海外》 1999年第6期55-56,共2页
马尼拉(Manila),早年来此定居的闽南籍华侨称其为岷市。因祖父、父亲多年在此地谋生,我自幼就耳熟她的芳名,并企盼长大后能到那里“吃头路”(就业)。可是,日寇霸占吕宋岛时家父失踪了,迄今不知遗骸在何方;战后我又改往... 马尼拉(Manila),早年来此定居的闽南籍华侨称其为岷市。因祖父、父亲多年在此地谋生,我自幼就耳熟她的芳名,并企盼长大后能到那里“吃头路”(就业)。可是,日寇霸占吕宋岛时家父失踪了,迄今不知遗骸在何方;战后我又改往出生地新加坡觅业。阴差阳错几十度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观花 菲律宾群岛 大马尼拉 黎萨尔 人工溜冰场 伟大的爱国者 大型购物中心 中国大陆 大百货公司 日本法西斯
原文传递
马尼拉华侨义山瞻礼
13
作者 萧村 《侨园》 1999年第3期37-37,共1页
去年11月,在菲律宾召开的第三届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后,我即刻去瞻仰慕名已久的华侨义山。马尼拉市与加洛干市交界处,有片20多公顷的土地,长眠着无数黎民百姓、富商大贾和仁人志士。这方菲华亡灵的安息之地,绕行一周约3300多延长米,... 去年11月,在菲律宾召开的第三届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后,我即刻去瞻仰慕名已久的华侨义山。马尼拉市与加洛干市交界处,有片20多公顷的土地,长眠着无数黎民百姓、富商大贾和仁人志士。这方菲华亡灵的安息之地,绕行一周约3300多延长米,共建五座中国式的牌坊门,上写“华侨义山”四个繁体字。据说是清朝年间一位姓陈的侨领为了让漂泊异国他邦的乡亲宗室身后免得沦为“孤魂野鬼”而倡议筹建的。历经西班牙的血火统治、美国佬的巧取豪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尼拉 华侨 义山 国际学术研讨会 菲律宾人 西班牙 富商大贾 独立战争 繁体字 仁人志士
原文传递
功垂竹帛 三文翁——记三位荣获“马华文学奖”的作家
14
作者 萧村 《侨园》 1996年第1期29-29,共1页
1990年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们... 1990年1月访问狮城时,有幸见到了方修、刘思、李汝琳先生,写了《拜会新华文坛三杰》。三年后的11月回到阔别43年的马来西亚,同数十位神交已久的作家晤面,相见恨晚之情溢于言表。方北方、韦晕、姚拓三位前辈是马华文学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人品、文品光彩照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马来西亚 作家 长篇小说 北方人 文坛 杰出 马来亚 代表 方修
原文传递
三星耀陈府——访马来西亚云里风先生
15
作者 萧村 《侨园》 1994年第2期30-31,共2页
1993年12月初,我应邀出席第三届“马华文学节”。受中国《侨团》杂志社的委托,专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云里风先生。他的丰姿多彩人生和非凡的事业成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逆境中成长云里风先生原名陈春德,1933年生于福建莆田县园... 1993年12月初,我应邀出席第三届“马华文学节”。受中国《侨团》杂志社的委托,专访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席云里风先生。他的丰姿多彩人生和非凡的事业成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逆境中成长云里风先生原名陈春德,1933年生于福建莆田县园头村,襁褓中失母,父被迫将他过继给同乡宗亲为螟蛉。3岁时养父陈章炉飘泊马来亚谋生。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占领马来半岛,侨汇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里风 园头村 作家协会主席 马来亚 战争爆发 马华 米珠 陈春 事业成就 华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